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宏觀經濟學問題:闡述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
①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了現有價格水平下的商品總供給,引起了物價普遍上漲。總需求的過度增長表現為由於投資膨脹和消費膨脹所導致的持續的貨幣供應量超過社會商品可供量的增長,因而又稱過量需求通貨膨脹。
②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由於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導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資的提高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
③結構性通貨膨脹。由於社會經濟部門結構失衡而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這種類型的通貨膨脹一般在發展中國家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3種情況:
一是國內某些部門,甚至某些大宗關鍵產品需求過多而供給不足,導致價格猛漲,並且只漲不跌,進而擴散到其他部門產品的價格,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
二是國內各部門勞動生產率發展不平衡,導致勞動生產率提高較快的部門貨幣工資增長後,其他部門的貨幣工資也會隨之增長,引起價格上漲,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普遍上漲;
三是開放型經濟部門的產品價格,受國際市場價格水平影響而趨於提高時,會波及到非開放型經濟部門,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
④輸入型通貨膨脹。由於輸入品價格上漲而引起國內物價的普遍上漲。這種類型一般出現在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並通過國際貿易、跨國公司、開放型經濟部門等途徑在國際間傳播。
⑤抑制性通貨膨脹。在市場上存在著總供給小於總需求,或供求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國家通過控制物價和商品定額配給的辦法,強制性地抑制價格總水平的穩定,這是一種實際上存在,但沒有發生的通貨膨脹現象。
流動性過剩,即表明貨幣供應超過實際流通所需的量
所以流動性過剩是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
成本推動,需求拉動,結構失調,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可以理解為根本原因
但是理論界有這樣的說法:
貨幣主義認為貨幣供應過多,即流動性過剩便是通脹的根本原因
而新凱恩斯主義則認為成本推動,需求拉動等是通脹的原因
『貳』 gdp至上形成的背景(宏觀經濟學)
國家剛剛改革開放,百廢待興。基礎建設薄弱,一切從零開始。因此,最大的問題,不是追尋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與否,而是要最大化的追求生產能力。
而且當時,國內有海量的剩餘勞動力。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城市裡的下崗工人。為了解決這些勞動力,一些低端的製造業也紛紛上馬,同時也產生海量的GDP。
最關鍵的一點。GDP的總量是比較容易考察的,但是GDP的質量,綠色與否,標准不一定,很難界定。因此在官員考核上,也很難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只能但看一個GDP的總量。因此官員考核上,也為GDP至上提供了很大的動力。
『叄』 急~~~~~~~~宏觀經濟學產生的原因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的對稱。宏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宏觀經濟學的內容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發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現代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或稱古典宏觀經濟學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是宏觀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的階段。
「宏觀經濟學」一詞,最早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來的。經濟學中對宏觀經濟現象的研究與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學派。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的《經濟表》,就是經濟學文獻對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經濟學家和後來的許多庸俗經濟學家的著作中,對宏觀經濟現象和微觀經濟現象的分析都並存在一起,並未分清。特別是自所謂「邊際主義革命」以來,經濟學家大多抹煞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無視國民經濟總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只注重於微觀經濟分析,以致宏觀經濟問題的分析在一般經濟學著作中幾乎被淹沒了。
但隨著傳統庸俗經濟學在二十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襲擊下破產,隨著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出版,宏觀經濟分析才在凱恩斯的收入和就業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當代經濟學中的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
