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斯密經濟學二重性

斯密經濟學二重性

發布時間:2020-12-27 19:18:13

❶ 什麼是亞當斯密的價值二重性理論

亞當斯密同時是勞動價值論和邊際生產力分配論的淵源。斯密繼承回自配第,認為勞動是價答值的源泉,這是勞動價值論的淵源。

經過約翰穆勒,卡爾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論最終形成。同時,斯密認為資本和土地也是價值的來源,則預示著經由邊際革命而形成的邊際生產力分配論。

經濟政策方面,斯密是經濟自由主義的倡導者。期望在自律的個人自由基礎上建立起一種自發調節的社會經濟秩序,因而倡導一種「自然的、簡單明了的自由體系」。

政府無需干預一般的經濟事務,可以放心地讓每一個人有按他自己的方式來行動的自由,自然地會對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貢獻,自由的社會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得以順利運行和經濟增長的基本條件。



(1)斯密經濟學二重性擴展閱讀:

在宏觀方面,斯密所關心的是經濟增長的性質和動態變化過程,他分析得出了「市場機制本身驅使近代社會的經濟不斷發展」的結論。按照他的分析,這部分地方歸因於市場機制本身。

因為,市場在鼓勵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會自然地觸發出他們的勤勞、節儉品質和創造精神,並通過競爭的力量,引導人們把其資源投向生產率最高的經濟領域,從而促成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❷ 評論亞當斯密經濟學研究方法上的二重性及其原因

找幾本西方經濟學說史參考一下嘛。為什麼要現成的?
斯密的二重性就是一專方面堅持勞動價值論屬,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所謂三位一體的公式,認為工資、利潤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換價值的三個根本源泉。從而陷入了價值決定的多元論。形成了自相矛盾的兩個體系。馬克思繼承了其勞動價值論。而西方經濟學家們繼承了價值多元論。
原因按照我們流行的說法就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你可以有更獨特的想法。

❸ 亞當斯密理論的二重性有哪些表現在哪

而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商品生產者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 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這二重屬性. 具體勞動是指生產目的、勞動對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產結果都各不相同的勞動。具體勞動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形成的相互聯系又對立的兩個方面。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它使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人提出的勞動價值論成為完全科學的價值理論。 勞動二重性理論正確地解釋了價值和價值量、價值本質和價值形態、以及商品貨幣關系,從而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科學地說明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等,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樞紐。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在商品生產中,人們為了生產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商品,就要進行一定形式的勞動。使用價值的不同屬性,決定了勞動的特殊形式。如生產上衣需要裁縫的勞動,裁縫利用尺子、剪刀等縫紉工具,對布料進行加工生產出上衣。這種勞動是根據勞動的目的、加工對象、生產手段、操作方式、生產結果等來區分的。這種具有不同性質和不同具體形式的勞動就是具體勞動。具體勞動是創造商品使用價值的勞動,它體現著人和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永久條件,是不以社會形態的變化為轉移的。但是,具體勞動的種類和操作方式,都隨著生產力和生產專業化、社會分工的發展而不斷擴展和變化。生產商品的勞動,不管其具體形式如何千差萬別,都是人的腦、肌肉、神經、手等等的生產耗費。這種撇開了具體勞動特殊性質的一般人類勞動就是抽象勞動。 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它是價值的實體,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抽象勞動是商品經濟中所特有的社會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勞動所具有的二重性,是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決定的。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它解決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它 體現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❹ 亞當斯密理論的二重性哪位大俠概括一下

hehe,看你這題問的有趣,特意去瀏覽了一下亞當斯密的理論WIKI。沒有發現他提出的理論是矛盾的,你所謂的二重性如果是你的老師說的,那我想指的並非是他理論的矛盾,而是他理論中包含的對立統一辨證思維。以這個思路來看你的簡答題,應該是這么答:

亞當斯密理論主要分為分工理論,貨幣理論,價值論,分配理論,資本積累理論和賦稅理論。這些理論中體現了一種二重性。以價值理論為例,亞當斯密提出,價值涵蓋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前者表示特定財貨之效用,後者表示擁有此一財貨取另一財貨的購買力。進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價值之財貨,往往不具交換價值。點出價值與使用價值作為商品的共有屬性,一者的地位若變化則另一者也相應變化,但到一定區間之後則可能失去原先的變化規律。這其中其實涵蓋了邊際效應的含義。而就分配理論來看,這其中的因素是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三者之間仍然是有一定規律的互動變化,即資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資上漲,卻使利潤為之下降。直到該投資不再具有利潤則投資者減少,利潤率再次上升。以及地租高低決定於市場遠近和土地肥沃程度,當地租高到一定程度則使用者減少,地租反而下降的變化過程。

=================

我不是學經濟的,隨手寫的,如果是應付考試最好把措辭都改成你的專業詞彙,哈哈。

閱讀全文

與斯密經濟學二重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