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金融經濟學十講pdf

金融經濟學十講pdf

發布時間:2020-12-27 14:56:19

❶ 求投資 金融炒股 方面的pdf文件

298元,打包給你。

❷ 推薦幾本經濟學相關的書籍 謝謝

1、《國富論》

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76年。《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2、《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被譽為是繼亞當·斯密《國富論》之後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被人們稱為"李嘉圖革命"。該書多次再版,成為經濟學說史上一部真正的輝煌巨著,是關於政治經濟學經典研究方法的基礎。

這部巨著囊括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所有理論,包含著李嘉圖的全部思想精粹,成為《資本論》的重要思想源泉,在亞當·斯密和馬克思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梁。

3、《經濟學原理》

主要介紹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這十大原理貫穿於書中始末,並運用它們對貿易,供求關系,銷量與生產,企業行為和行業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宏觀經濟學理論進行闡述。

《經濟學原理》從內容、體系結構到表述、體例都體現了「經濟學學生的入門教科書」定位;該書首次在美國出版時創造了經濟學著作賣價和暢銷數量的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4、《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 C.諾思的著作。諾思在書中以西方產權理論、制度變遷理論對經濟史進行了解釋,提出了對經濟增長起決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術因素,產權制度的變遷才是歷史演進的源泉的核心觀點。

5、《資本論》

德國思想家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1867—1894年分為三卷出版。《資本論》跨越了經濟、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思想指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本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原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富論

