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宏觀經濟學的I與S的關系
在國民收入核算中,兩部門經濟Y=C+I=C+S 所以I=S,企業投資=居民儲蓄
三部門專經濟中,Y=C+I+G=C+S+T 其中T為稅收減轉屬移支付T=T0-Tr,所以I=S+(T-G)企業投資=居民儲蓄+政府儲蓄
四部門經濟中,Y+C+I+G+X-M=C+S+T+Kr 所以I=S+(T-G)+(M+Kr-X)
企業投資=居民儲蓄+政府儲蓄+外國儲蓄
在國民收入均衡分析中,若I>S,則說明產品市場供不應求,企業意外存貨減少,因此,企業會擴大生產,國民收入增加,最終回到I=S的均衡
當I<S時,產品市場供大於求,企業意外存貨增加,因此,企業縮減生產,最終仍會會到I=S的均衡。
② 怎樣理解宏觀經濟學中的總收入和總支出
宏觀經濟學中 總收入=GDP+M1+M1b
總支出=S+L+G
擬去買本書吧
③ 宏觀經濟學問題
一、(1)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三」為原則(即減量化Re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以生態產業鏈為發展載體;以清潔生產為重要手段,達到實現物質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2)循環經濟在發展理念上就是要改變重開發、輕節約,片面追求GDP增長;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擴張、輕內涵提高的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既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也是一種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時又是經濟發展、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一體化戰略。
(3)其基本特徵是: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二、工業循環經濟概念:以工業企業為主體的清潔生產、節約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三、循環經濟與工業循環經濟的關系
從我國目前對循環經濟的理解和探索實踐看,發展循環經濟的直接目的是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走出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復合型環境污染問題,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所以,我國循環經濟實踐最先是從工業領域開始,其內涵和外延逐漸拓展到包括清潔生產(小循環)、生態工業園區(中循環)和循環型社會(大循環)等三個層面。實現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必須堅持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循環經濟,工業必須先行!
④ 如何理解宏觀經濟學
宏微觀經濟學僅僅屬於「經濟學基礎」,放在國外的經濟學系,也就只是大一、大二學生的基礎課程而已。要想理解現實生活中的所謂「宏觀」經濟現象,光靠這裡面的知識遠遠不夠。經濟學基礎之上還有至少比如中級微觀、宏觀等層次。
而且《宏觀經濟學》僅僅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學派下的東西而已。並不代表就囊括了所有有關宏觀經濟現象的理論。
你說的宏觀經濟現象不知道包括哪些?這里可以舉些例子給你:
>常見的經濟數據解讀——涉及宏觀經濟學(基礎、中級),比如Y=(X-M)+C+I,經濟數據基本都反映這個公式里的東西,來判斷現在的經濟增長動力如何等等
>現在熱門的歐債、日本債務問題——涉及貨幣銀行學、金融、制度經濟、政治經濟等
>再如最近的「國五條」——因為是產業政策,所以能分析的角度就更多,宏觀面、產業面、微觀面、消費者行為學等等。
宏微觀其實真的不算什麼,就是經濟學的入門讀物。國外流行普及新制度經濟學幾十年了,在國內也就那麼幾所大學能提供相關課程而已。
補充一下,經濟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有點哲學的意思。不論哪門哪派,那個程度,只要在解釋經濟現象的時候,前提明確、邏輯清晰即可。除非你要專門走經濟上的學術發展,否則沒必要專門去找各種專業書籍來看。平時多看點經濟類的科普讀物,在經濟訪談中注意別人的觀點的前提、邏輯什麼的,也就可以了。
⑤ 為什麼說「微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而宏觀經濟學解決的是資源利用」
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
A、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目的相同,都研究如何利用各種理論、方法、手段實現各種稀缺資 源優化配置和最佳選擇、利用等,最終實現經濟均衡、社會穩定發展。
B、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相互補充,前者研究資源優化配置,後研究資源利用,兩者互 為補充。
C、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實證分析法,主要強調對客觀現象的認識。
D、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2、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A 、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而宏觀經濟研究的是整個國民經濟。
B 、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 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C 、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D、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 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 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 通過 「看 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⑥ 如何從宏觀經濟學角度理解現在的供給側改革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
供給側改革就是確立供給優先的增長方式與發展模式,以投資拉動為基礎、創新驅動為主導、經濟效益為歸宿的增長方式;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政府宏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就是用內需導向型經濟代替出口導向型經濟,用知識密集型經濟代替勞動密集型經濟,用幸福經濟代替GDP經濟。
供給側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通過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首先就是要處理好國民經濟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與基礎產業的關系。以知識運營為主導產業、以基本建設為支柱產業、以高速路發展為基礎產業,就是全球性金融危機條件下中國的優勢產業——不是以某個產業為優勢產業,而是以整個產業結構為優勢產業。它不僅是優勢產業,而且是產業優勢;它不僅可以使中國經濟化解產能過剩,抵禦全球性金融危機,而且可以使中國經濟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可持續發展。
⑦ 我想問:『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宏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是對的還是錯的
是錯的。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
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
(7)如何理解宏觀經濟學就是資源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
宏觀經濟學在解釋經濟周期時,強調投資的變動的關鍵作用,投資的變動往往比消費的變動來得大,指出投資在相當程度上既是收入變動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它在解釋投資的變動與國民收入的變動之間的關系時,提出了加速數和乘數相互作用的原理。
加速原理與乘數論所要說明的問題各不相同。乘數是要說明投資的輕微變動可以會導致收入發生巨大的變動,而加速原理則要說明收入的輕微變動也會導致投資發生巨大變動。但二者所說明的經濟運動又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
⑧ 如何理解宏觀經濟學中的「總收入」與「總支出」 發現它們並非僅僅是「收入」與「支出」那麼簡單,請...
總收入與總支出是GDP的兩種核算方法
收入法,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的角度來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
支出法,就是把一個國家各部門的支出總和加起來,即:消費,投資,政府購買與凈出口
⑨ 如何理解宏觀經濟學中的擠出效應
擠出效應,直觀的說,是由於政府支出增加導致的私人投資和消費的減少。減少的這部分像是專被政府投資擠出屬去的,故稱之為擠出效應。
但增加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產生的擠占效應,從而導致增加政府投資所增加的國民收入可能因為私人投資減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