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十三五」 這五年裡你體會最深的和你身邊相關的經濟變化有哪些
至上我這五年裡,我體會這心和我身邊相關的經濟變化,就是現在的經濟變化實在是太快了
❷ 簡答:什麼是經濟學所謂的「選擇」它要解決哪些基本問題
加拿大經濟學家邁克爾·帕金寫了一本暢銷世界的經濟學教科書《經濟學》,該書的第一章一開頭就寫道:「從你每天早上醒來的一刻到你每天晚上再睡下的一刻,你的生活充滿了選擇。」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教授說:「經濟學是什麼?說得高深點經濟學是一門選擇的科學。」
是的,選擇無處不在,選擇無時不有。早餐吃什麼?是麵包牛奶,還是豆漿油條?晚上幾點睡?是早睡早起,還是晚睡晚起?這些看似平常的瑣事實際上都蘊涵了經濟學上的選擇問題。
選擇是痛苦的,因為它會讓你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著名的「楊朱臨路而泣」的故事充分說明選擇帶給人的痛苦。楊朱是先秦有名的哲學家,他有一天走到一個三岔路口的時候,面對著面前的三岔口,突然放聲痛哭起來。有人大惑不解地問他為什麼痛哭,楊朱回答說:「我不知道該走哪條路!」那人不以為然,結果這個楊朱鄙夷地看了看他,滿臉憂愁地說:「你哪裡知道,人生到處都是這樣的三岔路口啊!」
作家幾米用漫畫的形式也演繹過這種「臨路難」的選擇情結。後來還拍成了一部特好看的電影,名字就叫《向左走,向右走》。
莎士比亞在其戲劇《哈姆雷特》中留下了描述兩難選擇的名句:「生還是死——這是個問題。」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最近(2010年6月),有一則讓人震驚的新聞,一個男青年因為在三名愛著他的女孩子之間難以取捨而最終選擇了自殺。
但是選擇又是幸福的,因為它告訴你至少你還有其他的機會。
歷史上,別無選擇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烏江自刎,而選擇做奴隸的越王勾踐終於創造了「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人間奇跡;別無選擇讓明末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前先殺死了自己心愛的女兒並對她說「願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而選擇宮刑的司馬遷則忍辱負重寫出了照耀中國歷史進程的不朽巨著《史記》。
當然不當的選擇會帶來終身遺憾,所以我們有句俗話,叫做「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宋徽宗、宋欽宗選擇投降而不是拚死抵抗,結果被擄掠到寒冷的北方受盡凌辱,最後還不得善終,讓後人扼腕嘆息;崇禎皇帝選擇處死立下赫赫戰功的袁崇煥而自毀長城,其結果便是國破家亡。所以,面臨選擇時須慎之又慎。
回歸到經濟學上,因為資源是稀缺的,所以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在經濟學上的選擇問題包括: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如何配置現有的資金以達到最佳的消費效果或投資效果;選擇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選擇如何滿足自己的慾望;在必要時如何犧牲某種慾望來滿足另外一種慾望。對於生產者而言,選擇生產什麼物品和勞務以及各生產多少;選擇如何生產;選擇為誰生產這些物品和勞務;何時生產這些物品和勞務。這是每個消費者和生產者面臨的問題,也是經濟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那麼,經濟學是如何解決人們所面臨的選擇的問題呢?
