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貨幣的流動

經濟學貨幣的流動

發布時間:2021-01-01 10:16:15

經濟學中的M1,M2各指什麼

M0、M1、M2、M3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指標。M1反映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同時反映現實和版潛在購買力。
若M1增速較權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存在通貨膨脹風險;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存在資產泡沫風險。
通常,M2主要衡量經濟體系中投資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買賣活動。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希望對您有幫助。有錢花作為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品牌,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最高可借額度20萬。

Ⅱ 宏觀經濟學 貨幣需求和供給曲線變動

1.垂直的那條直線是實際貨幣供給,也就是M/P,M是指名義貨幣供給,也就是央內行的貨幣供給,一般情容況下是不隨利率變動而變動,所以垂直表示與利率無關。
2.傾斜的那條是實際貨幣需求曲線:L(Y,r)=aY-br,其中Y指國民收入,r表示實際利率。
3.從E點到E『點,表示實際貨幣需求增加,也就是L曲線上移,結果是實際利率r升高。
4.m到m'的移動表示實際貨幣供給增加,結果是利率降低。

Ⅲ 宏觀經濟學 什麼是流動偏好曲線 貨幣需求曲線呢 因為流動性陷阱里 說右端是水平的 什麼意思

流動偏好(又稱「流動性偏好」或「靈活偏好」),是指由於貨幣具有使用上的回靈活性,人答們寧肯以犧牲利息收入而儲存不生息的貨幣來保持財富的心理傾向。

貨幣需求曲線呢 因為流動性陷阱里 說右端是水平的 原因如下:

生利資產如債券等有價證券的 價格隨利率升降而向相反方向變化,因此,利率低,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大,利率高,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小。這一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利率的高低。

在利率極高時, 投機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量等於零,而當利率極低時,投機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量將是無限的。

也即是說,由於利息是人們在一定時期放棄手中貨幣流動性的報酬, 所以利率不能過低,否則人們寧願持有貨幣而不再儲蓄。

如果利率已經降到最低水平,此時中央銀行靠增加貨幣供應量再降低利率,人們也不會增加投資和消費,那麼單靠貨幣政策就達不到刺激經濟的目的,國民總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調的影響。

這種情況被稱為「流動性偏好陷阱」。

Ⅳ 經濟學意義上的貨幣是什麼

經濟學意義上的貨幣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因為 居民、企業和單位對執行流通手段和價值貯藏手段的貨幣的需求。 居民、企業和單位持有的貨幣是執行流通手段和貯藏手段的。如居民用貨幣來購買商品或者支付服務費用,購買股票和債券,償還債務,以及以貨幣形式保存財富等;企業以貨幣支付生產費用,支付股票、債券的息金,以貨幣形式持有資本等。 現代經濟理論認為,居民、企業等持有貨幣是出於不同的動機,它包括交易性動機、預防性動機和投機性動機等。與此相對應,貨幣需求也可以分為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等。 交易性貨幣需求: 居民和企業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居民和企業為了順利進行交易活動就必須持一定的貨幣量,交易性貨幣需求是由收水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預防性貨幣需求:指為了應付意外的事件而形成的貨幣需求; 投機性貨幣需求: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了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貨幣需求。貨幣需求分為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的名義貨幣需求和剔除價格影響下的實際貨幣需求等兩種形式。凱恩斯在凱恩斯總模型中指貨幣是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貨幣的「投機需求」(ls)並非是為了投機的資產,而是為了降低損失風險而以貨幣形式保值的資產。貨幣的「投機需求」有機會成本。 安全需求指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了進行不可預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動性。這是必須的,因為經濟主體對未來的狀況是不確定,不能准確預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實際范圍就越大,即可預見的交易數額越大。另一方面,必須的更新購買和維修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貨幣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獨立的,一般被簡化歸入了「交易需求」。

希望採納

Ⅳ 在經濟學中,貨幣量就是指貨幣供應量嗎

紙幣供應量不是是實際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兩者相等的話,就不會出現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紙幣發行量只代表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在通貨膨脹時,紙幣發行量超過了實際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這樣的話,就使單位貨幣所代表的金屬貨幣量減少,從而引起了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由於貨幣具有流通功能和貯藏功能,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把錢存進銀行就可以減少商品市場上流通的紙幣,從而把錢變成了貯藏中的貨幣,退出了流通領域。當人們把錢大量放在銀行時,就可以抑制通貨膨脹,使物價下跌。當然,
存在銀行的錢那出來放在商品市場上,才能成為流通中的貨幣量。

Ⅵ 經濟學的問題,固定匯率制和資本完全流動下,緊縮的財政政策會使利率下降,為什麼會使貨幣供應量減少

利率下降會復引起匯率的下降,要保證制匯率不變,就要保持利率不變。

利率雖然人為下調了,但是可以通過減少貨幣供應的方法使實際利率下降。

比如:1000元 利率從10降到5 名義上
如果要保證實際利率水平不變,就要減少貨幣供應量 從1000降到500

利率和匯率是一回事,同方向變動。
人民幣利率下降,人民幣需求下降。外匯需求相對上升,外匯升值,人民幣貶值。
要想讓人民幣不貶值,只能是通過「通貨緊縮」的方法,使實際匯率保持不變。

