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悖論

經濟學悖論

發布時間:2020-11-25 10:21:38

『壹』 反常識的經濟學悖論:為什麼越節儉反而越蕭條

因為人們都捨不得花錢,捨不得購買新商品,從而導致大量工廠生產的產品,大量積壓賣不出去。結果就是工廠因資金斷裂停產倒畢,員工失業,人們更沒錢,更節儉度日。從而造成惡性循環,經濟越來越蕭條。

『貳』 著名的悖論有哪些 (經濟學 政治學 物理學 心理學 社會學 哲學各舉幾例)

1、「理發師悖論」,又稱為「羅素悖論」,是由數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在1901年提出。悖論內容:一個城市裡唯一的理發師,只會替所有不為自己理發的人理發。那他該不該為自己理發?答案:這個城市不可能存在。因為(1)如果理發師不替自己理發,他需要遵守規則,給自己理發;(2)如果理發師替自己理發,如遵守規則,他不能替自己理發。(這個悖論的出現是由於「懷素合論」對於元素的不加限制的定義。當時的集合論被稱為數學理論的基礎,這悖論的出現直接導致了第三次數學危機,引發現在的公理化集合論,促使數學家認識到將數學基礎公理化的必要性)
2、如果上帝無所不能並在造出我們之前就已經知道我們會做什麼,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夠擁有自由意識呢?答案:這個悖論可以用上帝存在超越時間來解釋——他可以知道未來,就如同他知道過去和現在。正如過去並不幹涉我們的意志自由,未來也不會干涉。
3、一個鱷魚偷了一個父親的兒子,它保證,如果這個父親能猜出它要做什麼,它就會將兒子還給父親。那麼如果這個父親猜「鱷魚不會將兒子還給他」,那麼怎樣?答案:如果鱷魚不還兒子,那麼父親就猜對了,鱷魚就違背了諾言。如果鱷魚將兒子還給他,那麼父親就猜錯了,鱷魚有違背了諾言。
4、一個人回到了過去,在他祖母能遇到祖父之前就殺了他的祖父。這就意味著這個人的父母之中有一個不會出生;依次這個人自己也不會出生;這就意味著他自己沒有機會進行時光旅行回到過去;這就意味著他的祖父依然還活著;這就意味著這個人能構思回到過去,並殺了自己的祖父。答案:當時間旅行者改變了過去的某事的瞬間,那麼平行宇宙就會被切開,這個可以由量子力學來解釋。
5、有一堆1000000顆沙粒組成的沙堆。如果我們拿走一顆沙粒,那麼還是有一堆沙粒;如果我們再拿走一顆沙粒,那麼還是一堆。如果我們就這樣一次拿走一顆沙粒,那麼當我們取得只剩下一顆沙粒時,那麼他還是一堆么?答案:設定一個固定的邊界。如果我們說10000顆沙粒是一堆沙粒,那麼少於10000顆沙粒組成的就不能稱之為一堆沙粒。那麼這樣區分9999顆沙粒和10001顆沙粒就有點不合理。那麼就有一個解決方案了——設定一個可變的邊界,但是這個邊界是多少,並不需要知道。
6、上帝能造出一個重到他自己也舉不起的東西嗎?答案:如果他能,那麼他不能舉起這個東西,就證明他力量方面不是全能的。如果他不能創造出這樣一個東西,就證明他在創造方面不是全能的。最普遍的回答是上帝是全能的,所以「不能舉起」是毫無意義的條件。其他的回答指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像「正方形的圓」一樣。

『叄』 簡答!用經濟學原理解釋"農業悖論"