❸ 關於金融經濟學的 論文題目

1. 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2. 我國農村經濟增長中的農村金融抑制研究
3.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與中國金融開放
4.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
5. 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範研究
6. 房地產金融風險管理及對策研究
7. 我國金融衍生市場創建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8. 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法律問題芻議
9. 論我國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制約因素分析
11.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研究
12.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機後韓國銀行業重組機制對中國的啟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須的法律規則及其實施
15. 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16. 制度、制度變遷與我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17. 離岸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研究
18. 連接函數(Copula)理論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
19.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研究
20. 構建中國金融條件指數
21. 中國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與分析
22. 論國際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問題
23. 金融投資風險評價BP神經網路模型研究及應用
24. 現代金融危機的理論與實踐
25.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26. 試論金融債權資產的定價理論與實務
27. 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的統計度量與分析
28. 無線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術研究
29. 中國漸進改革中以租金為基礎的政府金融支持行為
30. 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問題的探討
31. 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研究
32. 論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
33. 金融監管有效性研究
34. 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35. 非正規金融在我國金融生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及應用研究
37. 西部地區縣域金融發展問題
38. 房地產金融風險的評價及防範對策研究
39. 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金融風險研究
40. 中國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與設想
41. 金融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42. 金融創新的擴散機理研究
43. 關於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的研究
44.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45.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政策的協調性研究
46. 我國農村金融生態問題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發展與金融穩定問題研究
48. 中外汽車金融比較研究
49. 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解析及對江蘇的實際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51. 滬港金融中心發展的比較研究
52. 養老保險制度基礎與金融工具創新
53.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54.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與金融深化關系的實證分析
55. 金融反腐敗與金融安全
56. 我國金融中介作用於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
57. 中國金融領域反洗錢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務業消費者的安全保障問題研究
59. 基於資本市場的國防工業整合中的金融支撐研究
60.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61. 「新經濟」後美國財政貨幣政策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研究
62. 和諧金融生態體系的構建及區域金融生態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風險與監管研究
64.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策略研究
65. 我國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研究
66. 論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構建
67. 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
68. 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融資之路研究
69. 中國汽車金融風險管理
70. 金融危機與民主化
71. 構建金融網格的若干技術研究
72. 金融深化、資本深化與地方財政分權
73. 金融創新環境中的銀行審慎監管機制研究
74. 重慶近代金融建築研究
75. 網路金融風險及其監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論和我國全能銀行的發展
77. 重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研究
78. 非洲貨幣聯盟的發展
79. 關於建立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監管制度研究
81. 我國金融制度變遷路徑的不對稱研究
82. 我國的非正規金融
83. 安徽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銀行國際化與金融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
85. 基於VaR技術的中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及實證研究
86. 世界金融監管模式的發展及我國之借鑒
87.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品牌理論與實踐探討
88. 山東省金融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分析
89. 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路徑研究
90. 農村金融資源的逆向配置與政策研究
91.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問題研究
92. 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
93. 金融創新視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國金融業務綜合經營收益和風險模擬分析
95. 電子金融的風險發生機理與防範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團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研究
98. 我國商業銀行房地產金融風險及其防範
99. FDI與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的作用
100. 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業務協同與創新研究
101. 新光證券交易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02. 論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實踐與完善
103. 資產證券化的定價探討和實證分析
104. 資產證券化理論及我國的應用探索
105.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透析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
106. 證券翻譯理論與實踐
10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運作模式及定價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的定價方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109. 中國早期證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問題研究
111. 證券服務機構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問題研究
112.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法制環境的分析和立法構想
113. 我國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114. 互聯網對我國證券經紀業的影響
115.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風格的經驗分析
116. 中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
117. 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8. 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9. 證券市場中的會計事務所變更研究
120. 中國證券市場最小報價單位調整的效應分析
121. 證券公司網路改造技術研究
122. 數據挖掘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
123. 上市公司證券法監管研究
124. 證券欺詐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125. 中美證券市場比較分析
126. 資產證券化
127.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於與證券投資基金比較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研究
130. 我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行為研究
131.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風險與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13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
134.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35.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136. 我國證券市場股權結構的制度安排與改革
137. 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研究
138. 我國證券經紀人發展問題研究
139. 構建和提升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探析
140. 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問題研究
141.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的風險控制研究
142.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143. 傭金自由化下的證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研究
145. 我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
146.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研究與實證分析
147.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價格波動性的實證研究
148. 證券投資中股票選擇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
149.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及內部博弈研究
150. 我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管制的實證檢驗
151. 我國證券信息內幕操縱與證券監管研究
152.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53. 證券公司風險的法律監管
154.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與我國證券稽查執法模式比較
156. 資產證券化—我國的立法模式選擇
157. 證券市場操縱行為法律規制研究
158. 資產證券化中特殊目的載體法律問題研究
159. 一類部分信息下證券投資最優化問題
160. 我國工商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研究
161. 信貸資產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62.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研究
163. 證券交易所上市費的經濟分析
164. 中國證券公司治理結構與發展環境分析
165. 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分析
166. 淄博市農村合作銀行證券委託業務處理系統
16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障礙及對策研究
168. 證券業網上交易系統設計與實現
169. TT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
170. 證券公司數據採集與數據可視化
171. 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結構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證券定價中的應用
173. 資產證券化財務效應研究
174. 證券市場政府監管的適度性分析
175. 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176. 證券管制的立法目標及其實現
177. 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問題研究
178.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研究
179.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證券化研究
180. 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問題研究
181. 抵押權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82.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營銷分析
183. 中國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購買了審計意見
184. 人壽保險證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國壽險業利差損問題中的應用
185. 證券市場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的思考
186. 中國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轉變研究
187.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銀行業、證券業及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
188. 中國證券市場信用問題研究
189.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評價體系研究
190. 保險風險證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與我國證券市場的漸進開放
192. 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193. 我國證券監管法制現狀及其完善
194.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
195.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法律問題研究
196. 資產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
19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展問題研究
198.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結構研究
199.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
200. 我國證券公司融資模式研究

❹ fintech是怎麼把銀行業逼向引爆點的 pdf

2002年4月22日,比爾·蓋茨親自出庭為微軟辯護,試圖使公司免於9個州的司法部長提出的嚴厲的反壟斷制裁方案。在認定微軟法律責任的長達四年的審理程序中,蓋茨曾經接受美國地區法官傑克遜的傳訊,卻從未以證人身份出庭作證。

4月24日,比爾·蓋茨首次承認,微軟有可能會對現有的視窗操作系統進行「瘦身」,從而為個人計算機用戶提供一套視窗簡裝版本。此前,蓋茨一直堅持認為,這么做是不可行

的,會使微軟失去在操作系統上的領先地位。英國《金融時報》認為,蓋茨態度的轉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要問誰是近來進進出出華盛頓聯邦法院11號房間最聰明的傢伙?毫無疑問,比爾·蓋茨。他的「補救」證詞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反壟斷案中一直顯得精確而見多識廣。在本案中,9個州一直建議實施一套比微軟與司法部達成的協議更有效,或者說更「殘酷」的補救方案。美國司法部的方案已經夠讓人頭痛了,新的補救提案要求微軟從視窗操作系統中刪除瀏覽器等附加軟體,以使用微軟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這樣可以打破微軟的壟斷地位,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餘地。可這只會把微軟逼到絕路,趕出生意場。微軟表示必須對所有修改過的系統進行測試,確保它們與既定標准嚴格保持一致。這意味著,微軟要測試成百上千個版本的視窗系統。聯邦法庭上出庭作證的又都是清一色的小人物。他們可以在市場上評說微軟的功過,但卻不知道怎樣進行反壟斷補救。經濟學家、法律學者可以在補救案上發表意見,卻對軟體製作束手無策。

