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跪求一份大學經管院的計量經濟學考試練習題
全國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計量經濟學試題
課程代碼:0014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經濟計量研究中的數據有兩類,一類是時序數據,另一類是( )
A.總量數據 B.橫截面數據
C.平均數據 D.相對數據
2.經濟計量學起源於對經濟問題的( )
A.理論研究 B.應用研究
C.定量研究 D.定性研究
3.下列回歸方程中一定錯誤的是( )
A. B.
C. D.
4.以Yi表示實際觀測值, 表示預測值,則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計參數的准則是( )
A.∑(Yi一 )2=0 B.∑(Yi- )2=0
C.∑(Yi一 )2最小 D.∑(Yi- )2最小
5.在對回歸模型進行統計檢驗時,通常假定隨機誤差項ui服從( )
A.N(0,σ2) B.t(n-1)
C.N(0, )(如果i≠j,則 ≠ ) D.t(n)
6.已知兩個正相關變數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判定系數為0.64,則解釋變數與被解釋變數間的線性相關系數為( )
A.0.32 B.0.4
C.0.64 D.0.8
7.在利用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區間預測時,隨機誤差項的方差越大,則( )
A.預測區間越寬,精度越低 B.預測區間越寬,預測誤差越小
C.預測區間越窄,精度越高 D.預測區間越窄,預測誤差越大
8.對於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樣本回歸直線,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
A.∑ei=0 B.∑ei≠0
C. ∑eiXi=0 D.∑Yi=∑
9.下列方法中不是用來檢驗異方差的是( )
A.安斯卡姆伯-雷姆塞檢驗 B.懷特檢驗
C.戈里瑟檢驗 D.方差膨脹因子檢驗
10.如果線性回歸模型的隨機誤差項的方差與某個變數Zi成比例,則應該用下面的哪種方法估計模型的參數?( )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權最小二乘法
C.間接最小二乘法 D.工具變數法
11.如果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殘差的一階自相關系數等於0.3,則DW統計量等於( )
A.0.3 B.0.6
C.1 D.1.4
12.如果dL<DW<,則( )
A.隨機誤差項存在一階正自相關 B.隨機誤差項存在一階負自相關
C.隨機誤差項不存在一階自相關 D.不能判斷隨機誤差項是否存在一階自相關
13.記ρ為回歸方程的隨機誤差項的一階自相關系數,一階差分法主要適用的情形是( )
A.ρ≈0 B.ρ≈1
C.ρ>0 D.ρ<0
14.方差膨脹因子的計算公式為( )
A. B.
C. D.
15.在有限分布滯後模型Yt=0.5+0.6Xt-0.8Xt-1+0.3Xt-2+ut中,短期影響乘數是( )
A.0.3 B.0.5
C.0.6 D.0.8
16.對於一個無限分布滯後模型,如果模型參數的符號都相同且參數按幾何數列衰減,則該模型可以轉化為( )
A.Koyck變換模型 B.自適應預期模型
C.部分調整模型 D.有限多項式滯後模型
17.在聯立方程模型中,識別的階條件是( )
A.充分條件 B.充要條件
C.必要條件 D.等價條件
18.在簡化式模型中,其解釋變數都是( )
A.外生變數 B.內生變數
C.滯後變數 D.前定變數
19.對於聯立方程模型中的制度方程,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不可識別 B.恰好識別
C.過度識別 D.不存在識別問題