許多農產品的需求都是缺乏彈性的。即使價格大幅度波動,人們對糧食的消費數量一般不會有大的改變,由此產生了所謂「農業的悖論」:當發生旱澇災害時,農作物的產量將會下降,從而引起農產品的價格(以及農民的收入)上漲。惡劣的氣候不但沒有使農民的收入減少,反而改善了農民的收入狀況。與此相反,在風調雨順的年份,雖然農作物的產量顯著增加,但由於價格太低,農民的收入反而減少。「谷賤傷農」通常發生在豐收的年份,而不是發生在大災之年。因此,氣候的好壞對農民而言可能還有另一番含義。
當然,價格的變化並非完全是由產量這一個因素而引起的。例如,1972~1974年的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量向蘇聯出口糧食所引起的。從歷史的數據中還可以看出,對農產品需求是缺乏彈性的。
進入80年代之後,有兩種因素對這一悖論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其一,農產品的市場日益全球化,僅僅從一個國家的數據難以反映出全球需求與供給的綜合影響;其二,政府對農業的援助越來越多。在這種情形下,從市場中所得到的實際數據並非是需求與供給單獨作用的結果。盡管如此,由於需求價格彈性較小,農業中這一相互矛盾的狀況仍然存在。以1988年為例,美國在該年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洪澇。1988年初夏,電視記者們在重災區進行穿梭式的報道,並對農民的收入狀況表示了深深的憂慮。但令記者們始料不及的是,由於糧食的減產,糧食價格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到該年年底,糧食價格比上一年上漲了近50%。雖然因洪澇而受災,但作為一個整體,農民的凈收入卻比1986年增加了近1/3。

『肆』 經濟學中豐收悖論是什麼

豐收悖論可解決為:
寒冷的冬季凍死了害蟲,適於播種的春天早早到來,夏季豐沛的雨水使禾苗茁壯成長,陽光燦爛的秋季又使農作物易於收割和運輸。年終,農民張老漢一家高高興興圍坐在火爐旁計算一年的收入。結果使他們大吃一驚:少見的好年景和大豐收卻使這個農家的收入比往年減少!他的鄰居以及其他地方的農民也遭遇相同的命運。
這個故事說的是經濟學上著名的「豐收悖論」。豐收悖論的主要成因在於小麥等基本糧食作物缺乏需求彈性:消費者對於糧食這類產品的價格變動反應遲鈍。糧食收成好,供給增加從而降低價格,但糧食價格降低並不會刺激需求有較大增加。於是,收成好反而使全體農民的總收益下降。

『伍』 用經濟學理論解釋鑽石悖論

核心是滿足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即有使用價值不一定有經濟價值

『陸』 什麼是國際經濟學中的六大悖論

6個著名的經濟學悖論
一、豐收悖論
設想某年大自然對農業格外恩惠,寒冷的冬季凍死了所有的害蟲,適於播種的春季早早到來,沒有發生惡性霜凍,細雨滋潤了成長中的禾苗,陽光燦爛的十月使得收割順利並得以運往市場。年終時,那麼一家愉快地坐下來計算一年的收入,但他們會大吃一驚:好年景和大豐收反而降低了他們的收入。
二、節儉悖論
經濟學家凱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指出:節儉對個人來說是一種美德,但對整個社會來說卻是有害的,講使整個社會陷入蕭條與貧困,促成貧困的「惡性循環」,他甚至形象地告訴人們,如果「你們儲蓄5先令,將會一個人失業一天」。
三、價值悖論
兩百多年前,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了價值悖論:沒有什麼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換到什麼東西;相反,鑽石幾乎沒有任何使用價值,但卻經常可以交換到大量的其他物品。換句話說:為什麼對生活如此必不可少的水幾乎沒有價值,而只能用做裝飾的鑽石卻能索取高昂的價格呢?
四、金錢悖論
金錢原本是一種好東西,它是社會財富的標志,意味著對無論物質產品還是精神產品的價格的肯定和承認。即使在古代社會,金錢所代表的哪個東西即物質財富,也總是社會追求的首要目標,是社會進步的根本標志。為了金錢,可以生產出許多醜惡的事來,從勾心鬥角、小偷小摸,到殺人放火、鋌而走險、世界大戰。同時,「金錢」這個詞聽起來又總是透著那麼一股「俗氣」。為什麼人們一方面要追求金錢,另一方面卻又貶低金錢呢?
五、囚徒困境
博弈論中有個經典案例叫「囚徒困境」,講的是兩個人一起做壞事被警察抓走,被分別關在兩個不通信息的牢房裡進行審訊。警方告訴他們,如果你們中的一個背叛,即告發了同夥,就可以無罪釋放,同時還可以得到一筆獎金,而你的同夥就會以最重的罪被判決。當然,如果兩人互相背叛的話,兩個人都會被判以重罪。
六、劣幣驅逐良幣
這是著名的經濟學定律。該定律指出:在鑄幣時代,當那些低於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鑄幣——「劣幣」進入流通領域之後,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鑄幣——「良幣」收藏起來。最後,良幣將被驅逐,市場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幣了。