-征服美國政府

據最新一期的《財富》雜志披露,微軟征服美國政府的主要武器有兩個:金錢和游說。

微軟與美國政府之間的親密關系是有歷史淵源的。在2000年總統大選里,微軟為聯邦候選人和政黨捐資460萬美元,幾乎多於所有的其它美國公司,僅略遜於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比它的最強競爭對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高出兩倍。2001年,微軟贊助3600萬現金和價值1.79億美元的軟體投入,使微軟和政客們的關系搞得異常融洽。

早在90年代中期,微軟出了名的大說客傑克,每天拎著筆記本電腦和手提電話,駕著切諾基吉普車,穿過擁塞的交通,往來於微軟位於郊區的辦公樓和國會山,展開艱苦卓越的游說工作,從此,微軟就開始游刃於華府上層。盡管1998年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公司壟斷商業行為導致微軟與政府之間的魚水關系開始發生實質性變化,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微軟的游說能量仍然是讓人大跌眼鏡。當與華盛頓政府產生分歧,大多數美國公司無非採取以下三個步驟:一、反擊,二、阻礙議案的執行,三、促使立法者制定符合他們利益的議案。微軟更是棋高一招。微軟能夠令華府高官為其推磨,讓政府方面在關乎公司利益的重大問題上保持沉默。為了達此目的,微軟可謂不遺餘力。在1998年底和1999年初走錯幾步棋之後(試圖剝奪司法部的反壟斷基金等),微軟迅速地重新找到了立足點。在華盛頓,微軟公司負責政府關系事務的職員有15人之多,是其它公司的三倍,在其它主要的州甚至多於20人。微軟的說客中,甚至包括共和黨前主席哈雷巴貝爾和柯林頓政府律師傑克昆因。

如此肆無忌憚的游說自然會招致人們的不滿。計算機和工業通信協會(由微軟的對頭Sun、甲骨文和時代華納公司共同資助建立)主席埃德·布萊克指出,微軟游說的目的是「企圖破壞法律的實施(即反壟斷案的調查和審判),可以被認為是阻礙司法公正的行為」。微軟公司否認公司游說阻礙了執法官員進行反壟斷案的調查。

政治捐款和其它傳統的游說方式只是微軟常用武器的一部分。還有很多你可能想都想不到。例如,微軟借網站在全球大拉支持票;在1998年成立的網路世界創新自由組織(FIN)聲稱支持比爾·蓋茨的來信裝滿了5個大箱子;微軟還在公司網站上增加鏈接,在每天接到的幾千封發給比爾·蓋茨的電子郵件中挑出中聽的來,還在拉斯維加斯Comdex計算機展上大力推廣FIN。今天,有25萬多人次已經簽名表示願意支持微軟。僅2001年最後兩個月,就有幾百封經過FIN篩選的電子郵件發給了30位立法者,表示希望立法者給微軟更大的貿易權利,增加微軟的海外銷售量。微軟還定期給國會山的官員普及計算機、網路、寬頻等知識,使那裡的立法者們越來越覺得微軟有著一副善良、可親的臉孔。

-法庭上微軟氣勢奪人

在曠日持久的微軟反壟斷案審理過程中,直至上周,9個上訴州的律師才第一次得到機會,在法庭上當面「會審」比爾·蓋茨這位軟體巨人和世界首富。四年前,在最初的審訊中,比爾·蓋茨沒有出庭,他只是提交了一本錄影帶。在錄影帶中,他懶散地坐在椅子上,時而用近乎耳語的聲音做出供詞,時而大發雷霆。

這一次,9個州聘請的律師斯蒂芬·昆尼用了三天的時間向比爾·蓋茨發問。盡管看起來昆尼懂得許多技術細節,但很明顯,在冷靜而剋制的比爾·蓋茨面前,他只能試圖地表現得稍好一些。