20.如果某種商品需求的自價格彈性系數 >0,則該商品是( )
A.正常商品 B.非正常商品
C.高檔商品 D.劣質商品
21.如果某種商品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0< <1,則該商品是( )
A.必須品 B.高檔商品
C.劣質商品 D.吉芬商品
22.設生產函數為Y=f(L,K),對於任意的 >l,如果f( L, K)> f(L,K),則稱該生產函數為( )
A.規模報酬大於 B.規模報酬遞增
C.規模報酬遞減 D.規模報酬規模小於
23.如果某商品需求的自價格彈性 =1,則( )
A.需求富有彈性 B.需求完全有彈性
C.單位需求彈性 D.需求缺乏彈性
24.下列各種用途的模型中,特別注重模型擬合優度的是( )
A.經濟預測模型 B.結構分析模型
C.政策分析模型 D.專門模型
25.如果△Yt為平穩時間序列,則Yt為( )
A.0階單整 B.1階單整
C.2階單整 D.協整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下列現象中不屬於相關關系的有( )
A.家庭消費支出與收入 B.商品銷售額與銷售量、銷售價格
C.物價水平與商品需求 D.小麥產量與施肥量
E.成績總分與各門課程分數
27.常用的處理多重共線性的方法有( )
A.追加樣本信息 B.使用非樣本先驗信息
C.進行變數形式的轉換 D.嶺回歸估計法
E.主成分回歸估計法
28.在消費(Y)對收入(X)的回歸分析中考慮性別的影響,則下列回歸方程可能正確的有( )
A.Y= + X+u B.Y= + D+ X+u
C.Y= + + +u D. Y= + (DX)+u
E. Y= + D+ X+ +u
29.根據樣本數據和分析期限的不同,將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分為( )
A.月度模型 B.季度模型
C.半年度模型 D.年度模型
E.中長期模型
30.下列檢驗中屬於經濟計量准則檢驗的有( )
A.判定系數檢驗 B.序列相關檢驗
C.方差非齊次性檢驗 D.多重共線性檢驗
E.聯立方程模型的識別性判斷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經濟計量分析工作
32.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的總體設計
33.區間預測
34.平穩時間序列
35.恩格爾定律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6.簡述回歸分析和相關分析之間的區別。
37.有限多項式滯後模型可以解決有限分布滯後模型的哪些問題?
38.簡述識別的定義和種類。
39.與單一需求方程模型相比,需求方程系統模型有哪些優點?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0.根據某地區居民過去10年的人均年儲蓄額(Y)和人均年收入額(X)的歷史數據,計算得:
∑Xi=293,∑Yi=81,∑(Xi- )(Yi- )=200.7,∑(Xi- )2=992.1,∑(Yi- )2=44.9。
求:
(1)人均年儲蓄額(Y)關於人均年收入額(X)的線性回歸方程;
(2)該回歸方程的判定系數。
41.根據某種商品在26個城市的銷售量(Y)和銷售價格(X)的橫截面數據,對銷售量(Y)關於銷售價格(X)進行線性回歸。為了檢驗回歸模型的隨機誤差項是否存在異方差,將26對觀測值按銷售價格(X)從大到小排序。根據前面13對觀測值,對銷售量(Y)關於銷售價格(X)進行線性回歸,回歸的殘差平方和為RSS1=1536.8。根據後面13對觀測值,對銷售量(Y)關於銷售價格(X)進行線性回歸,回歸的殘差平方和為RSS2=377.17。
(1)試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判斷回歸模型的隨機誤差項是否存在異方差性。
(F0.05(11,1I)=2.82, F0.05(12,12)=2.69)
(2)如果回歸模型的隨機誤差項存在異方差性,會對線性回歸分析造成什麼影響?
