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屬性

經濟學屬性

發布時間:2020-12-27 17:44:51

⑴ 如何理解福利經濟學的屬性

一般均衡理論是抄理論性的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尋求在整體經濟的框架內解釋生產、消費和價格。一般均衡是指經濟中存在著這樣一套價格系統,它能夠使
每個消費者都能在給定價格下提供自己所擁有的生產要素,並在各自的預算限制下購買產品來達到自己的消費效用極大化
每個企業都會在給定的價格下決定其產量和對生產要素的需求,來達到其利潤的極大化
每個市場(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都會在這套價格體系下達到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相等(均衡)
當經濟具備上述這樣的條件時,就是達到一般均衡,這時的價格就是一般均衡價格。
一般均衡是經濟學中局部均衡概念的擴展。在一個一般均衡的市場中,每個單獨的市場都是局部均衡的。
一般均衡的目標是經濟效率最優,即經濟福利最優。

⑵ 經濟學中需求的兩個重要屬性

經濟學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時期,在一既定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 需求顯示了隨著價錢升降而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ceteris paribus),某個體在每段時間內所願意買的某貨物的數量。在某一價格下,消費者願意購買的某一貨物的總數量稱為需求量。在不同價格下,需求量會不同。需求也就是說價格與需求量的關系。若以圖像表示,便稱為需求曲線。

所以需求是要求消費者願意買且能夠買。

⑶ 土豆的經濟學屬性有哪些

那就是捆綁銷售,不按照斤算,一個房子和一斤土豆搭配買,價格應該小於一斤土豆加一個房子,大於一個房子,且大於一斤土豆。

⑷ 如何認識政府經濟學的學科屬性

政府經濟學是主要以抄經濟學的方法研究政府及其行為的學科。政府與市場也同樣存在著失靈的現象,因此就需要對政府的行為進行科學的研究。政府經濟學就要解決此類問題,即政府為什麼要干預經濟生活?什麼時候干預?怎樣干預?政府從事經濟活動的范圍、方式、途徑和效果是什麼?其主要研究內容是研究政府的經濟職能、政府收支、政府收支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政府收支在內的公共部門經濟和政府經濟行為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對公共部門宏觀經濟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協調、以及宏觀經濟調控的研究。舊政府經濟學就是財政學。新政府經濟學是從財政學發展過來的,是拓展了財政學,或者說,政府經濟學是從更高、更廣的視野來研究的財政學。

⑸ 西方經濟學所掩飾的另一個屬性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所掩飾的來另一個自屬性是(社會屬性)。
擴展:西方經濟學所論及的通常是生產的技術屬性,而忽略了其社會屬性,因而不能說明社會制度的影響,也不可能說明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局限性。例如,它們把勞動看成與資本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完全類似的生產要素,而完全忽視了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就無法對利潤的來源及性質作出科學的界定。又例如,由於沒有涉及生產過程中的經濟關系,沒有涉及勞動與資本的社會屬性,所以與工資一樣,正常利潤被計入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之中。其結果是,資本因所有權而得到的收入與工人的工資沒有了本質區別,這就起到了掩蓋剝削性質的作用。供參考。

⑹ 試述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兩個問題及兩重屬性。 幫個忙回答下,謝謝。 主要說兩重屬性是什麼就行了。

兩個問題:抄第一意識形襲態上,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從而加強對該制度的永恆存在的信念;第二,總結資本主義市場的經濟運行的經驗並把經驗提升為理論,以便為改善其運行,甚至在必要時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議

二重屬性:既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又是資本主義市場的經驗總結

⑺ 請闡述資源經濟學中對資源的定義及其基本屬性

是把資源合理分配到各個需要資源的地方,資源的利用價值,讓資源發生經濟效益,合理的資源配置可使資源發生最大的用途

⑻ 如何認識政府經濟學的學科屬性

政府經濟,是一種與企業、個人經濟活動相對應的經濟行為,即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經濟管理。其中,政府財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務在政府經濟活動中居核心地位。追溯政府經濟的歷史,政府財政收支雛形,可從原始社會滿足氏族部落公共需要的祭祀、防衛等活動算起,正式的政府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出現了國家,有了政府,便產生了政府經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認識政府經濟活動: 1、政府經濟的主體
政府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各級政府。即狹義的政府,也就是國家行政機構。政府是市場經濟運行中的重要主體,其行為與企業、個人相比,存在根本區別。企業、個人經濟行為是追求私人利潤的最大化,而政府經濟以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政府經濟活動是市場供求平衡的重要條件,如從市場主體角度分析,則政府是市場上最大的買主,一定時期內政府采購總額、采購商品和勞務的結構,對市場供求關系具有重要影響。
2、政府經濟的客體
政府經濟的客體是參與部分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分配,並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企業、個人經濟活動,是從事商品和勞務的生產和供給,而政府經濟是以財政收支為核心,實質上是一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宏觀管理。政府機構不直接創造任何物質財富,政府財政收入來自企業和個人繳納的稅收,構成支出所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財政集中的財力多少。
3、政府經濟的形式
政府經濟的形式主要表現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觀經濟管理。與企業、個人等微觀經濟活動不同,政府經濟是以組織財政收入、安排財政支出的方式進行資源配置,履行政府職責,並以收支為基礎開展宏觀管理,即對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整個國民經濟運行過程進行有效調控。
4、政府經濟的依據
與企業、個人等微觀經濟相比,政府經濟的依據是社會公共權力。政府之所以能夠強制地、無場地、固定地徵收稅收等收入,滿足其支出需要,就是因為政府是公共權力機關,掌握著法律等強制手段,對違規者予以處罰,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5、政府經濟的目的
政府經濟活動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通過教材有關章節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活動就是為了解決企業、個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克服市場缺陷,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於企業、個人的生產經營活動目的有根本區別。
通過對政府經活動的描述,我們就可以概括政府經濟學的基本含義。即政府經濟學是專門研究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管理規律的學科。任何一門學科,必須有其獨立的研究對象,政府經濟學也不例外。研究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管理,就使政府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科產生了明顯的分野。

⑼ 為什麼經濟學本身是一門歷史屬性的學科

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回的《國富論》答開始奠基,現代經濟學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眾多專業方向,並應用於各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積累與創造。是研究關於經濟發展規 律的科學
只要有經濟活動都在研究的范疇內

⑽ 政治經濟學是否具有意識形態屬性

所謂意識形態是指:一種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種觀看事物的方法,存在於共識及一些哲學趨回勢中答或者是由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對所有社會成員提出的一組觀念。政治經濟學符合此定義,理應具備意識形態的屬性。 意識形態的三大特徵:1、群體性,即不是個別人的思想觀念,而是已經被某個群體(階級或社會集團)所接受的思想觀念,代表這個群體的利益並指導其行動; 2、系統性,即不是支離破碎的想法和觀念,而是形成了體系; 3、歷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的。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屬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