昆尼在法庭上和緩的質詢證人方式讓傲慢的蓋茨比較能夠接受。而且,9個州所提出的不完善的補救方案以及比爾·蓋茨在法庭上的得體表現,都使昆尼看起來沒有能夠充分施展手腳。本來,很多證據已經很好地說明微軟對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實施壟斷,違反了反壟斷法案。但這次的出庭作證,比爾·蓋茨用長達155頁的證言對9個州的提案進行抨擊,使法庭相信那些提案是惡意、模稜兩可的,而且全然未把消費者、個人電腦市場或美國經濟的未來放在心上。在法庭上,微軟企圖把起訴書描述成競爭對手們(主要是SUN和時代華納)的心願。蓋茨說這些提議其實正是他的競爭對手們夢寐以求的夙願。

蓋茨表示,9個州提出的補救提案在他看來對微軟是毀滅性的,會終止公司已經進行十幾年的研發工作,會造成大量雇員失業,以及使微軟撤出最具價值的視窗軟體開發工作。

昆尼律師試圖證明蓋茨的擔心近乎偏執。在這一點上,昆尼為將來的庭審贏得了重要的一分。他迫使蓋茨在證言中刪掉一個詞——「按照推測」。這表明微軟承認,網景公司的瀏覽器和Java程序語言曾經給微軟構成極大的威脅。一個詞的改動本來並不很重要,但這給蓋茨後來提供證詞的可信度留下了陰影。

不過,比爾·蓋茨在法庭上整體表現得沉著而且善意,與上一次在錄影帶中的舉止判若兩人。他對每一個起訴者的批評聽上去也理由充分。那麼,案件的關鍵就在於法官本人了。女法官庫雷科特琳的立場一直是捉摸不定的。但是,在蓋茨的作證過程中,她給了原告方一個接著一個的打擊。她規定某些電子郵件不可以作為法庭證據,並多次同意蓋茨律師反對昆尼質詢的請求。蓋茨在法庭上開的玩笑有時還會把她逗得哈哈大笑。她還同意蓋茨律師的發言時間可以超時,那樣蓋茨就可以不必為了第四天的作證而不得不留在華盛頓了。最明顯的是,庫雷科特琳甚至粗魯地打斷昆尼的一個提問。她說:「這不是陪審團審訊,我明白就行了,繼續下一個問題吧。」

種種跡象顯示,聽證會對9個上訴州來講都不是好兆頭,它們的勝算不大,因為庫雷科特琳是唯一的關鍵人物。聽證會預計將在5月份結束

❺ 哪位有《經濟觀察報》2010年全年的PDF版啊,能不能給我傳一份全年的

——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之一

周其仁
經濟觀察報 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匯率者,貨幣間的市場之價也。譬如近來又吵得沸沸揚揚的人民幣匯率,無非就是多少人民幣換一美元的市價問題。以變動的趨勢著眼,用比今日之匯價更少一點的人民幣就可換得一美元,人民幣就是升值了。反過來,用更多的人民幣才換得同樣一美元,人民幣則貶了。

市價有什麼好吵的呢?在日常生活里,你我不是天天要進市場,時時要與市價打交道嗎?經驗很真實:早餐之價不要吵,鉛筆文具之價不要吵,衣帽鞋襪之價也不要吵。市場之道,可以討價還價,但不需要吵。講不成價錢也好辦,買賣不成仁義在,還有下回哩。從沒見過「白菜升值派」,隆重其事寫下白菜應升值的理論及其政策主張的——賣白菜的只要對其他買家的光顧信心滿滿,不改口自己的出價就足夠了。

是不是匯率涉及與老外的生意,所以就非吵不可呢?也不盡然。今年1月到達沃斯開會,來回搭乘德國漢莎航空的班機。我的立場,擺明是希望自己口袋裡的人民幣對漢莎機票升值的。無奈尋來比去,同等條件下沒有他家航空公司可選,只好屈從對方——那分明是可惡的人民幣貶值派。相比之下,成都遠郊的農民比我本事大:他們也是人民幣對可口可樂汽水的升值派,卻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小賣店裡購得只有城市銷價五分之一的可口可樂。勝利可不是吵來的,那隻是因為其他競爭者逼得可口可樂不敢多要一分錢!

