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學類大學生應該如何學習
經濟學類大學生學來校自方法:
必學書單:
《微觀經濟學》 曼昆著
《宏觀經濟學》 薩繆爾森著
《計量經濟學》 古扎拉蒂著
以上三類必須達到精通;
過英語六級;
數學必須學好;
通讀各類書籍,包羅萬象,專業方面:《經濟學原理》、《蕭條經濟學的回歸》、《證券投資學》、《金融學必讀》、《美國經濟史》、《歐洲金融史》;國內的:建議一定要讀讀《資治通鑒》、《三國演義》。
② 學經濟學的學生要注意那些方面的能力培養
1學習經濟學方向的大學生輔修哪些專業課比較好? 管理學、心理學、邏輯學
2哪些證書適合我這個專業的人去考並且對未來就業有較大幫助? 注會
3哪些書籍(雜志)作為知識的補充較為合適? 經管類
③ 求推薦:經濟學專業大學生應該讀的一些書籍(有利於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
推薦《新世紀》胡舒立主編,周刊,裡面的很多新聞、專題報道都有很深的經濟內、社會邏輯容,非常系統
還有《比較》,月刊,裡面是各類經濟學家比較前沿的論文輯錄,深度很深,基礎差的不建議看
報紙么《21世紀經濟報道》也還可以,這個感覺有點偏管理。
《financial times》,比較偏金融財務,但是經濟上的話題也很多
《經濟學人》也是相當不錯,就是太貴
書籍方面,經典的就更多了,你可以搜經濟學家名字、經濟學派名字,然後搜他們的著作就OK了
張五常的書可以考慮全部看,基本都是經典。
④ 學了經濟學對你職業能力有何提升
從學習基礎來來看,如果考生的外語和自數理基礎較好,則比較適合學習經濟學專業。現代經濟學的學科框架和理論體系主要來自西方,有些經濟學專業如國際貿易,更是具有涉外性質,所以無論是經濟學理論的學習研究,還是從事相關領域的實務工作,外語水平至關重要。此外,現代經濟學的一個流行趨勢是對經濟理論進行數學公式化的表達,一些專業主幹課程如計量經濟學等對學習者的數理統計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考生的外語和數理基礎好,則具備了較強的學習能力,學習經濟學專業課程內容時會相對輕松一些。
⑤ 作為一個學經濟學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素養
首先,數學基礎一定要好。經濟學在本科階段更多的是人文社會科學,數學的應用不算多,更重要的是在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經濟學和數學一樣,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方式,邏輯非常清楚。比如對付通貨膨脹,政府要提高利率,但是提高利率以後別的東西都會發生變化,我們不可能像做物理化學實驗一樣把其它東西分離出去,只能假設別的東西都不變,單獨看利率對物價的影響,這就需要抽象思維,由此可見數學邏輯和抽象思維方式的重要。而到了高年級就需要用到很多計量的知識,這其中包括了很高深的數學知識;特別是如果你將來要讀博士,那數學基礎一定要打好。經濟學雖然文理兼收,但相比之下讀博士的時候理科生要比文科生占優勢。
第二,英語永遠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想去美國讀博士深造的同學。首先它能幫助你直接接觸前沿知識而無需翻譯。很多很優秀的學生希望做一個學者,甚至有拿諾貝爾獎的理想。這就需要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搞清了主流經濟學再去發展,這時候英語就是一塊最重要的敲門磚。同時,英語方便了國際交流,而交流在對一個人思想的促進上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個需要的是歷史政治文化知識。經濟學不光是數學,數學出身的經濟學家和文科出身的經濟學家在分析社會問題的時候往往有所差別。比如有一個現在在美國讀經濟學博士的同學本科是學物理的,如果他在人文社科歷史文化方面不注重修養,他回來面對具體的經濟問題時,分析就會不夠深入:他僅僅會分析一些經濟數字的關系,而不會考慮到歷史的原因。舉個例子,比如現在國外回來的博士,在對比中國現在和八十年代日本的房價股市時,發覺從數據上兩者非常相似,於是認定現在的中國和當時的日本一樣處於泡沫經濟之下。但我們應該注意到,雖然數據非常相似,但中國的歷史發展階段和日本歷史當時的發展階段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把歷史發展的不同背景,不同階段考慮進去才會發現其中的差別是什麼。經濟學家絕對不是光數學好就行了,必須要有深厚的歷史政治人文功底,既要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也要了解各個社會的特徵。
為什麼要在北大學經濟學
首先,北大經濟學歷史悠久。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的大學,是1898年革新的一個產物。戊戌變法沒有成功,大部分變法的條例都被廢除了,但是北京大學留下來了,當時叫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開的六個學科裡面就包括商科,即經濟學最早的一門學科,它的第一個專業是銀行。1912年北大成立了經濟系,1985年改組為經濟學院。當時的管理學,現在的光華管理學院,原來是經濟學院下的一個系。
第二,北大經濟學大師雲集。比如經濟學家馬寅初,曾是北大校長。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敢對毛主席提出不同意見,提出控制人口,雖然後來被批判,但他始終堅持這個理念。再比如陳岱孫先生是中國最早從國外回來的經濟學博士。他1926年拿了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回國,後在北大經濟系擔任過30年系主任。他們都不在了,但他們的精神對北大的老師們有很長遠的影響。從這兩個人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北大經濟學教授的兩個特點,第一是堅持真理,別人經常會發表一些不同的意見,但只要是真理就要堅持;第二,始終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服務對象,這是北大教師的一種精神——教師和學生始終處於一種平等的地位。
