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宏觀經濟學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央行的操作,身份地位發生了什麼變化
仔細想想,這些計量經濟學模型披上了數學的外衣,在一些假設的幫助下,通回常是不對或錯的,答即使老師說你錯了,也是教條主義的。政府監管的目的是控制價格水平,你如何看待復雜的理論,而不是實際的幫助,同時保持經濟增長的影響。對一個問題的標准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鍛煉自己思考的能力。
⑵ 如何理解用政治經濟學原理說明美國目前存在的華爾街危機和次貸危機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
大家在縱橫國際政治經濟軍事中,對霸權主義的經濟和金融趨向和行為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其中也談到了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的問題。這些也是當今世界國際政治大格局的一個組成部分,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不能割裂的來談,由於嚴重的經濟倒退危機而引發全球危機,甚至戰爭都有它的可能性。那今天俺老花貓也來談談美國的次貸危機,透過對這個危機的分析,來看看資本主義和霸權主義的末落。末落內容廣泛,不僅僅包括它的衰敗,而其衰敗的過程也就是末落的過程。 今年8月初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市場危機(簡稱「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市場為之震動。這場危機本質上是華爾街金融巨頭蓄意操縱和販賣金融風險,藉此大肆進行金融掠奪的結果。美國國內的次級按揭購房者,各種退休、教育和保險等公共基金,以及外國金融投資機構因此蒙受了巨大損失。 經資產特別是次級按揭貸款為基礎發行的各種債券,是華爾街迄今發明的最為復雜的金融衍生系列產品之一,其相關運作也極為復雜。房地產開發商、貸款機構(銀行或公司)、投資銀行、資產評級公司,各種對沖基金和債券公司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高盛、雷曼兄弟公司、貝爾斯登、美林、花旗等大牌投資銀行與穆迪、標准普爾等資產評級公司在製造次貸泡沫過程中起了最為關鍵的作用。深入了解這次危機的成因和實質,認真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對我國今後更好地參與國際金融博弈、捍衛國家金融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次級貸款的真面目 美國的按揭貸款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優質貸款市場、「ALT-A」貸款市場和次級貸款市場。優質貸款市場面向信用等級高、債務負擔合理的優良客戶,因為小,所以按揭利率相對較低。次級市場是指信用分數低、收入證明缺失、負債較重的客戶,如美國的低收者和新移民。而「ALT-A」貸款市場是介於二者之間的灰色地帶,泛指那些信用記錄不錯,但缺少或完全沒有固定收入、存款、資產等合法證明文件的客戶。次級市場和「ALT-A」貸款市場都是高風險市場,按揭利率比優質貸款高,而問題就出在這部分市場上。 為了吸納次級市場和「ALT-A」市場購房者的資金,美國貸款機構從2003年起陸續推出各種新的風險更高的貸款產品,如無本金貸款和3年不等可調利率貸款等。這些貸款的共同特點是,在還款的頭幾年,每月的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有的甚至只付利息,不用還本金,但等到一定時間之後,還款壓力陡然增加。與此同時,貸款機構還無原則地放寬貸款條件,不僅不要求貸款者提供固定收入、存款、資產必要的合法證明文件,有時還慫恿和縱容貸款者弄虛作假。在購房者無力支付首付的情況下,銀行甚至鼓勵購房者通過進一步的貸款(二次貸款)來湊齊首付。眾多「信用一般」的人,用這類貸款去購買遠超過自己實際支付能力的房屋。他們的想法是,萬一償還債務出現困難,但只要房價上漲,就可以將房子賣掉還貸款,同時還有錢賺。為了行文方便,不妨把這些高風險的貸款都歸為「次級按揭貸款」。 貸款機構非常清楚,這些貸款風險極高,一旦幾年後還奈壓力陡增或房地產市場出現問題,違約率將迅速上升。為此,美國金融界把次級按揭貸款債券稱為「毒垃圾」,連最低的投資等級都不具備。當出現危機時,貸款機構自然會盡快脫手,通過套現來轉嫁風險。這一過程最終由高盛等投資銀行用「瞞天過海」的手法來完成。 投資銀行的操作手法 投資銀行的操作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以下省略) 來源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112/69/22/6_1.html
⑶ 次貸危機是怎麼回事宏觀經濟學考試需要分析的問題。請大家幫幫忙,急用哦