市場之價為什麼無須吵?我的理解,市場其實是一套靠行為定價的游戲。天下買家大同小異,差不多個個都是自己持有貨幣的天生升值派。賣家也大同小異,都是顧客手持貨幣的貶值派。問題是,市場里的升值貶值不需要吵,大家出價就是了。橫豎買家與買家爭、賣家與賣家爭。至於升值派能不能贏,決定的因素是賣家營壘的競爭程度是不是壓過了買家營壘的競爭程度。若是,吵不吵無所謂,買家所持貨幣終究要升值;若不是,吵得再凶,買家的貨幣也擋不住對賣家的商品貶值。

這是說,凡能夠以行為定價錢的,吵鬧就多餘了。從這點看,市場就是以出價競爭的行為代替口水和政治辯論的一套制度。是的,古往今來,自發的市場熙熙攘攘,但絕不吵吵鬧鬧,更不是好勇鬥狠之輩喊打喊殺的好去處。不是市場里沒有利害關系,無論中國人與中國人,中國人與外國人,還是外國人與外國人,買賣各方的利害分歧與生俱來,這點亘古不變。但是,在市場制度下,可以出價定勝負,吵鬧實在多此一舉。

人民幣匯率究竟中了什麼招,要這樣吵了又吵?遠的不提,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過不了多久就傳來「國際聲音」:人民幣不要貶。五年後,國際呼聲轉為「人民幣要升值」,而同情中國的老外學者,一般說升值絕不可取。國際上開吵,國內也跟著吵,升值派與不升值派營壘分明。也有學者開始主張人民幣絕不能升值,等到政府決定於2005年7月開始小步升值,又說緩升也許是必要的。再過三年,全球金融危機橫掃神州大地,人民幣升值之聲讓位於全球救市。不過還真有人倒算,人民幣升值是比美國金融危機還要厲害的中國經濟殺手!又過了一年,後危機時代幡然來臨,人民幣升值的呼聲重起。這回動靜可大了: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百多位美國議員,直到美國總統,一起放話要人民幣升值。冷眼看去,正派反派的論據無數,卻不見有人問出纏繞我心頭好幾年的一個問號:他們為什麼吵架而不出價?

我的問題是沖著升值派去的:你們要是真的主張人民幣升值,何不帶頭——然後帶領所有贊同升值主張的人們——大手以美元買人民幣呢?這里的經濟邏輯很簡單:大手以美元買人民幣的 「買壓」,總比大呼小叫人民幣必須升值的「言壓」管用吧?我的問題也是沖著人民幣絕不升值派去的:要是真主張人民幣不升值,大手拿人民幣買美元不就得了?!更一般地,我的問題是沖著所有「有主張」的人們去的:用行為而不要用言辭來表達閣下的主張。

說來不容易相信,我的問題來自一次令人尷尬的經驗。那時聽一位朋友講述人民幣絕不應升值的理由,他講得實在頭頭是道。我知道他海外歸來,問他自己是否多持了一點美元。不料他很吃驚:早把美元賣掉了呀!受此刺激,我以後聽到「主張」就非聯想到「行為」不可。蒙代爾說人民幣匯率不可升,我想問他為什麼減少在美國的時間到中國來領北京綠卡?克魯格曼說美國惟有壓迫中國升值,我想問是否中國人也可壓迫他接受以人民幣計價的美國薪酬?130位美國眾議員聯署要美國財政部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我想問他們干嗎不來點真格的,乾脆拿美聯儲的黃金儲備換他幾十萬億人民幣?看來人們還真不把經濟學當回事。這門以解釋行為為己任的經驗科學,最起碼的堅持就是把人們的行為——而不是人們的言辭、特別是關於他們自己行為的言辭——作為研究的對象。

所以,我的問題說到底是沖著自己來的:在熱烈地爭論人民幣匯率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之前,我們究竟搞清楚了人民幣匯率實際上是怎樣決定的嗎?容我強調一句:不是這樣或那樣的「匯率主張」,而是在每個平常交易日的早上9點15分,由「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上的那個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2010年4月12日為1美元對人民幣6.8259元),實際上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形成人民幣匯率的市場特徵
[淘股吧]
——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之二

周其仁
經濟觀察報 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把世界吵得翻天覆地的人民幣匯率,是在一個中國的市場上形成的。這個市場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部在上海外灘中山北一路15號,曾經的華俄道勝銀行舊址。與紐約、倫敦、東京那些外匯市場不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一個有形市場,比較容易觀察。再加上歷史不長,弄清來龍去脈不算太大的難題。