第三,北大的學術自由環境。學術自由是北大的傳統。北大經常是媒體最喜歡炒作的地方,因為北大的影響力大。北大教授們對於很多問題都會存不同的意見,比如物權法的爭議,制定物權法的是北大的教授,反對物權法的也是北大的教授。這就是北大,北大剛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一方面聘了洋人做院長,另一方面又有留著辮子的教授;清朝已經滅亡了,保皇派還留著辮子,而北大照樣聘來當教授。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經濟學的發展,必須要一個很充分的學術環境,北大做到了,而在別的學校則很難找到這樣自由的學術環境。
第四,北大的學科很綜合。不同院系的學生可以互相選課,別的學科的同學可以學經濟學,經濟學的同學也可以學別的課程。經濟學是一門綜合課程,不光需要經濟學本身的學問,還需要歷史政治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北大是最綜合的一所大學,不僅有最好的文史哲,政經法,同時理科也是最強的,經濟學院和經濟學雙學位的數學課都是直接由數學學院的老師來教。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身邊的同學優秀。跟什麼樣的同學一起學習,決定了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香港的那些大學,雖然學校的師資也很強,學術也很自由,工作環境也不錯,但是它絕不可能有北大里這樣一批如此優秀的學子,因此也不可能像北大一樣培養出如此多的人才。同學是非常重要的,同學之間不僅僅是一種競爭關系,更是一種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關系,從長遠來看同學對自身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北大現在有三個地方可以學經濟學,第一是經濟學院,下面有六個本科專業,包括經濟學(主要研究理論),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財政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六個本科專業。經濟學是北大歷史上最悠久的學科之一,從1898年開始就有,經濟學院是北大招收的本科生最重要的學習經濟學的學院。
光華管理學院,算經濟管理類,它有應用經濟學。光華的教師隊伍里基本是博士,而且從海外歸來的比例非常高,佔一半以上,包括厲以寧,張維迎等,還有很多非常優秀但是在社會上不很有名的,他們研究的都是很專的學術。光華管理學院有九個系,應用經濟學系、金融系、組織管理系、市場營銷系、戰略管理系、會計系、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系、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衛生經濟與管理系。本科現在主要設三個專業,金融學、會計學和市場營銷。
還有一個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是成立於1994年,它是一個改革的特殊產物, 1994年國內體制還不是很適合推行經濟學教育,所以單獨成立了一個經濟研究中心,包括最近被聘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現在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易綱,海聞,張維迎等幾個人一起組織經濟研究中心的工作。
⑥ 經濟學專業難嗎,對什麼能力要求比較高呢
經濟學類專業知識結構復雜,內容繁多,現代經濟學又強調數量化的概念,而且特別強調實戰能力。
⑦ 經濟學的畢業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l. 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 2. 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和計算機應用技能; 3. 了解中外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及應用前景; 4. 了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 5. 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 6. 掌握中外經濟學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經濟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⑧ 經濟學專業的專業能力和經濟學思維方式如何培養
好的經濟學思維,能夠幫助一個理性的成年人更加清晰地認知這個世界,更加理智地對待這個世界。我認為,經濟學思維方式包括以下幾方面,有的是常識,有的是顛覆常識的常識,但其實並不需要多麼復雜的專業訓練,也不是非要專業人士才能掌握: 1、競爭的概念 :競爭不消失,只轉化形態。 2、交易的概念 :交易提高凈幸福。 3、機會成本的概念:天下絕沒有免費的午餐,號稱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 4、理解價格是如何產生的,理解利息的概念。 5、邊際概念和邊際效用遞減公理。 6、理解產權的概念。 7、理解貨幣數量論。 8、理解制度和組織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