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是關於選擇放棄的

經濟學是關於選擇放棄的

發布時間:2020-12-29 09:46:31

A. 經濟學中的選擇之美

經濟學抄十大原理中,前兩個即「人們面臨權衡取捨」,「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這兩個原理都告訴我們:生活中的權衡取捨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了他們面臨的選擇,才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如典型的在「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我們選擇和平。如在現代社會里,有人選擇清潔的環境,有人選擇在污染很高的大城市去爭取高收入。如那些到了上大學的年齡的運動員如果退學,轉而從事職業運動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們深深認識到,他們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他們往往如此決定:不值得花費這種成本來獲得上大學的利益。
正是有了很多,才給了我們選擇的機會。而且,無論如何選擇,都給了我們充足的理由。

B. 經濟學中的選擇問題主要包括哪些

經濟學就是學習選擇的。經濟學都是為了研究選擇問題的。 經濟學的選擇包括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等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被稱為資源配置。

加拿大經濟學家邁克爾·帕金寫了一本暢銷世界的經濟學教科書《經濟學》,該書的第一章一開頭就寫道:「從你每天早上醒來的一刻到你每天晚上再睡下的一刻,你的生活充滿了選擇。」

人們何以會選擇工業化,何以會選擇官僚化,聰明人為什麼並不一定會選擇聰明的政策,科學技術何以成為生產力,德國經濟學家范伯格在《經濟學中的規則和選擇》一書試圖找到答案,而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是知識分子利用自己的思想有事,干預權利與金錢博弈的契機。

《經濟學中的規則和選擇》綜合了三大學派的經濟學思想:奧地利學派(哈耶克為代表)、弗萊堡學派(也稱秩序自由主義學派)和憲政經濟學學派(主要分析政府的財政規則和憲政規則)。反映了經濟學中兩個層面的核心對象:第一?層面是選擇(解決稀缺),即一般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第二個層面則更高,研究規則及選擇。

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教授說:「經濟學是什麼?說得高深點經濟學是一門選擇的科學。」 是的,選擇無處不在,選擇無時不有。早餐吃什麼?是麵包牛奶,還是豆漿油條?晚上幾點睡?是早睡早起,還是晚睡晚起?這些看似平常的瑣事實際上都蘊涵了經濟學上的選擇問題。

在經濟學上的選擇問題包括: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如何配置現有的資金以達到最佳的消費效果或效果;選擇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選擇如何滿足自己的慾望;在必要時如何犧牲某種慾望來滿足另外一種慾望。

對於生產者而言,選擇生產什麼物品和勞務以及各生產多少;選擇如何生產;選擇為誰生產這些物品和勞務;何時生產這些物品和勞務。這是每個消費者和生產者面臨的問題,也是經濟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那麼,經濟學是如何解決人們所面臨的選擇的問題呢? 對於消費者和生產者,經濟學給出了機會成本的概念。所謂機會成本,就是把一種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舉個消費者的例子,假如你和女朋友去看電影,影院在不同的放映廳同時放映兩部電影:一部是《阿凡達》,一部是《孔子》。你喜歡看《阿凡達》,你女朋友喜歡看《孔子》,但是你們兩人只能選一部一起看。假如你們選擇了看《阿凡達》,那麼你們的機會成本就是看《孔子》的享受;而假如你們選擇了看《孔子》,那麼你們的機會成本就是看《阿凡達》的享受。

再舉個生產者的例子,假如你是某老闆,你看中了兩種品種,一是生產衣服,一是生產食品,但是由於資金有限,你只能其中的一個,如果你選擇生產衣服,那麼你的機會成本就是生產食品可能得到的收益,而如果你選擇生產食品,那麼你的機會成本就是生產衣服可能得到的收益。

因此,面臨選擇的問題時,經濟學給我們的建議就是選擇機會成本最小的去消費或者去生產。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選擇為我們帶來更大享受(經濟學上稱為效用)的商品去消費,選擇為我們帶來更大收益的商品去生產,這和我們普通人的本能選擇完全一致,我們不學經濟學就知道「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道理,那麼經濟學有何獨特之處呢?

我們知道實際生活中我們未必每次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比如很多人在面臨生與死、義與利的考驗時毅然而然地選擇了死與義,所謂「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而經濟學則嚴格遵守利己的選擇原則沒有絲毫妥協,這就是經濟學和我們的常識之間的區別所在。

拓展資料:

經濟學是研究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無限的需求之中,以獲得最大利益的科學.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的選擇也是如此,如何將自己有限的生命精力,投入到浩瀚的人生之中,以獲得最大的人生成就.
如果將經濟選擇抽象化了,概念化了,升華了也就是選擇的學問了。

參考資料:經濟學

C. 經濟學告訴我得到一種東西就要放棄一種 可我覺得如果使人因地制宜的發揮不是更好嗎還是脫離了經濟學

1、這是兩個抄問題。應當學會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即該放棄時不能憂郁,就像炒股里的止損,否則越虧越大。該爭取時也毫不含糊,機遇是不等人的。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都是充分發揮人和物的潛能,准確定位,價值最大化。
3、流通肯定會促進經濟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就比朝鮮發展的快。物流的作用很大。
4、通貨不是物流造成的。