1994年前的中國有外匯交易,但沒有統一市場。那時,人民幣換美元的需求是通過兩條軌道來實現的。第一軌是計劃軌,就是按政府的官方牌價結匯。不論企業還是個人,有了外匯收入,都要以5元多人民幣兌1美元之價,結算給政府。人民幣估值如此之高,應該是那時中國的創匯能力不足,政府希望以較少的人民幣代價購得全部外匯。不過,這樣打算盤有一個代價,就是誰也不願積極創匯。政府低價購匯,如同當年低價收購農副產品一樣,降低了刺激生產者努力的誘因。

逼來逼去就逼出了第二軌。路徑大體如下: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提高購匯牌價,然後又推出「外匯留成」制度,即允許創匯企業留下一個比例(20%)的外匯自用,並可以把這部分留成的外匯,拿到 「外匯調劑中心」去,看有沒有誰的出價比官方外匯牌價更高。由於低於真實市價的「平價外匯」永遠短缺,需求就永遠旺盛。大家你爭我奪出價,就把計劃外的外匯調劑價格拉高了。外匯雙軌制應運而生:牌價外匯5元多兌1美元,調劑中心的可以8元、9元、甚至10元兌1美元!後者才是市場,因為凡想多要美元的,無須喊叫,也無須左打報告右審批的,拿人民幣出價就是了,游戲規則是出價高者得美元。

拜改革開放大潮之福,外匯市場軌的力量越來越大。到1993年中國第一次匯改前夜,中國全部外匯的80%來自調劑中心即市場軌,僅有20%來自計劃軌。中國的第一次匯改,大刀闊斧完成了匯率雙軌的合並,也把分布於各地、分散定價的外匯調劑中心,整合成統一競價的外匯市場,這就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由來。自此,直接以行政命令為人民幣匯率定價的時代結束了。今天的人民幣匯率,是在外匯交易中心這個市場上形成的。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確是一個市場。不過,這個市場尚帶有轉型經濟的若干制度特徵。我觀察了幾年,發現至少有兩個特點值得特別留意。第一個特點較為明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一個僅僅設在中國的市場,在世界其他地方別無分店。這個特點,區別於全球主要外匯市場。當今世界,人們不僅可以在美國境內買賣美元、也可在美國境外買賣美元,正如人們可以在歐洲境內外、日本境內外買賣歐元或日元一樣。可是人民幣的交易就僅限於中國,中國人可以在中國買賣外幣,外國人也可以在中國買賣外幣,但外國人卻不可以在中國境外買賣人民幣。之所以境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嘹亮,原來是因為他們無從拿美元買人民幣!這方面,香港是個例外。在這個全球第五大外匯市場上,自2003年以後是可以合法買到一些人民幣的。並不例外的是,香港因此也就沒有很高的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呼聲,因為無論哪種匯率主張,在香港總可以通過對人民幣的出價行為來表達。

另外一個特點較為隱蔽。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一個交易所類型的市場,實行會員制。所有在中國有權合法經營外匯業務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組織(包括其分支機構),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的審查批准,都可以成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會員。進入中國的外匯,無論來自貿易順差、外國直接投資,還是所謂的「熱錢」,都是先與這些會員「結匯」,然後再由會員機構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這個 「銀行間市場」上競買競賣各自持有的外匯頭寸。現在全球高度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就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會員們,每天在這個市場上競爭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說人民幣匯率是在市場供求競爭中形成的,此言不虛。

不過,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所有可以入場交易的會員當中,有一個特超級會員。這就是主管中國外匯市場的央行及外匯管理局。在這里,像所有其他會員一樣,央行可以進場購匯。加上「特超級」的修飾語,是因為央行不但是日益成長的中國外匯市場上的最後買家,而且在事實上購入了進中國外匯的絕大部分。讀者常聽到的早就過了2萬億美元的 「中國國家外匯儲備」,其實全部是由央行購入的外匯。要說明的是,特超級會員也還是會員,因為今天的中國再也不要求強制結匯,央行進場購得了外匯的絕大部分,僅僅是因為它的出價最高!

