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誰知道上財經濟學博士「三高」用什麼教材的
看到一票人表示今年考題難,坑爹分兩部分看,客觀題中(判斷,選擇)判斷題與往年難度一致,基礎知識,簡單概念考察,選擇題又分宏觀微觀,今年都體現了與往年的新意。宏觀部分是加入了大量均衡經濟周期模型的內容,說白了,巴羅的書,就是這一個模型,餘下的都是在各個方面的(家庭,政府,海外,從兩部門逐步擴展到三部門),這也就是8月份給的參考資料下赫然在列的巴羅書的意義微觀部分在逐漸往中根源的書上選擇題的難度靠攏(可能更有甚),往年那種,反復考廠商概念的基本題幾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計算,理解。整體上,選擇題的難度還是體現在微觀,而且,再劃分下,主要是5-6道牽扯計算的題目,如果採取抓大放小的方式,果斷放棄這些題目,至少時間上,不會出現十分嚴重的分配問題。簡言之,時間上有問題的同學,應該是平時對經濟學模擬的次數不夠,在經過10次以上的模考之後,把客觀題壓縮在1小時15分鍾左右完成(再加上5分鍾塗卡時間)是合適的,超過這個時間,用接近兩個小時去做選擇題,那後面90分的大題,勢必難以完成說說主觀部分,就是計算分析題很多人說與往年差別很大,微觀第一道題考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均衡問題,這是08或者09年微觀原題的改變,基本思路一摸一樣,如果認真鑽研過真題,第一題完全無需思考。第二題倒是很新穎,兩個部門,考要素市場,第三題是公共物品,三問的分析模式,在中根源的輔導書上和課本上都有明顯類似的推導(如何去分析福利最大化,如何導致福利損失,什麼造成的,如何用矩陣去分析等等)不得不承認微觀的二三大題很有難度,我自己完成的很勉強,這里不班門弄斧宏觀部分如果做得不好的同學,我想是對胡永剛的輔導書和巴羅教材沒有達到充分的重視,三道大題,可以說沒有一道是明顯的哪本書的內容(巴羅,或者曼昆)也因此表現了上財出題的水平(我給你倆課本,給你一考綱,而且兩個課本不是一個學派的,那我勢必不會去考兩個課本沖突的地方——比如增長部分)第一題是胡永剛的原題,考巴羅的均衡經濟周期模型的貨幣部分,在書本的第九第十章對這一問題(物價為什麼逆周期,貨幣供給為什麼順周期)有十分充分的分析第二題考消費(不得不說,消費問題的確是重點,這是近三年第二次考消費的大題),但如果同學們看過巴羅教材的最初分析家庭的章節,你會發現這一題的分析模式跟巴羅的分析模式完全一致(巴羅書是上財編譯的,你說這種一致是偶然的嘛?)第四問有難度,但如果前三問能順利做出,相信第四問也不是問題第三道大題是GDP的構成,巴羅,曼昆都有涉及到,感覺這一題可能也是前面出的難度大了,考試平衡下難度整體上我覺得,題目很新穎,難度在選擇,還在微觀部分(這可能也跟我微觀部分比宏觀差些的緣故)但,說上財考試沒有列示,考了范圍外的,絕對是胡扯,上面我分析了6道大題,我可以指出哪道大題考了考綱上的哪個部分考試是這樣子,考完了,結束了。但,那些繼續努力的同學,今年失敗了明年還鼓起勇氣的同學,我寫這些算是給大家分析下今年,乃至於以後經濟學考試的走勢,相信自己,努力,全面,徹底的復習,才能幫助你成功
2. 三高對實驗經濟學作用有多大
考經濟類。因為管理類主要需要的是你的經驗而不會的看中理論知識。而經濟類有研究和學習的餘地,並且讀完研究生出來就業面更廣。經濟學和金融學其實有很大交叉,你學哪個都一樣。這兩個一般會考的專業課不是考西經就是考西經政經。規定是參加金融聯考的學校,考西經,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投資學。就業有以下8個方面:一、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進入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做金融官員,對於金融研究生而言應是首選。首先,中國金融學是立足於宏觀經濟學,基於金融市場宏觀調控,專業應用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較到位;其次,在行業管理部門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實踐機構至少能給個中層以上的職位。其局限在於:要進入這幾個行業主管部門難度較大,可能還需要背景依託,本科生想進較難,除非本人確實非常優秀。二、商業銀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首先進入國有四大商業銀行是畢業生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具備一定的銀行業從業經驗、專業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資銀行駐華機構的可能性會增大。很多同學起初就是投身於國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發展起來之後,紛紛跳槽,並成為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堅力量,很多成為中層管理人員,少數成為高層領導。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靈活務實、不論資排輩的幹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為其專業人才的「黃埔軍校」,至今這種情況仍在延續。