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學的基本內容,跪求!
經濟學基本原理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中國經濟學是中國人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對稱邏輯思維方式創立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範式,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有本質的不同;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經濟學是東方經濟學的代表,也是東方經濟學的典型形態。中國經濟學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對稱、非線性、復雜系統論是中國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改革開放以前在中國推行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國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等都不是中國經濟學;僅僅提出建構中國經濟學的設想,而沒有形成中國經濟學範式和體現中國經濟學範式的經濟學體系,也不是中國經濟學。由經濟學基本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的理論體系,包括一般的理論經濟學與特殊的理論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科學經濟學是一般的理論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特殊的理論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為分支經濟學提供理論基礎。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反映人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理論,由經濟學公理、定理與定理體系組成。科學的理論經濟學不但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且有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只有經濟學基礎理論,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整體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統一。[3] [19]
經濟學家曾經給出定義:
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他們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分配。
——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5]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20]
一般學者會把研究范圍歸納入「微觀」或「宏觀」層面。「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或個體與其他個體間的決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經濟物品的消費、生產過程中稀缺資源的投入、資源的分配、分配機制上的選擇等等。「宏觀經濟學」則以地區、國家層面作為研究對象,常見的分析包括收入與生產、貨幣、物價、就業、國際貿易等問題。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
日常中經濟問題主要分為兩點:
1.研究人預期在不同的選擇下「將會怎樣」;
2.探討人在選擇下「該要怎樣」。
前者稱為「實證經濟學」,後者稱為「規范經濟學」,而日常在學校教授的經濟學課程屬於「實證經濟學」。
⑵ 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區別
一、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本質不同
1、經濟社會學是屬於社會學范疇。
2、而社會經濟學屬於經濟學范疇。
二、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不同。
1、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2、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
三、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不同
1、社會學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大類。會用各種方法搜集經驗實證,包括問卷、面談、參與者觀察及統計研究。
2、經濟學研究方法研究經濟現象、把握經濟規律、認識經濟本質、把經濟學原理運用於經濟實踐活動中的方法。由於對稱關系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所以對稱分析方法是科學經濟學的最基本方法。
由於經濟現象是復雜性現象,經濟學方法除了對稱方法,還有五維空間方法、復雜系統論方法,抽象與具體相統一、邏輯與歷史相統一、規范與實證相統一方法等。
⑶ 經濟學核心問題什麼,為什麼
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經濟規律。因為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3)系統論經濟學擴展閱讀
幸福經濟學 以人的幸福、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標准、目的,以價值機制為經濟與經濟學核心機制的經濟學。屬於對稱經濟學範式,是對稱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傳統經濟學屬於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市場經濟學研究市場經濟產生、存在、發展規律和典型形態的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是運用對稱的、五維空間的、復雜系統論的方法,以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為出發點,以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實證性與規范性的統一為基本原則,以對稱哲學為理論基礎,以對稱發展觀為核心。
建立起來的科學的、一般的、人類的、與政治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科學經濟學,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的經濟學科學理論體系。以對稱哲學為理論基礎的對稱經濟學與以一般均衡理論為理論基礎的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由於對稱關系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所以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是科學經濟學。
⑷ 現代管理學系統論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政治經濟學派。從政治經濟學角度,認為管理是具有二重性的社會功能,即指揮勞動和監督勞動。馬克思在其《資本論》中提出管理二重性理論,認為企業管理的中心就是生產管理和經濟核算。
管理過程學派。管理過程學派是在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代表人有美國的哈羅德•孔茨和西里爾•奧唐奈。管理過程學派強調對管理過程和職能進行研究。
行為學派。這一學派把管理看作是對組織行為的領導和協調,堅持認為抓好對人的管理是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經驗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彼得•德魯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經驗主義學派重點分析許多組織管理人員的經驗,然後加以概括,找出成功經驗中具有共性的東西,使其系統化、理論化,並據此向管理人員提供實際的建議。
社會系統學派。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巴納德,代表作《經理的職能》。他被譽為「現代管理理論之父」。主要貢獻是從系統理論出發,運用社會學的觀點,對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團體及個人做出了全面分析。
