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什麼是地道的經濟學

什麼是地道的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2-28 16:03:21

❶ 什麼是轉軌經濟學

轉軌經濟學研究的若干基本問題
方栓喜

轉軌經濟學是伴隨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社會主義世界計劃經濟的消解、市場經濟逐步形成這一過程而發展起來的一門經濟學科。而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由於初始條件的不同,中國和越南等國家採取了漸進式的轉軌模式,而蘇聯和東歐多數國家都採取了激進式的轉軌模式。對這兩種模式的研究可以為轉軌經濟學提供基本素材和理論實證分析的依據。
■ 現實中兩種基本轉軌模式的簡單描述:理論分析所針對的現實對象
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末,曾經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體制標本模式的計劃經濟模式在蘇聯形成,隨後被14個歐亞社會主義國家搬用過。它的基本特徵是由中央政府作為全社會資源的直接配置者,政府以中央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中央計劃的信息信號是數量,動員手段是行政指令。這種體制在戰爭和戰後恢復時期,起過迅速匯聚人力、物力、財力以保證國家重點目標實現的歷史作用。但到20世紀60年代以來,其弊端逐步顯露,經濟缺乏活力,效率低下,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經濟績效明顯落後。在這種情況下,各中央計劃經濟國家均開始了經濟轉軌的探索。目前,處於轉軌進程中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前蘇聯東歐(由原來的9國分解為獨聯體各國及中、東、南歐共27國)以及中國、越南等歐亞國家。從轉軌的實際進程看,各個轉軌國家都已經明確了轉軌性質,就是從中央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的過渡。從轉軌的路徑選擇劃分,轉軌情況大體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以中國和越南為代表的漸進式轉軌和以俄羅斯和東歐多數國家為代表的激進式轉軌。
漸進式轉軌一般具有如下特徵:
1、在轉軌過程中力求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連續性,而且,穩定和發展本身也被列為轉軌的基本目標和檢驗標准。以中國的經濟轉軌來看,一開始並沒有明確是確立市場經濟體制,而是以「發展生產力和解放生產力」為改革初期的基本口號。在改革過程中也提出「穩定壓倒一切」的命題,這就是說,轉軌要充分考慮穩定這個約束條件。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也提出了「三個有利於」,即改革要有利於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是檢驗改革的基本標准。
2、轉軌並不一步到位,而是通過設置過渡性的制度安排來,使改革最終指向市場經濟體制。比如中國和越南都有價格雙軌制這個制度安排,在放開價格的過程中,在保留計劃價格的同時,允許出現市場價格。最終實現雙軌合一,主要由市場生成價格。
3、採取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並重的改革戰略,在特定時期,增量改革往往比存量改革更重要。比如中國的農村改革,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這是最初對計劃經濟的突破,然後在城市進行國有企業的改革,屬於存量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在轉軌的整個過程中都沒有停止過。而與此同時,開始逐步鼓勵個體、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發展,這是屬於增量改革。在存量經濟發揮作用的同時,注重發展增量經濟,這是漸進式轉軌能夠確保經濟穩定增長的一個重要前提。
4、改革採取先經濟、後社會、再政治的路徑。無論是中國還是越南,在轉軌過程中均明確了是在社會主義的基本框架下的改革。在上層建築方面調整的幅度很小,首先把注意力放在經濟上。在微觀經濟主體形成之後,社會結構出現了分化,然後才考慮啟動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政治體制的改革。這是漸進式改革能夠保證社會和政治穩定的基本條件。
俄羅斯和東歐國家一般採取了激進式的轉軌,也被稱為「休克療法」。 西方輿論曾經把第二種類型的改革稱之為「Big Bang」(有人譯為「大爆炸」或「大跳躍」),這是借用聖經語言形容上帝在7天之內就創造了一個美好的世界,以此來比喻這種類型的轉軌國家由於政治突變,舊體制一夜之間被摧毀了,新體制隨之也將被強制建立起來。激進式轉軌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轉軌以新體制的形成為基本目標,不一定兼顧暫時的經濟增長績效。從1990年到1994年,採取激進式轉軌的國家經濟普遍出現了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區域性大蕭條。它們普遍經歷著破壞較大的「陣痛期」,伴隨著大規模的經濟衰退。俄羅斯生產下降50%,獨聯體另一些國家下降更多,東歐國家下降18—20%。1994年,俄羅斯60%居民實際收入水平低於1989年。據歐盟1995年3月調查,東歐、獨聯體27個轉軌國家中,只有捷克、愛沙尼亞、斯洛維尼亞、阿爾巴尼亞4國人民生活水平比上年有所改善。
2、經濟轉軌過程包括憲政轉軌,也就是說,經濟、社會和政治的轉軌是幾乎是平行推進的。激進式的轉軌理論認為,經濟轉軌是大規模的制度變遷,而且都是質變,「人不能分兩步跨越一個峽谷」,制度變遷需要在短期內迅速完成。否則,舊體制會形成新體制形成的巨大阻力,使得轉軌變得遙遙無期。
3、經濟轉軌初期穩定化、私有化和自由化政策並舉。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應邀為俄羅斯轉軌開出了
「葯方」,即「休克式」經濟轉軌戰略,具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內容:第一,政府努力建立一種由市場因素決定的價格體制,停止價格控制,消減乃至取消國家補貼,進出口貿易更加自由化。第二,取消對私營活動的限制。第三,通過私有化和對現有國有企業實行嚴厲的控制,約束國有企業。第四,保持價格穩定性,實施緊縮的貨幣財政政策,消減赤字,平衡預算。後來,他又將此戰略概括為穩定化、私有化和自由化,並認為這是原蘇聯及其它東歐國家轉軌的「三大支柱」。
4、由於激進式轉軌著眼於長期績效,因此伴隨著短期的經濟社會混亂,甚至是退步。與漸進式轉軌相比,短期內的收益不明顯,經濟社會風險比較大。在經濟衰退的同時,如俄羅斯還出現了「黑手黨」等組織,出現了少數人一夜暴富和多數人生活水平下降等不平等現象。