六、分析題(本大題共l小題,10分)
42.在某種飲料的需求Q對其價格P的線性回歸分析中,綜合考慮「地區」因素和「季節」因素的如下影響:
(1)「地區」(農村、城市)因素影響其截距;
(2)「季節」(春、夏、秋、冬)因素影響其截距和斜率。
試分析確定該種飲料需求的線性回歸模型
⑵ 學習高級計量經濟學需要什麼數學知識
微積分/線性代數/數理統計:這是必須的,不然基礎的內容可能都看不懂
復變函數/差分方程/積分變換/隨機過程:學習時間序列方面的內容的話,有這四門會比較輕松
矩陣論/實變函數/泛函分析:如果要往高級方向發展,有這三門的話會更好,因為學了這三門後你眼中的世界會發生變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能從與眾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弱冠以前,吾曾迷茫於計量經濟學的高深難懂;而立之後,看計量經濟學書籍如同讀小說一般暢通無阻。至此精進,年近不惑才發現當初走錯了路]
⑶ 重慶大學 考博 計量經濟學 是哪個版本
計量經濟學是結合經濟理論與數理統計,並以實際經濟數據作定量分析的一門學科內。計量經濟學以古典回容歸(ClassicalRegression)分析方法為出發點。依據數據形態分為:橫截面數據回歸分析(RegressionAnalysiswithCross-SectionalData)、時間序列分析(TimeSeriesanalysis)、面板數據分析(PanelDataAnalysis)等。依據模型假設的強弱分為:參量計量經濟學(ParametricEconometrics)、非參量計量經濟學(NonparametricEconometrics)、半參量計量經濟學(SemiparametricEconometrics)等。
⑷ 重慶大學數學類的研究生有哪些專業啊
很多朋友為考什麼方向的研究生而困惑,也許以下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要讀研究生,該讀什麼專業的研究生呢,好象大多數人都選擇讀自己原來本科讀的專業的研究生。可是,我覺得這樣的選擇未必是正確的。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我當年可以保送讀本專業的研究生,那我相信我一定不會讀的,因為我雖然不討厭自己本科的專業,可是也一點都談不上喜歡,而且分配的前景也不太好。我一定要讀自己喜歡而且前景比較光明的專業,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仍然對前程一籌莫展,那不過是給自己推遲了面對難找工作的局面的時間而已,最終,你不可能逃過這一劫,你必然要面對現實。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我看來,無論是對男同胞還是對女同胞來說,婚姻和職業是否理想,都是影響極大的事情,而總的說來,職業理想與否可能更為重要,因為工作不理想也會影響到婚姻的狀況。在一個早就過時落伍的行業里,你累死累活也遠沒有在新興行業里的普通人的工資高。不要聽信那些輔導員之類的愛系教育的胡吹海侃,說自己的專業前景多麼好,要聽聽那些已經大四或是已經畢業了的同專業的大師兄師姐們的看法,他們的觀點才有真正的參考價值。現實是殘酷的,會讓許多人清醒,早一點清醒對你絕對有好處,所以請你早一點打聽自己的專業去向和分配狀況為好。
由於各個人的情況不同,我無法說你一定要讀哪個專業,不過如果你對一個東西特別感興趣,那就應該去學,那個專業就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對什麼東西都沒有很濃的興趣,那麼我認為你最好選一個分配還不錯,自己也相對比較喜歡的專業。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及自己的性格特點,再選擇那些可以發揮自己長處而不是短處的專業。比如說,如果你喜歡跟人打交道,喜歡聊天聚會,不喜歡一成不變的呆在房間里,那麼你也許適合去做律師、。管理類或是銷售類的工作,不該去做技術性或研發性的工作。當然,如果你只喜歡而且適合搞技術,那你還是搞技術好了。
由於你不是活在真空里,你的心境常常受到周圍人的看法和境況的影響。所以在選擇專業時考慮到社會發展前景和職業發展前景也是極其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如果你對自己的專業並沒有熱情,甚至極其不喜歡,那麼雖然你考本專業相對更容易考上,我還是奉勸你不要讀本專業的研究生。你讀研究生最好要和你的職業理想聯系起來,不要為了讀研究生而研究生。如果你讀本專業的研究生不能使你離職業理想更近,那麼你三年的時間就接近於浪費。如果你以後要轉到你覺得比較有前景或比較喜歡的職業和在本科畢業時的難度幾乎一樣大,那麼與其如此,還不如早點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早點准備考研,考到自己想讀的、覺得比較理想的專業去,即使降低學校的檔次也是合算的。
如果說在本科時讀個好學校比讀個好專業更重要,那麼我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在研究生階段,專業的好壞可能比學校的名聲更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你能進入什麼樣的行業,而行業的好壞是極其重要的。在一個沒落的行業里,不僅難以得到別人的尊重,收入通常也和好行業相差極大,不可不重視!
