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期總成本與短期總成本有什麼關系
這個是抄《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題目吧。這個問題不是很簡單就能回答的。建議結合圖表來解釋會比較清晰。你可以做一個長期和短期成本的示意圖。取情況各不相同的幾個點做分析說明。最好可以把短期邊際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的關系,結合著圖表一起分析。文字部分可以這么說明:
短期成本是生產的短期內的成本,所謂短期也就是說再該時期內,廠商無法改變其固定設備所限定的規模,也就是說他不能擴大或縮小其廠房設備規模的時期。其實短期成本可以被大致認為是固定成本。
長期成本是指生產的長期內的成本,所謂長期就是廠商可以調整所有的生產要素,一切成本項目都是可以變動的。長期內是不存在固定成本的。
從圖形上分析的結果應該是:
當產量等於SAC與LAC相切時的產量時,SAC=LAC,STC=LTC。
當產量不等於SAC與LAC相切時的產量時,SAC>LAC,STC>LAC
② 關於微觀經濟學中的收入效應在圖表中該如何表示
這樣子理解啊:
在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x商品價格上漲,y商品價格不變,那麼預算線就由a-j3變動到了a-ji,新的預算線與無差異曲線相切於E0點,此時很好理解q0-q2就是總效應。這個總效應是包含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
這怎麼理解呢:這就是補償預算線的作用了,補償預算線a1-j1與原本的預算線a-j3平行,就是預算線的平移,與收入有關,收入變少了就往左移。只考慮收入變化而作的補償預算線與代表新效用的無差異曲線相切於E1,那麼q1-q2就是收入引起的,就是收入效應。
在新的效用水平的無差異曲線上,由於兩個商品x和y的相對價格發生了變化,那麼按照原本的預算線的比例購買兩種商品組合,消費者在兩種商品上的邊際效用就不一樣了,那麼在新的無差異曲線上移動,調整兩種商品的購買比例,最終達到邊際效用一樣,達到新的均衡,那這部分就是替代效應,就是圖中由E1點移動到E0點。
注意:新的預算線斜率發生了變化,那麼必須考慮購買兩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變化了,與新的無差異曲線的切點形成的新的均衡點,就包含了替代效應,因為在均衡點購買兩種商品的邊際效用是相等的,其中一個商品價格變化了,原本均衡時的邊際效用也就不相等了,要重新回到新的均衡點,那必然就有替代效應了。
③ 問一道微觀經濟學均衡價格的問題。為什麼第九題政府給予生產者補貼不對啊求詳細解釋
1本身農產品已經是來高價出售了自 ,居民購買一部分政府收購剩下的農民已經從中獲益了。
2若國家不將過剩的收掉 農民會因為出售量較小而虧損且過剩的農作物會滯銷導致腐壞
所以政府只需收購過剩產品,既扶持了農業又不會浪費糧食。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