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觀經濟學十分鍾試講教案,哪位能幫幫忙
微觀經濟學的教案很多。建議你先好好讀一讀曼昆的微觀,然後參考一兩個ppt,綜合各家所長。
❷ 高分懸賞:求一片文稿,可以演講7到10分鍾,最好是英語的,中文的也無所謂,我自己可以翻譯
也是網上找的,摘錄如下僅供參考啊:
一、會計學與經濟學的關系
1.會計學與經濟學的起源。根據會計史學家的研究,人類最早的會計行為始於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產生的原因在於出現了剩餘物品。會計學的建立一般有以下幾個標志:會計實踐活動逐漸豐富、會計理論有了較大發展、會計理論著作逐步問世。一般認為會計學正式建立的標志是義大利數學家帕喬利於1494年在其著作中首次記載了復式簿記法。西方會計史學界認為,該著作的問世使整個會計界從純實務性的研究中擺脫出來,開始朝著會計理論研究的方向發展,以此為起點,會計才逐步成為一門學科。事實上,僅憑此就認為會計學科已經創立是不合理的,因為這並不是獨立的會計學著作,而更多的是一種描述。Peragallo通過研究發現,在1559年至1795年間,西方出現了關於簿記的評論文章,也正是在這個期間,復式簿記法的應用擴展到了其他類型的組織,人們開始將簿記作為一個學科進行理論研究。庫恩提出「科學共同體」概念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批科學家就科學問題進行專門研究,這說明會計研究是會計學產生的必要條件。因此,可以把18世紀中後期作為會計學形成的標志。
自從人類的生產活動出現以來,經濟活動就出現了。我國的經濟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以前,西方的經濟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埃克倫德和赫伯特把經濟理論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前古典經濟學時期、古典經濟學時期、新古典經濟學時期和20世紀,考察范圍的上限就是古希臘時期。把前古典經濟學時期的相關理論作為經濟思想來源進行考察是合理的,但作為經濟學進行研究是有問題的,原因在於這些思想僅僅是一些商人或實業家的實踐經驗和政策主張,並沒有上升到作為理論進行專門研究的層面。一般認為,亞當·斯密在1776年發表的《國富論》是經濟學成為一門學科的標志,從此經濟學脫離哲學、政治學正式成為一門學科。
因此,從起源上來看,會計學的創立至少不會晚於經濟學。會計學在經濟活動中依賴數學和統計學得以發展並獨立,經濟學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依賴哲學、倫理學得以發展並最終獨立,經濟學並未對會計學造成直接的影響。葛家澍研究了會計學與經濟學的關系,他認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是從理論上研究人們的經濟活動,會計學是從數量上運用名義貨幣來描述人們的經濟活動,經濟學注重質的研究,會計學注重量的描述。
2.經濟學成為會計學的學科來源。從起源上看,經濟對會計學沒有造成影響,作為簿記的會計學獨立成科不比經濟學晚;從發展結果來看,經濟學一開始就著眼於經濟活動中的微觀和宏觀兩方面,而會計學主要著眼於經濟活動的微觀方面;經濟學的目標是富國強民,主要關心收入和價格是如何形成的,而會計學的目標是真實記錄和反映經濟過程和結果,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微觀主體的管理活動。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這是一種邏輯關系,但「經濟學越發展會計學越重要」顯然不是一種邏輯關系。專家們一直在爭論會計學是屬於管理學還是經濟學,現在一般採用折中的辦法來定義:會計是通過收集、處理和利用經濟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規劃、組織、控制和指導,促使人們權衡利弊、比較得失、講求經濟效果的一種管理活動。最早明確地把經濟學引入會計學和會計工作的應該是美國經濟學家坎寧,他主要運用經濟學的觀點來研究會計問題。利特爾頓認為:「從本質上看,會計學不容置疑地帶有經濟學屬性,而它又明顯具有統計學的特徵。」瓦茨和齊默爾曼的《實證會計理論》就是建立在經濟學基礎上的經驗性會計文獻的重要理論和方法;司各特的《財務會計理論》就是基於信息經濟學來構建的;馬克思的《資本論》對我國早先會計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有決定性影響;劉峰的《科斯定理與會計准則》、伍中信的《產權與會計》等著作都是應用西方現代經濟理論研究會計學的成果
經濟學之所以成為會計學的學科來源,是與經濟學的迅速發展密切相關的。從19世紀開始到20世紀末,經濟學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學科,也成為一門爭議頗多、議題越來越廣泛的學科。而會計學由於受其自身性質的影響,它的發展遠沒有經濟學發展快
二、經濟學對會計學的影響