對於消費者和生產者,經濟學給出了機會成本的概念。所謂機會成本,就是把一種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舉個消費者的例子,假如你和女朋友去看電影,影院在不同的放映廳同時放映兩部電影:一部是《阿凡達》,一部是《孔子》。你喜歡看《阿凡達》,你女朋友喜歡看《孔子》,但是你們兩人只能選一部一起看。假如你們選擇了看《阿凡達》,那麼你們的機會成本就是看《孔子》的享受;而假如你們選擇了看《孔子》,那麼你們的機會成本就是看《阿凡達》的享受。再舉個生產者的例子,假如你是某企業老闆,你看中了兩種投資品種,一是生產衣服,一是生產食品,但是由於資金有限,你只能投資其中的一個,如果你選擇生產衣服,那麼你的機會成本就是生產食品可能得到的收益,而如果你選擇生產食品,那麼你的機會成本就是生產衣服可能得到的收益。
因此,面臨選擇的問題時,經濟學給我們的建議就是選擇機會成本最小的去消費或者去生產。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選擇為我們帶來更大享受(經濟學上稱為效用)的商品去消費,選擇為我們帶來更大收益的商品去生產,這和我們普通人的本能選擇完全一致,我們不學經濟學就知道「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道理,那麼經濟學有何獨特之處呢?我們知道實際生活中我們未必每次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比如很多人在面臨生與死、義與利的考驗時毅然而然地選擇了死與義,所謂「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而經濟學則嚴格遵守利己的選擇原則沒有絲毫妥協,這就是經濟學和我們的常識之間的區別所在。
經濟學里把嚴格遵循利己原則的人稱為經濟人,而經濟人假設是經濟學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假設條件。
最後需要補充一點的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比較專業化,並非為普通老百姓所熟悉,所以慎重使用。著名經濟學、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盧卡斯就說經濟學家不可以隨便使用經濟學術語。他舉了個發生在身邊的例子來支持他的觀點,說他的一位朋友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有一天,朋友的太太發現家裡的水管壞了就叫他修理,結果他的這位朋友說:「叫水電工來修吧,我的時間很值錢,也就是說我修水管的機會成本很大。」說完後上樓看電視去了,於是這位太太向盧卡斯投訴說:「誰信他的鬼話,看電視難道也掙錢?」因此,盧卡斯認為那些動不動就說「機會成本」這樣經濟學術語的人只不過想嚇唬那些不懂這些術語的人而已。
❸ 普通老百姓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迅速席捲全球,各國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在美國金融危機向更深層次、向全球演進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國內一些實體企業處於風聲鶴唳之中,而企業與個人的連帶效應,將不可避免的沖擊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金融危機的影響有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想要打好這場持久戰,個人必須要對現有財產、定期收入、生活開支等方面做一個長期有效的規劃。 1.科學理財 理財的時候要注意分配,例如將全部資產的三分之一作為定期存款,三分之一用於有效投資,三分之一作為活期存款,這樣既分散了風險又保持了流動性,盡量避免風險投資,切記不要沾上股票,一旦被套住,活命都成問題。在當前經濟蕭條的環境下,有雄心壯志是好事,所謂老驥伏礪,志在千里,不妨收斂兩年,待金融危機陰霾散去,再站江湖也為時不晚。 2.平穩就業 普通老百姓多數是企業員工,即便心高氣傲,也不要輕易跳槽,而且要盡一切能力努力工作,保住目前手上的飯碗,讓老闆覺得你是他企業里的核心人員,是可以依靠的員工.若有更好的就業條件,也需要謹慎,結合自身實力,各方面考慮周全。很多人以為經濟危機跟自己沒有關系,但這跟你的就業環境有著裙帶關系,經濟危機一旦影響到就業單位的經濟收入,企業在資金壓力下,有可能面臨精減部門員工,一旦個人工作態度消極或是一如常態,很有可能成為公司裁員的標靶而導致失業。 3.節約開支 在經濟危機期間,更應注重開源節流,除了必不可少的生活開支外,其它方面盡量節省,減少出遊次數,避免沒必要的娛樂花費,將空閑的時間放在看書學習上。有車族盡量少開車,盡量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或者適當步行,這樣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想買車的,如果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充裕,可以觀望一陣再做決定,首先養車過於耗錢,而且車價浮動大,貶值快.減少逛街次數,少添新衣,少下館子,朋友之間請客吃飯避免鋪張浪費,走親戚送禮,多買些實惠的,做到物超所值,禮輕情意重。把手頭多餘的信用卡取消掉,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過度超支。 4.身體健康 5.關愛他人 在單位上班,多關心身邊的同事,特別是外地同事,很多人為了夢想,不遠千里跑到他鄉謀求發展,遭遇金融危機,生活肯定是很不容易。在朋友圈裡交際,關心身邊的朋友,面對朋友的求助,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盡量慷慨解囊,也許你的幫助,能解朋友的燃眉之急,況且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幫助朋友,對於朋友來說,也是意義非凡,相信人家更加銘記於心。 當然,經濟危機也許並沒有上述的那麼可怕,但金融危機會產生如此大的社會效應,並非空穴來風。總之,洞悉危機,防範於未然,方能全身而退。
