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學好計量經濟學
我學習了半年的計來量經濟源學,我的起點是零,現在也是略有小成吧。我想如果你想學好計量經濟學,根據我的心得,我想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吧:
第一、我覺得應該好好看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部分,因為計量的好多知識,與這部分有關,如果你有那部分還不太熟悉,應該盡量補牢。
第二,就是選一本教材,比較主流的就是古扎拉蒂的和伍德里奇的書。我看的是前者的。感覺前者的書寫的還是挺通俗易懂的,一些例子還是挺典型的。很適合初學者自學或者跟著老師學習
第三、就是計量和實踐是緊密不分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最好做一下題,尤其是課後題。
第四、就是學會一到兩種統計學軟體,比如SPSS等
如果打好基礎的話,想像高級方向學習,可以學習時間序列的知識。
總之,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實用的學科,有時候不必深究為什麼這樣。就像你只要知道1+1=2就行了,不必追問1+1為什麼等於2
B. 計量經濟學的S.E of regression怎麼算
計算公式為 RSS 除以 (n-k)(n為自由變數個數10,k為3) 再開根號。
S.E of regression的計算方法為:√(Sum squared resid(RSSS)/(n-k-1)),K為解析變數個數。
1)從經濟發展的形態來看,經濟模型分為靜態數理經濟模型和動態數理經濟模型;
2)從經濟的波動形態來看,經濟模型分為隨機經濟模型和確定性經濟模型;
3)從經濟的數學描述形式來看,經濟模型分為線性經濟模型和非線性經濟模型;
4)從經濟模型描述的范圍來看,經濟模型有微觀經濟模型、中觀經濟模型和宏觀經濟模型。
計量經濟模型至少含有三個主要部分:數理經濟為主體,經濟統計為識別和經濟過程為主線。選擇正確的數理經濟模型是計量經濟模型建立的主體,這也是反映各經濟變數之間所存在的本質關系,具有經濟理論基礎;
經濟統計識別則是計量經濟模型賴於應用的基礎,只有在統計上有顯著意義的模型才可能保證各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是具有統計基礎的;經濟過程描述了經濟體系中解釋變數和被解釋變數之間所存在的統計關系。
C. 計量經濟學里R-squared 和 F 要怎麼算
1、R-squared是採用抄最小二乘法襲進行參數估計,R平方為回歸平方和與總離差平方和的比值,表示總離差平方和中可以由回歸平方和解釋的比例,這一比例越大越好,模型越精確,回歸效果越顯著。R平方介於0~1之間,越接近1,回歸擬合效果越好,一般認為超過0.8的模型擬合優度比較高。
2、F=(ESS除以k)/(RSS除以N-k-1)。
F統計量是指在零假設成立的情況下,符合F分布的統計量。
(3)計量經濟學中的數學推導重要嗎擴展閱讀:
R平方為1,則基金與業績評價基準是完全相關的。R平方為0,意味著兩者是不相關的。R平方越低,β系數作為基金波動性指標的可靠性越低。R平方越接近1,β系數則越能體現基金的波動性。在晨星的基金評價體系中,同時列示了β系數和R平方。
用統計工具作為風險衡量指標,是一種較好的考察基金風險的的手段,但投資者應當記住,不能僅僅根據一個風險衡量指標來做決策。低的風險衡量指標並不能保證投資的百分之百安全,因為沒有任何指標能完全准確地預測基金未來的風險。
D. 學習計量經濟學,要有什麼數學方面的基礎
為以後學計量經濟學現在要做哪些准備:1、學好數學。數學是工具,也是基礎2、學好經濟學。3、學會幾種統計軟體的使用。
E. 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計量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
計量經濟學不僅要尋求經濟計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對實際經濟問題加以研究,分為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計量經濟學兩個方面。
理論計量經濟學是以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技術為研究內容,目的在於為應用計量經濟學提供方法論。所謂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技術的研究,實質上是指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方法,使之成為適合測定隨機經濟關系的特殊方法。
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經濟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計量經濟方法技術研究計量經濟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分析經濟現象和預測經濟行為以及對經濟政策作定量評價。
F.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科嗎
計量經濟學可以算是一門經濟學科,因為對學科的劃分有兩種形式。
學科有若干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是:學術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如自然科學中的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社會科學中的法學、社會學等。 學科是與知識相聯系的一個學術概念,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兩大知識系統(也有自然、社會、人文之三分說)內知識子系統的集合概念,學科是分化的科學領域,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概念的下位概念。
第二種含義: 指高校教學、科研等的功能單位,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隸屬范圍的相對界定。學科建設中「學科」的含義側重後者,但與第一個含義也有關聯。
一.計量經濟學的介紹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
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隨機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二.計量經濟學的起源和發展
據說在經濟學中,應用數學方法的歷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術》的問世(1676年)。
「計量經濟學」一詞,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R. 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計量學」一詞提出的。隨後1930年成立了國際計量經濟學學會,在1933年創辦了《計量經濟學》雜志。
人們應如何理解「計量經濟學」的含義?弗里希在《計量經濟學》的創刊詞中說到:「用數學方法探討經濟學可以從好幾個方面著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與計量經濟學混為一談。計量經濟學與經濟統計學決非一碼事;它也不同於我們所說的一般經濟理論,盡管經濟理論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數量特徵;計量經濟學也不應視為數學應用於經濟學的同義語。經驗表明,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對於真正了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系來說,都是必要的,但各自並非是充分條件。而三者結合起來,就有力量,這種結合便構成了計量經濟學。」
後來美國著名計量經濟學家克萊因也認為: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技術和經濟分析的綜合。也可以說,計量經濟學不僅是指對經濟現象加以測量,而且表明是根據一定的經濟理論進行計量的意思。
計量經濟學從誕生之日起,就顯示了極強的生命力,經過20世紀40、50年代的大發展和60年代的大擴張,以及70年代以來現代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它已經在經濟學科中占據極重要的地位。正如著名計量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萊因所評價的,「計量經濟學已經在經濟學科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數大學和學院中,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已經成為經濟學課程表中最有權威的一部分」。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謬爾森甚至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學是計量經濟學的時代」。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以揭示經濟活動中客觀存在的數量關系為內容的分支學科。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計量經濟學的創始人、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將它定義為經濟理論、經濟統計學和數學三者的結合。