我知道在理工科之間要跨專業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如果你努力得早,是完全可能的。我以前在浙大學了一個分配很一般的工科,不是電子類,但是我就有一位同學考到了浙大信電系,另一位考到了計算機系。他們能考上是因為他們大學輔修了這兩個專業,而且准備得很認真,所以考得都很不錯。
如果你覺得在理工科內跨專業考研究生很困難,那麼我建議你可以考慮轉學法律類、經濟管理類、新聞廣告類,因為這些專業的專業壁壘很低。你根本不用擔心考上了會跟不上,沒有聽說理工科的同學會在這種專業讀研究生還會跟不上,你通常都可以學得很好,因為這些專業的東西比起理工科那些書來說,都是很容易的。不僅如此,一旦考上這些專業的研究生,你將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背景,在找工作和實際工作中都會有優勢。
不過在這些大類也有非常熱門和相對不那麼熱門的專業,比如說法律裡面有比較熱門的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和民法,其次有刑法,也有不太熱門的行政法、憲法、法理學等專業,還有招生數比較多的法律碩士。經濟學里有比較熱門的金融學、貨幣銀行學等專業,其次有財政學、國際貿易學,也有數量經濟學、技術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工業經濟學等。管理有比較熱門的會計、企業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也有招生比較多的MBA(需要工作經驗)。
在這些專業里你究竟選擇什麼專業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考熱門的專業的確會前途很好,風險也相對更大些,因為好專業競爭都比較激烈。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能進好專業,即使學校差一些也可以考慮。當然,如果覺得考該專業最熱門的專業風險太大,那麼也不一定要考該類專業中最熱門的專業,可以考慮進該類別里相對不是那麼熱門的專業,這樣風險較小,畢業後的前景也比讀原來的專業要好得多。只要進了該大類的專業,你可以在研究生期間學任何你最想讀的東西。比如說,很多人非常想考金融學專業,可是對考金融學專業的研究生又不太有信心,那麼也可以考慮先考比較有把握的數量經濟學、技術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或產業經濟學等等,然後在研究生求學期間,把精力完全放在學習金融學上,在畢業時,你一樣可以進入金融證券業。其他專業也一樣,以法律類為例,如果你很想去做法律類的工作,但是覺得考經濟法的研究生難度太大,那麼完全可以考慮先考法理學之類的專業或直接考法律碩士,然後在讀研究生期間多讀經濟法方面的書籍,並且發幾篇經濟法方面的論文,就可以了。同一大類里到了研究生差別不大,進入大的行當最重要。當然,如果對自己非常有信心,那多打聽有關情況,並充分復習,直接考這些熱門專業,考上也是完全可能的,跨專業考研並且考分為該專業第一名的例子實在是數不勝數。
在選擇考何專業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客觀實際情況來決定。我有一個老鄉和一個高中同學,大學都畢業於上海某著名高校,可是學的都是非常差的工科專業,工作後收入很低,想改專業。在沒有辭職,復習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他們先後報考復旦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的國際金融和金融學專業,結果考了兩次也沒有考上,就沒有信心了,最終到現在還只能呆在原單位。我覺得他們的決策有嚴重失誤。他們想換專業的想法是對的,可是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總想一勞永逸,一招致勝。他們並不是那種自己都老覺得自己特牛的那種人,對他們來說,其實只要能考進經濟管理類讀研究生就可以了,不僅可以改換工作,而且不管學經濟管理類的那個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都比原來好得多,即使他們真的非常想進入金融界,也完全可以在考上研究生之後再朝金融學方向靠。
我知道許多學理工科的學生對這些「文科」專業頗有偏見,認為它們沒有什麼東西,這是大錯特錯!法律沒有很深的學問嗎?經濟管理沒有很深的學問嗎?新聞廣告沒有很深的學問嗎?只要你對這些專業的東西鑽研得多一些,你就會發現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底洞。
話說回來,如果你的專業分配不好,你學得再好,覺得它有再多學問,你都用不上它們。如果你在一個沒有前途的行業里工作一輩子,你的發展機會有限,會很難受的。如果你在畢業後肯定要要轉行,那麼你本科學的專業知識大部分都是沒有用的。就像我的大學同學,幾乎沒有幾個人干本行,不幹本行的同學都活得很滋潤,而還在干本行的就很一般化,甚至有一些活得非常落寞。只要是分配一般的系科,情形都大抵如此!所以,如果你已經知道你的專業分配前景很差,那麼,請不要只知道埋頭讀書!請在讀書的同時也看看自己未來的路!你理想的職業在哪裡?為了實現這個職業理想你該做哪些准備?多學一點能為自己的職業目標服務的東西!