❹ 結合你身邊的經濟現象和當前中國經濟建設實際,談談如何更好發揮價值規律的調
結合你身邊的經濟現象和當前中國建設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各方面的經歷其實還是不行的,但今年的旅遊業也是比較好的。七,雖然是低於每年的30%,但是還是比較
❺ 宏觀經濟學說與生活的關系
宏觀經濟距離老百姓的生活有多遠 --評《金融中國與國民福利》
《金融中國與國民福利》李琨 著 新華出版社出版
在普通人的認識里,宏觀經濟、金融、資本等宏大概念主要是政府和經濟學家所關注的,與天天掛在老百姓的嘴頭和心上的身邊事相距較遠。近讀李琨的新著《金融中國與國民福利》(新華出版社出版),筆者對宏觀經濟、金融、資本等范疇從現象到本質有了有異於前的新認識和新理解。這本書把國民福利問題貫穿在金融資本和宏觀經濟的觀察和研究之下,以全局性和全球化的視野,對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經濟與金融、股票市場、住房金融、農村金融、貨幣運行五個方面進行戰略分析,堪稱是一部現實經濟學和人本經濟學的力作。
本書作者李琨現供職於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主要從事貨幣、金融、資本市場、扶貧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研究,曾為人民日報海外版「金台暸望」欄目專欄作家。除本書外,作者近期還有《消滅赤貧:新農村建設的緊迫任務》等著作面世。在層出迭變的經濟現象面前,作者不為所惑,而是仔細地察其源流,識其吊詭;在古今中外林林總總的經濟理論面前,作者不為成說解釋力的減弱所蔽,不是盲從附和,不是人雲亦雲,而是融會貫通,整合群言,試圖孕育新的有效的「批判的武器」。盡管全書無法迴避專業性很強的經濟學術語和枯燥的數字圖表,甚至不乏艱澀煩瑣的數理論證,但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對科學發展觀的大力標舉和鮮明張揚,對以人為本理念的深邃理解及在學術路數上不折不扣的踐行。讀其書,作者的職業品格、治學主張和研究著力點赫然可觀。
最可稱道的是,作者將宏觀經濟草根化,將思維之基建諸民眾的衣食住行,把宏觀經濟學的終極關懷置於國民福利,並且將資本利潤作為國民福利分配的一個重要來源進行研究,從而使此書有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經濟學研究新視角。作者實證性地分析了資本大眾化時代,股市投資成為大眾投資行為的情況下,資本利潤與國民福利的關系;另一方面,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分析了資本全球化時代資本快速流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與本國的公民對增長福利的分享問題。全書用事實說話,通過大量詳實的資料和可靠的數據,表達了作者自己對普遍表示樂觀的宏觀經濟問題的擔憂。作者認為,在資本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低工資水平下形成的產品,與國外高工資水平下形成的產品交換,造成了中國民眾福利增長的流失。這種流失不僅僅表現為勞動力成本過於低廉,而且直接表現為由出口退稅形成的國家財政的損失。由於有了出口退稅,企業在低廉的價格下才有了一定的利潤空間,但政府財政的損失從根本上說也是民眾福利的損失。當然,作者並沒有無視世界工廠對增加就業的作用,但提請讀者注意的是被「世界資本」剝奪而造成的中國國民福利的流失。這一觀點顯示了作者對關注普通勞動者和困難群體福祉的呼籲。
福利經濟學創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以庇古為代表的經濟學家開始從福利的角度探討經濟問題。西方的福利經濟學主要是從最大化原則出發,對經濟體系的運行予以社會評價,發展出了一系列理論與方法,如外部經濟理論、次優理論、相對福利學說、公平和效率交替學說、宏觀福利理論等。但是,相關研究多停留在分析工具和模型的建立等純理論方面,並且存在許多爭議。本書立論對傳統和現有的福利經濟學分析框架有所突破。
對牽動著世人神經的人民幣貶值問題,作者同樣表達了異乎尋常的見解。作者認為,隨著地球村時代的到來,國際人員往來如此頻繁,國際旅遊成為居民重要的日常消費,網上購物暢行於不同國家之間,人才的國際流動不斷增長,遂使一國貨幣的升值,也會給本國的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好處。貨幣畢竟只是貨幣,出口的各種商品才是實實在在的財富。貶值會刺激出口,帶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但如果不需要那麼多的外匯儲備,本國居民勞動中的一部分實際上就是為他國居民作貢獻了。這一論述,則凸顯了作者對人民幣貶值問題的辨證認識。
書中對住房金融的分析更顯示了作者的獨具隻眼和建言獻策的過人之處。作者從人人都有居住權的角度,闡述了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進而通過這一體系,實施普遍的住房福利制度。作者認為,住房是一種消費期很長的產品。從長期發展的眼光看,眼下大可不必在短短的十幾年乃至幾年內就將子孫後代的房子全部造好,以至讓他們在幾十年後面對現在建造的陳舊落後的房屋欲拆不能,欲住不樂,應當給後人留出一些住房發展和建設的空間。這番言論自然是給當前火爆的房地產開發潑冷水,但我們又不得不服膺作者的分析和結論。作者認為,住房建設的超高速增長已經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環境壓力。土地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綠色環境的難以恢復性,使得當前看起來不經意的環境侵佔,往往變成了永久的遺憾。在房地產業盲目粗放增長的推動下,城市擴展到哪裡,道路修建到哪裡,綠色就消失到哪裡。在大片的鋼筋水泥的城市荒漠中,土地的自然肌膚消失了,自然生態的呼吸停止了,城市規模低水平地盲目擴張下去,整個生態的失衡就在眼前。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事實,印證作者犀利精到的分析,這確乎不是危言聳聽。
