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這道微觀經濟學需求價格彈性題是不是錯了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
中文名
微觀經濟學
外文名
Microeconomics
別稱
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
內容
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等
歷史淵源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快速
導航
產生發展理論發展方法發展發展趨勢區別宏觀相關書籍
研究內容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2. 請教微觀經濟學兩個學術性問題 1,解釋家庭理論中的斯盧茨基分解 2,寫出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公式,解釋它
1.價格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收入效應可以是正數———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隨收專入增加而增屬加,
也可以是負數———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隨收入增加而減少,而替代效應則始終是負數。解釋了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為什麼一般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完整地證明了為什麼存在需求規律。
2.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又叫需求交叉彈性,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是指某種其他物品的價格每變化1%,會使該物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之幾。
公式:E(xy)=[得塔Q(xd)/得塔P(y)]*[P(y)/Q(xd)]
QdX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
ΔQXd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量
PY表示Y商品的價格
ΔPY表示Y商品價格的變動量
3. 微觀經濟學中彈性理論的應用價值
把彈性引入經濟應用的實際意義
彈性是經濟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在預測市場結果、分析市場受到干預時所發生的變化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企業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的一個有利的經濟分析工具。
(一)進行價格決策與銷售收益分析
利用需求價格彈性的概念,可以得出價格變動如何影響銷售收益的結論。這對於制定銷售策略和合理確定商品價格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需求是富有彈性時,即當時,,說明收益是價格的單調減函數。此時若採取降價措施,可使總收益增加,即薄利多銷多收益;
當需求是缺乏彈性時,即當時,,說明收益是價格的單調增函數。此時可適當提高商品售價,以增加銷售收入;
當需求具有單一彈性,即時,,此時的收益已經達到最大值,且總收益不受價格影響,因而無需再對商品價格進行調整。
(二)引導消費品的生產
消費品生產企業,需要科學地預測消費者購買力的投向,以便生產適銷產品,增加企業利潤。而居民消費品購買力又與其可支配收入有直接關系。
需求的收入彈性(以表示) ,是指消費者收入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其數學表達為: 。當時,,
其中,表示消費者的收入,為消費者收入的變動量。根據的大小,能夠測定消費者收入變動對需求量變動的影響程度。而且可以將各種產品分為:
1. 正常品:一般來說,當消費者收入提高時,會增加各種產品的需求量,當某種產品的需求量隨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即需求量與收入成正向變動時,叫正常品,此時。其中,又可以根據是否大於1 ,將正常品分為兩種: (1)奢侈品:若,說明收入發生相對變動時,需求量變動更大,這種產品叫奢侈品。(2)必需品:若,說明收入發生相對變動時,需求量變動較小,這種產品叫必需品。
2.劣等品:需求量隨收入增加而減少的產品,叫劣等品。運用需求的收入彈性,不僅可以確定商品的性質和類型,還可以解釋許多經濟現象,分析許多經濟問題,恕不枚舉。以上討論了需求價格彈性及需求收入彈性的定義及其在經濟中的應用。類似地,還可以討論需求交叉彈性、供給價格彈性、供給的預期價格彈性、總成本對產量的彈性、總利潤對產(銷)量的彈性等在經濟中的應用。
(三)進出口商品供求彈性與國際貿易收支
研究一國進出口商品供給和需求彈性,對一國正確地制定匯率政策、價格政策、產業政策、外貿管理政策等宏觀、微觀經濟政策,進而改善貿易收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
一般而言,需求彈性越大,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的調節效果越好,越有利於改善國際貿易收支。當需求彈性無窮大時,一國貨幣貶值不僅能消除逆差,還可以使該國從逆差變為順差。相反當需求缺乏彈性時,一國的貨幣貶值不僅不能改善國際貿易收支,反而使國際貿易收支惡化。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對貿易收支也有影響,但其影響方向是不確定的。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率先提出了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價格彈性理論,並將其運用於國際貿易領域,正式提出了"進出口需求彈性"的概念。後來在勒納等人的相繼努力下,創立了國際收支彈性分析法的馬歇爾一勒納條件,主要考察在假定供給彈性無窮大時,貨幣貶值與貿易收支之間的改善關系。在這一條件中,只要一國出口和進口需求彈性之和的絕對值大於1,即,那麼該國的貨幣貶值一定能夠改善貿易收支,進而改善國際收支。
(四)供需彈性與稅負轉嫁