系統管理學派。側重以系統觀點考察組織結構及管理基本職能,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卡斯特和羅森茨韋克。主要貢獻,把管理組織視作一個開放系統。對組織地運行進行了系統分析。
決策理論學派。代表人物有美國的西蒙和馬奇。強調決策的重要性,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這一學派重點研究決策理論。片面地強調決策的重要性,但決策不是管理的全部。
管理科學學派。把管理看成是一個類似於工程技術、可以以精確計劃和嚴格控制的過程,因此也被稱為技術學派。其局限性:適用范圍有限,不是所有管理問題都能定量。實際解決問題中存在許多困難。管理人員與管理科學專家之間容易產生隔閡。此外,採用此種方法大都需要相當數量的費用和時間,往往只用於大規模復雜項目。
權變理論學派。代表人物有英國的伍德沃德和美國的菲德勒。把管理看成一個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選擇和實施不同管理策略的過程,強調權宜應變。
⑸ 系統論、系統理論、系統科學、系統工程之間是什麼關系
系統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是由部分構成整體的意思。今天人們從各種角度上研究系統,對系統下的定義不下幾十種。如說「系統是諸元素及其順常行為的給定集合」,「系統是有組織的和被組織化的全體」,「系統是有聯系的物質和過程的集合」,「系統是許多要素保持有機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動的東西」,等等。一般系統論則試圖給一個能描示各種系統共同特徵的一般的系統定義,通常把系統定義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形式聯結構成的具有某種功能的有機整體。在這個定義中包括了系統、要素、結構、功能四個概念,表明了要素與要素、要素與系統、系統與環境三方面的關系。
系統論認為,整體性、關聯性,等級結構性、動態平衡性、時序性等是所有系統的共同的基本特徵。這些,既是系統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觀點,而且它也是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表現了系統論不僅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具有科學方法論的含義,這正是系統論這門科學的特點。,貝塔朗菲對此曾作過說明,英語 SystemApproach直譯為系統方法,也可譯成系統論,因為它既可代表概念、觀點、模型,又可表示數學方法。他說,我們故意用Approach這樣一個不太嚴格的詞,正好表明這門學科的性質特點。
系統論的思想及方法
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系統的整體觀念。貝塔朗菲強調,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工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新質。他用亞里斯多德的「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名言來說明系統的整體性,反對那種認為要素性能好,整體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說明整體的機械論的觀點。同時認為,系統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每個要素在系統中都處於一定的位置上,起著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要素是整體中的要素,如果將要素從系統整體中割離出來,它將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體中它是勞動的器官,一旦將手從人體中砍下來,那時它將不再是勞動的器官了一樣。
⑹ 關於經濟學的6個問題
1 5*20%+1*50%=1.5 1.5/6=0.25 邊際稅率就是在現在的基礎上增加1塊錢 要交的稅 所以為百分之50
2 價格機制 主要是說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實現這個結果是因為價格機制包含傳遞了所有信息 這就是經濟學中 價格機制的資訊理論 控制論 系統論
3給壟斷企業以補貼 可以增進社會福利 這個聽起來奇怪 但卻是事實
4因為各國的技術不一樣 勞動的邊際產出不同 實際報酬w/p=MPL
5規范經濟學研究應該怎麼樣 實證經濟學研究實際情況怎麼樣 就像理論與現實的關系
規范經濟學能指導實證 但是實證得出的結果未必是規范經濟學預測的 那是因為現實中許多變數在起作用 規范經濟學的前提假設可能都被打破了
6微觀是宏觀的基礎 事實上 1930年大蕭條後 凱恩斯的就業通論一書才正式宣告了宏觀經濟學的建立 在許多宏觀模型中(尤其是新古典學派的宏觀觀點) 都是以微觀的概念 如偏好理論 邊際理論等來解釋宏觀現象 如新古典學派的投資理論 用財富效用 替代效用 和跨時期替代解釋的國民收入恆等式Y=C+I+G+NX 等等
當然他們也有區別 最重要的區別是他們的方法論的區別
宏觀主要是歸納法 在現實中獲得數據 進行回歸分析 得出規律
微觀主要是演繹法 通過建立數學模型 進行邏輯推理 得出完備的結果
另外 一定注意 微觀的加總不是宏觀 對每個人都對的 加總起來不一定對
舉兩個例子 1 對每個家庭 儲蓄率高(省錢)的話 財富會增加 但是 按凱恩斯的理論 每個家庭都省錢的話 有效需求萎縮 經濟衰退 財富減少
2 樓主如果知道阿羅不可能定理就明白 個人偏好的加總是無法實現一個「完備」的社會偏好的 除非是獨裁的社會
這些例子說明了宏觀微觀的區別 注意這種整體局部的謬悖論
⑺ 經濟學是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由於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所以政治經濟學作為範式是前經濟學。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是以人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所以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的產生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
一般經濟學的定義:一般經濟學是關於經濟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對稱經濟學是政治經濟學的終結,科學經濟學的開始。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由於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雖然有的政治經濟學也標榜自己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所以政治經濟學作為範式是前經濟學。對稱關系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也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對稱經濟學,是用對稱的方法,五度空間的方法,系統論的方法,對人類經濟活動中的各個因素與結構及其相互關系作邏輯的、歷史的、現實的分析,從中揭示人類經濟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只有以對稱哲學為哲學基礎、以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對稱關系為自己的對象、出發點和建構體系的基本原則的對稱經濟學才是科學的人類的一般的經濟學
⑻ 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8)系統論經濟學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學是中國人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對稱邏輯思維方式創立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範式,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有本質的不同;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經濟學是東方經濟學的代表,也是東方經濟學的典型形態。
中國經濟學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對稱、非線性、復雜系統論是中國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
改革開放以前在中國推行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國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等都不是中國經濟學;僅僅提出建構中國經濟學的設想,而沒有形成中國經濟學範式和體現中國經濟學範式的經濟學體系,也不是中國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