1.理論方面的影響。葛家澍認為,從歷史上看,一些較早的會計理論都與經濟學分不開。最早的會計理論是受到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的影響,後來又受到制度經濟學分支的重要影響。但這只是他的主觀判斷,尚未找到確鑿證據。「至少從現代經濟學誕生之日起,經濟學便與會計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會計學的每一次思想創新及新理論學派的創立,都與經濟學中的新概念、新思想的出現有著時序上的對應性和內容上的關聯性。」經濟學對會計學理論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管理經濟學催生了「管理活動論」會計理論學派,信息經濟學催生了「信息系統論」會計理論學派,管制經濟學催生了會計干預主義思想,新制度經濟學催生了制度主義會計理論學派。葛家澍從西方會計理論中引入了經濟學的相關概念,他認為會計學主要從經濟學中移植了一些可用貨幣量化的概念,包括資本、資產、負債、收入、成本和收益等。目前流行於西方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基本上來自新古典經濟學,後來會計學中的一些概念(如資產、無形資產、重要性等)都受到制度經濟學的顯著影響。事實上,管理會計的概念(如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機會成本等)都來自經濟學,但是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並不是經濟學。現代管理會計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以現代管理科學為基礎的、吸收了高等數學、運籌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的成果的綜合性交叉學科。
2.方法方面的影響。鮑爾和布朗於1968年將實證研究方法引入西方會計的理論研究中。1986年瓦茨和齊默爾曼出版的《實證會計理論》可以看成是運用經濟學實證方法研究會計實務的代表性著作。其實,經濟學的實證方法又受哲學的影響,實證方法並非經濟學原創。從總體上來看,經濟學最早對會計學產生影響的時間應該在20世紀20年代。自從坎寧在1929年發表《會計中的經濟學》後,經濟學理論開始進入會計學的研究領域。經濟學對會計學產生重要影響的時間應該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其標志是鮑爾和布朗在《會計研究》雜志上發表的經典文章;我國則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以1996年劉峰發表的《會計准則研究》一文為標志。西方經濟學理論對我國的會計學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國正處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制度變遷的現實需要我們向西方學習,因而代理理論等經濟理論被大量引入會計研究,契約理論、人力資源理論也不甘落後。可見,經濟學對會計學造成了巨大影響。
三、會計學對經濟學的影響
根據強勢學科吸引律和學科間的學習律可知,經濟學並不是單方面強勢影響會計學,會計學也會對經濟學產生一定影響,筆者擬對此進行探析。
1.會計學對經濟學方法的影響。會計學對經濟學最主要的影響是在經濟學理論中引用了會計學的研究方法,並產生了國民經濟會計(或稱國民會計、總量會計或社會會計)。希克斯認為可以將會計學中把握企業經濟活動全貌的思路用於社會會計學的研究;20世紀30年代,理查德·斯通等人在凱恩斯的直接指導下,運用賬戶體系等對英國的國民收入進行估算,這種工作成為後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重要核算基礎。SNA主要採用復式記賬等會計方法,並運用企業會計報表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余緒纓認為,國民經濟會計的內容雖然綜合性較強,但可看做是微觀經濟會計的「延伸」和「廣泛運用」,把其納入會計學科體系是恰當的。其實,一開始主要是由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研究國民經濟核算,其核算范圍也是經濟學所涉及的內容。西方經濟學的傳統均衡思想來源於經典力學,但總量分析方法應該來源於會計學的平衡原理。
2.會計學對經濟學其他方面的影響。會計學的核心是計量,計量的本質是精確或盡量精確地定量反映交易實質。經濟學從籠統的定性研究發展到力圖進行定量研究,可以推測是受到了會計學的影響。綜上所述,會計學對經濟學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丁庭選等認為,「總體上講,與經濟學對會計學的影響相比,會計學對經濟學的影響是相當微小的」。這明顯是過低估計了會計學對經濟學的影響。
