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大政治經濟學形成性測試1-5答案
任務1
一、單項選擇題(共 20 道試題,共40 分。)
1. 政治經濟學是( D )。
A. 原初的社會科學
B. 政治學與經濟學的交叉
C. 從政治的角度研究經濟學
D. 我國理論經濟學的基礎學科
2.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具有(D )。
A. 階級性
B. 科學性
C. 實踐性
D. 以上各項都正確
3.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D )。
A. 政治和經濟
B. 生產力
C. 生產關系
D. 生產方式
4. 生產關系是指(D )。
A. 人與人的社會關系
B. 人與人的自然關系
C. 人與自然的關系
D. 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社會關系
5. 由抽象到具體是( C)。
A. 由理論到實踐
B. 由一般到特殊
C. 由簡單范疇到復雜范疇
D. 由宏觀到微觀
6. 矛盾分析是為(C )。
A. 調和矛盾
B. 揭示矛盾
C. 解決矛盾
D. 把矛盾雙方對立起來
7. 實證分析是為了說明(D )。
A. 現實是什麼
B. 將來是什麼
C. 過去是什麼
D. 以上各項都包括
8. 政治經濟學是(D )。
A. 社會科學的皇後
B. 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C. 一門社會科學
D. 以上各項都包括
9. 經濟學家應該(D )。
A. 認識世界
B. 改造世界
C. 既認識又改造世界
D. 做你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10. 學習政治經濟學是為了( A)。
A. 多重目的
B. 掌握知識
C. 獲得必修學分
D. 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
11. 商品的二重性是( C)
A. 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B. 交換價值和價值
C. 價值和使用價值
D. 費用和效用
12. 商品是(A )。
A. 為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
B. 具有社會使用價值的物品
C. 具有使用價值的勞動產品
D. 為他人而生產的勞動產品
13. 價值是(C )。
A. 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
B. 交換價值的基礎
C. 調節價格運動的規律
D. 以上各項都正確
14. 勞動二重性是指(D )。
A. 死勞動和活勞動
B.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
C. 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
D. 以上各項都不正確
15. 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量( D)。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無關
D. 以上各項都有可能
16. 商品經濟存在的原因是( D)。
A. 私有制
B. 社會分工
C. 分工和交換
D. a和b
17.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A )。
A. 特殊商品
B. 一般商品
C. 貴金屬
D. 鈔票
18. 貨幣的職能不包括(B )。
A. 價值尺度
B. 價值符號
C. 交換媒介
D. 支付手段
19. 貨幣流通速度是指(C )。
A. 貨幣從造幣局到銀行的速度
B. 貨幣回籠速度
C. 同一貨幣用於買賣的次數
D. 以上各項都不正確
20. 價值規律的作用是( D)。
A. 調節生產
B. 調節流通
C. 調節分配
D. 以上各項都正確
二、多項選擇題(共 5 道試題,共20 分。)
1. 原始積累是指( BC )
A. 原始社會的積累
B. 資本的最初來源
C. 前資本主義初始資本的形成
D. 剩餘價值的資本化
2. 資本總公式的矛盾是( AC )
A. 等價交換和價值增殖的矛盾
B. G』>G
C. 剩餘價值既不在流通領域產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
D. 勞動與資本的不等價交換
3.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 ABC )
A. 維持勞動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
B. 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
C. 勞動者的教育培訓費用
D. 勞動者在剩餘勞動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
4. 資本主義生產是( ABC )
A. 剩餘價值的生產
B. 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的統一
C. 延長了一定點的價值形成過程
D. 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
5. 剩餘價值來源於( AC )
A. 工人的剩餘勞動
B. 資本的生產力
C. 工人的無酬勞動
D. 資本家或工人的節儉
三、判斷題(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1. 交換價值是兩種商品相交換的比例(B )
A. 錯誤
B. 正確
2. 熟練勞動與非熟練勞動的關系即復雜勞動與簡單勞動的關系( A)
A. 錯誤
B. 正確
3. 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B )
A. 錯誤
B. 正確
4. 商品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既是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又是商品學研究的對象( A)
A. 錯誤
B. 正確
5. 金銀天然是貨幣,但貨幣天然不是金銀(A )
A. 錯誤
B. 正確
6. 價值規律是社會總勞動按比例分配規律的特殊形式( B)
A. 錯誤
B. 正確
7. 只有用於交換的產品才是商品(B )
A. 錯誤
B. 正確
8. 商品生產者首先用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然後再用抽象勞動創造價值(A )
A. 錯誤
B. 正確
9. 復雜勞動就是腦力勞動,簡單勞動就是體力勞動(A )
A. 錯誤
B. 正確
10. 交換價值不過是一種使用價值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數量比例( B)
A. 錯誤
B. 正確
11. 勞動和勞動力的區分是馬克思創立剩餘價值理論的必要前提( B)
A. 錯誤
B. 正確
12. 勞動力價值決定包含著歷史和道德的因素(B )
A. 錯誤
B. 正確
13. 勞動者出賣勞動力並非意味著一無所有( B)
A. 錯誤
B. 正確
14.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A )
A. 錯誤
B. 正確
15.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舊價值轉移和新價值創造的統一( A)
A. 錯誤
B. 正確
16.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B )
A. 錯誤
B. 正確
17. 可變資本與不變資本是由馬克思首先劃分的(B )
A. 錯誤
B. 正確
18. 絕對剩餘價值是由資本家絕對佔有的價值( A)
A. 錯誤
B. 正確
19. 相對剩餘價值是單個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力而獲得的超額剩餘價值(A )
A. 錯誤
B. 正確
20. 勞動者一無所有是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必要條件(A )
A. 錯誤
B. 正確
2. 一。論述題。 2005電大政治經濟學形考作業,求大神解答
這個是不需要做的,直接點提交了就行了,老師根據你的平時表現給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