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量經濟學方法論的主要步驟
您好,他的主要步驟的話,您可以直接翻你的課本。或者看一下你們的考試卷子,上面有沒有相關的題和相關的答案。
2.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論基礎是a實證主義學者b經濟學
人文社會學理論有三種方法論取向,實證主義、人文主義和批判主義,它們共同形成了社會學三大理論傳統。三者之間既有相通處,也有許多不同點。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各自的研究對象、邏輯起點、研究特徵以及對社會學定義的著重點等方面,下面具體闡述之:實證主義:實證主義是以孔德、斯賓塞等社會學創始者為代表,並經古典社會學的代表人物塗爾干發展後日趨成熟,他們認為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之間並無本質的區別,它們遵循著同樣的方法論准則,都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律加以說明。社會學這門學科只有在認識到把社會事實當作實在的物來研究時才能誕生。因此,在方法論取向上,社會科學應以自然科學為標准模式,建立統一的知識體系,並由此開創了實證主義社會學研究傳統,且在很長時期里成為社會學乃至整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主流。從研究特徵來看,實證主義社會學對「科學建構」的強調依賴於把自然科學作為社會理論構造的模式,認為科學的目的就在於對現象的因果性做出說明,並在此基礎上對現象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測。由於對自然科學這種因果性、精密性和普遍性的極端追求,許多社會學研究就一直是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取向的,特別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並在研究方法上盡量使研究的程序與結果合乎自然科學研究的准則——研究程序的「可重復性」和研究結果的「可驗證性」。人文主義:社會學研究的另一種理論取向以韋伯等古典社會學家為代表,他們認為社會現象有其獨特的性質和規律,絕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學方法來研究社會科學,而應確立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在他們看來,社會學是一門科學,其意圖在於對社會行動進行詮釋性的理解,並從而對社會行動的過程及結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釋。因此,韋伯將社會學的任務規定為試圖對社會行動做出解釋性理解,並由此形成了人文的、理解的社會學研究傳統。在這種傳統的影響下,人文或理解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則是導致人們行動的內在意義,它強調人類行為中那種使人類能唯一進入創造性領域的性質,認為人們應該從日常的、平凡的事物出發,研究人類對社會現象做出的解釋以及賦予它們的意義,而不是簡單地還原於自然規律的水平。因為在他們這里,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目的在於「理解」而非「說明」。這就是說,社會學研究應該立足於微觀層面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試圖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理解和解釋社會現象出現的原因。他們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多元化的,個人立足於自己實際情況來理性的決定自己的行為。批判主義: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第三種理論取向則是由馬克思開創的批判主義社會學研究傳統,它認為社會學理論知識的主要任務和作用就在於對現實社會的批判性檢視,其基本特徵就是不斷強調社會學理論批判的、革命的性質,強調理論和理論家在改造、變革現實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反對那種旨在維護、修補現存社會結構的單純解釋性的「科學」研究和把現代工業社會的既定現實當作合法的做法。批判主義理論家們主張以辯證的「總體分析」方法來觀察和分析社會現實,即將社會現象置於社會的與歷史的總體過程中,從它們在社會的與歷史的總體過程當中所具有的地位與作用來確定它們的性質、意義,來考察它們的產生、變化和發展。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說,批判主義社會學傳統強調社會學研究的「批判」和「解放」功能,認為衡量研究質量的標准不是證實,也不是證偽,而是消除參與者無知和誤解的能力,主張對一切現實應持有批判性,通過對「社會」的批判來推動知識的反思性發展,以引導社會秩序的建立。這就是說,持批判主義理論取向的社會學家在對社會的研究上採取了兩方面的態度,一方面是在研究途徑上採用客觀的態度來認識自然界,一方面則是在研究目的上採用一種主觀的態度來批判和改造自然界。從前一個方面來說,批判主義要求對客觀社會有一種客觀性的認識,其最終目的是了解其中的深層矛盾所在;從後一方面來說,批判主義又要求對現實社會採取一種審視、批評、修正的態度,通過對這種內在的深層矛盾的了解來人為的解決這一矛盾,來達到改造現實社會的目的。相同點:這三種社會學研究傳統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解釋與研究不同現象時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而且相互之間也並不是沒有絲毫共同點的,它們也有表現出一致的地方,如都注重在自然情景而不是人為的實驗情景下進行研究,都強調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的探究,而不是對其中的一些孤立變數進行調查。從思維源泉上來看,它們仍然都停留在傳統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束縛之中,採取的均是主觀(體)同客觀(體)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當然,這種研究上的共同點也是十分有限的,其分歧依然十分明顯。
3. 什麼是經濟學的方法論
傑文斯認為,經濟學研究的是量,如供求規律考察商品的需求和供給的數量及其價格的關系,因而它的性質是一門數學科學;藉助於數學符號及數學推導能夠比文字更為便利地處理經濟學中的量與量之間的復雜關系。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與其他方法論的區別
毛澤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方法都有著其他的方法來留別的區別的,本質上也是大概有利區別的,本質上還是一樣的
5.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包括:
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
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本質。列寧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從根本上來修改整個政治經濟學。
