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系統的學習經濟學知識,達到實用的目的
初學經濟學大凡都是從讀薩繆爾森的《經濟學》開始的.另外兩個可供選擇的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
2.讀完初級就可以開始讀中級教材了。就微觀而言,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人大版)是不錯的選擇,涉及了微觀經濟學的大多數領域,配有案例,沒有數學壓力;范里安的《中級微觀經濟學》(三聯版,即《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可以作為提高,其章節是專題式的,有一點數學要求,但確實很嚴謹,和讀平狄克那本的感覺會完全不同。這兩本書可以結合起來循序漸進的讀,先讀平狄克,再讀范里安。
3.至於宏觀,我認為也有必要讀兩本,其一是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從長期經濟寫到短期經濟,思路很清晰,語言也引人入勝。其二是多恩布施、費希爾的《宏觀經濟學》,也是不錯的,數學要求也高一些。我建議將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和多恩布施的《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讀。
4.當然在學習高級前,你還需要有一個好的數學背景。如果你想學數理經濟學,我推薦讀蔣中一的《數理經濟學的基本方法》,這是一本很耐心的書。對於那些學過一點高數但學的很不扎實又想系統復習一遍數學的人而言,這本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讀完這本書以後可以有多種選擇。
如果要學計量經濟學,我建議一定要先有很好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背景,不然學了也是白學。學習計量我強烈推薦讀伍德里奇的《計量經濟學:現代方法》。
5.一本書主義:有很多初學者希望我只推薦一本書,我一直推薦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就讀這一本,多讀幾遍,爭取讀懂每一個地方,做出每一道習題,這樣堅持讀完整本書,你的經濟學應該可以算是真正入門了。
轉摘: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6411060100pybv.html
㈡ 學習經濟學能幹什麼
作小生意可以不學,但做大生意不學不行.
考學,做生意,理財.學經濟學都有好處.
提供一種思考方法.對日常生活也有好處.
㈢ 學好經濟學的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專業素質;國際經濟與貿易;職業規劃
09屆進入大學,填報志願時國際經濟與貿易還是最熱門的專業之一。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到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的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指標劇烈下降,國際形勢的不明朗,使得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作為進入該專業的學生,沒有辦法改變國際形勢,卻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質。因此,利用暑假時間對國貿專業3屆學生做了一些調查與研究,希望以此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目標,在大學4年中「武裝」自己,為今後的就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相關假設及樣本量的確定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生應具備的素質
在此次的問卷中,我們對台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有關國貿人才素質與能力的問題調查,其情況如圖2-1:
國際經濟與貿易應有的素質圖2-1
無論是哪一屆的國貿學生在基本的認識上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將人脈及社交能力、英語水平、專業知識放在了前三位。其次是心理素質、專業有關資格證以及兼職經驗。
1.專業有關資格證書
不管是08、09、10屬絕大部分的人認為國貿專業的證書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面:
①語言(英語等)。對於國貿專業,英語與專業知識的要求可以相提並論,這些都是可以在日常的學習中強化的,因此在此不作贅述。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學把過英語四級、六級作為自己在大學里的目標,但是僅僅「求過」這樣的心理是不正確的。四六級以筆試為主,但是語言的應用並不局限於此,至少在口語方面很多同學都欠缺一定的鍛煉。這也間接反映了大學如何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的重要性。
②其他證書。不同的職業需要一定的就業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體現之一就是證書。對於金融方面,銀行、證劵所等需要一定的資格證書;從事外貿單位的工作者可以考取報關、報檢、單證等證書;英語方面則可以從事翻譯、外教等職位,也需要相應的證書。
2.考證針對性分析
考證一直是大學的主要旋律之一,而如何考,考些什麼樣的證書也一直困擾著現在的大學生。繼「考證熱」之後出現了盲目考證的現象。這不僅浪費學生的時間、精力,同時證書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為此我們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各年段學生對考證的針對性進行了統計調查和分析,如下圖:
10屆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生認識較為模糊。在圖中學生的選擇佔中心的面積相對較大,說明這一屆的學生在選擇考證的時候比較猶豫,屬於不清楚到底考了有什麼用或者是人雲亦雲覺得有考試就去考。當然在這里要說明這與10屆的能力與素質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只能說的是由於剛進大學的時間相對較短,很多的事物都是在逐漸認知的一個狀態,因此在這階段需要學校方面加以引導。