清人陳譫然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各級政府的領導者和決策人,要具有 「萬世胸懷」和「全局眼光」,庶幾能夠避免「剜肉補瘡」和「竭澤而漁」的短視行為,贏得經濟社會健康、均衡、可持續的發展,建立起良性互動的和諧社會生態。這是《金融中國與國民福利》所給出的啟示之一。
作者反對將股票市場作為虛擬經濟來對待,對股票市場的本質及其在當代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和功能進行了深入透徹的分析。長期以來,股市被作為虛擬經濟,長期排除在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的視野之外,對其功能的認識,最多隻是經濟的「晴雨表」而已。作者從五個方面指出了股市投資與一般性資本投資的不同。一是股市投資具有投資未來和保障未來的特點,二是股市資本的運作與居民社會保障體系之間的實際聯系,三是股市投資對一個國家人力資本投資的促進作用,四是股市投資對創新的促進作用,五是股市投資對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推動作用。總體上看,在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研究中,關於股市的本質及其在當代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和功能的分析,基本上還是一個盲區,本書的研究在經濟學基礎理論方面無疑具有開拓性。
書中提出並重點分析的一系列重要理論問題,如決定貨幣匯率的重要因素,股票市場的本質特徵,當前我國資本流動的特點及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股票市場建設、住房金融體系和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性,收入變動對貨幣供求和價格的影響等,無不顯示出論題的前沿性和論斷的創新性,標識著作者作為宏觀經濟觀察員和研究者核心關切的明確指向,國計民生,到底渾然一體;宏觀微觀,終是殊途同歸。
作者以其敏銳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見他人所未見,發前人所未發,力避浮泛之論,在鞭辟入裡、層層深入地進行分析和闡述的基礎上,對整合國有資本,促進股票市場發展,促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以住房金融整合金融市場,健全農村金融體制等論題,提出了可供參考的政策思路和解決方案。
如果苛求的話,此書尚有些美中不足。作為專著,有的篇章還只是提出和分析了問題,有待於進一步給出政策性建議,體例結構上稍欠周嚴;個別篇章兀自獨立,相互之間照應和銜接略嫌不夠,如若有機性關聯再有所提高,全書將更臻完善。
❻ 經濟學初學者怎樣入門
入門開始,我建議先從基礎的經濟學入手,可以參考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這兩本都是從最基礎開始講起,這兩本是屬於教程類的,對經濟不是很感興趣的同學可能會看不太下去哦。
❼ 例舉一些經濟學小現象,並分析原因
下面的一篇文章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從豬肉漲價現象」談中國老百姓的生存成本
07年的中國夏天是個不平靜的夏天,洪水、城市缺生活用水、環境污染帶來的後果及最近的豬肉漲價。牽動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
那麼我們就從最近的豬肉漲價談起,中國已經改革開放快20年了已經步入年輕時代,而這個時代意味著黃金時代的開始。億萬從土地出來的農民工為了解決生存及生存質量的提高到了城市、到了工業園,為世界的「中國製造」作出了他們的貢獻。而這樣一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就驟然減少,留下一樣「留守老人及留守兒童」,作為中國農村傳統農業經濟的飼養牲畜來說,只能解決他們的需要。而中國農業產業鏈的不健全導致了農民不願去飼養周期長,經濟效益不能和外出勞務帶來的多,機會成本決定了他們不能去做虧本或效益差的工作。
豬肉漲價的現象說明了,中國的農民已經會為自己的生存去算成本(飼料的漲價,種豬的漲價及由於環境污染帶來的青飼料價格的上漲和土地成本的上漲等等),讓他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那就是生存權。而生活在城市的工薪階層也在為豬肉漲價而煩惱,因為豬肉漲價對於靠薪水吃飯的人來說,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生存成本。恩格爾系數,是反映人們生存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到為解決吃的問題佔了整個家庭的收支很大比例時,這個家庭的生存質量就低。
兩百年前凱恩斯的思想讓英國的自由經濟發展並推動了日不落帝國的崛起,從中我們知道了市場的重要性,知道了選擇,「無形的手」。當蘭州人民在爭論一碗牛肉麵的限價,當蘇州人民為了生活用水花去很大支出時,我們發現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於不健全導致這一切影響民生問題的層出不窮時,我們需要面對什麼?