MSc是基本上你坐在課堂內聽導師上課,你參與的部分最多就是seminar中的presentation
補充:理學碩士需求大幅飆升
歐洲管理碩士(European Masters in Management)學位正在成為歐洲頂級企業招聘員工時的首選,而法國的商學院不僅是招生主力,在英國《金融時報》的歐洲管理碩士課程排行榜中,也占據了大半江山。
對理學碩士(MSc)畢業生而言,今年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倫敦金融城,在那裡,銀行支付的起薪為3.5萬英鎊,另外還向優秀畢業生支付8000英鎊的簽約獎。那些在資本市場或投資銀行業工作的人,可以期望在頭三年實現薪金翻倍,與新聘用的MBA畢業生的薪金相當。今年,金融城向MBA畢業生支付的起薪是5.8萬英鎊。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駐倫敦的董事總經理兼歐洲畢業生招聘和發展工作主管埃倫•米勒(Ellen Miller)表示,在過去兩年中,對銀行業理學碩士畢業生的需求大幅飆升,同時能進行長期實習的學生也越來越吃香。
在這些實習期(最長可達1年)積累起來的經驗,尤其受到畢業生招聘方的歡迎。歐萊雅(L』Oréal)英國及愛爾蘭招聘主管亞歷克斯•斯內林(Alex Snelling)表示,學生們在實習期獲得的商業經驗,加之管理碩士課程教給他們的商業敏銳性,及他們掌握多種語言的能力,往往使得來自歐洲大陸商學院的理學碩士特別受歡迎。
在英國《金融時報》今年的排名中,巴黎高等商學院-歐洲管理學院(ESCP-EAP)在同類院校中排名第三,歐洲管理學院協會(Cems)課程在同類課程中排名第二。像它們這樣的商學院和課程以要求學生學習不同語言並且在不同地點學習而聞名。但它們可能會越來越多地遇到其它歐洲商學院的競爭。
例如,法國里昂商學院(EM Lyon)本月宣布,將與英國阿斯頓大學商學院(Aston Business School)和德國LMU管理學院(LMU School of Management),推出一個兩年制歐洲管理碩士學位課程。首批學生將於2007年入學。
法國里昂商學院Grande Ecole項目負責人帕特里斯•烏達耶(Patrice Houdayer)表示:「將用英語向學生們授課,但在第二年,他們將能夠學習當地語言。」
他相信,到2010年,當《博洛尼亞協定》(Bologna Accord)全面實施時,這個課程將面向歐洲各大學240萬名擁有學士學位的本科畢業生。由45個國家簽約採納的《博洛尼亞協定》,旨在發展一種標準的教育體系,採用學士加碩士學位模式,而非學時更長的5年制單一學位模式。
歐洲認證機構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EFMD)總幹事埃里克•科尼埃爾(Eric Cornuel)對於協定的實施不是很有信心。「雖然不能說是一團糟,但人們沒有預料到全部影響。」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最近就學生們對《博洛尼亞協定》教育改革的理解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半數的受訪學生對於改革的意義沒有深入的了解。巴黎高等商學院-歐洲管理學院英國負責人達維德•索拉(Davide Sola)表示,學生們產生混淆,或許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各國對《博洛尼亞協定》有許多闡釋。例如,法國和義大利採納了3年制學士加2年制碩士的模式;西班牙選擇了4年制本科加1年制碩士的模式;而德國選擇了3年制學士課程加18個月碩士課程的體系。
他表示:「最終,將由市場決定(哪種模式是成功的)。」
同時,人們對這一理學碩士學位和MBA學位的理解混淆仍然存在。不僅巴黎的高等經濟商業學院(Essec)稱其Grande Ecole課程是一種MBA,而且與其它課程之間還有重疊。
25歲的朱利安•吉耶曼(Julien Guillemin)這個月畢業,同時完成了法國南特管理學院(Audencia)最後一年的Grande Ecole課程,和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1年制MBA課程,同時拿到了一個理學碩士學位和一個MBA學位。吉耶曼已回到法國,開始在音樂行業的職業生涯。
這種經歷給了他比較兩類學位的機會。「美國的課程更務實,理論課比較少,」他表示。「在南特管理學院,我們有更多時間深入課題之中。而在MBA課堂上,有些同學以前根本沒有學過商務
