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哲學: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區別
1、觀點不同
實用主義的主要論點:知識是控制現實的工具,現實是可以改變的;實際經驗是最重要的,原則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觀念是否真實在於它們是否能帶來實際效果;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動;理論只是對行為結果的假定總結,它是一種工具,是否有價值取決於是否能使行動成功;
人對現實的解釋,完全取決於現實對他的利益有什麼效果;行動優於教條,經驗優於僵化的原則;概念的意義來自其結果,真理的意義來自於應證。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認為人應該做出能「達到最大善」的行為,所謂最大善的計算則必須依靠此行為所涉及的每個個體之苦樂感覺的總和,其中每個個體都被視為具相同份量,且快樂與痛苦是能夠換算的,痛苦僅是「負的快樂」。
不同於一般的倫理學說,功利主義不考慮一個人行為的動機與手段,僅考慮一個行為的結果對最大快樂值的影響。能增加最大快樂值的即是善;反之即為惡。
2、影響不同
實用主義較之其他哲學流派在西方社會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20世紀40年代後,實用主義在美國哲學中的主導地位逐漸被一些從歐洲傳入的後起的哲學流派所取代,一些繼續信奉實用主義的哲學家也對實用主義加以改造,使之與這些流派融合起來。它的一些主要論點為一些後起的哲學流派從不同方面、以不同的方式作了進一步發展。
邊沁的功利主義思想深深影響當時和以後英國及歐洲大陸上許多經濟學家,在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功利主義在西方經濟學中仍然發生影響。由英國庇古奠定的福利經濟學,就認為一個人的福利是他所感到的滿足的總和,社會福利則是各個人的福利的總和,各個人總是力圖使自己的滿足成為最大量。
3、應用范圍不同
功利主義在法律、政治學、經濟學方面更有特別顯著的重要性。例如在懲罰方面,功利主義反對「一報還一報」的「報應」理論。功利主義者認為懲罰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改造罪犯或保護社會不受罪犯破壞,從而避免發生更多的犯罪行為,同時也使其他人因懼怕受到懲罰而不敢犯罪。
在政治哲學上,功利主義者贊成將民主作為使政府利益與公眾利益取得一致的一種方法。在經濟學上,所謂邊際效用分析學派如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則是從邊沁那裡吸取了許多思想,所謂「福利經濟學」是以「比較愛好」代替「比較效用」,也表現功利主義的基本精神。
在經濟政策上,早期的功利主義者傾向自由貿易,反對政府幹涉。後期的功利主義者由於對私人企業的社會效率失去信心,又希望政府出面干涉來糾正私人企業的弊病。
實用主義批評傳統哲學把認知的主體、經驗者同被認知的對象、經驗分開,把精神和物質當作兩個不同領域的東西的觀點。它利用經驗這個曾被不同學派作過不同解釋的概念,科學地解決了哲學基本問題。
B. 功利主義經濟學對神會交換理論產生了什麼影響如何評價
評價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產生影響之利弊:
在邊沁的功利主義中,只要每個人真正的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結果必將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顯而易見與實際不符,人際的利益沖突集體間的利益沖突必然存在,這可不是一個「結果必將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所能消解的。
穆勒:穆勒的理論缺陷在於他沒有證明
第一:個人實際上追求的幸福不等於值得追求的幸福
第二:個人實際上追求的幸福不等於公眾的幸福
另一名功利主義者修正了這一點,西季威克(Henry Sidgwick):「這個漏洞在我看來只能靠某種命題來彌補,我在上文試圖說明,這種命題就是對「合理仁愛」的直覺。」而這就與邊沁和穆勒的實證主義出發點相悖了。
