1. 經濟學為什麼那麼難
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的基礎,她再不難的話,很容易,那學經濟類專業的人不被其他專業的笑死啊,那吾等哪裡有出頭之日。難,是必須的。
2. 經濟學真的很難學么
不難學 大學的經濟類專業錄取分數比其他專業要高一些 要有思想准備。
本科階段理論經濟學主要專業包括經濟學,還可以加上經濟學基地班,其他的則很少。應用經濟學則包括大量的專業: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國外稱為公共經濟學)。
經濟學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編輯點評】大家以為這個專業是賺錢的,其實這個專業是搞理論的。現在有的大學把國貿、金融、財經合為一體,開設了經濟學類,總算又好一點。
讀了金融學,將來做什麼?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怎樣選擇和自己發展相符的專業方向呢?
1、職業導向
從上面的就業流向可以看出,職業方向和報考專業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如何你准備從事基金類工作,報金融工程方向比較好;如果你想到保險公司工作當然要選擇保險方向。
2、學校導向
首先,報考時盡量選擇名校。現在金融行業都有「名校情結」,企業在選擇學生時,比較看重學生就讀的院校,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比較知名的,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的學生,因為這些學校已經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從人際關系方面考慮你所報考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傳統上具有優良的金融學教育積淀的學校,比如一些著名財經類專業院校,如上財、中財,或是金融經濟類傳統較好的綜合類大學,比如復旦、南開。這樣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經濟界有一定的校友資源,對於未來就業好處頗多。
第三,學校的地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所要報考的院校,應該在你未來准備發展的地區或附近。因為學校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在你畢業之後會方便你到該地區擇業。比如考上海的學校就把目標定在上海發展。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萬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在10萬人左右,上海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專業導向
既然你准備在這個行業發展,那麼選擇什麼專業方向更符合你的發展目標呢?從當前的金融學科專業分布來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方向有: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場、保險精算、證券投資等。
目前基金市場最為活躍,而熟練的基金經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過萬;目前中級基金經理人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萬元。而擔任高級職位的經理人年薪已經突破百萬元,可見金融行業是一座未開採的金礦。
金融類證書介紹
一、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此為入門證書,是進入證券行業的必要證書。共考五科:基礎,交易,發行與承銷,技術分析和基金。
二、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IIA)考試簡介
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 簡稱CIIA)考試是由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協會(ACIIA)為金融和投資領域從業人員量身訂制的一項高級國際認證資格考試。通過CIIA考試的人員,如果擁有在財務分析,資產管理和/或投資等領域三年以上相關的工作經歷,即可獲得由國際注冊投資分析師協會授予的CIIA稱號。自CIIA考試於2001年正式推出以來,全球已經有5000多人參加了終級考試,迄今為止,2800多名專業人士已經獲得CIIA稱號。隨著各個區域和國家/地區協會的推廣,CIIA將會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員參考,並擴大其在國際范圍內的影響;一個更加廣泛的全球CIIA聯盟也將逐漸形成。
三、CFA概況介紹 CFA是「注冊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也稱「特許金融分析師」),它是證券投資與管理界的一種職業資格稱號,由美國「注冊金融分析師學院」(ICFA)發起成立。
3. 為什麼經濟學人這么難懂
從開始讀《經濟學人》到現在已經將近五年,說說自己的心得。《經濟學人》不光對詞彙的要求高,對知識儲備的要求也較高,主要是政治、歷史、經濟、科技方面。因為這些大牛編輯的風格就是讓讀者夠讀我的資格而不是我降低身段來滿足讀者。所以通常經濟學人文章里的專有名詞是不會給解釋的。作為初讀者,建議每期尋找幾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精讀,例如每期中關於中國的文章就是個很好的開頭。遇到專有名詞或者不認識的詞彙不要怕麻煩,藉助字典和維基網路去查。漸漸地你就會認識裡面的高頻詞彙,堅持一段時間便可通讀裡面的大部分文章。雖然我支持紙質圖書,但是不得不承認閱讀電子版的《經濟學人》體驗更佳。因為紙質版字型大小小且非常密集,閱讀長文章時十分費勁,但是在ipad上閱讀就可以隨意控制字體大小,還能隨時查詢生詞,方便很多。因為我是《經濟學人》的鐵粉,所以特意在去倫敦的時候經過了一下它的總部,灰色的建築藏在寫字樓之間十分不起眼甚至醜陋,然而就是在這里那些大牛編輯記者們做出了一本世界上最好的政經類雜志。
TheEconomist,NewYorkTimes等幾家,是英美報刊中針對受教育程度最高的讀者群的,所以對詞彙量和知識面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對很多英語學友而言,確實不該在一開始讀新聞的時候就直奔這些難度最大的報刊,而完全可以用稍容易些、但同樣可以讓你學到很多經濟和商業知識、提高英語的網站和刊物。
4. 經濟學為什麼沒用
經濟學真的有用嗎?
