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道宏觀經濟學的習題,求答案及解析
b 正確
市場交易的可能有中間產品,如此中間產品加上最終產品,則重復專計算的結果大於屬GDP;
不在國內市場交易,出口銷往國外的漏算,則計算結果會小於gdp;
如果重復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則結果可能等於gdp。
其他選項都不對
⑵ 一道宏觀經濟學題
美國目前是「雙赤字」,也就是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政府的財政赤字一般通過發行回國債的方式解決,這樣貨幣回答籠,會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引起利率上升,根據利率平價說,本國利率高於外國利率會引起本幣即期升值,遠期貶值。
另外,我覺得你應該弄清楚的一點就是,美國的匯率表示方法是間接表示法,簡單的說就是1美元等於多少外幣。而世界上多數國家使用的是直接表示發,也就是我國目前使用的,簡單說就是多少人民幣等於1(外幣)。像你的這道題,有些不嚴謹,如果問美元的匯率將上升還是下降,在間接表示法下,美元貶值,那麼匯率下降,美國的資產持有量減少;而要是直接問美元是升值還是貶值,那就是美元貶值,美國的資產持有量減少。
希望你能看明白~~~~很高興能幫助你:)
⑶ 一道宏觀經濟學考題
你好!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解析】投資對利率的彈性很大,說明IS曲線平緩;而貨幣需求對利率的彈性小,說明LM曲線陡峭;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叫做「動者越陡、靜者越緩,效果越大」,我們都知道財政政策表現為IS曲線移動,貨幣政策表現為LM曲線移動,顯然這種情況下財政政策效果不及貨幣政策。
【評注】要熟悉IS曲線和LM曲線的形式,線性的IS曲線方程可簡單表述為r=(α+e+g)/d-(1-β)Y/d,r是利率,α是自主性消費支出,e是自主性投資支出,g是政府財政支出,β是邊際消費傾向,d是投資的利率彈性,Y表示收入;線性的LM曲線方程可簡單表述為r=kY/h-m/h,k是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h是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m是實際貨幣供給。聯立兩個方程可解得均衡收入Y=[(α+e+g)/d+m/h]/[(1-β)/d+k/h],要衡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只需分別求得均衡收入對政府財政支出和貨幣供應量的導數即可:dY/dg=h/[(1-β)h+dk],dY/dm=d/[(1-β)h+dk],顯然d越大、h越小,財政政策效果越差、貨幣政策效果越佳。
以上兩個導數當中把1/(1-β)換成自主性支出乘數Ke(注意這里e是下標,不要跟自主性投資混淆),就是財政政策乘數和貨幣政策乘數的標准形式。學習經濟學一定要有乘數分析的思維方法。那個均衡收入方程當中把1/(1-β)換成Ke,把m換成名義貨幣供應量與價格水平的比值M/P,把α+e+g用一個自主性支出變數表示,就是總需求曲線(AD曲線)的標准形式。
⑷ 宏觀經濟學題,急~!!!!1
還沒復習到
等我復習到了回答你
⑸ 一道宏觀經濟學題
a、人均生產函數: f(k)=A(K/L)^=Ak^a
b、穩態收入
基本的經濟關系:儲蓄與收入——S=sY=sF(K,L)
資本存量與折舊和投資(儲蓄)——dK/dt=I-折舊率*K
=S-折舊率*K
穩態的條件:人均資本增長率=0
令f(k)=y 對人均生產函數兩邊取ln,再對時間求導,可得
(dy/dt)/y=(dA/dt)/A+a*(dk/dt)/k
經濟的穩定條件為(dk/dt)/k=0
因為(dk/dt)/k=[d(K/L)/dt]/(K/L)={[dK/dt*L-dL/dt*K]/L^2}*(L/K)=(dK/dt)/K-(dL/dt)/L
其中(dK/dt)/K=S/K-折舊率=sy/k-折舊率。表示資本的增長率
(dL/dt)/L=人口的增長率
利用穩定條件,可得
sy/k -折舊率-人口增長率=0
將y=f(k)=Ak^a,代入上式,可得:
s*A*k^(a-1)-折舊率-人口增長率=0
解出k=[(折舊率+人口增長率)/s]^[(1/(a-1)]
所以穩態的人均產出為y=f(k)=A*k^a=A*[(折舊率+人口增長率)/s]^[(a/(a-1)]
富國的人均產出為y(R)=A(R)*[(5%+1%)/33%]^[a/(1-a)]
窮國的人均產出為y(P)=A(P)*[(5%+3%)/10%]^[a/(1-a)]
由此可以計算人均收入的比值(人均收入就是人均產出)=[A(R)/A(P)]*(5/22)^[a/(a-1)]
c、將a=1/3代入人均產出公式可計算具體的比值(仍然是A的函數)=[A(R)/A(P)]*2.1
d、可以令兩國的A相等,看a的不同取值能否使人均產出比值達到16,測試後會發現這需要a>0.65。因此產出的差距可能在於技術水平A,因為大家的技術進步速度相同,所以技術的初始水平可能是產出差距的主要原因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