稅負轉嫁,就是納稅人不實際負擔所納稅收,而通過購入或銷出商品價格的變動,或通過其他手段,將全部或部分稅收轉移給他人負擔。稅負轉嫁並不會影響稅收的總體負擔,但會使稅收負擔在不同的納稅人之間進行分配,對不同的納稅人產生不同的經濟影響。稅負轉嫁是稅收政策制定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稅負轉嫁的主要途徑是價格的變動,轉嫁的幅度取決於供求彈性。需求彈性較大,供給彈性較小,稅收將主要由納稅人自己承擔;需求彈性較小,供給彈性較大,稅收將主要由其他人負擔。稅負完全轉嫁或完全不能轉嫁的情形,理論上分析只能是下列四個條件之一:一是需求完全沒有彈性,二是需求有充分彈性,三是供給完全沒有彈性,四是供給有充分彈性。在第一和第四種情況下,稅負可以完全轉由購買者負擔。在第二和第三種情況下,稅收將完全由納稅人自己負擔。當然,這四種情況出現的機會都很少,因此,較普遍的情況總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例如,生活必需品鹽類由於缺乏彈性,消費者稅收負擔就比較大;而生活奢侈品由於富有彈性,消費者稅收負擔就比較小。
(五)恩格爾定律的應用
恩格爾定律是需求收入彈性應用的一個範例。其含義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收入水平越低,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越大,反之則相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這樣。
因此,如果用恩格爾系數來表示食物支出變化率與總支出變化率的比值,那麼,其大小同收入水平的高低(或家庭的富裕程度)成反比。由於收入等於消費儲蓄,故消費總支出可用收入代替。因此恩格爾系數也可表示為食物支出變化率與收入變化率之比,其實質就是需求的收入彈性,西方統計學家經常以恩格爾系數的高低作為劃分低、中、高收入國家的標准。事實上,恩格爾系數還可以反映出在商品價格變化的情況下,價格的同一變動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 (或國家)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當食物價格上漲幅度大於其他消費品價格上漲幅度時,低收入家庭更加不利。目前,恩格爾系數已被廣泛應用於消費結構的變化分析。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彈性分析需要的數據少,計算方法只需要對微分和導數有所了解即可,而且應用廣泛靈活。但是,由於考慮的變數較少,分析結果可能有片面性。這就要求利用這一分析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必要時適當修改分析結論。
希望能幫到你。
4. 急求!微觀經濟學彈性理論計算
當P=3,Q=4
總收入R=P*Q
需求彈性 E=-dQ/dP*P/Q=-(-2)*P/(10-2P)=10/(10-2P)-1
用R對P求導:dR/dP=d(P*Q)/dP=(dQ*P+dP*Q)/dP=dQ/dP*P+Q=Q*(1+P/Q*dQ/dP)=Q*(1-E)
可見,當E<1時,導數為正,R隨著P的增加而增加,E>1時,導數為負,R隨著P的增加而減小。
當P=3時,E=1.5,所以P應該減小,才能使R增大
而且,我們可以知道,當E=1時,導數為0,R得到最大值,此時P=2.5
----------------------------------------------------------------------------------------
這道題其實可以更簡單:R=P*Q=P*(10-2P)=-2P^2+10P
根據高中拋物線知識,當P=2.5時,R有最大值。
但題目要求用需求彈性來解釋,舍近求遠罷了
5. 求一道微觀經濟學的計算題答案,彈性理論的。謝謝
需求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百分比/價格變動百分比
需求收入彈性=需求量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
價格上升3%,需求增加Ed*3%=1.2*3%=3.6%
收入提高2%,需求增加Ey*2%=3.0*2%=6%
6. 運用微觀經濟學的彈性理論如何分析易腐商品的售賣
易腐商品由於具有易腐的特點,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售賣,否則銷專售者會蒙受經濟損失。
以夏屬天的鮮魚銷售為例,如果鮮魚的銷售者能夠准確知道市場上的消費者在一天內在各個價格水平對其鮮魚的需求數量,就可以根據這一需求曲線以及准備出售的全部鮮魚的數量來決定使其獲得最大收入的最優價格。銷售者應當把價格定在每一個鮮魚的銷售量上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價格。
因為,根據鮮魚的需求曲線,如果價格定得過高,銷售者會有一部分的鮮魚賣不出去。
此外,由於鮮魚的需求一般是富有彈性的,銷售者會因定價過高導致銷售量大幅度減少而使總收入減少;相反,如果價格定的過低,銷售者雖然能賣掉全部鮮魚,但總收入卻因單位價格過低而減少。
7. 用微觀經濟學原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問題,最好能多用到供求,彈性,均衡等理論!謝謝!!
一:檸檬市場問題(次品市場問題)
舉一個例子:二手車市場,由於買家賣家信息不對稱,顯然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的信息,兩者之間的信息是非對稱的。買者肯定不會相信賣者的話,即使賣家說的天花亂墜。買者惟一的辦法就是壓低價格以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損失(既買家更傾向於用更低的價格去買車,以避免買到的車並沒有賣家所說的那麼好)。買方提供過低的價格也使得賣車者不願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賣家由於很難得到好價格(在二手車市場信息不對稱情況以及買家心理情況決定下),對於高質量的車的在二手市場需求逐漸減少,低價格質量一般的車卻比較受歡迎。從而低質品充斥市場,高質品被逐出市場。
然而,存在這樣一種矛盾現象,低質品充斥市場,是買方不願意看到的局面。買方傾向於用較低價格購買較高質量。而賣方傾向於高價格賣低質量。。於是。。。買方盡量避免進入二手車市場。。。。於是最後導致二手車市場萎縮。
此個概念對我國股市或者人才市場都受用。
人才市場中:個人傾向去工資高環境好的企業,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企業為了避免聘請的人才不符合要求,而希望以更低工資聘用員工,而員工趨向利用最大化的選擇,使得員工減少應聘工資低的公司。。。。。。。
在我國股市中,從「鄭百文」、「ST猴王」,到「銀廣夏」無一不是踩著信息不對稱的鋼絲在跳舞,一旦不知情的股民最終發現了那枚光閃閃的硬幣的另一面時,市場開始逆向選擇,鋼絲斷裂,股價大跌,股民喪失信心。所以證監會才會加大監管力度,清除股市中的「檸檬」,重塑股民信心。
買家到二手車市場後,願意用便宜的價格去買車,但是由於不知道車輛質量,於是在質量和價
如我國人才市場存在這樣現象,由於信息不對稱
可以在基礎上豐富答案~~~
8. 微觀經濟學 價格彈性理論數學推導過程
q等於A×p的e次方(那個數學符號我打不出來,暫時用e代替)
彈性為1的商品e為-1,所以q與p的乘積A即收入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