『柒』 什麼叫經濟學中的「節約悖論」

經濟學上, 「節約悖論」是凱恩斯推廣的而流行的一種理論。
節約本來是應該的、光榮的。但根據凱恩斯主義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動,儲蓄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據儲蓄變動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的理論,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收入,使經濟衰退,是惡的;而減少儲蓄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是好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節約悖論"。
PS:這種理論目前被廣而推之,普遍認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除了投資、出口,就是消費。因為消費能沖擊需求,從而拉動生產,拉動經濟增長。包括目前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也是如此目的。

『捌』 結合宏觀經濟學談一下對節儉悖論的理解

「節約悖論」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種理論,也稱為「節儉悖論」、「節約反論」、「節約的矛盾」。
根據凱恩斯主義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動,儲蓄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但根據儲蓄變動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的理論,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收入,使經濟衰退,是惡的;而減少儲蓄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是好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節約悖論"。

「節約悖論」的核心理論:
凱恩斯認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勤儉節約對於個人或家庭來說是美德,然而對整個社會來說,節約意味著減少支出,迫使廠商削減產量,解僱工人,從而減少了收入,最終減少了儲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礙經濟發展和產量、就業增加。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景象就是節約悖論的一個生動而可嘆的例子。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德賓(E.F.M.Durbin)甚至將「儲蓄」說成「一個特別危險的自我毀滅過程」。凱恩斯則鞭撻了節儉的儲蓄者,1931年1月他在廣播中斷言,節儉將促成貧困的「惡性循環」。他還告訴大家,如果「你們儲蓄五先令,將會使一個人失業一天」。由於人們對未來預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盡量多儲蓄。但是,他們不願意消費的心理和行為又導致其收入繼續下降。

『玖』 經濟學中有所謂「節儉的悖論」,請問是

節約悖論是凱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種理論,他認為消費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動,儲蓄的版變動會引權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但根據儲蓄變動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的理論,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收入,使經濟衰退,是惡的;而減少儲蓄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是好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節約悖論".
凱恩斯的3大心理規律的其中一條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即人們不願消費,導致了產品積壓,生產停滯,失業率攀升,是導致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拾』 從經濟學上來說什麼叫一致性悖論

經濟學悖論 節儉悖論

18世紀,荷蘭的曼德維爾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書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為了追求豪華的生活,大肆揮霍,結果這個蜂群很快興旺發達起來。而後來,由於這群蜜蜂改變了習慣,放棄了奢侈的生活,崇尚節儉,結果卻導致了整個蜜蜂社會的衰敗!

其實這個就是節儉悖論的一個有趣的故事!其涵義在於:眾所周知,節儉是一種美德。從理論上講,節儉是個人積累財富最常用的方式。從微觀上分析,某個家庭勤儉持家,減少浪費,增加儲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經濟學的人們都知道,根據凱恩斯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節儉對於經濟增長並沒有什麼好處。實際上,這里蘊涵著一個矛盾:公眾越節儉,降低消費,增加儲蓄,往往會導致社會收入的減少。因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費與儲蓄成反方向變動,即消費增加儲蓄就會減少,消費減少儲蓄就會增加。所以,儲蓄與國民收入呈現反方向變動,儲蓄增加國民收入就減少,儲蓄減少國民收入就增加。根據這種看法,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通過增加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增加,就會促進經濟繁榮;反之,就會導致經濟蕭條。由此可以得出一個蘊涵邏輯矛盾的推論:節制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件好事,但由於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蕭條,對國民經濟卻是件壞事。