09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生在英語方面和金融方面的側重明顯,這與對09屆學生專業分流(商務模塊和投資模塊)有著密切的聯系。模塊的分流使09屆的學生有了思考,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有更好的針對性。因此在圖中09屆學生就傾向於這兩個方面。此外也是與學校、學院的培養方向所契合。一是社會上的就業形勢的改變,金融人才在現今的社會上是熱門人才。二是系統培養的金融型的國貿復合人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前途。因此,作為09屆的學生,需要在了解學校的培養計劃的前提下,努力往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看齊,在完成基礎證書的考證後往更深層次發展。
08屆針對性較前面兩屆針對性就更強了,目標更為清晰。反映了08屆國貿生對於英語這一方向的看重,但是也出現對於金融相關證書的反而沒有09屆來的重視的現象。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在08屆人才培養計劃中,沒有商務與投資的分流,取而代之的是在商務模塊中進行的更為細化的分流,因此08屆的國貿生對於商務上的選擇更為明確,對於國貿類的證書與英語類的證書的重要性選擇不相伯仲。
從三幅鐳射圖中可以看出英語對於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重要性。同時,隨著年段的升高,學生對於考證的針對性明顯增加,對於目標的明確性和清晰性更好,這與年齡閱歷的增長有關,與要進入社會的緊迫感有關,當然與學校的教學方向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也說明了三個年級段的學生缺少在這方面的信息的交流,希望通過此次調查可以得到重視。
3.其他素質
①人脈及社交能力。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對即將出社會的大學生,人脈和社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這個能力是可以在後天培養的。從寢室的室友開始到班級同學、老師,老鄉會、新老生交流會、班級之間的聯誼……從各種活動、團體中結識到不同的朋友,這便是最基礎的人脈和社交。至於從普通朋友到志同道合的良師諍友,則需要真誠的付出和更進一步的交往才能實現。
②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所佔的比重絲毫不遜於兼職經驗,甚至到08屆時遠超專業有關資格證占的比重,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如今日趨激烈的競爭壓力,需要學生在專業學好的基礎上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08即將面臨畢業班的學生,更要做好調整走出象牙塔,面對現實社會的心理准備。心理素質是可以在大學的許多社團活動、比賽中得以鍛煉的,因此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③兼職經驗。工作經驗,無論是高年級的還是低年級的,都覺得現在的社會看重工作經驗。當然,這里所說的工作經驗並不包括類似於家教這樣不能很好的與所學的專業知識所融合的兼職。
以上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於自生應具備素質是有大致的輪廓,並非一無所知。伴隨著對本專業知識的不斷加深學習,學生對國貿專業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三、專業與職業發展
1.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的規劃情況
表1-3
從三屆對是否清楚考慮過自己的職業發展來看,無論是剛剛開始學習國貿課程的新生,還是即將畢業的畢業生,對自己以後的職業發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願望或者感到茫然的比例佔了絕大部分,這一方面反映了很多國貿專業的學生對該專業不夠了解,不能將自己所學知識用到實際操作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脫節;另外一方面也說明大部分學生對自己不了解,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發揮自己所長。以至於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及對自己沒有信心。
而隨著專業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化、專業實習的開展,該專業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長遠計劃的比例穩步上升,有3到5年職業規劃的比例也有所提高。這是在提醒我們要主動了解所學專業,制定職業發展規劃,早日確定目標,為以後做准備。
2.職業與專業的對口性問題
職業與專業對應度圖2-5
從調查數據中,台州學院在校大一大二學生對於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否需要與所學專業相對應時所持有的大多數態度是無所謂,所佔比例高達51%和42%,其次才認為需要。在讀大三學生普遍認為是需要的,其次才是無所謂。
從這些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於自己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跟自己的專業並沒有太大的聯系,這也反應了當代社會對大學生的專業要求沒有太大的界限,主要看中個人能力。這種現象對於我們來說既要求我們要掌握自己本專業的知識,同時也需要學習其他專業知識,實則是一種高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濤生.高等職業院校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4(31).
[2]郭波,施小蕾.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素質培養[N].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1):105-107.
[3]蘇定東,夏永娟,潘沈年.論國貿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培養[N].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08(6):50.
[4]黃麗君.淺談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21).
[5]方凱.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7(9).
