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現代西方經濟學,到底哪個更適用於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治經濟學一向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佔有 重要地位。 出於馬克思主義特殊的歷史與政治地位,很多人傾向於把馬克思主義 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割裂開來,認為它們分屬兩套不同的系統,應該用完全 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學習。這兩種經濟學體系之間雖有區別,但相 互聯系,應該用綜合的眼光看待這兩種體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 摸清兩者的實質。以下,本文將從幾個方面論述兩套體系之間的聯系。
一、發展歷史:相同的起源,不同的軌跡 現代西方語言中, 「經濟」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中的「家庭管理」 ,後來這個 詞慢慢脫離了它的原意。而無論西方經濟學還是政治經濟學,都在沿用「經濟」 這一詞語,這就說明了兩者從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實上,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同樣起源於古典經濟學,其代表人物 是英國人亞當·斯密。在他的經典著作《國富論》中,亞當·斯密從勞動的分工 出發, 細致地研究了資本主義初期的生產模式和分配規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 學和西方經濟學都將亞當· 斯密認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們在繼承和發展他的 經濟思想的道路上產生了分歧。馬克思認為,亞當·斯密對資本主義經濟的描述 是准確的, 但他囿於時代背景, 未能看出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發展的規律是將 被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取代。馬克思對亞當·斯密的學說做了改進,使之能夠隨著 歷史進步而不改變正確性。而西方經濟學家們在亞當·斯密的基礎上,把他的思 想具體化、 建立起系統的數學模型; 同時也對古典經濟學中的缺陷不斷做著修補。 外部性、 不對稱信息等理論的提出都是對古典經濟學的補充;凱恩斯主義則是對 經濟失靈現象做出的回應。 因此,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是在同一源頭發展出的兩套分支, 後來,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對亞當·斯密的理論做了修補,到今天發展成為不同的 理論。從起源與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兩套體系具有緊密聯系。
二、研究對象:相似的對象,不同的側重點 如前所述,兩套體系都使用了「經濟」一詞,這就意味著兩者都著眼於現實 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經濟學現象。例如兩套體系都關注價格的形成機制:馬克思主 義主張「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影響」 ,西方經濟學則認為價格由供求模 型給出。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 人類的經濟活動可以分為四大步驟: 生產、 分配、交換、消費(統稱為生產關系) ,而這四個步驟在西方經濟學中也完全涵 蓋。因此,兩套經濟學體系具有相似的研究對象。 然而, 兩套體系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馬克思把生產作為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 因素,認為生產起著決定作用,而分配、交換、消費反過來積極反作用於生產。 馬克思主義對於生產的極端重視, 還體現在其理論體系中強調的經濟基礎決定上 層建築、生產力制約生產關系等論題。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中,生產活動與消費 和分配等等被置於相同的地位來研究,上層建築往往作為外生變數,不納入模型 范圍。
三、科學方法:基本的科學方法一致,尺度和延伸有所不同 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具有其普遍通用的科學方法。首先,從哲學層面 來看,任何一門科學之所以為科學,就是要解釋自然或社會的現象,這就首先假 1吳樹青等,政治經濟學,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第 4 頁 定了現象的可知性。 從這個角度來說, 兩套體系都認為經濟現象是可知的。 其次, 在可知的基礎上,一些普遍的科學方法便可以適用。歸納、演繹等抽象方法被兩 套體系分別採用。 從歷史證據推導現在的歷史歸納方法,也是兩套體系都予以采 納的。而具體到學科層面,兩套體系也有所相通的地方。藉助數學工具是兩套體 系的一個重要共同點, 這也是現代科學的主要標志之一;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的比 較靜態分析方法,實際上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之一。 兩套體系具有許多相似的科學方法, 但是具體的研究中卻有使用力度的差別。 另外,在共通的基本方法之外,兩套體系也有所差別。這里僅舉兩例。第一,馬 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尤其強調唯物辯證法的使用,即使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質變 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和發展過程。 這就 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更強的時代適應性: 它能夠更好地分析矛盾雙 方、 應對不同時期經濟力量此消彼長的變化;同時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運用可以揭 示經濟階層變動中的螺旋上升。第二,實證分析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比西 方經濟學更慎用假設。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理性人假設、完全信息假設都是極不 現實的假設,由此構造模型,推導的結論需要較大程度的矯正。與此相反,馬克 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則少用假設, 而多用演繹推理。這樣的結論有較強的時代普適 性,但相對地喪失一些精確性。
四、主要理論對比:以剩餘價值理論為例 既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從不同的進路研究的是同一套現 象, 那麼, 它們對於同一個經濟學現象的各自的解釋應該具有共通性: 一般來說, 兩套理論給出的結論應該是一致的,就好像用兩種方法解同一道數學題一般;如 果兩個結論不同,那麼它們應該互不矛盾、互有側重、相互補充。 為了比較兩套體系的研究思路,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理論體系中選取一支理論作為典型代表。 剩餘價值理論是極其適合用來與西 方經濟學對比的一套理論,這有如下一些原因:首先,它是解釋勞動力與工資問 題的一套理論,在西方經濟學中,勞動市場的均衡理論回答的是同樣的問題。兩 相對比,可以使兩套體系針鋒相對。其次,剩餘價值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 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上承資本家的生產環節,下啟資本主義的落後性,進而 導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必被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取代的重大結論。 而在西方經濟學 中,勞動市場理論同樣是重要一環,它與企業的生產行為有著密切聯系,同時也 對宏觀經濟中的失業現象做出解釋。第三, 剩餘價值理論很好地體現了馬克思主 義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 這與西方經濟學只解釋資本主義經濟現象、而忽視其生 產關系落後性的特質產生鮮明對比,更能說明兩套體系的差別所在。
⑵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社會經濟學的分析手段,擅長於用矛盾沖突的觀點分析社會中利益存在沖突的社會群體,是一套「經典」的社會學理論。
馬克思採取了唯物的看待歷史的觀點,假設社會變化的原動力在於階級之間的沖突。認為歷史有其客觀的支配規律,認為社會變化是辯證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對階層沖突的分析來幫助理解系統性的經濟社會變遷。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階級沖突是由於資產所有者所擁有的高生產率生產資料與無產者從事的社會化勞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導致的。
(2)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屬於什麼擴展閱讀:
基本觀點:
實踐的觀點是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的原則是馬哲的建構原則。
馬哲從實踐出發去反觀、透視和理解現存世界,把對象、現實、感性當做實踐去理解。
馬克思把自己的哲學對象規定為作為現存世界基礎的人類實踐活動,把哲學的任務規定為解答實踐活動中的人與世界、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從而為改變世界提供方法論。
馬克思第一次把實踐提升為哲學的根本原則,轉化為哲學的思維方式,從而創立了以實踐為核心和基礎的嶄新形態的現代唯物主義。
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創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機制。實踐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唯心主義的銳利武器,而且是同舊唯物主義的分界線,並由此終結了傳統哲學。