在堅信合乎道德的行為或制度應當符合正義的原則,而所謂正義,就是尊重或不侵犯個人的基本人權這樣自由主義觀點的羅爾斯看來,功利主義最大的弊端在於:
第一:功利主義的基礎在於合理利己主義,合理利己主義需要是不偏不倚,而在現實中人總有立場總有角度,屁股決定位置,這種萬全的絕對理性的合理根本無法實現。
第二:功利主義沒有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原則上沒有理由否認可用一些人的較大得益補償另一些人的較少損失,或更嚴重些,可以為了使很多人分享較大利益而剝奪少數人的自由。」
他在《正義論》中的如此闡述可以歸結為這樣的觀點:功利主義不承認自然的人權而強調經驗,必然在實際中導致多數人的暴政與過分的平均主義。(是不是感覺很熟)
經濟學家阿瑪蒂亞從福利的角度進行批判,他認為功利主義促生了福利制度,重視結果公平,但是那種將功利總和作為社會成就(GDP)的判斷准則導致忽略了基本權利等非效益因素(如環境保護、人體健康)價值評判過於主觀,並忽視了分配公平。
在我看來,功利主義最大的缺陷,在實踐上就是過於強調集體的價值而非個人的價值,過於重視整體而非部分,過分依靠單一的可證的參數而忽視那些難以在實際中尋找和證明但是很重要的因素。它強調你在成長與生活中會根據實際產生自己的價值與利害判斷,卻沒有解決怎麼調節個人之間因價值不同而產生的沖突,更沒法回答一個疑問:我需要的就是我想要的?
以上供參考。
C. 請功利主義經濟學的達人解答一個問題
功利抄主義強調行為的結果襲是行為評價的唯一依據,在否定動機的評價意義的同時也否定了過程即行為本身的意義。於是,生命本身的意義受到懷疑甚至否定。其實,作為一個生命體驗的過程,生活本身就是意義所在。
(呵呵~~~你是修經雙的吧,我做到這題發現課件上沒有,這是我在網上找的。。。)
D. 【請教】什麼是「功利主義」什麼是「功利主義者」
所謂的功利主義,即以功利為中心,一切為了功利,且不惜手段。可以簡單的說是掉進了錢眼裡。有功利心的人即是功利主義者,一切都是向錢看的。
E. 功利主義
邊沁在1789年著的《道德與立法原則導論》
在西方,古希臘德謨克里特、亞里斯提卜和伊壁鳩魯等版所主張的快樂論權對後來的功利主義也有極大影響。
耶林的社會功利主義
戰國時思想家墨子是早期功利主義的重要代表
宋代思想家葉適和陳亮主張功利之學
F. 功利主義的優缺點
優點:促進經濟的發展,因為有了需求才有動力。促進生活水平內的提高,因為有了物質容保障。有利於讓人感到存在感,生存感,目標感。有利的驅動,就會有目標。
缺點:人情冷漠,缺乏愛的感覺。不利於社會和諧與穩定,不利於全面小康社會進程。
G. 功利主義和利己主義有哪些區別
1、定義不同
功利主義亦稱「功利論」、「功用主義」,通常指以實際功效或利益作為道德標準的倫理學說。在中國,戰國思想家墨子以功利言善,是早期功利主義的重要代表。宋代思想家葉適和陳亮主張功利之學,注重實際功用和效果,反對惟言功利和空談性命的義理之學。
利己主義,是指只顧自己利益而不顧別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思想。利己主義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個人利益看作高於一切的生活態度和行為准則。其特徵是:從極端自私的個人目的出發,不擇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個人名利,歷來是一切利己主義者的人生目的。
2、特點不同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認為人應該做出能「達到最大善」的行為,所謂最大善的計算則必須依靠此行為所涉及的每個個體之苦樂感覺的總和,其中每個個體都被視為具相同份量,且快樂與痛苦是能夠換算的,痛苦僅是「負的快樂」。
利己主義是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作為思想、行為的原則和道德評價的標准。利己主義一詞源於拉丁語ego,意為「我」。利己主義思想產生於私有制社會,有些學者認為中國先秦時期(前21世紀~前 221年)的楊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主張,是古代利己主義思想的典型。
3、應用不同
功利主義它在法律、政治學、經濟學方面更有特別顯著的重要性。
利己主義應用范圍為社會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