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資本邊際效率為什麼遞減
一、引起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投資的不斷增加必然會引起資本品供給價格的上升,而資本品供給價格的上升意味著成本增加,從而會使投資的預期利潤率下降;
2、投資的不斷增加會使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增加,而產品數量增加會使其市場價格下降,從而投資的預期利潤率也會下降。資本邊際效率的遞減使資本家往往對未來缺乏信心,從而引起投資需求的不足。
二、原理描述:
資本的邊際效率遞減意味著廠商增加投資時預期利潤率遞減。凱恩斯認為,投資需求取決於資本邊際效率與利率的對比關系。
對應於既定的利息率,只有當資本邊際效率高於這一利息率時才會有投資。但是,在凱恩斯看來,由於資本邊際效率在長期中是遞減的,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夠低,否則會導致經濟社會中投資需求不足。
(1)西方經濟學凱恩斯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擴展閱讀:
一、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的理論發展
給人們形成深刻影響的是凱恩斯似乎更著重於消費理論和消費政策。其實不然。在凱恩斯看來所謂的消費問題,只是由於資本邊際效率崩潰,投資不足引起的,後者是因前者是果。
在《通論》具有總結性的「略論商業循環」一章中,凱恩斯認為,發生商業周期的原因,恰恰在於資本邊際效率,以及人們對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預期引發了經濟周期。
凱恩斯寫道,對於商業循環的說明,「其尤著者,當推消費傾向,靈活偏好狀態,以及資本之邊際效率。此三者之變動,在商業循環中各有作用。
但我認為商業循環之所以可以稱為循環,尤其是在時間期限長短上之所以有規律性,主要是從資本之邊際效率的變動上產生的」。
凱恩斯詳細描述了對資本邊際效率,即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是如何引致了經濟周期的。
凱恩斯寫道:「繁榮期之特徵,乃一般人對資本之未來收益作樂觀預期,故即使資本品逐漸增多,其生產成本逐漸增大,或利率上漲,俱不足阻礙投資增加。
但在有組織的投資市場上,大部分購買者都茫然不知所購為何物,投機者所注意的,亦不在對資本資產之未來收益作合理的估計,而在推測市場情緒在最近未來有什麼變動,故在樂觀過度,購買過多之市場,當失望來臨時,來勢驟而奇烈。
不僅如此,資本之邊際效率宣布崩潰時,人們對未來之看法,亦隨之黯淡,不放心,於是靈活偏好大增,利率仍上漲,這一點可以使得投資量減退得非常厲害:但是事態之重心,仍在資本之邊際效率之前崩潰——尤其是以前被人非常垂青的資本品。
至於靈活偏好,則除了由於業務增加或投機增加所引起的以外,須在資本之邊際效率崩潰以後才增加」。 這就是說,愈是預期資本的邊際效率崩潰,愈是不敢投資,不敢消費,從而有了對靈活偏好的偏好。」
二、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又稱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是指在其他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一種可變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的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
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
這就是經濟學中著名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並且是短期生產的一條基本規律。(注意:邊際報酬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減少的,而是先增加到一個最大值然後才減少的。)
② 凱恩斯主義關於"資本邊際效率"的理解是什麼
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內理的支柱又是邊際容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里,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系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1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丁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繞
IS--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 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③ 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的理論發展
給人們形成深刻影響的是凱恩斯似乎更著重於消費理論和消費政策。其實不然。在凱恩斯看來所謂的消費問題,只是由於資本邊際效率崩潰,投資不足引起的,後者是因前者是果。在《通論》具有總結性的「略論商業循環」一章中,凱恩斯認為,發生商業周期的原因,恰恰在於資本邊際效率,以及人們對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預期引發了經濟周期。凱恩斯寫道,對於商業循環的說明,「其尤著者,當推消費傾向,靈活偏好狀態,以及資本之邊際效率。此三者之變動,在商業循環中各有作用。但我認為商業循環之所以可以稱為循環,尤其是在時間期限長短上之所以有規律性,主要是從資本之邊際效率的變動上產生的」。
凱恩斯詳細描述了對資本邊際效率,即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是如何引致了經濟周期的。凱恩斯寫道:「繁榮期之特徵,乃一般人對資本之未來收益作樂觀預期,故即使資本品逐漸增多,其生產成本逐漸增大,或利率上漲,俱不足阻礙投資增加。但在有組織的投資市場上,大部分購買者都茫然不知所購為何物,投機者所注意的,亦不在對資本資產之未來收益作合理的估計,而在推測市場情緒在最近未來有什麼變動,故在樂觀過度,購買過多之市場,當失望來臨時,來勢驟而奇烈。不僅如此,資本之邊際效率宣布崩潰時,人們對未來之看法,亦隨之黯淡,不放心,於是靈活偏好大增,利率仍上漲,這一點可以使得投資量減退得非常厲害:但是事態之重心,仍在資本之邊際效率之前崩潰——尤其是以前被人非常垂青的資本品。至於靈活偏好,則除了由於業務增加或投機增加所引起的以外,須在資本之邊際效率崩潰以後才增加」。 這就是說,愈是預期資本的邊際效率崩潰,愈是不敢投資,不敢消費,從而有了對靈活偏好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