㈣ 學習經濟學有什麼意義
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在實際經濟方面的工作中,經濟學多是通過數學模型來驗證各種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像保險、股票、利率這些經濟變數的預測就是通過數學模型進行預測的,所以該專業的很多畢業生進入各類金融機構(如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做技術分析工作。
(4)學習經濟學的目標擴展閱讀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產業經濟學關心的主要是壟斷行業的運行機制以及各壟斷公司的競爭行為,以後想去大型企業工作的考生可以選擇這個專業。很多大公司都設置有專門的市場研究部門,這些部門就是利用專業的經濟學理論來分析現有行業情況,得出分析結果,然後作出企業的決策。
㈤ 學習經濟學有哪些好處
學習經濟學至少有三大好處:
1.換一個角度,重新擁有好奇心
在生活中,人們會有意或無意碰到許許多多的迷惑:為什麼全國各大明星城市房價會漲得這么厲害?為什麼周傑倫等明星的片酬如此之高?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工作不好找?為什麼中國污染會那麼嚴重?為什麼有些國家的國民那麼富有,另外一些國家的國民卻那麼貧窮?這些許許多多的問題,學完經濟學後,一定可以受到啟發,找到想要的答案。
2.通往智慧和富有的路上,請帶上經濟學
在人的一生當中,沒有誰能擺脫無情的經濟學規律的纏繞,光是無數的決策就夠讓人頭痛的了。例如:大學畢業後,你要決定是就業還是考研。在剛剛工作時,你還面臨著對終身職業的選擇。在有了積蓄後,你得決定用來消費、儲蓄和投資的比重。
在你創建了自己的公司後,你有面臨著產量、價格的定位以及企業管理等問題。這些人生中一系列最重大的問題,也許只有通過對經濟學的學習,才能找到一個切合實際的解決辦法。學習經濟學不一定能讓你變成天才和富人,但它的確可以為讓你變得更聰明和更富有提供一臂之力。
3.指點江山,經濟學大有用武之地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公民,每個人都有責任對政府政策進行建議,但前提是要能懂得政策背景和意義。學習經濟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很多政策的深層內涵,使你除了從社會學、歷史學的角度對他們進行評判外,還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做出自己的思考。
拓展資料: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㈥ 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什麼
從古至今,一切經濟學研究的目的都只有兩個:一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效率,提高人們的收入,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二是協調社會的利益關系。
㈦ 談談學習政治經濟學根本目的並且舉例說明,大概需要300字以上
研來究政治經濟學自的目的:其一是要解釋人類現實社會是怎樣運行?其二是在此基礎上去改變人類現實社會的運行。
而這又有兩目的:其一,是怎樣才能最有效的促進人類社會總福利的持續穩定高速增長;其二同時又必須是人類發展中的每個時代每個人都能僅可能的在他那處的時代生存到最好,最自由、幸福。
因此看看人類歷史上有幾位研究經濟學的人稱的上經濟學家稱號。亞當斯密當然是之一了,大衛李嘉圖,約翰密爾,凱恩斯也算,馬克思也算。後來的弗里德曼也算。
要想解釋人類現實社會怎樣運行,必須對人類現實社會與歷史好好觀察,研究,歸納歸納再歸納他們的共性,提出大一統的理論,才能解釋現實。而要想改變人類現實社會運行是其更好運行,就必須在歸納解釋了人類現實運行規律之後再歸納提出更完美運行的理論假設,再找出完善這一理論假設結果的先決條件滿足它,同時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矛盾。實際演繹它,邏輯上推理清楚才行。
㈧ 如何學習經濟學
要麼跟著老師學,要麼自學。自學,也就是自願的、主動的去學習(無論是興趣所致還是願望、目標所致)。要做到自主學習,要做好以下幾點:
1、沒有興趣怎麼辦?人們總說培養興趣,但是培養興趣往往是最難的,但是興趣是在做的過程中被激發的,而不是想出來的。比如學習中,因為解出了難題,獲得的激動、成就感;或者讀書中,精彩的情節打動、吸引了你,實用的內容幫到了你......這些往往都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所以,不要想著如何激發學習興趣,而是去嘗試,在這個做的過程中,興趣往往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2、長時間的堅持,需要制定計劃。並嚴格按照這個計劃開展學習;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
計劃包括4個方面:①要建立目標意識。確立一個目標,特別是具體的目標,有利於學習中的堅持。②合理分配每天(每周或者某個時間段)的學習任務: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借口推遲完成原定計劃。③合理規劃每天時間:把必須完成的任務盡可能安排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把既定的學習時間保留出來,養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學習的習慣。④按照既定的時間錶行事:學習時間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3、尋找恰當的方法,使得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學習中因為學習方法不對,事倍功半的例子屢見不鮮。對於大部分來說,學習中如果頻頻受挫、或者付出很多收獲很小,學習的熱情和意願也就會被消磨殆盡。所以,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找解決辦法,而不是一味的蠻干。
拿閱讀來說,如果你的閱讀速度慢、理解率低下,而你需要讀的書太多,又沒有足夠的時間,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如果你還是按部就班的就讀,最後要麼沒讀出什麼效果,要麼連閱讀的心情都喪失了。這個時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然後行動。閱讀效率問題曾經也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我最後的解決辦法是學習快速閱讀(用的是: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有需要的可以參考),掌握一定程度的快速閱讀能力,因為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好其它事情。
4、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對長期堅持學習也很重要。因為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可以讓你更好的靜下心來學習,同時也能增加學習的動力。比如: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開展學習上的比賽,讓學習的環境活起來;或者圖書館、自學室的學習效率高於宿舍等。
5、懶惰不可避免,要學會自我檢查和反省。時常檢視自己,找出自己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並改正。
㈨ 作為一門考查課,《宏觀經濟學》學習的意義或目標有哪些
