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的衛生經濟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衛生經濟學評價方法: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用分析
成本最小化分析
2. 葯物經濟學評價的原則
葯物經濟學評價的理論基礎為福利經濟學,由英國經濟學家霍布斯和庇古於20世紀20年代創立,這一時期的福利經濟學被後人稱為舊福利經濟學。20世紀30年代,卡爾多、希克斯、勒納等人對舊福利經濟學理論進行了批判,並從帕累托的理論出發創立了新福利經濟學。新福利經濟學和舊福利經濟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研究框架,它是一個新體系而不應僅僅被認為是理論上的改進。此後薩繆爾森、伯格森繼續在新福利經濟學的框架內研究並提出社會福利函數理論。二戰後,阿羅不可能定理的提出否定了社會福利函數理論,結束了新福利經濟學時代。20世紀70年代以來,福利經濟學進入了新發展時期,提出了許多新理論、新學說,其中包括社會選擇理論、非福利主義、超福利主義等[1,2]。由此可見,福利經濟學的發展並非一脈相承,而是由多種福利學說鬆散組成的。
從評價方法角度分類,葯物經濟學評價的理論基礎可以分為福利經濟學中的福利主義與超福利主義,二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論框架[3,4](見表1)。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方便與超福利主義對應,本文中的福利主義是指廣義上的福利主義,代表新福利經濟學觀點,而不僅僅是新福利經濟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新福利經濟學有四個基本原則[3]:效用原則,個人主權,結果論和福利主義)。福利主義觀點是通用領域經濟學評價的理論基礎,是在固定預算的前提下嘗試最大化個體效用的總和,其分析方法為成本-效益分析,通常用支付意願來測量效用指數,成本和收益都用貨幣計量; 超福利主義觀點主要應用於健康領域,其目的旨在通過選擇比某一標准更具經濟性的健康產品來最大化健康產出,而這一標准必須由政策制定者來選擇,其分析方法主要是成本-效果分析與成本-效用分析,成本用貨幣計量,而結果用生命年(Life Year,LY)、質量調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等效果、效用指標來測量。
效用是消費商品或服務的相對滿意程度或欲求的測量手段,效用函數是偏好的數字化表現形式。福利主義認為健康是在一個經濟體制中可以被生產出來的眾多商品之一,是可以產生效用的消費,它與人們的能力和期望有關,允許不同個體有不同的偏好,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意願支付法 超福利主義不是根據健康與其他商品頭對頭比較的偏好來進行定義,是通過健康產品對健康本身的貢獻,而不管其是否產生效用[5,6]。
福利主義的觀點視一些人的個體健康價值在與其他商品比較時比其他人要多;超福利主義的觀點則排除任何收入、社會群體的變化,認為所有患同類疾病的個體健康價值都是一致的。福利主義的觀點在健康領域里很難實現,因為在實踐中很難測量每個個體增加一個健康水平的支付意願。超福利主義觀點看似天真,但是它用一個統一的標准來衡量所有個體的健康價值,因此在實踐中很容易被執行。此外,將阿瑪蒂亞森的非福利主義觀點引進健康領域並發展為超福利主義的著名健康經濟學家Culyer也認為,健康產品不同於其他商品,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基於效用的福利主義觀點應用於健康領域的經濟學評價是不合適的,並支持使用QALY來測量健康。大多數國家的健康管理部門也特別願意接受超福利主義的觀點,例如英國健康和臨床療效國家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就是超福利主義觀點的忠實實踐者[7]。
福利主義有著理論完備性的優點,而超福利主義易於實踐,因此一些超福利主義者常常試圖將兩種觀點的優勢結合起來,建立一種既有理論完備性又易於在實踐中執行的方法[8]。Johannes-son[9,10]認為,如果成本-效果分析使用一個外設的評價標准,它就可以被解釋為成本 - 效益分析。由此可見,在有人為設定評價標准干預下的超福利主義,同樣也具有與福利主義相似的理論完備性。
3. 目前我國的衛生經濟學評價應用領域有哪些
抄在艾滋病的防控實踐襲中,常會面臨投入不足、配置不合理或利用不充分等問題,運用衛生經濟學評價方法對於評估艾滋病防治措施的效率、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利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我國近年來衛生經濟學評價方法在艾滋病防控領域的應用進行回顧性描述和總結,建議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實際的艾滋病防控的衛生經濟學評價體系。
4. 葯物經濟學與葯物經濟學評價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這個小組的名稱叫葯物經濟學,但從大家的發言來看,對於該學科的概念和范圍,還是有些地方需要澄清的。
葯物經濟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目前經常說的葯物經濟學,是狹義的概念,指的是葯物經濟學評價。我看到這里有些帖子裡面,其實講述的更廣義的概念,這樣容易使新入門者產生混淆。
以我個人的理解,范圍最廣闊的概念,應該是衛生經濟學(或說健康經濟學,即:Health Economics)。這指的是將經濟學理論應用於衛生領域,研究衛生資源配置、技術選擇、人員激勵等廣闊的研究領域,最終目的,是促進衛生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激勵。
廣義的葯物經濟學,是衛生經濟學的一個子領域,是專門研究葯品相關的經濟學問題,包括葯品研發、生產、流通、使用、保險給付、產業競爭等方面的內容。
狹義的葯物經濟學,也就是國內常說的葯物經濟學,是指葯物經濟學評價(PharmcoEconomics Evaluation),即以經濟學評價技術,通過對葯品治療的成本和產出的全面分析,探討葯物的經濟性,以優選經濟性好的葯品。這是醫葯廠商最需要的技術,因為可以用於市場推廣和與政府、醫保協商定價和目錄准入。
上述三個概念,是逐步縮小的關系。
所以,講述葯物經濟學,應該說清楚是廣義的經濟學分析,還是狹義的經濟學評價,否則會導致誤導和混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事實上,有很多的衛生經濟學、葯物經濟學專家,他們擅長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分析,通常活躍在宏觀衛生政策領域,而對狹義的葯物經濟學評價技術,他們其實是很不了解的,因為兩者的技術內容差別巨大。所以,在選擇葯物經濟學專家合作或者去考研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他們是做什麼的。
5. 什麼是衛生經濟學分析與評價為什麼要進行分析與評價,可用哪些方法
探討衛生工作中適宜的衛生經濟學評價方法
¡£
方法分析衛生經濟學中幾種常用的評價方法:
成本
h
效果分析
¡¢
成本
h
效益分析
¡¢
成本
h
效用分析和成本最小化分析等方法的優缺點
¡£
結果成本
h
效果分
析由於其簡單實用得到最
為廣泛地應用;成本
h
效益分析可以對多個項目進行評估但是對參數的要求較高;
成本
h
效用分析因為其評估結果可信度高被譽為
¡°
金標准
¡±
,但實際應用中難度相對較大
;成本最小化分析則
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評估方法
,但由於其對參數的要求較嚴限制了它的應用
¡£
結論衛生經濟學評價常用的
e
種
評價方法均有其適用的范圍
,根據要評估的事件和參數的特點合理地使用正確的衛生經濟學評價方
法,可以為
正確評價各種衛生經濟活動提供有力的技術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