宏觀經濟學主要觀點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一個中心問題是:國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決定的?宏觀經濟學認為,國民收入的水平,反映著整個社會生產與就業的水平。
宏觀經濟學在解釋經濟周期時,很強調投資的變動的關鍵作用,認為投資的變動往往比消費的變動來得大,指出投資在相當程度上既是收入變動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它在「解釋」投資的變動與國民收入的變動之間的關系時,提出了「加速數」和「乘數」相互作用的學說。
「加速原理」與「乘數論」所要說明的問題各不相同。「乘數論」是要說明投資的輕微變動何以會導致收入發生巨大的變動,而「加速原理」則要說明收入的輕微變動何以也會導致投資發生巨大變動。但二者所說明的經濟運動又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
宏觀經濟學正是利用所謂「加速數」和「乘數」的相互作用,來「解釋」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據說,在經濟危機的條件下,生產和銷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得投資急劇下降,而乘數的作用又使得生產和銷售進一步急劇降減,後者再通過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得投資成為負數(或負投資)。
加速數和乘數的相互作用,加劇了生產萎縮的累積過程。一旦企業的資本設備逐漸被調整到與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適應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負投資停止下來,投資狀況的稍許改善也會導致收入重新增長,於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開始。收入的重新增長,又通過加速數的作用,導致新的「引致投資」;後者又通過乘數的作用,促使收入進一步急劇增長,這便開展了經濟擴張的累積過程。這個累積過程會把國民經濟推到「充分就業」的最高限,並從那裡彈回來而轉入衰退。
宏觀經濟學討論的價格問題,是一般價格水平,而不是個別產品的價格問題。按照前面講的「國民收入決定」論,一般價格水平主要取決於總需求水平。然而,總需求水平的變動一方面影響著貨幣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貨幣供求變動的巨大影響。所以,貨幣分析在宏觀經濟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觀經濟學重視對貨幣供求的分析,不僅在於可通過對貨幣供給、利息率的調節去影響總需求,而且在於貨幣供給的變動與總的物價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關於貨幣供給量與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寵觀經濟學著作大多承襲傳統的「貨幣數量說」,只是略加修綴。
許多宏觀經濟學著作者認為傳統「貨幣數量說」過於粗糙,他們把貨幣數量說的基本觀點跟「收入決定」論的基本觀點聯系起來,認為在經濟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以前,貨幣供給的增加,其主要影響將表現在擴大「有效需求」、增加生產(或收入)上對價格水平的影響很小;只有當經濟達到「充分就業」水平之後,這時閑置設備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貨幣供給,已不能再促使產量增加,而只會產生過度需求,形成通貨膨脹缺口,導致物價水平不斷上升,釀成真正的「通貨膨脹」。
這種分析,就是所謂貨幣分析與收入分析相結合的一個重要表現。這種分析表明,不僅政府開支和稅收的變動,而且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都會對總需求水平(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產生影響。這就為政府主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活動進行干預,提供了理論依據。
宏觀經濟學認為政府應該,而且也能夠通過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手段,對總需求進行調節,平抑周期性經濟波動,既克服經濟衰退,又避免通貨膨脹,以實現「充分就業均衡」或「沒有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等不同時期或條件下,二者將採取擴張性或緊縮性的不同對策。
在蕭條時期,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減稅和擴大政府的開支。減稅可以使公司和個人的納稅後收入增加,從而刺激企業擴大投資和個人增加消費;而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擴張將導致總需求增長,以克服經濟蕭條。
擴大政府開支,主要是擴大政府的購買或訂貨,增加公共工程經費和擴大「轉移性支付」,目的是通過擴大公私消費,以刺激投資。這種擴張性財政政策勢必導致財政赤字。根據凱恩斯的「有效需求學說」,資本主義經濟的常態是一種「小於充分就業均衡」。因而擴張性的赤字預算,也就成了戰後西方國家政府的常備政策工具。
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擴大貨幣供給量和降低利息率。這些措施包括:在公開市場上購進政府債券,把更多的准備金注入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增加後,就可擴大對企業和個人的貸款,從而擴大貨幣供給量,降低貼現率,刺激投資,從而增加總需求。
通貨膨脹時期,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依然運用上面所介紹的那些政策工具,只是朝著和上述相反的方向,即按著緊縮性方式而不是按擴張性方式來加以運用。
