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肉夾饃有什麼典故嗎
肉夾饃,因古漢語「肉夾於饃
」而名,源自秦朝名將白起為快速供應戰地伙食而作,取精肉,中葯煮熟後夾於烤制面餅中(故肉夾饃又名白吉饃),其將士食用後精力充沛,無往不勝,後傳於民間,迄今已有二千餘年歷史
Ⅱ 肉夾饃的來歷
一、肉夾饃是陝西省來西安源市著名小吃。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70年歷史。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
1.饃外觀焦黃,條紋清晰,內部呈層狀,餅體發脹,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時溫度以燙手為佳,且老潼關肉夾饃是熱饃夾涼肉,餅酥肉香,爽而不膩)。肉夾饃是陝西著名小吃。
2.把饃(燒餅)掰開加食材的吃法,就叫夾饃。夾肉的叫肉夾饃,夾菜的叫菜夾饃,還有大油夾饃、辣子夾饃等。
3.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肥而不膩,回味無窮。
Ⅲ 肉夾饃有什麼典故嗎
據史料記載,臘汁肉在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回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答,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文昌門內的館子命名為秦豫肉夾饃,隱喻著自己是正宗的臘汁肉名店。
臘汁肉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硬肋肉,用鹽、姜、蔥、草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糧、大香等20多種調料湯煮而成,煮湯者是歷代流傳下來的陳湯,較少加水,臘汁肉其所以有名,與已有近80年歷史的臘汁湯密切相關。
據說是從清代小販畢仁義作坊買的,而畢仁義作坊的陳湯是從他曾祖父那裡傳接的,當然火工也需特別講究,地道的臘汁肉色澤紅潤,酥軟香醇,肥肉不膩口,瘦肉滿含油,配上熱饃夾上吃,美味無窮。
(3)經濟學肉夾饃的典故擴展閱讀: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中國陝西省傳統特色食物之一。
2016年1月,肉夾饃入選陝西省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陝西地區有使用白吉饃的「臘汁肉夾饃」、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肉臊子中放食醋)、潼關的潼關肉夾饃。肉夾饃是陝西著名小吃。
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這是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肉」字放在前面起到強調的作用,引人垂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肉夾饃
Ⅳ 任丘肉夾饃哪開著門呢
都關閉了,即便有營業的,建議也不要去
Ⅳ 肉夾饃到底是哪裡的特產
文/小肥蝦
Ⅵ 陝西肉夾饃的歷史
美國俄亥俄州--死亡地獄過山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