即:雖然名義利率下降了,但是實際利率沒變。因為總的錢數少了。

Ⅶ 想通經濟學:貨幣政策什麼原理

使用抄原理: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和緊縮性,調整貨幣政策一般採取逆經濟風向行事的辦法來變動貨幣的供給量。通脹時:緊縮性貨幣政策蕭條時 :擴張性貨幣政策工具:1、貼現率 2、公開市場業務 3、法定準備金率局限性: (一)因為存在「流動性陷井「在經濟衰退時貨幣的投機需求幾乎為零。降低利率,廠商投資的積極性不高。所以,此時貨幣政策對付經濟衰退效果則不明顯。(財政政策更有效)(二)貨幣供給影響利率,前提是貨幣的流通速度不變。通脹時政府既使減少貨幣供給1倍,而貨幣的流通速度增加一倍,兩個作用抵消,起不到抑制通脹的作用。反之,同樣。(三)貨幣政策的時滯性第一.內部時延:認識到採取行動的時間間隔第二.中間時延:貨幣政策實施到貨幣供給量發生變化第三.外部時延:從貨幣供給量變化到產量Y和價格P產生影響的時延比財政政策要長。因此,要適度運用貨幣政策。我能答的只有這些了,希望對您有用!

Ⅷ 急求!! 宏觀經濟學貨幣需求和供給曲線 誰能解釋下這圖是什麼意思

1.曲線的意義同我另外一題對你的回答。
2.r1與三條曲線的三個交點表示,同樣的利率水平下,收入越高,貨幣需求越大。
3.r1與r2的關系表示,同樣的收入水平,利率越低,貨幣需求越大。

Ⅸ 經濟學中,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內容是什麼並分別作名詞解釋。

貨幣政策三大工具:存款准備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1、存款准備率:是中央銀行規定各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額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央行對存款准備率的調控其實是一種宏觀經濟政策,上調存款准備率時,各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就會下降,市場流通的貨幣量減少,這就是緊縮的貨幣政策。

2、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按照一定的利率計算利息,這種利率就是貼現率。一般情況是貼現率小於市場利率。

3、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通過買賣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來調節貨幣市場的一種貨幣政策。這種政策有很高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但是要想完全發揮其有效性還在不斷的探索中。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9)經濟學貨幣的流動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但要同時實現,則是非常困難的事。在具體實施中,以某項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某一貨幣政策目標,經常會干擾其他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因此,除了研究貨幣政策目標的一致性以外,還必須研究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性及其緩解矛盾的措施。

隨著經濟的增長,價格應趨於下降,或趨於穩定。因為,經濟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新生產要素的投入,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前提下,生產的增長,一方面意味著產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所以,穩定物價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並不矛盾。

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的效果還要因為資金在國際上流動而受到影響,例如,一國實行緊的貨幣政策時,利率上升,國外資金會流入,若利率浮動,本幣會升值,出口會受到抑制,進口會受刺激,從而使本國總需求比在封閉經濟情況下有更大的下降。

貨幣政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但僅從這些方面來看,貨幣政策作為平抑經濟波動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Ⅹ 經濟學家通常怎樣定義貨幣

貨幣-定義貨幣西方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貨幣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4、購買力的暫棲處。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實際上,後面4條應屬貨幣的職能定義。貨幣-本質關於貨幣的本質,在西方貨幣學說史上曾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貨幣金屬論,二是貨幣名目論。貨幣金屬論者從貨幣的價值尺度、儲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出發,認為貨幣與貴金屬等同,貨幣必須具有金屬內容和實質價值,貨幣的價值取決於貴金屬的價值。貨幣名目論者從貨幣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職能出發,否定貨幣的實質價值,認為貨幣只是一種符號,一種名目上的存在。貨幣金屬論是貨幣金、銀本位制的產物,隨著20世紀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潰,其影響力正日益減弱。目前在西方貨幣學說中,占統治地位的是貨幣名目論,這從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對貨幣的定義中可見一斑。最近出版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將貨幣定義為:「貨幣或貨幣供給是任何在商品或勞務的支付或在償還債務時被普遍接受的東西。」這些定義都沒有科學地抓住貨幣的本質,但對於貨幣經濟分析也有一定的可用之處。不同的學說雖有其合理內涵,但都沒能在科學、全面的基礎上概括貨幣,從而導致在經濟生活中長期存在著「貨幣拜物教」。馬克思第一個科學地從多角度定義貨幣。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換發展和價值形態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執行著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歷史上不同地區曾有過不同的商品交換充當過貨幣,後來貨幣商品就逐漸過渡為金銀等貴金屬。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交換的擴大,商品貨幣(金銀)的供應越來越不能滿足對貨幣日益增長的需求,又逐漸出現了代用貨幣、信用貨幣,以彌補流通手段的不足。進入20世紀,金銀慢慢地退出貨幣舞台,不兌現紙幣和銀行支票成為各國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續,但是支配貨幣運動的始終是馬克思所揭示的貨幣流通規律。通常,每個國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種貨幣,並由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不過也存在例外,亦即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例在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在西非經濟共同體的法郎,以及在19世紀的拉丁貨幣同盟,名稱不同但能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貨幣。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別國的貨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比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還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它們和瑞士的貨幣都叫法郎。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拿出英國境外後可能會被拒絕收受。對於古代貨幣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法:中間媒介說:隨著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樣,作為中間媒介的貨幣就產生了。帝王統治說:先王為了進行統治而選定某些難得的,貴重的物品為貨幣。自然交換說:貨幣的產生是自然發生的事情,是經濟發展交換的結果。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貨幣的流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