理科類專業介紹: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經濟與金融方向)(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運用數學知識、經濟與金融等相關知識、使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在教育、科技和經濟部門從事教學、研究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概率論、數理統計、常微分方程、實變函數、數學模型與數學實驗、運籌學、數值分析、隨機過程、精算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貨幣銀行、教育心理學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經濟、管理部門和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事計算機應用、信息管理、投資科學管理、經濟動態分析和預測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和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本專業按理科類招生,要求具有較好的數學基礎。畢業生符合條件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⑸ 零基礎自學計量經濟學都要看什麼書
樊綱曾經說過要精學計量經濟學至少要10年時間。。。
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的三者綜合,如果只想學學初級計量水平,首先必須把大學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必須學好,其次還要有過硬的經濟學理論基礎(起碼初級宏微觀的經濟學知識要知道),有了這些前提,就選一本初級的計量經濟學教材來學習,目前很多高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都用高教社的《計量經濟學》(李子奈,第三版),當然國外教材也不錯,有伍德里奇的《計量經濟學導論》,平迪克的《計量經濟模型與經濟預測》,還有樓主現在看的古扎拉蒂的書,個人感覺學初級的話還是看國內編的教材,因為基礎很重要,國內教材在這方面整理得很系統,國外的就比較零散了,還有與初級計量水平相對應的應用軟體Eviews也是需要學習的。。。
中高級的計量經濟學就相當有難度了,除了相關必備的數學和經濟學知識外,英語水平在這個時候也很重要,因為中高級的計量涉及很多前沿的東西,需要閱讀和學習外國的原文著作和文獻,應用軟體在這個時候也有很多選擇,如SAS,Stata,還有處理專門問題的R,高斯軟體。。。
⑹ 學習計量經濟學有什麼用,具體的實際的應用領域,我的專業是電子金融
作為一名數量經濟學專業的博一研究生,我就自己的經歷來談談如何學好計量經濟學。我不知道你學習計量經濟學的主要目的是什麼,但是要像你說的「穩扎穩打、效率較高地掌握計量知識」,我覺你可以這么做:由於計量經濟學涉及到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知識(比如統計量的構造、P值,t檢驗和F檢驗等等),我覺得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推薦教材的話,首推茆詩松版本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個人覺得這應該是目前國內這方面教材最好的一個版本)。有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知識後,你可以著手學習計量經濟學了。
入門教材有很多。國內的話,首推龐皓的《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之間的權衡把握的不錯,其次就是李子奈的《計量經濟學》,可能這本書稍微會難一點。
國外的話,優秀的教材就很多了,比如伍德里奇的《計量經濟學導論》、古扎拉蒂的《計量經濟學基礎》等等。以上書籍學完以後你差不多計量經濟學基礎就算不錯了,但是要注意,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總要到解決實際的經濟學問題中才能發揮的作用,所以我建議你如果是非數量經濟學專業的話,掌握基礎的計量經濟學用好就夠了,如果遇到什麼計量經濟方面的問題的話,再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也不遲。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要邊看書學習邊操作,這樣學習效率會比較高。