1~綜觀世界富翁TOP100排行榜上的人,能數出幾個是經濟學出身的呢?
哈佛商學院培養不出傑克韋爾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也培養不出比爾蓋茨;同樣,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培養不出柳傳志,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培養不出王石。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農民對市場的理解和把握,極有可能比受過系統訓練的經濟學博士更深刻、更准確。因為市場中真正有用的知識,乃是哈耶克、波拉尼所說的默會的知識,在具體的時間、地點的私人化的知識。 經濟學只能通過領會這些知識的網路,根據對個人行動的觀察,對市場活動作出某種解釋;經濟學只能解釋市場體系,而不可能解決市場活動的具體問題,比如,一個小販,是販賣西瓜合適,還是販賣蘋果更賺錢,對於這個最簡單的問題,經濟學往往派不上用場。
個人感覺經濟學多是誇誇其談的理論學科,並無太大的實際意義。
2~可能正是不能解釋小販的問題,經濟學家就去對付很復雜、很宏觀的問題
當代中國,甚至世界,所有社會科學中最自負的莫過於經濟學家。然而,這是不是一種理性的自負?甚至可能是一種致命的自負?
樂觀的自負
人們從事經濟活動,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而市場之所以形成一種和平地造福於人類的秩序,乃是無數代的人們,透過無數的個人之間的
交換,藉助無數完全是偶然形成的細小規則,從而形成的一種復雜的體系。
經濟學當然應該對這種體系作出解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僅限於對其進行解釋。
但經濟學家並不甘心,他們試圖操縱市場體系。他們認為,人類的理性既然已經對自然世界作出了合理的、有效的解釋,據此可以充分地利
用、組合自然因素,創造出自然中不存在的東西,那麼,他們的理性,也可以在解釋市場之後,操縱市場。
經濟學在20世紀不斷失敗的歷史證明了,這是一種過於樂觀的自負。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早在經濟學正式作為一門系統理論成型之前,市場就已經誕生了,並且運轉得一點不比今天差。幾千年來,沒有經濟
學,人們照樣進行經濟活動,而且可能比沒有經濟學時更好。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農民對市場的理解和把握,極有可能比受過系統訓練的經濟學博士更深刻、更准確。因為市場中真正有用的知識,乃是
哈耶克、波拉尼所說的默會的知識,在具體的時間、地點的私人化的知識。 經濟學只能通過領會這些知識的網路,根據對個人行動的觀察,
對市場活動作出某種解釋;經濟學只能解釋市場體系,而不可能解決市場活動的具體問題,比如,一個小販,是販賣西瓜合適,還是販賣蘋
果更賺錢,對於這個最簡單的問題,經濟學往往派不上用場。
經濟學博士冷笑,我本來就不是干這個的。我受訓練是為了解決大問題,比如,指點這個公司如何管理,那個公司應該生產什麼才賺錢。
我的回答很簡單:哈佛商學院培養不出傑克韋爾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也培養不出比爾蓋茨;同樣,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培養不出柳
傳志,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培養不出王石。 宏觀與微觀
經濟學家也許會說,這些都是微觀問題,我們是研究宏觀問題的,我們的概念工具是總需求、總消費,是經濟增長率,是貿易余額,等等。
哈!有哪位大俠預測到美國經濟從前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過山車似的變化,請舉手。
格林斯潘根據經濟學理論,前兩年覺得經濟過熱了,就加息,現在為了刺激經濟,又在降息,有多少道理?或許目前美國經濟急劇減速就是
格林斯潘加息惹的禍?