先用最簡單的話先解釋一下。
次貸是次級按揭貸款,是給信用狀況較差,沒有收入證明和還款能力證明,其他負債較重的個人的住房按揭貸款。相比於給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優利率按揭貸款,次級按揭貸款的利率更高,這個可以理解吧?你還錢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錢給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風險大,收益也大嘛。放出這些貸款的機構呢,為了資金盡早回籠,於是就把這些貸款打包,發行債券,類似地,次貸的債券利率當然也肯定比優貸的債券利率要高咯。這樣呢,這些債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資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還有其他基金的青睞,因為回報高嘛。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怎麼說呢?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這個也容易理解吧,因為那些人信用狀況本來就差,收入證明也沒有,其他負債也重,還不起房貸也是容易發生的事情),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好了,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難說賣不賣得出去,因為房地產市場萎縮,有價也沒市)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舉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撥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這個數字真的是巨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期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但次貸風暴引起的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各國資金流動性。簡單的說,在當前次貸問題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各銀行自然收緊信貸,避免放貸,這就導致銀行間短期同業拆解利率大漲,換句話說,大家都不想把錢放出去,因為也搞不清楚其他銀行因為次貸的損失會多大,財務狀況如何,所以就把同業拆解利率調高了。那反過來,同業拆借利率很高,導致資金籌集的成本大增,所以連銀行自己都不願意從其他銀行借錢。所以資金的流動性就大大降低,這個是有很大風險的,對本國各行各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籌集都有很大影響。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動性突然緊縮,所以就向市場緊急注入巨額資金。各國央行在數日內向市場注入超過三千億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銀行提供比市場上同業拆借利率要低的無限額拆借,這樣就可以把同業拆借利率壓下來。但這樣的舉措,又會進一步地向金融市場表明次貸危機的嚴重性。例如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向市場注入巨資保持流動性,是自9·11恐怖襲擊來的首次。
危機是否進一步擴大,就要看各國各銀行到底關於次貸的損失有多大了。
總體上看,次貸對於中國的影響甚少,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幾乎是對外隔絕的。中國五大銀行投資美國次貸的數目甚少,目前估計他們總共的損失大概才50億人民幣,所以理論上對中國的影響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貸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影響,即便中國自身的直接損失很少,但外部環境導致美元的幣值,流動性波動極大,對國內的影響也不容低估。
⑷ 《政府經濟學》 歐債危機、次貸危機 1、表現2、原因3、政府如何解決4、對我國的啟發
08金融危機的誕生源於泡沫信貸。
列如;你將100元存入銀行1,他留10元,將90元貸給銀行2。銀行2留9元,將89元貸給銀行3.…以此類推100元能當1000元用。他們每次留的10﹪就是銀行存款准備金率。試想每家銀行像外貸錢都是要收利息的。如果9家都違約還不起錢的話,那就是一連環的虧損。就算利息是3﹪從第一家算起每次增加一個百分點。依次是4%、5%、6%、7%、8%.…以此類推這無形就多了一大堆錢。誰來補窟窿?當然是政府,政府錢從哪來從稅收,稅收取之於民。
為什麼說次貸危機讓全球損失幾十億美元?