至於要使用哪種軟體的話,入門的話可以用用Eviews和Stata。
如果你學有餘力或者致力於讀數量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的話,你可以這么做:中級和高級的計量經濟學中會常常涉及到用矩陣的描述問題或模型,你可以補充一下這放那個面的知識,比如《線性代數》和《矩陣分析》這樣的教材。
如果還想進一步提高的話,可以看看濮曉龍版本的《高等數理統計》或者陳希孺版本的《高等數理統計》。接著就可以看看格林版本的《計量經濟分析》這本書,它幾乎包括了計量經濟學的方方面面。國內的話,李雪松的《高級經濟計量學》也不錯有了以上兩方面的基礎以後,再學習計量經濟學就需要按照你的興趣來專研了。計量經濟學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和微觀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方面,首推漢密爾頓的《時間序列分析》和蔡瑞胸的《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這兩本書。面板數據方面,至今還沒發現比較好的教材。微觀計量經濟學方面,首推卡梅隆《微觀計量經濟學:方法與應用》。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對請親拍!
【王也】:
Bruce Hansen的講義,入門不二之選;後面看走哪條路吧,搞搞基本因果推斷念念基本無害,翻翻Imbens和Wooldridge2007年的NBER講義怎麼也夠了
【周彬】:
不建議從李子奈的那本書開始學,雖然很多國內高校的計量經濟學是從那本書起步的。學習計量經濟學,建議從矩陣運算開始學,也就是線性代數。掌握最基本的矩陣變換法則,然後從矩陣起步,循序漸進學習OLS, MLE,再逐步進階。事實上,各種estimation是需要不斷推導的,假設前提以及達成最優化的條件要加以系統性總結,這樣才能看懂模型,進而運用模型。同時為了避免出現spurious model, 建議不要放鬆對理論的學習,理解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軟體上看,國內通常是從Eviews起步,北美是Minitab; 前後者對入門學者來說差距不大。在往後,針對非計量經濟學專業的經濟系同學,建議Stata, SAS, R等等都用用,用熟一個,其他也都會一些;計量專業的同學,建議學通Matlab, 這是立身之本。
【王帥】:
如果有統計基礎的話,可以看Intro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
【lukelly】:
國內的話。李子奈的《計量經濟學》做基礎開始,裡面理論知識很多。他的《高級應用計量經濟學》也可以讀讀。微觀應用的初級模型logit、tobit、probit打好基礎,宏觀就是時間序列相關的內容為主。軟體應用有eviews,stata,一些東西也會應用到Matlab。
⑺ 重慶大學經濟學系主要學什麼
經濟學.經濟貿易方向(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 該專業培養掌握國際國內經濟貿易基本理論,有一定經營管理和營銷策劃能力,較強外語閱讀和聽說寫能力以及運用計算機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和本專業科研及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 政治經濟學、宏觀和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貿易經濟、商業企業管理、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期貨交易、證券交易、會計、統計、市場營銷、廣告策劃、商務談判、經濟法、外語和計算機等。
⑻ 如何自學學好計量經濟學}
理解,理解,還是理解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要學通計量經濟學,一定要用矩陣計算,所有都用矩陣計算,因為矩陣計算簡單且可以幫助理解 對矩陣的性質熟悉,比如正交,正定,相似等等,建議拿一本高等代數備查 對數理統計熟悉,比如假設檢驗,正態分布,建議拿一本數理統計備查 在中國計量經濟學基礎後,什麼微觀計量,時間序列,金融計量,空間計量都是水水
⑼ 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
不知道有沒有用,就網路裡面的...