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你解釋不了販賣西瓜合適,還是販賣蘋果好,你就不能解釋美國經濟為什麼增長,又為什麼減速了。 同樣,格林斯
潘也無法真正地向我們解釋清楚,他為什麼要加息,又為什麼要降息?於是,所有中央銀行的行為都籠罩在一種神秘氣氛中,他們的解釋更多
地像是巫師的咒語。
但是,經濟學家們年年仍然堅韌地提出無數關於增長的預測,當然沒有一個准確的,於是他們就想到一個聰明的辦法,把各種預測數據平均一
下,然而,這並不能平均出一個正確的結論,只不過是錯誤的相加而已。
可能正是不能解釋小販的問題,經濟學家就去對付很復雜、很宏觀的問題。這是人類的天性,所謂畫鬼容易畫人難。要不然,何以越是古
典,人類所思考的問題越是宏觀,盡是天人之際之類的大問題。 不過,如果你根本不能解釋小販的問題,又叫我們如何相信你能解決由幾
億個小販、大販相互作用構成的所謂宏觀問題?
一個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的宏觀問題是真正的問題嗎?它們存在嗎?
復雜的系統
形形色色搬弄總需求、總供給的經濟學家們的抱負之所以不能實現,原因非常簡單:經濟體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更嚴重的是,經濟活動主體是無數分立的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偏好、趣味、計劃、目標,各不相同而又彼此互動,因而是變動不居的。 主流
經濟學的做法,就是把我不能處理、無法量化的一切因素都排除在外,不管這些因素是否跟經濟活動有關,只要我不能處理,我就把它歸到外
生變數中——多麼美妙的一個詞,跟歷史規律一詞一樣,它散發出的魅力簡直是令人不可抗拒——然後,沉浸到抽取掉了一切活生生因素的虛
構、死寂的、也即所謂理性的世界中;然後,對虛構的世界中抽象的人進行一番數學推導;然後,得出一個據認為很科學的結論,並用這個結
論來指點現實。其結局如何,不問可知。 至於計量經濟學,那不過是古老神秘主義的數字崇拜的把戲。畢達哥拉斯相信宇宙是由數字構成
的,計量經濟學就是現代的畢達哥拉斯。 當然,這些宏觀理論並不僅僅是智力游戲,相反,它們既然是一種觀念——哪怕是一種錯誤的觀
念,就必然對人類活動產生影響。
根據20世紀的政治經濟史,形形色色的宏觀理論,只不過是給政府多了一個控制經濟活動的工具而已。
一個簡單的歷史事實是,所謂的宏觀經濟學是跟20世紀各種各樣的政府控制、干預活動同步成長起來,這可能決不是偶然的。
5. 為什麼經濟學這么難學如題 謝謝了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嗎?它和哲學、文學這些有什麼不一樣嗎?可以說,它們有關聯,也可以說,它們大相徑庭。首先,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問題。現實里的經濟問題錯綜復雜,使經濟學的分析增加了難度,多了一些不確定性,就象文學哲學的混沌、不確定性一樣。但是經濟學沒有這么明顯(哲學我不懂,文學追求的本身就是不確定),而且一直在彌補這個缺陷。經濟學的目標是朝著物理學的方式發展的,它本質上追求精確。經濟學使用到了數學、統計工具,這個傳統從很早的威廉.配第就有了,到魁奈的《經濟表》,到邊際學派的邊際分析,到薩繆爾森的《經濟分析基礎》,到再博弈論等等,數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越來越明顯。但是經濟學離精確的目標還遠嗎?楊小凱,這位氣魄宏大的、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經濟學家,他說,若以化學來比喻的話,經濟學還處在煉金術的時代。對此,我深信不疑,我也不覺得悲哀,如此,留給我們經濟系的學子們的空間或許更大。 經濟學既然沒有達到很精確的程度,那為什麼還如此受到重視?和其他學科,法律、社會學等等相比,經濟學家的地位是不是太高了,經濟學的作用是不是被誇大了。不!國家最重要的經濟政策離不開經濟學家的分析。這樣的事,政治家是幹不了的。 其實我所理解的經濟學,最關鍵的就是選擇。正因為絕大部分資源都是稀缺的,所以人就必然面臨一個選擇問題。一個人,受到了時間、金錢等的約束,他不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資源。所以他就要在自己的約束下選擇,選擇的結果是什麼呢?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這時候的選擇,就是最優的。