以下是我從網上看到的一些觀點:

其一,必須認識到節儉悖論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時空條件。只有在大量資源閑置,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存在嚴重失業時,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悖論所呈現的矛盾現象。如果社會已經達到充分就業,但資源緊缺,甚至存在膨脹缺口,這時節儉可能就會抑制過高的總需求,也有助於消除通貨膨脹。

其二,正確理解節儉悖論,有助於提高我們對高儲蓄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的認識。目前,我國居民的高儲蓄不能有效轉化為;同時居民消費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產過剩,開工不足,失業人員增加,經濟增長受到影響。為了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國家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給公務員加薪,擴大「低保」范圍和提高「低保」標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大家消費,但這些措施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顯然,高儲蓄是不利於解決消費需求不足問題的,也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其三,今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總體上正從節儉型向消費型轉變,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意識明顯增強。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消費心理的某些畸形發展,比如出於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導致的炫耀性消費、奢侈浪費等非理性的現象。因此,我們不僅要鼓勵老百姓增加消費,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費,理直氣壯地反對浪費。


三元悖論,也稱三難選擇,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就開放經濟下的政策選擇問題所提出的,其含義是: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不能同時實現,最多隻能同時滿足兩個目標,而放棄另外一個目標。

根據蒙代爾的三元悖論,一國的經濟目標有三種::①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②匯率的穩定性;③ 資本的完全流動性。這三者,一國只能三選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中,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得到實現,但「資本流動」受到嚴格限制。而1973年以後,「貨幣政策獨立性」和「資本自由流動」得以實現,但「匯率穩定」不復存在。「永恆的三角形」的妙處,在於它提供了一個一目瞭然地劃分國際經濟體系各形態的方法。

【三者之間的選擇關系】

根據三元悖論,在資本流動,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匯率制度三者之間只能進行以下三種選擇:

(1)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必須犧牲匯率的穩定性,實行浮動匯率制。這是由於在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頻繁出入的國內外資金帶來了國際收支狀況的不穩定,如果本國的貨幣當局部進行干預,亦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那麼本幣匯率必然會隨著資金供求的變化而頻繁的波動。利用匯率調節將匯率調整到真實反映經濟現實的水平,可以改善進出口收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雖然匯率調節本身具有缺陷,但實行匯率浮動確實較好的解決了「三難選擇」。但對於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來說,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信心危機的存在會大大削弱匯率調節的作用,甚至起到惡化危機的作用。當匯率調節不能奏效時,為了穩定局勢,的最後選擇是實行資本管制。

(2)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穩定,必須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實行資本管制。在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下,在匯率貶值無效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是實行資本管制,實際上是以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來維護匯率的穩定性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多數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比如中國,就是實行的這種政策組合。這一方面是由於這些國家需要相對穩定的匯率制度來維護對外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面是由於他們的監管能力較弱,無法對自由流動的資本進行有效的管理。

(3)維持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和匯率的穩定性,必須放棄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資本完全流動時,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本國貨幣政策的任何變動都將被所引致的資本流動的變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國貨幣喪失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本國或者參加貨幣聯盟,或者更為嚴格地實行貨幣局制度,基本上很難根據本國經濟情況來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整,最多是在發生投機沖擊時,短期內被動地調整本國利率以維護固定匯率。可見,為實現資本的完全流動與匯率的穩定,本國經濟將會付出放棄貨幣政策的巨大代價。


  1. 移民也許不會降低所移入城市的工資;

  2. 2.土地稅也許不會提高租金;

  3. 3.收成不好反而有可能提高農民的收入。

  4. 解釋:1. a. 移民傾向於移到勞動力需求大的地方

  5. b。移民移入之後,當地居民可能移出

  6. 2.當土地稅增加時(由於投入品價格上升,從而導致供給減少),需求也在減少,所以租金的價格不會上升

  7. 3。收成不好,供給減少,價格上升,反而有可能提高農民收入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悖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