四、會計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拉卡托斯主張用「科學研究綱領」作為標准來劃分不同的理論體系、評價科學的進步。科學研究綱領的內容包括「硬核」、「保護帶」、「反面啟示法」和「正面啟示法」四個相互聯系的組成部分。這四部分組成的理論結構就像一個原子結構一樣,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硬核是原子的內核,保護帶是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層,正面啟示法和反面啟示法是連接原子核與電子層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運用科學研究綱領理論,筆者認為會計學的發展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學內容的深化。會計學內容的深化就是對會計學「硬核」研究的深入。會計學的硬核就是計量,計量是會計學的基本屬性。從會計學的實踐來看,會計計量經過了實物計量和貨幣計量兩個階段。實物計量階段就是原始的計量階段,當時其並沒有與統計工作分開;在進入貨幣計量階段後,中間還夾雜著實物計量的內容,但是開始以貨幣計量為主,並逐漸有了獨立的會計工作。張文賢認為,會計正醞釀著從物本主義到人本主義的飛躍。也有學者認為,會計正在進入電腦會計、人力資源會計和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階段。把人力作為資源看待,並研究其計量方法,這是計量對象從物擴展到人的反映。管理會計的基本屬性也是計量,因而計量對象、計量方法、計量手段、計量結果以及會計信息的披露等就構成了會計學的硬核。會計學的核心概念有資產、負債、權益、成本、現值、記錄、報告等。從學科的硬核出發,信息系統論比管理活動論可能更接近會計的學科屬性。西方主流經濟學自阿馬迪亞·森把倫理學思想引入後,其研究范圍已被大大擴展,並引起人們對「經濟人」假設的種種思考。這可能預示著經濟學的根本性變革,但是經濟學的這種變化並沒有引起會計學的關注。這一方面說明經濟學對會計學的影響並不是全方位的,另一方面也說明會計學硬核的相對穩定性。
會計學的保護帶就是那些可以修改和調整的內容,具體包括記賬方法、組織程序、會計報表、附註、核算手段、會計政策等。其目的是保護計量屬性不受到侵害。許多學者運用實證會計理論對會計政策選擇展開了研究,他們通過剔除不符合會計目標的政策來得出合理的結論,這是試圖規定「反面啟示法」內容的反映。而規范研究則藉助歷史方法、倫理方法等把研究領域大多集中在「哪些政策是合理」的方面,這是試圖規定「正面啟示法」內容的反映。
馬克思無疑是最重視「人力」的學者,他認為價值是由勞動力創造的,勞動可以分為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而復雜勞動是簡單勞動的疊加。但是馬克思並沒有深入研究如何測算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會計學將研究對象從物擴展到人是一個進步,但是把人作為「資源」進行研究,確定人力的價值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這方面,會計學應該發揮其在計量方面的優勢,深入研究人力價值的確定方法。
2.會計學發展的基礎。會計學發展的基礎無疑是會計實踐。閻達五等(2002)認為,未來會計理論的研究只有兩個出路:一是依靠資本市場;二是結合企業的實踐,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拉卡托斯把科學研究綱領分為進步的科學研究綱領和退化的科學研究綱領,並認為科學研究綱領的科學性是動態的、歷史的,是和發展聯系在一起的。「科學史一直是也應當是一部相互競爭的研究綱領的歷史,而不是也不應當變成一連串的常規科學時期:競爭開始得越早,對進步便越有利。『理論多元論』要優於『理論一元論』,在這一點上,波普爾和費耶阿本德是對的,而庫恩是錯的。」拉卡托斯運用哲學的語言正確地闡述了理論的漸變過程,同時他認為庫恩理論對漸變的重視不足。但筆者認為,關於漸變的紛爭遲早會轉變為一場革命,只有將拉卡托斯和庫恩的理論結合在一起才能描述唯物辯證法的質量互變規律。理論在漸變(量的變化)的過程中必然會發展成革命性的變化(質的變化),會計理論變化是常態,不變倒是例外。有些人把保護帶的變化列入革命性變化,筆者認為把硬核的變化稱為革命性變化更合理。以硬核的變化來看,會計只有兩次革命,即以實物數量為計量手段的會計革命和以貨幣為計量手段的會計革命。
3.會計學研究方向的邊緣化。學科的劃分是有缺陷的,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或工作的過程來完成一件事情,並不是哪一個學科所能勝任的。劃分學科是一種簡單認識事物的方法,目的在於限定本來很復雜的學科環境,減少不確定性。所以,如果認為學科就是一切,那是不合理的。也正因為如此,學科才會不斷變化,才會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並不斷從其他學科中吸取養分,使得研究方向不斷邊緣化。總之,會計學應該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根據實踐的需要深入研究會計學硬核,並力求發展為革命性的變化。但是,現在的會計學研究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步。筆者認為,需要在現有的硬核上不斷構築和調整其保護帶以適應實踐對會計學的需要,這應該是會計學研究的合理方向。
❸ 商學院:10分鍾輕松讀懂什麼是宏觀經濟學
只有一個辦法,你,一定要先搞懂經濟學!從此胸中有成竹,少花冤枉錢!少走冤枉路!