在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計量經濟學得到了迅速的傳播與廣泛的應用。目前,它對於經濟、管理學科的學生以及經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三.計量經濟學的應用和意義
計量經濟學是專門研究經濟范疇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動規律的經濟學,同時,計量經濟學又是一門研究經濟問題的方法論和方法學科。計量經濟學通過把經濟理論具體化、數量化,使人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經濟規律,更好地按客觀規律辦事;通過經濟數學模型和方法的研製和開發,獲得經濟發展的數量表現、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化的信息,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與國家經濟發展計劃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也為微觀經濟主體經營管理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於計量經濟學要用數學方法把經濟理論表述為方程體系,再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估算,所以又常常被說成是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的結合。
盡管人們對計量經濟學到底是一門學科、是一種學派還是一個分支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爭議,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也並不妨礙計量經濟學家同樣受到人們的尊敬。
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是一整套建立在數理統計理論上的計量方法,屬於計量經濟學的「硬體」,計量經濟學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理論檢驗。這是計量經濟學用途最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這也是計量經濟學本身的一個主要內容。
預測應用。從理論研究和方法的最終目的看,預測(包括政策評價)當然是計量經濟學最終任務,必須注意學習和了解,但其預測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們應十分注意的。
G. 什麼是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方法與一般經濟數學方法有什麼區別
一、計量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回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答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的一門經濟學學科。
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
二、計量經濟學和一般經濟數學方法的區別
1、研究方法不同。
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的基礎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種新的數學形式,而一般的經濟數學方法的研究方法不一定基於概率論和數理統計,還包括其他數學定理等。
2、研究結果不同。
一般經濟書寫的研究結果是確定的,而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結論是概率意義上的,也可以說是不太確定的。
3、側重點不同。
一般的經濟數學側重於數學證明和推導,偏向於理論研究,而計量經濟學與數理統計聯系緊密,側重於建立與應用模型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處理,偏向於實踐研究。
H. 計量經濟學 要先學什麼課程呢 要有經濟學的基礎嗎
計量經濟學先導課程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計量經濟學是以數理經濟學和數理統計學為方法論基礎,對於經濟問題試圖對理論上的數量接近和經驗(實證)上的數量接近這兩者進行綜合而產生的經濟學分支。所以,學習計量經濟學必須要有好的經濟學基礎。
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是一整套建立在數理統計理論上的計量方法,屬於計量經濟學的「硬體」,計量經濟學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1、理論檢驗。這是計量經濟學用途最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這也是計量經濟學本身的一個主要內容。
2、預測應用。從理論研究和方法的最終目的看,預測(包括政策評價)當然是計量經濟學最終任務,必須注意學習和了解,但其預測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們應十分注意的。
(8)計量經濟學中的數學推導重要嗎擴展閱讀:
與一般的數學方法相比,計量經濟學方法有十分重要的特點和意義:
研究對象發生了較大變化。即從研究確定性問題轉向非確定性問題,其對象的性質和意義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在方法的思路上、方法的性質上和方法的結果上,都將出現全新的變化。
研究方法發生根本變化。計量經濟學方法的基礎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種新的數學形式。學習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認識其方法與其它數學方法的根本不同之處。
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結論是概率意義上的,也可以說是不太確定的。但真正要理解其不確定性的含義,並不那麼簡單,學習中需要始終關注這一點。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計量經濟學 理論計量經濟學以介紹、研究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為主要內容。
側重於理論與方法的數學證明與推導,與數理統計聯系極為密切。理論計量經濟學除了介紹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數學理論基礎和普遍應用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參數估計方法與檢驗方法外,還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計方法與檢驗模型。
I. 學習高級計量經濟學需要什麼數學知識
微積分/線性代數/數理統計:這是必須的,不然基礎的內容可能都看不懂
復變函數/差分方程/積分變換/隨機過程:學習時間序列方面的內容的話,有這四門會比較輕松
矩陣論/實變函數/泛函分析:如果要往高級方向發展,有這三門的話會更好,因為學了這三門後你眼中的世界會發生變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能從與眾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弱冠以前,吾曾迷茫於計量經濟學的高深難懂;而立之後,看計量經濟學書籍如同讀小說一般暢通無阻。至此精進,年近不惑才發現當初走錯了路]
J. 計量經濟學需要具有什麼基礎
學計量經濟學有數學3的水平就足夠,越高越好;書籍最好的是古扎拉蒂回的《計量經濟學》屬於目錄答型的計量總綱,這本書基本上把所有的計量問題都討論到了,某些比較專業性的東西也都提到了,也就是說如果這本書還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你就可以去查專門文獻了。必備技能,你一定要會「微積分」和「概率與數理統計」;由於計量經濟學是工具類學科,研究方向相當的廣泛,只要你有數據和理論的課題,都可以用計量經濟學方法找到變數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