1、曼昆《經濟學原理》上下冊。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Greenspan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2、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國內50年代由高鴻業教授根據英文第10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㈩ 學習《教育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所得、建議各是什麼
來自 大科學 團隊
給您些材料 看看有幫助么
教育經濟學是研究教育和經濟之間關系的經濟學分支學科。 研究對象是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資的有效利用及其經濟收益。是介於經濟學、教育學、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交叉學科。
教育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教育與經濟的關系的表現形式及規律性;教育的投資方向及內部結構;教育領域中勞動的特點與分配原則;教育投資的經濟效果;教育經濟學的方法論等。
教育經濟學以教育在經濟增長和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支出的宏觀和微觀經濟效果作為研究對象。教育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教育經濟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方法論基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闡述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的原理和規律。同時,它根據設定的前提,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對數據資料進行計算、分析,檢驗有關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和預測這一關系的變動趨勢。
附學習感受一篇:
手頭有兩本靳希斌老師的《教育經濟學》,一本是大學時候買的,一本是不久前在學校一個考研同學轉讓,後者是修訂本。雖然我早已想深入認識教育經濟學這門當前的熱門學科,但前後相隔有三年多之久,我卻未能真正拜讀,對這門學科還缺乏總體認識。及至現在粗略地翻閱了一遍,認識還是比較膚淺。
教育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中國可以說是從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研究。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它是介於教育學和經濟學之間的交叉學科。這本書是這樣表述的:教育經濟學是研究教育和經濟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領域內經濟現象和規律,並且要用數量的形式來表示的一門邊緣科學。
首先,我們可以從宏觀上來認識教育和經濟的相互作用關系。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學說、社會再生產理論、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理論等,都直接地論述了教育與社會經濟的關系,這成為這門的理論基礎。西方經濟學中以舒爾茨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理論也是重要的理論基礎,並對我國的教育經濟學有深刻的影響。所謂人力資本就是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人力資本就是人口質量投資,主要包括:教育資本、健康資本、流動資本、遷移資本和提高企業能力並幫助決策增強競爭力的資本。它的主要觀點是:人口質量重於人口數量;人力資本投資作用大於物力資本投資的作用;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教育投資收益率高於物力投資的收益率;教育投資收益率是可以測算的,基本同物力投資的收益率的測算相同。本書還對教育與經濟、教育與科學技術、市場經濟與教育改革、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等宏觀問題做了詳細的探討。對於我們分析現實中的教育現象與其實質問題提供了途徑。
其次,我們可以從微觀上認識教育和經濟的交互作用。這主要涉及教育投資及比例、教育成本、教育經濟效率、教育規模經濟、教育經濟效益及其計算、教師勞動及其報酬等等。教育投資具有周期長、彈性大、間接性和長效性等特點,在我國主要實行國家撥款、社會團體和群眾多渠道籌集等途徑。增加教育投資可以改善教育辦學環境,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發展教育事業,但是教育投資比例受到經濟、政治、人口和科學技術等因素制約。目前我國主要是側重義務教育的投資,而且隨著經濟發展投資的比例在逐年增長。教育成本量化是考察教育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教育成本分析要考慮直接成本又要考慮間接成本。教育經濟效率是指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為取得同樣的教育成果,教育資源佔用和消耗的程度,可以採用一定的指標。教育產業在運用資源時需要運用適度規模,這樣才能有效利用資源,協調好人、財、物,取得最佳經濟效益。教育經濟效益是指教育領域內的勞動消耗同教育所得到的經濟報酬在數量上的對比。教育創造財富,具有外部的經濟價值,依據相應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得出經濟效益的數值。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組織者和實現者,教師勞動具有一定的工作效率,應該得到一定的報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促進教師的合理流動,優化師資配置,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總之,研究教育中的經濟規律,對我們當前的教育改革發展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我們認識教育產業、教育市場以及教育中的人力資源開發、智力開發、智力投資、教育消費等概念。對於我們優化教育結構,指導教育方針政策的制定,減少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提高教育經濟效率和經濟效益有重要作用。
當前國家在提倡教育社會化、市場化,發展大教育,促進教育的產業化。充分運用社會民間資本,減輕國家財政負擔,使國家的財政運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同時要搞活教育,推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高校後勤社會化、民辦教育等的蓬勃發展都說明教育改革的效果是顯著的,傳統而陳舊的教育觀念在改變。優化教育結構,充分利用並且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積極利用社會資金,做大做強教育產業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繼續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