現在西方經濟學界開始企圖用供給分析來補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觀經濟分析中探討微觀經濟基礎,出現了一種供給分析與需求分析相綜合、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相結合的新動向。
宏觀經濟學建議採用適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以及建立獨立的中央銀行等手段,以控制和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宏觀經濟學首先關注一國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指的是一國生產潛力的增長。一國生產潛力的增長是決定其實際工資和生活水平增長率的關鍵因素。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區別
經濟模型可以用於分析許多領域的決策。我們把有些領域歸入微觀經濟學中,而把其他領域歸入宏觀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業如何做出選擇,它們如何在市場上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如何試圖影響它們的選擇。微觀經濟學問題包括解釋消費者如何應對產品價格的變化以及企業如何決定收取什麼樣的價格。微觀經濟學還涉及到政策問題,如分析減少未成年人吸煙的最有效方法,分析批准銷售一種新處方葯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分析降低空氣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研究作為整體的經濟,包括諸如通貨膨脹、失業和經濟增長這樣一些問題。宏觀經濟學問題包括解釋為什麼經濟會經歷衰退和失業不斷增加的時期,以及為什麼在長期內有些經濟體比其他經濟體增長得快得多。宏觀經濟學也涉及政策問題,如政府幹預能否降低衰退的嚴重性。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的區分並不是嚴格且固定不變的。許多經濟情況既涉及微觀經濟也涉及宏觀經濟的層面。例如,企業投資於新機器和設備的總體水平有助於確定經濟增長的速度—這是一個宏觀經濟問題。但要了解企業決定購買多少新的機器設備,我們又需要分析單個企業所面臨的激勵—而這是一個微觀經濟問題。
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
『肆』 宏觀經濟學中的乘數效應是怎麼產生的
在宏觀經濟學中的乘數是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支出的初始變化之間的比率。用公版式表權示為k=y/j
,其中y
表示國民收入的變化,j
表示支出的變化。描述宏觀經濟中的經濟規律,主要是用來說明經濟運行中,總支出如消費、投資等發生變化時可能對整個社會的總產出即國民收入產生數倍的變化。
『伍』 宏觀經濟學產生的背景與來源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的對稱。宏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現代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或稱古典宏觀經濟學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是宏觀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的階段。
「宏觀經濟學」一詞,最早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來的。經濟學中對宏觀經濟現象的研究與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學派。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的《經濟表》,就是經濟學文獻對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經濟學家和後來的許多庸俗經濟學家的著作中,對宏觀經濟現象和微觀經濟現象的分析都並存在一起,並未分清。特別是自所謂「邊際主義革命」以來,經濟學家大多抹煞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無視國民經濟總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只注重於微觀經濟分析,以致宏觀經濟問題的分析在一般經濟學著作中幾乎被淹沒了。
但隨著傳統庸俗經濟學在二十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襲擊下破產,隨著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出版,宏觀經濟分析才在凱恩斯的收入和就業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當代經濟學中的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
『陸』 現代宏觀經濟學誕生的標志是什麼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
在經濟學史上一般都把凱恩斯1936年發表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簡稱《通論》)作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的標志。50多年來,宏觀經濟學得到了極其迅速的發展。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反映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也反映了經濟學本身的進步。因此,回顧一下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一、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
現代宏觀經濟學產生於3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學本身發展的結果。