現在的中國提倡和諧社會,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大一段時間我們需要解決就是人民的生存權問題,讓老百姓安居樂業,讓老百姓明白經濟鏈條的連動效應,縮小貧富差距和生存資源的分配不均問題,這就是政府有形的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中國傳統文化的「和」字值得研究,看字形就知道口旁是個禾,那就是吃的問題。更深了講,平衡關系,也就是西方人所說的供需關系。
不管是生存在農村的老百姓,還是生存在城市的老百姓都在為了自己的生存成本計算著,這應該是一件好事,對於好事的出現,我們不能去抑制它的發展,只能去思考,只能去引導它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❽ 你沒有好看的經濟書啊
十大暢銷經濟學類書籍
NO.1 魔鬼經濟學
在本書中,列維特和史蒂芬·都伯納取材日常生活,以經濟學的方式來探索日常事物背後的世界:念書給嬰兒聽會不會使他日後成為一個好學生?游泳池比槍支還危險?販毒集團的結構其實和麥當勞的組織很像,而且基層員工和小弟都沒賺頭,錢都進了總裁和大哥的口袋;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對孩子影響不大。
《魔鬼經濟學》中確立了一個有悖於傳統智慧的觀點:如果說倫理道德代表了我們心目中理想的社會運行模式的話,那麼經濟學就是在向我們描述這個社會到底是如何運行的。 同時,作者也展示了千方百計搜集來的各種數據——學校的考試成績、日本著名相撲手的秘密證據、房地產經紀人的買賣記錄,甚至還有黑社會卧底的秘密日記。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巧妙分析,作者得出了種種令人跌破眼鏡的結論。他將教會你如何用數據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他將告訴你:真實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的……
NO.2 經濟學原理
本書譯自經濟學大師曼昆所著《經濟學原理》最新版本――第3版,它把較多篇幅用於應用與政策、較少篇幅用於正規的經濟理論。本書主要從供給與需求、企業行為與消費者選擇理論、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經濟波動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經濟學家們的世界觀。全書語言洗練,思想深邃,相信必能對讀者的學習和工作有所裨益。 本書適於經濟管理類本科生、研究生及MBA學生使用,也可作為經理人員的經濟學入門。
NO.3 牛奶可樂經濟學
本書收錄了多個最有趣的例子,都是他歷年來的珍藏。雖說很多人以為經濟學不可思議、難以理解,可它的基本原理簡單又實際。根據具體事例理解這些原理,誰都能毫不費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經驗中100多個事例,教會您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地應用經濟學原理,與此同時,體驗到作為「經濟學家」美妙之處。 經濟學?!別害怕,這本書並非學術大部頭,它只是生活小智慧。平日里,我們總是抱怨課堂上的經濟學早已經拋棄生活,百無一用。如果你閱讀了這本書,就會發現,其實經濟學正生動地編織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身邊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一一破解,這就是博物經濟學。同時,這也正是這本書的絕妙之處。
NO.4 國富論
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構成這種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國勞動的直接產物,或是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來的物品。
這類產物或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來的物品,對消費者人數,或是有著大的比例,或是有著小的比例,所以一國國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給情況的好壞,視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但無論就哪一國國民說,這一比例都要受下述兩種情況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說,這一國國民運用勞動,是怎樣熟練,怎樣技巧,怎樣有判斷力;第二,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和不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究成什麼比例。不論一國土壤、氣候和面積是怎樣,它的國民每年供給的好壞,必然取決於這兩種情況。