■ 轉軌經濟學所要回答的問題

轉軌經濟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是伴隨著轉軌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關於經濟轉軌的解釋可以運用不同的理論,但是作為一門學科,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統一的體系。在研究對象上,由於轉軌經濟學必須藉助許多經濟學科的知識來解釋一些轉軌現象,往往會與其它學科混淆。因此,區分轉軌經濟學與其它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會有助於准確理解轉軌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轉軌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雖然許多轉軌國家都伴隨著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有一些國家是二元經濟結構,這對轉軌過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約束條件。有時候也需要運用發展經濟學的某些概念來說明,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並非轉軌國家。轉軌經濟學主要是研究中央計劃經濟到現代市場經濟轉型中的問題,而發展經濟學可以包含這一過程,也可以不包含這一過程。
2、轉軌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轉軌經濟學往往也從西方經濟學中汲取營養。比如借鑒西方經濟學的均衡概念,帕累托最優等概念,以及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動態分析等範式。但是西方經濟學本身並不能給出轉軌經濟學的理論結論。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學問,而轉軌經濟學是研究從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到另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轉變的學問。
3、轉軌經濟學與制度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過程中各種制度的價值,不同制度績效的對比,以及制度變遷的基本理論。這些問題都是轉軌經濟學無法迴避的問題。但是轉軌經濟學不同於制度經濟學之處就在於轉軌經濟學研究的是特定的制度變遷,就是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制度變遷。而制度經濟學可以包含整個人類歷史過程中所有的制度變遷。因此,轉軌經濟學與制度經濟學相比,研究對象更加具體,二者可以相互借鑒和相互印證。
從以上比較中可以看出,轉軌經濟學只有把自己嚴格界定為研究從中央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這一過程,才可以將自身與其它經濟學科區分開來,從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這一思路出發,轉軌經濟學應當能夠回答如下幾個基本問題。
1、經濟轉軌的起點是什麼,終點是什麼?為什麼作出這種選擇?在這一問題上,有一些共識,比如經濟體制的改變,都認為應當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但是也有很大的分歧,比如憲政轉軌是不是經濟轉軌的必要條件或者必然結果。轉軌經濟學必須能夠回答這些問題,不然的話,研究對象很難統一。
2、經濟轉軌為什麼會選取不同的模式,不同模式的利弊如何,不同模式的規律有什麼不同?無論是激進式改革還是漸進式改革來說,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也都與轉軌初期不同國家面臨的約束條件緊密相連。但是不同模式對經濟政策的選取和轉軌路徑的選擇具有很大的區別,轉軌經濟學必須給出應有的解釋。
3、經濟轉軌的基本動力是什麼?轉軌過程必然伴隨不同利益群體的形成,這些利益群體對經濟轉軌有不同的預期,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會採取支持轉軌或者反對轉軌的態度,因此最終影響轉軌的態勢和進程。轉軌經濟學必須從利益結構變化出發,給出轉軌過程中基本動力的動態分析。
4、轉軌過程中有那些過渡性的制度安排,為什麼要採取這些中間階段的制度安排?即便是激進式的轉軌,也不能一次達到理想中的制度形式,也需要採取許多中間目標,以便能夠過渡到最終目標。這些過渡性的制度安排,往往會是轉軌取得成功的關鍵,轉軌經濟學必須給出自己的解釋。
5、新體制的生成與舊體制消解的基本規律是什麼?新體制的生成往往具有不穩定性,許多時候舊體制的因素仍然在發揮作用。這時候有一個新舊體制的競爭問題,在什麼樣情況下,新體制可以占上風,這些問題應當是轉軌經濟學必須關注的問題。
6、經濟轉軌與經濟結構變動和經濟績效、社會發展、文化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在不同的轉軌過程中,經濟績效、社會發展的態勢不同,對文化的影響也不同。而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反過來也會影響轉軌的實際進程。轉軌經濟學必須能夠揭示這些規律。
當然,經濟轉軌過程與整個社會的所有因素都有聯系,轉軌經濟學應當為所有的因素留下分析的空間,要建立一個能夠容納新變數的開放式體系。