D. 從經濟學的角度寫一篇如何面對人生選擇的短文

首先可抄以提到每個人面臨權衡取襲舍(trade-off),這個就是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以此與人生選擇相對應。
此外,可以從人生選擇的機會成本角度進行考慮,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可以幫助你分析你的人生選擇給你帶來的得與失,比如就業考研的得失,出國或就業的得失
如果講復雜一點還可以提到博弈論,比如你的人生選擇和其他人的人生選擇會相互影響,這個時候就會涉及到博弈論的概念,比如說你和其他人會達到納什均衡(納什均衡:在一策略組合中,所有的參與者面臨這樣一種情況,當其他人不改變策略時,他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通俗來說,就是給定你的策略,我的策略是最好的策略;給定我的策略,你的策略也是你最好的策略。即雙方在對方給定的策略下不願意調整自己的策略,這也是影響人生選擇的一個決策。

以上全是我手打的,代表我個人想法,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E. 誰能幫我解答一道微觀經濟學關於機會成本的問題!謝謝!

這題刷新了我對機會成本的認識,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錯了,希望樓主能告訴我是哪本資料上的?有沒有標准答案?下面解答:夏天的問題和冬天的問題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我就講冬天的了,因為冬天的數據少一些,你可以自己先做一個表(也可以在坐標系中描點畫線,作出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圖,就更清楚了),很清楚的發現,漿果產量從0增加到20的過程中,漿果產量增加6,魚產量減少1;漿果產量增加5,魚產量減少1.5;漿果產量增加4,魚產量減少2;漿果產量增加3,魚產量減少2.5;漿果產量增加2,魚產量減少3.看以看出,漿果產量的越來越少,但是漿果產量增加所導致的魚產量的減少卻越來越多了,顯然生產一單位漿果的機會成本在增加,因為多生產一單位漿果所必須放棄的魚的產量越來越多。
至於前面的幾個問題,我們再去看機會成本的概念,經濟學是關於選擇的學問,機會成本是我們在作出某一個選擇後所放棄的從別的選擇可以獲得的最大收益,畫一個夏天的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圖,可以看出10磅的魚和21磅的漿果的組合在生產可能性邊界內,這時候多生產一磅漿果不需要放棄哪怕一點魚的生產,所以認為這時多生產一磅漿果的機會成本為0.因為這時資源不是稀缺的,仍然存在過剩的生產能力,同理,其他三種情況的機會成本也是0.
PS:我雖然這樣答了,感覺也說得過去,但是關於機會成本是否可能為0總是存在疑惑,希望樓主給標准答案,謝謝了。

F. 經濟學問題


《博弈聖經》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里的概念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定義;「我們把博弈實體分離不變性學說,能容得下宏觀經濟實體與微觀經濟性質的語文學通論,看成博弈實體經濟學。」

博弈聖經著作人把股民炒股的神秘性,把股評家傳教炒股的童話、人話、鬼話、神話,稱其為;荒唐的經濟神學。



經濟學世界十部經典著作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啟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曹國正(新加坡)《博弈聖經》。獨創了國正論、國正雙贏理論和粒子行為論,是新加坡政府認定的一部,影響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單方占優的博弈取勝理論,引起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自然哲學和博弈論界的極大關注。


3、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5、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贊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7、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的理性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8、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9、薩繆爾遜(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准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運算,人們用他的理論研究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來源:美聞網-美國資訊第一門戶

G. 選擇了這些就意味著放棄了另一些 經濟學上叫什麼

經濟學上叫機會成本

H. 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在面對權衡取捨時,機會成本越高的事情,被放棄的可能性越大。這個理解對么!

1.這個理解只能說是不科學。
2.首先你要看看機會成本的定義,簡單通俗地講: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他不光包括顯成本,也包括隱成本,例如:時間、精力等等。

3.面臨取捨的時候,並不以機會成本的高低作為絕對的取捨依據,因為機會成本高的項目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回報。所以,這里要引入「邊際收益」的概念,也就是:你每投入一單位的成本,所對應產出的格外收益(△Q/△P)。舉例子:你期末復習的時候,可以用2個小時復習高等數學或英語。但是你個人的情況是,非常擅長高等數學,可以考90分以上,但是英語成績一般。這種情況下,你要做出一個取捨,到底復習什麼?復習數學你最高可以再提高10分,但是這10分是很艱難的,因為邊際效益是遞減的;如果復習英語似乎提升的效果會更明顯。這是一個例子,就是想說明:決策的依據並不是簡單的經濟學原理,而是實際情況與理論的結合。尤其是企業,它們更看重的是經濟技術指標的相關測算結果。

I.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權衡取捨的定義

具體有以下幾點:
1、人們面對權衡取捨,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顧公平與內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容是放棄的東西,真正的成本不是會計成本,而是機會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較決定選擇,邊際分析是經濟學分析的關鍵。
4、人們根據刺激做出決策,並隨刺激的變化而進行調整。
5、交換可以使有關各方都得到好處。
6、市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率。
7、政府可以彌補市場的局限,如市場失靈、外部性和壟斷等。
8、一國生產能力的大小決定國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貨幣發行過多可能造成通貨膨脹。
10、短期中,失業和通脹之間有替代關系。

J. 經濟學中,人們隨時隨地面臨著選擇。為什麼這樣說

每個理性人總是希望能夠用最好的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以達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內
由於人容們面臨的資源是稀缺的,而需求又是多樣化的,於是面臨著利用有限的資源選擇解決一些需求,放棄另外一些需求的問題,這個過程就是選擇。被放棄的選擇就成為每個人的機會成本。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是關於選擇放棄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