NO.5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本書是風靡國際的一部另類的經典經濟學教科書。與當今流行的主流經濟學教材不同,本書繞開繁復的公式、函數、運算,通過深入淺出的故事和饒有趣味的圖畫告訴讀者:經濟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與生活中的各種決策息息相關。正如書名所揭示的,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維方式,而本書的目的正是引導讀者學會經濟學推理方式,從而能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NO.6 宏觀經濟學
本書英文版現已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美國六百餘所大學用作經濟學原理課程的教材!本書前三版聽中譯本自1999年出版以來也一直是國內選用最多、最受歡迎的經濟學教材! 在繼續保持條理清晰、易於理解的寫作風格基礎上,曼昆教授在第4版中對全書36章都做了精心修訂;同時也更新了大部分「新聞摘錄」、「案例研究」和「參考資料」此外,為幫助教師進行課堂設計和課堂講解,第4版還極大地豐富了教輔資源。 為方便讀者根據課程安排靈活選用,本書第4版譯本分為微觀經濟學分冊和宏觀經濟學分冊出版。
NO.7 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
從生活的角度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在超市裡,面對著收款台前一條條長隊,我們需要判斷哪一支隊伍速度較快;在選舉時,我們需要決定投票給哪一位候選人;為了爭取一份滿意的僱傭合同,我們需要與對方討價還價;為了獲得理想的婚姻,我們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千挑萬選——在做出這種種決定時,我們有意無意地會運用一些經濟學知識。 《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為理性生活提供了基本指南。它揭示了日常生活的必備知識,不了解這些,你很可能會被生活的洪流所淹沒。本書通俗易懂的風格、充滿睿智的論述不僅是喜歡經濟學的讀者最合適的讀本,也可以成為在經濟學迷宮中摸不清方向的學生最好的教學輔導書。一句話,《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將教給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確選擇、如何制定合理戰略,讓你更從容地駕馭生活。
NO.8 卧底經濟學
為什麼咖啡店都設在街道一角?為什麼同一家超市,有人覺得嘩眾取寵有人覺得物超所值?為什麼老買不到一處位置好價錢便宜的好房子?交通擁堵的背後有什麼經濟原因?……為什麼富裕的國家與貧窮的國家差距如此之大?
作為經濟學家版的「萬變之宗」,這部迷人的著作為你一一解惑。在本書中,一位神秘而睿智的卧底經濟學家總是潛藏在現象背後,時時提醒你利用經濟學的各種調查工具,解開日常生活之謎:星巴克為什麼會賺大盆滿缽滿,如何看清超市看似善意的促銷信息,等等。 在這部引人入勝的偵探式著作中,我們的卧底經濟學家指出:日常生活不過是談判中的復雜博弈,體力的角逐和智力的較量。書中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專業理論,只有讓你受用無窮的日常經濟學知識。相信看完本書之後,你一定能成為一位更精明的消費者,看清楚種種現實背後的真相。
NO.9 維基經濟學
《維基經濟學》的結論源自900萬美元的研究項目,新經濟學家唐·泰普斯科特向我們展示個體力量的上升是如何改變商業社會的傳統規則。
維基經濟不僅利用了長尾理論,更將長尾由線性伸張,擴展為平面外延。
這本書將幫助每個人去理解並應用21世紀的四大商業法則:開放、對等、共享及全球運作,這是一部重要的著作。
NO.10 經濟學常識
本書作者通過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和清晰的文筆進行精心的演繹推理,闡釋了經濟怎樣增長(或不增長),價格如何協調經濟行為,以及政府如何促進或阻礙經濟進步。論述了當普通人在經濟上自由,而且當他們的政府的政策和機構也支持其自由的時候,老百姓怎樣做到以及為什麼能做到不平凡的事情。並告訴我們一個真知灼見——即經濟進步來自於競爭性市場、個人創新和有限政府。
❾ 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3個例子
為什麼尺碼不同的服裝有一樣的售價?尺碼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為什麼沒有在價格上體現出來?
解釋:原材料成本相對設計、加工、流通等其他費用比起來,只佔較小的部分,不同尺碼造成的成本差異不大;沒有正規的包裝袋,價格不同,不易於銷售、存儲時的管理。
背雙肩包時,我們都知道同時背兩邊要舒服,為什麼很多時候還是只背一邊。
解釋:兩邊輪流換著背,流換著休息。
電視上的大頭菜和白菜等菜農一分錢一斤都沒人要,而在市場上的零售價並閉升不便宜,這是為什麼?
解釋:這個耐蘆用經濟學解釋就是成本和收益問題,菜農生產出農產品,到消費者手裡要經過批發商轎畝老和零售商等流通環節,中間的運輸成本,進店成本,市場管製成本,尤其是運輸成本,在中國物流運輸成本占商品成本很大一部分,這些都由消費者買單,成本上升市場供給減少,供給曲線上移,而農產品消費價格彈性小,價格上漲消費量變動小,需求曲線基本不變,所以造成價格上升,老百姓想用不到質優價廉的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