30年代的大危機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和經濟學的轉折點。嚴重的失業、史無前例的衰退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人們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求擺脫這種困境的另一條出路——國家干預經濟。一向以自由放任著稱的英國企圖通過中央銀行的金融調節與政府支出的增加來減少失業,北歐寧靜助小國瑞典增加了財政支出,實施了社會福利政策;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羅斯福開始實施他的新政。這一切標志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個新時期的開始。新的時期需要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應該從整個經濟的角度探討其運行規律,證明國家干預的必要性,並為這種干預出謀劃策。這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而這一任務由凱恩斯來完成也許只是一種偶然。現代宏觀經濟學是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結果出現的。
現實經濟的發展要求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而經濟學本身的發展也為宏觀經濟學提供了條件。托賓認為: "四個不同而又相關的發展奠定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礎。"這四種發展是: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與方法的建立;凱恩斯《通論》的發表;經濟計量學的建立;以及數學的發展及其在經濟學上的運用。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與方法是也20—30年代形成的,美國經濟學家米契爾,庫茲涅茨,以及他們所主持的國民經濟研究所,和美國商務部對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把以前對國民收入的研究系統化、理論化,解決了有關國民收入核算的定義、概念和衡量方法等基本問題,確立了現代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基本結構,並將這一體系運用於實際。宏觀經濟學要研究經濟中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而國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這些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而國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這些總量的數值。因此,沒有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建豎行告立,現代宏觀經濟學就是不可想像的。
凱恩斯的《通論》被稱為現代宏觀經濟的"大憲章"。這就是因為《通論》在以下這些方面力現代宏觀經濟學莫定了基礎:第一,突破了傳統的充分就業均衡理淪,建立了一種以失業為特點的經濟均衡。第二,把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作為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第三,用總帶唯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分析來說明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第四,建立了以總需求分析為中心的宏觀經濟學體系,並把總需求分為消費與投資,提出了消費函數理論與投資理論。第五,把貨幣分析與經濟分析融為一體,徹底拋棄了傳統的二分法。第六,論述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與具體作法。現代宏觀經濟學正是在凱恩斯這些貢獻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從這一意義上看,說凱恩斯是現代宏觀經濟學之父並不是誇大其詞。
經濟計量學也是在20—30年代形成的,與此相關的則是數學較廣泛地運用到經濟學中。這種發展為以後宏觀經濟模型的建立,以及餘明運用宏觀經濟模型來進行經濟預測和政策制定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發展
戰後西方各國在由戰時經濟轉到和平重建時,許多經濟學家和政界人士認為,在這樣的條件下,國家干預是通向經濟繁榮的唯一道路。1944年英國政府發表了《就業白皮書》。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就業法》。這兩個歷史性文件都把全面干預經濟、促進充分就業和經濟繁榮作為國家的最主要職責。這表明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種發展也是戰後經濟學上出現了"凱恩斯主義全盛時期"的深刻經濟與社會根源。
戰後全面地發展了凱恩斯主義,建立了現代宏觀經濟學體系的是美國的凱恩斯主義者,即新古典綜合派(或稱後凱思斯主流派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們。他們對現代經濟學的貢獻主要在這些方面:
第一,用IS—LM模型來概括凱恩斯主義的基本內容。IS—LM模型是由英國經濟學家J•希克斯在1937年提出來的。這一模型用新古典經濟學的一般均衡方法來解釋凱思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第二,圍繞IS—LM模型發展與完善了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需求理論,以及貨幣供給理論。
第三,總供給分析的提出。這包括對勞動市場的分析、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建立,以及對通貨膨脹等現實問題的分析。