■ 轉軌現實與不同轉軌模式的理論概括

轉軌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為其研究對象本身也處於不斷的變化當中。理論與現實的差距使得理論不斷地得到修正,以便能夠增強理論的解釋力。從轉軌經濟學研究的現有成果來看,有華盛頓共識、後華盛頓共識和北京共識三個範式可以作為理論分析的參照系。
1、華盛頓共識
20世紀80年代,絕大多數拉美國家陷入了長達10餘年的通貨膨脹暴漲、債務危機爆發的經濟困難。1989年,曾擔任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約翰·威廉姆森執筆寫了《華盛頓共識》,系統地提出指導拉美經濟改革的各項主張,包括實行緊縮政策防止通貨膨脹、削減公共福利開支、金融和貿易自由化、統一匯率、取消對外資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以及國有企業私有化、取消政府對企業的管制等,得到世界銀行的支持。
斯蒂格利茨也對「華盛頓共識」做出界定,他認為是指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宏觀穩定為主要內容的發展戰略及基於對自由市場的堅定信念並旨在削弱甚至最小化政府角色的一系列政策。事實上,「華盛頓共識」基本上也構成了俄羅斯和東歐激進式改革的主要理論依據。「華盛頓共識」秉承了亞當·斯密自由競爭的經濟思想,與西方自由主義傳統一脈相承。後來人們將這些觀點稱之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宣言」。隨著全球化的暢行,「華盛頓共識」曾經一度深入人心,對經濟轉軌形成廣泛的影響。
2、「後華盛頓共識」
由於華盛頓共識本身是在經濟轉軌早期形成的,這種理論必然會伴隨著轉軌實踐進程來修正和完善自己。尤其是激進式的轉軌在轉軌初期出現了經濟衰退和社會秩序的混亂,這種理論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各方的質疑。主要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歐洲價值觀」,二是「後華盛頓共識」。「歐洲價值觀」基於歐洲傳統的社會民主主義價值理念,在強調經濟增長的同時,倡導人權、環保、社會保障和公平分配。但是,近二十年來,歐洲福利社會型的資本主義在與美英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競爭中處於劣勢,歐洲國家在政策導向上整體向「華盛頓共識」靠攏,因此「歐洲價值觀」對「華盛頓共識」的挑戰是軟弱乏力的。近年來,更加有力地對於「華盛頓共識」的挑戰是以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為代表的一批西方學者提出的「後華盛頓共識」。「後華盛頓共識」強調與發展相關的制度因素,認為發展不僅是經濟增長,而且是社會的全面改造。因此,「後華盛頓共識」不僅關注增長,還關注貧困、收入分配、環境可持續性等問題,它還從信息不對稱出發,指出市場力量不能自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承認政府在促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亞洲金融危機前後倡導的私有化、資本賬戶開放和經濟緊縮政策。
「後華盛頓共識」(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將華盛頓共識的失敗之處一一揭示出來。認為「華盛頓共識」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構的認識嚴重失誤,且把目光局限在過於狹隘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過於狹隘的工具上。例如,當技術不斷進步時,市場並不能自發的實現效率;這個動態過程恰恰是發展的關鍵問題;並且這個動態過程中存在重大的外部性問題,而正是這外部性賦予了政府重大的角色。成功的東亞國家公認了這一角色,而華盛頓共識則沒有。
3、北京共識
無論是「歐洲價值觀」還是「後華盛頓共識」,他們對於「華盛頓共識」的挑戰還都遠遠不夠。比較起來,因為有持續的經濟增長作後盾,「北京共識」才最有可能對「華盛頓共識」形成新的強有力的挑戰。