比如你一個月有三千塊錢的收入,你就得在還住房貸款、買衣服、吃飯、買書、看電影、旅遊等等很多方面進行選擇,怎麼樣使自己得到最大滿足。比如時間,這可能是困擾人一生的問題,因為生命有限,時間永遠是稀缺的,你必須配置自己的事情,該去做什麼事,該去追求什麼東西,不是所有事情你都能有充裕時間去做的,大部分的人,一生能做好的也就幾件事而已。說到細處,就是一天的24小時,睡覺、吃飯、學習、工作、娛樂等等,你怎麼樣去配置時間,才能使自己過得充實。 經濟學講到了追求財富問題,講到了利益,但是我認為最核心的還是理性。這可能是我心目中經濟學的終極目標。這種理性,並不是機器似的計算,而是人性中的理性,知道約束,知道選擇,知道該做什麼,知道該怎麼做,甚至知道怎麼做好,更高層次的是,知道怎麼樣獲得內心的滿足、平靜和精神上的快樂。 但學了經濟學,並不一定能達到這個目標。就好象學了物理,你未必能生產一個晶元,學了化學,你未必能研製出一種良葯來。學問,永遠有優劣之分。學到經濟學皮毛的人,當然不可能明白經濟學里的大道理。但他們,最起碼也理解了這個社會里的經濟現象,就好象物理學使我們重新認識世界,哲學使我們重新認識內心一樣。學了經濟學的人,最起碼在面對這個復雜的以經濟為主的社會,有了一份從容的認知。
6. 西方經濟學為什麼那麼難學,各種函數和圖表關系那麼混亂,記都記不住
你好,去看西經濟原理,曼昆寫的,沒這么復雜
7. 經濟學為什麼考研這么難
經濟學類考研比較難,主要與經管類專業熱度比較高有關。而這種熱度,內與進入、經濟近年發展容較快,經管類崗位待遇相對較高有關。從本科錄取生源看,經管類專業的生源質量在各專業中本身就是數一數二的;加之跨考考生在選擇跨考專業時,比較起來經管類的復習難度相對理工科其它專業更容易自學,跨考生報考經濟管理類者也較為集中。也就是說,選擇經管類專業實際一開始就意味著和更好的生源去競爭。
8. 為什麼要學習經濟學
因為現在的市場更加偏向於國際化的市場,各國之間的交易頻繁,在大型市場交易之間,經濟學就顯得十分重要。
通過學習經濟學,可以了解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趨勢,可以在市場不穩定時,給公司提供合理的建議,度過瓶頸期。
學習經濟學後,會更加懂得如何理財,將自己的存款重新利用起來。
一位優秀的經濟學家,可以從國家剛剛頒布的政策中,預判市場經濟的走向,然後將建議以服務的形式賣給其他公司,從而讓公司進行調整,獲得更大的經濟利潤。
在警校中也有經濟學專業,主要負責經濟偵查,調查公司、集團在經濟上的犯罪行為,從而進行管控。
與國外公司進行貿易的時候,經濟學家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需要了解兩國的稅率、運輸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國家政策的最新走向,從而和團隊的其他人商討,給集團高層領導制定一份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解決方案。
總之,經濟學在21世紀顯得格外重要,但是經濟學較難,人才稀少,目前國內急缺這方面的人才,發展空間很大。
拓展資料: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參考鏈接:網路—經濟學
9. 微觀經濟學為啥這么難
那你要看你看的是哪個版本?是哪個出版社的,向你推薦你部美國學者曼昆所著的《經濟學原理》梁小明翻譯版本。
記得採納啊
10. 西方經濟學很難學嗎
最佳答案
西方經濟學其實不難學,自學也能搞懂,這要看態度了。西方經濟學經歷了重商主義、古典經濟學、庸俗經濟學、庸俗經濟學後四個階段。西方經濟學主要是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大的部分。要搞懂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聯系!
在經濟學中要搞懂生產可能性曲線、無差異曲線、預算約束線、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等產量曲線、短期成本曲線、長期成本曲線等等..
態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學以致用是最根本的。從書本中轉化成自己的才屬於自己的。
祝你天天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