【1】因為次貸危機之前是高通脹,即2戰後美國經濟最繁榮的時候房地產、股市高泡沫。打個比方;今買一套住房,一年後升值近50%。
【2】銀行給不夠還款能力的法人或自然人貸款,之後他們精心將貸款打包成「債券」再通過「華爾街」和「投行」的游說和路演給是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那些還款能力差的法人或自然人每月要付銀行利息,銀行從中掙些手續費,剩餘的錢還給投資者。還款能力差的法人或自然人起初能付得起後期就不行了,資不抵債變賣家產。於是有房的賣房,有股票的拋股票。導致樓市、股市雙雙跳水。
【3】一個自然人起初有40萬美元買了一套住房,起初的錢是借來的,他想搞風險投資認為後面還有傻瓜會以100萬美元接他的手,這樣他就能還起貸款,並大賺一筆。但此想法的自然人不是他1個。美國有3億人,同時有1千萬自然人去貸款,但其手上的流動資金不多,等「傻瓜」買又等不到。有些自然人扛不住了把房稍加點夠還貸錢就拋。這算幸運的。他拋後告訴同伴快拋,沒有傻子了會接你的手.他有10個朋友,5個信他,還有5個還在等。前5個又以幾何遞增告訴朋友,後5個手上的流動資金越來越少,但仍信上帝幫他們的。誰知前5個以幾何遞增的消息不脛而走,導致樓市信心大跌。後5個扛不住要賣方,但價格低於他的買入價。咋辦銀行貸款還不了了。銀行又催,算了把房賣給銀行。銀行一看,現在房價跌價這么厲害。於是像政府提出「破產保護」,政府也不傻,他媽的你賺錢時咋不多交點稅?有難找我。能救得打個折就歸為國有並購了,窟窿大的就任其自生自滅。於是「華爾街」百年投行「雷曼」倒了。
⑸ 美國的次貸危機的根源用經濟學上的一個理論來解釋的話就是流動性陷阱。可以告訴我這怎麼理解嗎!
貨幣流動性偏好是人們喜歡以貨幣形式保持一部分財富的願望或動機。
1936年,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貨幣通論》,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各種原因,其中提出流動性偏好概念。根據凱恩斯的觀點,如果資本邊際效率不變,投資決定於利率,而利率又決定於流動性偏好和貨幣數量。貨幣的供給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如果貨幣供給既定,那麼,利率則取決於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
流動性偏好實際上表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們對貨幣需求量的大小。流動性偏好可以分為3種動機:
①交易動機。即為應付日常交易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這一貨幣需求量主要決定於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數量越大,所需貨幣數量越多。
②謹慎動機。即為預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這一貨幣需求量主要決定於個人對意外事件的看法,但從整個社會來看,同收入是密切相關的。
③投機動機。即人們為抓住有利的購買生利資產的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生利資產如債 券等有價證券的價格隨利率升降而向相反方向變化,因此,利率低,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大,利率高,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小。這一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利率的高低。在利率極高時,投機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量等於零,而當利率極低時,投機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量將是無限的。也即是說,由於利息是人們在一定時期放棄手中貨幣流動性的報酬,所以利率不能過低,否則人們寧願持有貨幣而不再儲蓄。這種情況被稱為「流動性偏好陷阱」。
凱恩斯認為,資本邊際效率是遞減的,而利息率下降是有限的,當前者等於或低於後者時,資本家就不願進行投資,從而會造成投資不足,並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把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看作是使資本主義經濟經常處於小於充分就業均衡的3個基本心理因素之一。
⑹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談金融危機
在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加劇和蔓延的過程中,中國經濟依然表現良好,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這主要表現在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提高,有能力與美國、日本和德國角逐貿易規模和GDP規模的世界排名,以及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持有額居世界首位等。
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的約一半將由中國貢獻
受始發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影響,繼2008年以後,2009年的世界經濟增速也將不可避免地放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1月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修改後的預測)顯示,2009年日本、美國和歐盟都將陷入負增長,世界經濟增長率也將由2008年的3.7%降至2.2%。雖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放慢,但估計2009年也能夠維持8.5%的較高增長水平。加之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的GDP規模已經相當於世界的12.0%,因此,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將達1.02%(8.5%×12.0%),約相當於全球經濟增長率(2.2%)的一半,遠遠高於印度和俄羅斯等主要新興國家(圖表1)。
表1 主要國家和地區對世界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度 (出處)根據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 November 6, 2008繪制。