英國著名思想庫倫敦外交政策中心於2004年5月發表喬舒亞·庫珀·拉莫的一篇論文,題為《北京共識》,對中國20多年的經濟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與分析,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適合中國,也是適於追求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中國家效仿的榜樣。喬舒亞認為,中國的模式是一種適合中國國情和社會需要、尋求公正與高質增長的發展途徑。他把這種發展途徑定義為:艱苦努力、主動創新和大膽實驗;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利益;循序漸進,積聚能量。創新和實驗是其靈魂;既務實,又理想,解決問題靈活應對,因事而異,不強求劃一是其准則。它不僅關注經濟發展,也同樣注重社會變化,通過發展經濟與完善管理改善社會。中國的新理念正在對中國以外的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對全世界那些正苦苦尋找不僅發展自身,而且還要在融入國際秩序的同時又真正保持獨立和保護自己生活方式和政治選擇出路的國家來講,中國提供了新路。「北京共識」還包括許多非經濟思想,涉及政治、生活質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問題。「北京共識」取代了人們已廣泛不信任的「華盛頓共識」。平等、和平與高質量的發展願望取代了指手畫腳和盛氣凌人。
在拉莫看來,建立在「北京共識」基礎上的中國經驗具有普世價值,不少可供其他發展中國家參考,可算是一些落後國家如何尋求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模式。
拉莫對於「中國經驗」的概括未必准確,其「北京共識」也未必能夠得到人們共識,在今後的探討中存在著極大的被替換或補充的可能。但是,拉莫所創立的「北京共識」一詞卻有很大的可能存續下來,並被不斷地熱烈討論,日益成熟和完善,成為全球既不認同計劃經濟,又不接受「華盛頓共識」,而是試圖探索「第三條道路」的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的一面思想旗幟。
4、對三種轉軌共識的基本評價
無論是「華盛頓共識」、「後華盛頓共識」還是「北京共識」,都是對特定轉軌過程的認識,也基於不同經濟學流派的基本信仰和發展。目前有一種傾向,就是更加贊同漸進式改革,而對激進式改革的呼聲逐步消失。理論上開始出現一邊倒的傾向,這種情況並非冷靜和理智的態度。俄羅斯和東歐很難學習中國,而中國也很難學習俄羅斯和東歐,關鍵問題是轉軌最初面臨的約束條件不同。而且,關於激進式和漸進式轉軌的優劣,在短短20多年,還並不能夠全面地揭示出來。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就是轉軌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簡單化的理性設計往往很難達到預期目的,因為轉軌過程中的變數非常多,相當多的變數並不能夠人為地控制。

❷ 什麼是好的經濟學

經濟抄學都一樣沒有好壞之襲分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一門研究人類在「稀缺」問題下作出選擇的科學。也叫西方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在稀缺條件下資源的優化配置。它的作用就是利用各種機制(如公司、市場等)以充分利用有限資源,達到最優化配置。

❸ 什麼是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為了突出一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經濟學從一個方面自發地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根據它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自覺地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的整體。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擴展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經過優化配置和再生後的經濟規律和經濟本質。

(3)什麼是地道的經濟學擴展閱讀

經濟學的對象反映了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和規律。社會經濟發展主要通過主體來創造價值,主體和客體由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主體創造價值,主體和客體由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經濟學出發點反映了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經濟客體和經濟主體的對稱關系展開為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從不對稱到對稱的轉化運動,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從不對稱到對稱的轉化運動形成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展開為經濟學的邏輯體系。