第一個點是,以佛里德曼為代表的經濟學研究方法論,即「前提不重要,推論過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結論符合現實」。這種方法,本質上就是把計量本身,認定是可以脫離理論,或者說認定計量本身可以推出理論。而不是說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計量。我想,經濟學方法論爭執得那麼多,這個背景,他應該也了解吧?當時在南大BBS上,關於可證偽性的爭論那麼火熱,不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么?我記得當時南大經濟學論壇的進版畫面有一句話,大意是說越有效的理論,其前提越是不符合現實的。所以,在這樣的經濟學研究方法下,我對計量進行批評,不可謂說是輕率的。
第二個點是,隨著計量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計量本身也在開始神秘化。例如協整理論。不少介紹都說協整理論可以從數據自身推導出理論聯系,判斷變數的長期關系或者短期關系,認為「經典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以某種經濟理論或對經濟行為的認識來確立模型的理論關系形式,而協整則是從經濟變數的數據中所顯示的關系出發,確定模型包含的變數和變數之間的理論關系。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量經濟學模型理論的一個重大發展」。而我在這點上所作的努力是告訴大家:無論計量怎麼發展,它都沒有超越經典計量模型所受到的局限,不可能比經典計量更高明,其與理論的關系,不可能比經典計量有更大突破。計量只不過是起對數據進行排列組合,來看這些組合中是否湊巧給出理論啟示,或者看其是否符合理論的結果。神秘化的計量理論,註定是占星術。
第三個點是,我既然對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部分的理論大部分進行否定,那就意味著我根本不承認其理論的正確性。而其理論的正確性被否認,則其理論指導下的計量模型,就失去價值而變得毫無意義。因此,我對西方經濟學計量的批判,最大的基礎來自對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批判。當我認為西方經濟學理論本身不能成立的時候,我自然會說其建立的計量模型及其結論,無論其可信度為多少,都毫無意義。因此,豬頭非恐怕得首先為西方經濟學的那些理論進行辯護。
最後還要補充一點:即使給定正確的理論,然後使用計量來檢驗或者預測某些細微性質,我也不認為計量就是很好的辦法。相反,計量結果的統計特性,遺漏了很多圖形本身的重要性質。計量所得出的結論,往往反而掩蓋了事實真相。因此,除非作為輔助工具,或者不得已,我寧願直接去看圖形本身,並對圖形的各個階段或者整體,進行物理化的分析,而不是進行計量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完全地解讀圖形性質。
至於豬頭非同學說:「如果非要拿這個例子比喻計量的話,你要是能知道走過的軌跡是什麼模樣,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況且,計量要研究的還不止是什麼形狀,還要研究這個形狀的具體參數,比如弧度多少,半徑多少等等,這就更不容易了。中級計量班的學期論文如果能夠對「走過的軌跡」有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描繪,就已經圓滿地完成任務了。」
我的回答其實很簡單:1、要知道走過的軌跡是什麼模樣,這恰恰是理論分析,而不是計量。你必須先通過理論分析,獲得軌跡的種類信息,然後才談的上通過計量獲得具體參數。2、所謂半徑這些概念,是在假定軌跡為圓形的假設下才有的參數。如果只是局部數據接近半圓,但是未知數據部分根本就不是圓,何來半徑之說?你根據已有數據計算出來的半徑,有什麼意義呢?3、中級計量班的學期論文能夠對走過的軌跡進行分析,你加了個「令人信服」,這四個字說明了理論還是第一的。否則,你怎麼「令人信服」地說既有數據一定是圓的一部分?這樣,即使中級計量班畢業成績比較好看,在現實中,仍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只是誤導問題而已。
至於豬頭非最後說宏觀經濟預測得准——他說即使沒有理論依據。這個恐怕就是一廂情願了吧?在宏觀經濟中,我還沒有看到西方經濟的哪個理論能以較大概率預測準的。他可以列舉例子,不管老宋也好還是其它人也好,給出預測的文章、日期,然後給出被預測實現的經濟數據。
要是這么容易被預測准,而且是在啥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預測准,就不會有那麼一大群經濟學家在指點江山後被大眾臭罵,然後萬分委屈地說:「經濟學只能用來解釋世界,不能用來預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