二、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研究政治經濟學,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三、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科學思維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歷史方法,則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5)經濟學方法和方法論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念內容:
一、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二、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
三、形成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具體勞動不是價值的源泉;
四、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即死勞動,只是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6. 馬克思經濟學方法論的核心是
基於中國應用視角的理論經濟學方法論探索:既然《資本論》的邏輯與方法論規定是「發生學」——唯物主義發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那麼,應進而體會到「回到馬克思」的口號其實是偽的,因為,與馬克思交會的真實性途徑乃是通過歷史和實踐,絕不是文本本身。其指向於研究與言說「歷史」,旨在弘揚與推進對歷史學發動「哥白尼革命」意蘊之經濟學建構道路,使范疇落實在批判原則之上,貫徹於歷史規定性之中。但是,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對這種道路和理論實踐行動進行了「逆轉」,推行庸俗化的解釋學與非批判的科學主義主張,旨在相反將經濟學淪落為特殊門類的自然科學。其理論工作特徵是進行世界-社會認識預設構圖全面玩弄解釋學語言實踐謀求自然科學主義最高形式和規范是數學主義規劃。由於存在種種問題,——就中國而言,主要集中在思維與語言工作體式出現「錯位」之上,馬克思之後的研究努力未能有效實現「反逆轉」。真正的出路即在於實現「重構政治經濟學」意蘊的經濟學建構。在此基礎上,可提出歷史和實踐化構造的工作原則與主張,以免除中國經濟學研究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中國化重新鎖入「解釋學困境」危局之可能。首先,應繼續堅持歷史科學基礎上的實踐建構之路。其次,需要確實為此而防止研究中以「科學化」之名,行「去歷史化」理論實質之企圖。歸根結底,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實踐構造活動之路,歸根結底,旨在沖破資產階級科學主義思維束縛之牢籠,而又始終能夠在於最終解除解釋學語言束縛之牢籠。要點是根據中國經濟變革和現代化的需要,建構規定中國經濟矛盾的政治經濟學范疇體系,其中,方法論的探討是基本和關鍵。這里介紹的研究是作者二十多年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研究的繼續,在明確中國政治經濟學主體、主義、主題、主張的基礎上,進一步專注方法論的探討,規定中國政治經濟學的范疇,並嘗試建構其體系。《資本論》的科學方法論啟示我們: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永恆生命力不僅在於它是可發展的,而且在於它首先是完全通過內部結構調整——作為科學範式研究方法和手段來實現向實踐、歷史開放的發展體系。馬克思主義現代政治經濟學的範式構建,也就由於它實現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在當代的最新發展,而應該被科學規定為:廣義政治經濟學與狹義政治經濟學的有機統一,並且,它必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實踐的深入發展,獲得更加豐富的理論的具體實現形式。可見,經濟學方法論非在民族工作內涵之外,而在其內成長;沒有民族的,也就沒有世界的。同樣,這裡面也要有歷史深度。蓋言方法論,就是對象→研究對象的方法、邏輯和認識。因而,它從民族起步,而又歷史和階級,而又世界和科學。就中國人的見地而言,學科和科學不僅不相同,而且後者僅是列在前者當中的一個構件。只此而論,與中國意義的唯物主義一同成長的規定是學科(即研究規定),而不是直接的科學。我們可以識別出三種研究活動的基本類型:自然學科、社會學科、道德學科,分表求「對」和「錯」、求「真」和「假」、求「美」和「丑」。前一學科活動的科學性最強,余者次之,階級性和道德性則增強;中者的階級性最為顯著;後一學科活動針對於「自然」及「社會」的實現,道德性最為顯著(我們用「道德」一詞表達「道」和「德」結合關系的實現)。隔開諸類型學科規定的是對象的屬性。故我們只能以物質工藝和智識的活動來達到對「對」和「錯」的探求——所謂的自然科學,以價值判斷和邏輯的活動來達到對「真」和「假」的探求——所謂的社會科學,而以藝術感受和人文的活動來對待「美」和「丑」的問題——所謂的道德、藝術、倫理的活動等等。要之,對真假問題的探索與求對錯問題的一個顯著不同的地方即在於:求真;這其實是價值判斷過程。西方經濟學以理性經濟人作為前提假設和工作出發點,固然是「假」(對商人圈層或市民社會的初級發展狀況而言是真實,對人類歷史一般而論則實屬偽命題),卻一味地如此宣稱,蓋言價值判斷也;與此同時,馬克思經濟學以階級性作為立場,所鮮明化者,亦不過是人類史前時期發展的「真問題」而已。唯物主義串聯三個不同的學科,可謂相生相剋、彼此制約,作為實現自身的道路。但沒有固定路線可供遵循,它們在發展上的且依存且對立,乃是常態。故此,科學、階級、道德不能說在學科活動之外各自孤設,而寧可說全部落在學科活動之內,以至於它們的結合既是學科活動的內容,也必然是統一表現形式本身。這告訴我們,經濟學方法論歸根結底是說明研究工作的思想根據的,就這一點而言,它並非「中性」的。因此,人們對於馬克思的誤解在這里就成為一個認識縮影。「我相信這是一個錯誤,是對馬克思的科學能力的一種不公正的看法。他在一生中保持著早年的愛好。他喜歡某種形式的類推法,這可以在他和黑格爾的爭辯中找到。他喜歡證明自己是個黑格爾主義者並引用黑格爾的語句。但僅此而已。他從未將實證科學引入形而上學的歧途。」熊彼特正確說明了馬克思的工作性質以及「經濟學方法論」的性質和宏旨:「馬克思作為社會學家,為完成他的使命運用了一個武器,這就是掌握和支配廣泛的有關歷史和現實的資料。」
7. 經濟學可以作為一種方法論嗎
經濟學哲學可以。有經濟學哲學這一門學科。這個是可以的!
8. 方法論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的方法論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大的,他都講究一定的方式和策略,他試圖多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能比較全面正確。
9. 經濟學方法論的演繹與歸納
在古典經濟來學源中,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採取演繹方法,即從經濟學的基本范疇分析著手,推導出若乾重要的經濟學原理。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家們反對這種方法,主張從大量歷史材料的佔有出發,歸納出若干經驗性的論點。後來,英國新古典學派代表人物A.馬歇爾採取折中的態度,以演繹方法為主,兼用歸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