另外,雖然國有四大行有一些遺留的官僚積習,但其穩定的收入,較輕的壓力,較高的福利水平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對於女同學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建議對四大國有商行感興趣的朋友把專業方向集中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貨幣政策等方向上。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政策性銀行如開發行、農發行亦是較佳選擇,但其工作性質類似公務員,金融業務並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飯的地方,對於個人職業生涯的益處相對於行業監管部門、商業銀行來說還是較弱的,若想在金融領域成一時氣候最好不要選擇這樣的單位。不過目前這類單位的工資水平待遇等比商業銀行好,而這也成為吸引畢業生眼球的亮點所在。四、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風險性很大的金融公司。證券、信託、基金這三家均是靠風險管理吃飯的,存在行業系統風險因素,但一旺俱旺,賺錢相對較易,短期回報較高(風險亦大),且按真正的企業管理機制運行,如果想在專業方面有所發展,有所建樹,在這一行業做是極佳選擇,很多基金經理、投資銀行經理人員都年薪過百萬。難點是學歷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碩士學歷,相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其個人投資管理、金融運營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對這些行業有興趣,可以選擇證券投資、金融市場、金融工程專業方向,如果是學財務管理、法律碩士專業(本科是金融經濟)的,這也是不錯的選擇。最近信託業重新崛起,對於金融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又添一新的選擇,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員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線,在投行業有一句話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潤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員工所創造的」。上述三家當下用人思路是積極挖角,在金融行業內人員流動性最強的當屬這三家。有志於風險管理、終日奔波、常年胃痛、居無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選擇這個行業。當然,不能否認,這個行業給你的回報與投入相比還是成正比的。建議男同學選擇此行業,應該更有發展。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類似於政策性銀行,目前其設立之初的目的和作用在逐漸消退。金融租賃、擔保這個行業發展迅速,可以考慮進入,當然,如果有在銀行、證券的從業經歷,進入到這個行業中應該更有作為。六、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保險公司可以參照對商業銀行的分析,做上數年,有保險營銷、風險管理經驗之後,在國內股份制保險機構迅速成長、外資保險機構進入的契機下,還是大有可為的。保險精算專業是非常吃香的。社保中心以及財政審計部門等是養老的地方,穩定有餘,靈動不足,當然,希望獲得穩健回報的朋友不妨作為一個選擇來考慮。七、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在上市公司證券部的工作經歷亦可,先天橫跨證券產業兩行,再要發展有立腳點。如果全程做過IPO籌備工作,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將更加有益,它對財務、產業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八、國家公務員序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最後,至於性價比,其實我覺得找一個你考起來相對容易的是性價比最高的。
3. 學好經濟學的三高課程需要先學習哪些數學課程
為什麼學來經濟學需要學好數學源,曼昆給出了如下理由:1、一個有志於成為一個研究政策方面的經濟學家的學生,會被建議進入他或她能進入的最好的研究院或大學。而這些大學肯定會想看到你本科成績單上有很多數學課程,所以你必須這樣做,去學習數學。2、每個經濟學家都需要有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和數理經濟學基礎,即便你不準備成為一個理論經濟學家或者數理經濟學家。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掌握數學語言,那你就不可能在這些領域有扎實的基礎。3、時不時的,你會在工作中需要數學。特別是一個政策經濟學家,需要去閱讀那些學術文章,從中發現哪些研究觀點和政策制定有關聯。而這些學術文章會使用大量的數學,所以需要數學來武裝你的頭腦,以便你能看懂這些論文。4、數學是對思維的一種很好的鍛煉。它會讓你成為嚴謹的思考者。5、在研究生課堂中,數學確實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6、數學課是一次長期的IQ測驗。我們用數學來篩選出真正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