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一些關於中國金融為什麼如此混亂的原因!!!經濟學家有什麼解決的提議
這個問題很有抄意思,中國襲金融為什麼混亂,首先要搞清楚中國為什麼亂,還有,中國什麼行業不亂。明白了這個問題,你就知道經濟學家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尤其是那些張口就是制度,再開口就是理論模型的經濟學家,更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簡單的說就是中國經濟不發達,所以金融不發達,甚至混亂。
一切的一切都要回到最簡單的基礎上,也就是是否賺錢上來,其他的都是第二位的,一個可以賺錢,可以自我循環和擴張的實體經濟就是有秩序的,否則只能是混亂的,有今天沒明天的。
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適用於同樣的道理。
2. 什麼是經濟學的道德風險
網路的「道德風險」詞條可以參考下,這個詞條編輯得比較混亂,你主要看到含義部分就行了。
簡單地講,就是由於一個經濟人或者一個利益方,在一個經營實體或者行為中,由於不用承擔不良後果所帶來的全部損失(損失的部分或者全部,通過保險等方式,部分地由其他方承擔),而造成的願意承擔更大風險、而事實上進行更大風險同時更大收益的行為的現象。
以購買房屋火災保險為例。如果僅考慮火災帶來的財產損失而不考慮人員傷亡等其它情況的話,那麼我們有如下推理。假設房屋及其裡面的財產共計價值一百萬,火災一旦發生則全部損失掉。那麼,如果購買該保險,發生火災後由於有一定的保險數額(比如五十萬),財產所有者就不必承擔全部一百萬的損失,由於得到保險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補償,那麼其實際損失就沒有一百萬;但是如果沒有購買保險,這一百萬的損失由自己承擔。相比之下,購買保險後,發生火災時的損失就小了;由於損失變小,所以讓所有者覺得較之前無所謂,就不會像之前那麼小心注意防火,有可能做出像在客廳里烤魷魚之類的危險舉動,從而加大火災發生的概率——這對所有者而言無所謂,因為一旦發生火災僅僅損失部分,自己能夠從危險舉動本身獲得的收益(比如愉悅感)能夠彌補這一可能的損失(在這一危險舉動時,收益的一定的,損失是不一定的,所以權衡之下較小的必然收益可能就足以彌補較大的可能損失);但是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對於保費和賠償數額的估計,是基於沒有危險舉動的情況的,如有危險舉動,則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增大,保險公司實際上收益會下降甚至損失。
同樣的原理可以運用在企業中的「委託代理人問題」,即經理人不用承擔全部的經營損失。
3. 宏、微觀經濟學可不可以同時學,就是會不會混亂。
金融學專業課只考819宏微觀經濟學的,當然公共課是要考政治、英語一、數學三,建議你去珞珈武大考研網上詳細看下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專業目錄,裡面會有詳細金融學考研的初試復試科目信息說明的。
4. 西方經濟學為什麼那麼難學,各種函數和圖表關系那麼混亂,記都記不住
你好,去看西經濟原理,曼昆寫的,沒這么復雜
5.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如果這個社會上人人都是雷鋒的話,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會混亂
這個是古典經濟復學中最基本制的假設「理性-經濟人假設」,說人人都是自私的,都為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採取行動,這也就形成了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我們能吃到麵包師的麵包,並不是因為他的仁慈,而恰恰是因為他的自私,他要考麵包掙錢,我們正好吃到了麵包。人人都是在最求自己的私利,反而市場秩序就形成了。原話記不清了...
行為經濟學中有了更多人性不理性的假設。但是經濟學中並沒有說如果人有奉獻精神,這個社會秩序就會混亂,推導不出這樣的結論,知識說自私不是壞事。當然如果說像雷鋒那樣的,的確是極端了,如果很多人處處做好事不求回報,那麼別人那些做好事求回報的就會沒有了生存空間,社會秩序就會混亂。但如果人人如此,就進入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了,不會混亂。
6. 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經濟不平衡,經濟混亂(引發倒退)的現象嗎希望有懂點經濟學專業的回答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內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容)。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現象,是資本主義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