在這個經濟主導一切的時代,你必須得學會像個經濟學家那樣思考。這本書不僅僅讓你知道「經濟學的那些事兒」,還能幫助你不再受「偽經濟學專家」的欺騙……
人人都想成為有錢人,但為什麼偏偏對教人使用、掌握財富規律的經濟學敬而遠之?別怕,這本書沒有令人難懂的圖表和公式,不會高高在上,讓人看了就敬而遠之。這里有的,是通俗易懂的文字,有趣且生動的案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知識,讓每一個人都能一看就懂。
原來,經濟學不再只是課堂里的學問,它也可以這么深入人心。當那由晦澀的學術語言所織成的外衣被揭開,經濟學會呈現出令我們意想不到的美妙和精彩。
原來,經濟學其實是一門有趣而令人振奮的科學。它是由一個個鮮活真實的故事構成的,是由無數位經濟學家天才而充滿妙趣的思想構成的。
原來,在經濟學中總是有數不清的「意外發現」在等著你,讓你會心一笑,讓你恍然大悟,讓你茅塞頓開……
❹ 10分鍾看懂經濟學: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
10分鍾看懂經濟學?你當經濟學是什麼,門口買白菜一樣簡單?要想學習經濟學就要腳踏實地看著作請教老師。什麼五分鍾十分鍾看懂經濟學,完全就是糊弄人。
❺ 股票為什麼跌的這么厲害呢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❻ 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寫作怎麼學習
根據題主的問題,我們來看一下MBA管綜寫作復習和答題的策略和技巧。
寫作分為論證性有效分析和論說文,分別是30分和35分,考試時建議答題時間控制在60—65分鍾,論證性有效分析盡量在20—25分鍾內完成,論說文至少要留30分鍾。
此外,這兩部分的審題和構思盡量都不要超過10分鍾,想好應對思路和寫作方法後就盡快下筆,後面多留些時間確保寫作完成。
❼ 西方經濟學求答案最好10分鍾以內
答案:
B. 是指政府為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內入容的一種手段。
A. 一般是指消費與收入之間的數量關系
C. 是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條件下,由於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價格水平的普遍持續上漲
D. 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或售賣政府債券,以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准備金,從而影響利率和貨幣供給量達到既定目標的一種政策措施。
❽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怎麼樣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簡稱」工程大「,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所試點高校之一,全國12所「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工作示範性高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之一,全國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的牽頭單位,上海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建設單位,是一所擁有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工程技術、經濟管理、藝術設計等多學科互相滲透、協調發展的上海市屬大學。
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華東化工學院分院(1984年編入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和華東紡織工學院分院。1985年經教育部批准,在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和華東紡織工學院分院的基礎上,組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根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松江、長寧、虹口等校區,佔地近1400畝,總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主校區坐落於上海松江大學城。學校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設有20個教學機構,擁有63個本科專業(含專業方向),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擁有國際化博士學位培養基地 1 個(與韓國蔚山大學合作);合作舉辦有11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擁有1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高峰學科;擁有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0名,其中碩士研究生近3200名;專任教師1300 餘人,其中碩士生導師800 餘人。