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國和世界第三的GDP大國
2007年中國出口達1.22萬億美元,排名德國(1.33萬億美元)之後居世界第二位,但是進入2008年以後中國繼續保持年20%的增長,7月以後已經超過了德國(圖2)。
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2007年中國GDP規模為3.25萬億美元,居美國(13.84萬億美元)、日本(4.38萬億美元)和德國(3.32萬億美元)之後,排名世界第四位,而且與德國的差距非常小。2008年,由於中國增長率預計超過9%,遠遠高於德國1.7%的增長率,加之中國通貨膨脹率高於德國以及人民幣對歐元升值,因此,GDP規模將穩超德國,越居世界第三位。
圖2 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的中國出口規模 (出處)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和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繪制。
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持有額
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在2006年2月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此後一直不斷增加,2008年9月已經達到1.9萬億美元。如果算上已劃轉給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2000億美元,那麼其規模更大。其中相當一部分投資於以美國國債為中心的美元資產。實際上,據美國官方統計,2008年9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余額已達5850億美元,首次超過了日本的持有額(圖3)。
圖3 超過日本的中國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持有餘額 (注)年末數值,2008年為9月的數字。
(出處)根據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和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繪制。
美國為穩定金融和實施經濟對策,今後需要巨額財政支出,而為了籌措這些資金,就必須大量增發國債。中國是否繼續一如既往地以美國國債為中心進行投資,成為左右美國利率和美元匯率的主要因素,變得日益重要。
由地區大國走向全球經濟大國
這樣,經過此次源於美國的金融危機以後,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在此,我們不妨回顧一下。1997年7月以泰銖貶值為開端,包括日本在內的近鄰各國貨幣急劇貶值,陷入嚴重的金融危機,但中國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保持了7%的增長速度,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成為了中國作為地區經濟大國崛起的象徵性事件。在10年後的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震源地的美國以及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地區經濟遭受沉重打擊。在此情況下,如果中國成功保持高速增長,其作為全球大國的地位必將變得不可動搖。
⑺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講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客觀必然性
1、首先,分抄析美國的社會體制,是資本主義社會下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它的基本矛盾,即社會化生產和勞動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3、其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具有周期性的,每隔幾年或幾十年就會爆發。資本主義國家會為延緩爆發的時間,但只是緩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的根源。如果,不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就不能解決經濟危機。
5、所以,美國的次貸危機的產生是無法避免的。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資本主義國家不把基本矛盾解決了呢。因為,如果把其基本矛盾解決了它的社會體制就不再是資本主義了。所以,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必然趨勢。你也可以把這一點答進去。這些都是書上的,希望能給你點幫助。
⑻ 利用哲學和經濟學原理,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後,美國經濟進入低谷後,隨之歐洲亞洲經濟也進入低谷。
通俗點給你講:復美國制信用評級機構對信用評級不嚴格,信用不高的人也去借貸,而且銀行等金融機構或投資機構還可以把這些次級債互相轉賣,造成大量次貸危機,也就是銀行壞賬。而且人們把借的錢拿去消費、炒房,貨幣流通量變大導致通貨膨脹,於是美國銀行因為收不回這些債務,因此接二連三倒閉。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企業沒地方借錢了,也跟著倒閉了,工人大量失業了,工人沒錢了,就沒有消費力了。而中國是出口大國,賣到美國的東西,因為美國人不消費了,中國的出口製造業當然受到打擊,所以中國企業也關生意不好了,關門了,於是工人也下崗了,於是人們也沒錢消費了,也就無法拉動經濟增長了。就這樣全世界都會因為這次次貸危機,造成經濟蕭條。
⑼ 次貸危機反映的 經濟學原理 請詳細說明
西方經濟學開篇:假設人都追逐最大利益
請緊記
⑽ 請推薦一本好的經濟學的入門書,能夠讓我看懂什麼是CPI,PPI,次貸危機,國家的經濟政策等
先看西方經濟來學,就源看高鴻業的就可以了,微觀宏觀兩本
看完再看貨幣銀行學,黃達的,胡清康的都可以
這樣下來,可以搞懂CPI,PPI
有了上面的基礎可以在看一下金融市場學(可以看懂次貸危機)以及財政學(弄懂國家的經濟政策)
當然了,因為中國的國情較為特殊,你會發現現實生活中很多和書里的理論知識是不相符合的,可以自己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