參考資料:網路----馬克思主義哲學
⑶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什麼用知乎
一、唯物論(三觀兩原理一方法論)10個原理
1、三觀:物質觀、意識觀和實踐觀
①物質觀:
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和變化之中,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物質,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主體),脫離物質的運動是不存在的。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
區別: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恆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
聯系:靜止是絕對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運動的物質與時間、空間的辯證關系原理:
空間是物質的廣延性或伸張性。空間的特點是三維性,即具有長、寬、高三度。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時間的特點是一維性,即一去不復返的性質。
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是不可分離的:一方面,物質運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離開了時間和空間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時間和空間也離不開物質的運動,離開了物質運動的時間、空間同樣是不存在的。(人的時間觀念既有相對性又有可變性)
時空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是指時間和空間作為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是客觀實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謂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是指時間和空間作為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又是客觀具體的,它因物質具體形態和運動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因而是相對的。
時空的有限性與無限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時空的無限性是指物質世界的存在方式和發展的持續性是無限的,物質世界具有永恆性。時空的有限性是指物質存在的各種具體形態在時間和空間上又都是有限的。
②意識觀:意識的能動性原理:
第一,在認識世界過程中,意識不僅可以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可以通過抽象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意識具有指導性。意識可以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意識的這一能動作用具有兩種不同的性質:其一,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成功;其二,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踐活動遭到失敗。意識的這一作用是意識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
第三,意識能夠反作用於主體,影響人的生理過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悅,對於其身體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
③實踐觀: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系原理;自在世界與人化世界的辯證關系原理。
⑷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主要來源於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以社會的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優秀成果,著重剖析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關系,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剝削的秘密,揭露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階級對立和斗爭的經濟根源。
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指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4)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屬於什麼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內容:
1、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經濟理論,代表人物薩伊(法國)、馬爾薩斯(英國)。該學派宣揚階級調和,掩蓋利潤的真正來源,否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2、政治經濟學研究出發點——物質資料生產(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3、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生產關系(經濟制度;經濟體制)
4、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任務——揭示經濟規律
5、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必須聯系該社會的——生產力、上層建築(注意:不聯系經濟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⑸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根本區別就是對勞動的認識。馬克思認為,價值只能是通過勞動來創造和轉移的,生產資料是無專法升值的。而資產屬階級經濟學則認為,升值的價值有一部分是生產資料的功勞。這就是對剩餘價值的觀點,現在經濟學更多是採取迴避這個問題。
說白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揭示了,這個社會和奴隸社會還有封建社會一樣,是一個剝削社會而不是一個自由社會。而資產階級經濟學更多的是強調自由經濟,掩蓋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
⑹ 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經濟學是屬於什麼專業,詳細
1、馬克思主復義學院政治制經濟學是屬於理論經濟學。
2、如果是考研則不管是哪個學院都一樣,屬於什麼專業主要看專業目錄的專業代碼,通常政治經濟學的專業代碼是020101。
3、專業代碼前四位是0201的專業都是屬於理論經濟學。
⑺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以社會的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
具體內容:
1、人們為了生活就需要進行生產。
2、社會生產關系並不是永恆的,而是發展變化的,因為生產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3、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生產力是內容,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的社會形勢。
4、生產力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中運動和發展的,發展到一定階段便與生產關系發生矛盾,原有的生產關系由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就會由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生產關系取代舊的生產關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為當時創立的理論體系規定的任務是:揭示社會經濟運動的規律,從而揭露現代化生產方式發展和趨於瓦解的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各種矛盾和弊病,並從社會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矛盾和弊病的力量和因素。
(7)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屬於什麼擴展閱讀
具體研究方法:
1、研究政治經濟學,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2、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
3、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
參考資料
網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網路-生產關系
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屬於經濟學的范疇嗎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
⑼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回事嗎
可以理解為一回事,本質上馬克思對經濟的觀點都帶有意識形態的特徵即馬克思主義!通俗一點就是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