❾ 大學畢業剛出來工作,很迷茫怎麼辦
一、從無到有:一維興趣「點」
也就是找出自己喜歡的。不是說最喜歡的,而是挑選出那些都比較喜歡的一類事 ,供下一步篩選。但一定要喜歡。
工作後你每天至少有8小時,也就是一天生命的3/1是和這件事綁在一起,去掉睡覺的8小時,算上加班和路上的時間,你的生命幾乎有2/3都和工作無關。如果這件事你不喜歡,必然會非常痛苦。
二、點動成面:二維優勢「面」
從前一選項中找自己擅長的。不是說最擅長的,而是從所有喜歡的是事里,把最不擅長的去掉,剩下最擅長的。很多事誰都喜歡,但不是誰都能做好。比如一直想成為虎軀童顏的哪吒,可是自己的臉長得太老了,後天也無法彌補,只好放棄。
很多雞湯讓你拚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是在浪費你自己的時間。不過浪費也無所謂,所有殺不死你的苦難都會讓你更強大。但是,所有殺不死你的苦難也會讓你更衰老,人生苦短,自己權衡即可。
三、考取更高學歷,搏得新「敲門磚」
每年的大學畢業季,許多大學畢業生就不得不面臨是否更深入學習、考取更高學歷與實現人生奮斗目標的問題,這包括專科學生「專升本」與本科學生的「考研」。
學歷的重要性已經不可忽視,當下就業門檻極高,學歷越高的人找工作就越容易,成功的幾率也就越大。通過獲得更高的學歷,可以搏得新「敲門磚」來增加自己的優勢。
當今的學歷且會關繫到多類社會福利,社會招聘人才的學歷要求也是水漲船高更深刻地影響人們對學歷的追捧。
除了可以增強就業優勢和獲取社會福利,大學畢業生考取更高學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為了現實的提拔晉升和工資待遇。
於就學期間可以有更高的成就獲取機會,於就業期間有更大的升職加薪空間。
隨著社會競爭的越來越激烈與社會認可度的差異,憑借著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
大學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搏得新的強力「敲門磚」敲開更好的平台,占據更好的位置,帶來更廣闊的市場。
四、主動投遞簡歷,積極進入職場
大學畢業生主動投遞簡歷,積極進入職場應該是最多的人選擇走的路,沒有明確的目標陷於迷茫,
不妨放棄徘徊不定考慮適當「隨大流」,畢竟有著充足的參考意見,有著穩定可視的大致方向,且風險較小適合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
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求職就業最大的問題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雖然拿不出一份漂亮的簡歷,卻總是有著嚴苛甚至不可能的擇業條件。畢業生眼高手低倒也並非個例,可以說是普遍存在的通病。
憑借著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其實不難在行業里混開。大學畢業生要學會適當放下身段,願意從基層一步一步做起。
另外在明確自己的目標,了解目標公司的招聘需求後,切不能放棄任何一個投遞簡歷的機會,勇於去碰壁,去持續地投遞,去真實地展現自己。
即便一次次簡歷石沉大海也不能放棄希望,未來屬於你的那個位置還為你預留著,
只要你繼續努力它或許就會在下一個路口出現。然而放棄,就真的再沒有機會了。
五、利用親緣資源,繼承家族產業
有不少的大學畢業生會覺得利用親緣資源,繼承家族產業是很「丟人」的,彷彿只有混不好才要回家繼承家產,好像這是下策中的下下策。
尤其是祖輩父母是有經營商業的,是接手商業,進行經營。
其實不然,利用親緣資源可以讓自己擁有更可靠的人脈和相配的資源,不少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也是從家業出發,利用親緣提供支持和情誼,繼承和發展家族產業成為行業翹楚。
盡管一定比例的家族繼承人明確表示無意繼承家族企業,然而必須要明確一點,子女接班繼承家族產業這並不可恥,也沒有值得羞愧的。
不少國內外家族企業總是基業長青,世代得到領域內的重視與推崇。
市場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而家族成員團結和睦,家人總是最親密的存在,最可靠的互相幫扶的團隊,產業也能夠得到永續發展。
❿ 上海實行私人轎車牌照拍賣 新制度經濟學原理分析,10分鍾內回答追加20分
現在不都流行自選嗎
可能上海人不差錢
何況好的車牌都給政府了
經濟學原理叫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