❹ 什麼是經濟學

經濟學就是研究如何來合源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經濟資源來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的科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其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宏觀經濟學也稱為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❺ 經濟學主要干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內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容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5)什麼是地道的經濟學擴展閱讀:

1、經濟學核心思想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通過研究、把握、運用經濟規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最大限度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與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2、經濟學思維方式

經濟學思維方式認識經濟現象、把握經濟規律、揭示經濟本質、指導經濟工作的思維方式。由於經濟現象的復雜性,經濟學思維方式必須是對稱邏輯的非線性思維方式。

❻ 地理經濟學是個什麼樣的專業

經濟地理學,一般偏向研究中國或世界的產業布局,經濟宏觀的規劃和資源利用等.由於跟經濟學緊密聯系起來,所以該專業通過對地理的研究來為經濟服務.現在常用的是區域經濟學.就業方向非常廣.政府機關,城市規劃部門,設計研究院,社會科學院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經濟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是以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為中心內容的一門學科,它是人文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合類型和發展過程等內容。 以生產為主體的人類經濟活動,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整個過程,是由物質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鄉村和城鎮居民點、交通運輸站點、商業服務設施以及金融等經濟中心連結在一起而組成的一個經濟活動系統。這一系列經濟活動都是在具體的地域內進行的,因此,以地域為單元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活動的系統和它的發展過程,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特殊領域。

❼ 為什麼說「看見看不見的才是地道的經濟學思維」

好的經濟學思維,能夠幫助一個理性的成年人更加清晰地認知這個世界,更加理智地對待內這個世界。我認為容,經濟學思維方式包括以下幾方面,有的是常識,有的是顛覆常識的常識,但其實並不需要多麼復雜的專業訓練,也不是非要專業人士才能掌握: 1、競爭的概念 :競爭不消失,只轉化形態。 2、交易的概念 :交易提高凈幸福。 3、機會成本的概念:天下絕沒有免費的午餐,號稱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 4、理解價格是如何產生的,理解利息的概念。 5、邊際概念和邊際效用遞減公理。 6、理解產權的概念。 7、理解貨幣數量論。 8、理解制度和組織的巨大作用。

❽ 經濟學是什麼啊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8)什麼是地道的經濟學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

❾ 什麼是經濟學經濟學的作用是什麼

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經濟學的作用:

經濟學培養的是一種思維,一種態度。它讓人能夠從更高的層次去審視各類經濟現象,從本質上去分析人與人,集體與集體之間的經濟交往活動,從根本上去理解企業利潤的產生與經營模式。

1、經濟學對政治生活的作用

經濟是社會的基礎,政治、法律等是社會的上層建築。一個社會的政治、法律等,歸根結柢都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都是為維護經濟基礎而服務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及法律等,是根據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確定的,是以維護整個資產階級的私有制財產和經濟利益而服務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及法律等,則是根據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確定的,就是以維護人民的整體利益,維護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導地位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而服務的。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使研究人類社會的經濟基礎的經濟學和研究國家制度、法律等的政治學、法學等緊密聯系起來。經濟學要聯系國家制度、法律等上層建築來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政治學、法學等要聯系所要維護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來研究各種國家制度、各種法律等。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也同樣適用於經濟學與以其他的社會上層建築作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學科之間。

2、經濟學對日常生活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是顯得抽象,是將與我們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經濟現象以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經濟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分析投資股票、買房前斟算性價比、商場打折促銷活動等。但是,大部分人還沒有仔細想過,為什麼股市跌漲,房價會有高有低,商場又為什麼要打折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經濟學對我們日常生活的作用:用經濟學的角度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更科學的權衡利弊,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

❿ 什麼是經濟學

我看是你想了解這個學科吧

經濟學,我們別去下定義,因為世界上不同的大經濟版學家
都無法給出一個精確的定義權和概念來。
經濟類專業的課程實用性都比較強。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 .

經濟學專業就業前景很好,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

反正經濟學是很有用的啊!
畢業的時候給你發一個 經濟學學士學位

說說你最關心的課程吧:

微觀經濟學、宏觀據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地道的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