第四,凱恩斯主義理論的動態化與長期化。凱恩斯偏重於比較靜態與短期分析。凱思斯主義者們則將這種分析動態化與長期化。動態化是引入時間因素分析均衡的變動,長期化則是研究經濟長期的趨勢。
第五,開放經濟理論的研究。凱恩斯的研究是封閉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開放經濟理論則是要研究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國民收入的決定,以及對外貿易、匯率、資本流動等對一國經濟影響和各國經濟之間的聯系。
第六,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的建立與應用。戰後克萊因等人力圖把凱恩斯主義理論與經濟計量學的方法結合起來,建立了包括許多變數的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第七,宏觀經濟政策的研究。包括在不同的時期提出不同的經濟政策,以及對經濟政策理論的研究。
由以上可以看出,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學家們全面而系統地發展了凱恩斯主義,使現代宏觀經濟學成為一個嚴密而豐富的學科。可以毫不誇大地說,迄今為止,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體系仍然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主流。 三、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發展 70年代初西方圖家出現的滯脹打破了凱恩斯主義一統宏觀經濟學天下的局面。凱恩斯主義地位的動搖被稱為經濟學中的第二次危機(第一次危機是30年代新古典經濟學地位的動搖)。這次危機不僅使凱思斯主義學派內部的矛盾激化,而且也使非凱思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得以迅速發展,並成為足以與凱思斯主義抗衡的力量。這是70年代以後,現代宏觀經濟學最重要的發展。
凱恩斯主義的基本特點是主張國家積極地干預經濟,而非凱恩斯主義的基本特點則是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來穩定經濟。他們之間在理論與政策上的分歧都是由這一點而產生的。
在非凱思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是以美國經濟學家M•弗里德曼為首的貨幣主義。貨幣主義的出現被認為是經濟學上的一次革命——對抗凱恩斯革命的革命。
在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中還有在80年代受到里根政府偏愛的供給學派。這一學派把減稅作為理論與政策的中心,盡管在理論上還很不成熟,但在經濟政策方面卻有一定的影響。
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學派對現代宏觀經濟的發展有重大的作用。這首先是從更多角度分析宏觀經濟運行,促進了宏觀經濟學的多元化與深入化,使理論更接近於現實。其次補充了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不足,也促進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本身的發展。最後,在政策上糾正了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所引起的種種弊病,論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下市場機制的作用這一重要問題。
理論的發展並不取決於理論本身,而取決於社會對理論的需要程度。正如美國經濟學家R•多恩布希與S•費希爾所說"實際上,宏觀理論的發展與當代經濟問題是緊密相關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在30年代大危機時期產生並說明了擺脫這種危機的出路。貨幣主義是在60年代形成的,它提出了解決通貨膨脹問題的方法,供給經濟學在80年代初變得時髦是因為它提出了一種通過減稅來擺脫經濟困境的簡單易行的辦法。"把這段話作為對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與發展的總結也許最恰當不過了。
『柒』 簡述宏觀經濟學產生的微觀經濟邏輯與條件
微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經濟活動中個體行為的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就是考察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充值為總量分析和總量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並不是宏觀經濟學的剪紙中村合福重復兩者中的西方經濟。
『捌』 宏觀經濟學 什麼是外部性
外部復性有外部經濟性制和外部不經濟性兩種情況。假定一個系統有A、B兩個部門,A部門從事的經濟活動為自己贏得了經濟成果,它對B部門產生的影響就是「外部性」。如果B部門因此也得到了收益,那麼,A的外部性就屬於「外部經濟性」;如果B部門因此受到了損失,那麼,A的外部性就屬於「外部不經濟性」。例如,煤化工行業(A)與灰渣建材行業(B),A所產生的灰渣廢料恰好為B提供了原料,A的外部性使得B有了原料來源,是外部經濟性類型;同時B消化了A所產生的廢料,使其不污染環境,B對A的外部性也屬於外部經濟性類型。假如B不是灰渣建材行業,而是社會土地,A所產生的灰渣沒有部門為它消納,直接堆積於土地,那麼,它對於B的外部性就是外部不經濟性,B為它埋單,付出了成本代價。
『玖』 宏觀經濟學中的乘數效應是怎麼產生的
在存在閑置生產能力的條件下,如果投資一次性增加,必然會提高有效需回求,引起國答民收入增加,而且國民收入增加額是投資增加額的一(或幾)倍,這叫乘數原理。投資的增加對國民收入的增加具有乘數作用,是因為各經濟部門是互相關聯的:某部門的一筆投資,不僅會增加有關部門的收入,也會增加其消費,這些消費又會形成其他部門的收入和消費。
『拾』 請用宏觀經濟學相關知識解釋這是一種什麼效應及其是如何產生的請結合案例,闡
宏觀經濟學相關知識解釋這是一種什麼效應及其是產生的請結合案例,這個是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