作為一個政府組織,央行進場大手購匯,這件事情要怎樣看?我的看法,央行入場購匯,與政府其他機構進入市場采購商品,沒有本質上的不同。當然,在自己主管的市場里從事采購活動,裁判員兼運動員,確有一個角色沖突問題。不過,好在外匯交易非常透明,中國外匯交易比其他政府機構入場的市場一般來說更為干凈。橫豎游戲規則是一樣的,大家出價競買,央行出價高就央行得。這里沒有超級特權,公眾也從來沒有為這個環節的丑聞所困。

問題是央行購匯的購買力來源。我們知道,央行不是普通商業組織,無從通過向市場出售商品和服務來獲取收入。央行也不是財政部或國資委,可以向商業機構或個人直接征稅,或通過出售國有資產或權益來形成自己的購買力。央行購得數萬億美元儲備所付出的驚人龐大的人民幣,與「基礎貨幣」有關。這是央行不同於任何其他入市的政府機構的真正特別之處。這一點,對我們全面理解在市場供求中形成的人民幣匯率,至關緊要。下周再談吧。
央行購匯的支付手段
[淘股吧]
——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之三

周其仁
經濟觀察報 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我們已經知道,人民幣匯率是在一個中國的市場上形成的。這個市場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一個由數百個有權在中國經營外匯業務的中外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組成的會員制交易所——或稱「銀行間外匯市場」。這個市場依法由央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較為特別的地方,是依法管理這個市場的央行和外匯管理局也可入市買賣外匯。更為特別的地方,是迄今為止進入中國的絕大多數外匯,都是由央行購得、然後轉為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的。

講過了,1994年第一次匯改之後,中國在法律上不再要求強制結匯。因此,央行購匯與別的會員的購匯行為沒有什麼原則不同:平等競爭,出價高者得。央行所以購得了進入中國外匯的絕大多數,原因簡單,就是誰的出價也不如央行的出價高。正因為央行出價最高,所以市場里的其他會員,就很樂意把從企業與個人那裡購得的外匯,賣給央行。2003年公布的《外匯管理條例》說,企業和個人的外匯收入,可以「保留或賣給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後者又可以在「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的外匯市場上交易。無論企業、個人還是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都有權不賣外匯給央行。這里的不賣者,其實就是他們自己對所持外匯的出價,高於央行罷了。

央行購匯當然用人民幣。那麼,央行究竟是從哪裡獲得大手購買外匯的巨量人民幣的?這個問題似乎太淺:誰不知道普天下流通的人民幣,都是由人民銀行即中國的央行發出來的?翻開1995年全國人大通過、2003年12月人大常委會修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法定的人民銀行職責之一,就是「發行人民幣」(第四條(三)款)。既然央行有此職權,為大手購匯多給自己發一些人民幣,還不是易如反掌?

是的,全部流通中的人民幣現金,都是央行發行出來的。正是這個法定的央行權力,使不少人認為,央行大手購匯的代價非常之低。在技術層面,發行貨幣就是印刷鈔票。這也不單中國如此,當代所有實行法定不可兌現貨幣制度的國家皆如此。但是,以為央行發行貨幣的代價僅僅就是人民幣的印製、運送和保管的成本,在經濟上卻大錯特錯。從經濟關系看,貨幣發行是央行之負債,這里的「債主」不是別人,恰恰是包括你我在內的所有持幣的個人和各類機構。貨幣發行要受到債務負擔的壓力——天下持幣人都是央行的債主,那可是惹不起也躲不起的。

為什麼發行貨幣就是央行對天下持幣人負有的債務呢?從常識看,人們辛苦工作之後領取薪水圖的可不是「錢」,因為鈔票(法定貨幣是也)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無法為持幣人帶來真正的享受。人們領錢是為了花錢,最後是為了交換到過日子需要的商品和服務。這樣看,領錢持幣就等於人們把自己辛苦勞動產出的產品先「借」給了發錢機關,而鈔票不過是貨幣當局開具出來的負債憑證。拿到貨幣憑證的,有權從其他商品提供者那裡換得需要的商品,而後者也因此成為「借出」商品、持有憑據的債權人。貨幣在持幣債權人那裡不斷地換手,其實就是人們不斷借貨幣來完成交換。

如果央行為了大手購匯而發行出過多的貨幣,那麼天下持幣人的債權權益就受到侵害。橫豎人們借貨幣是為了購買商品與服務,倘若借得貨幣的時候每百元人民幣能購大米50斤,等到持幣人真的去買米之時只能購米40斤,那麼這位持幣人的債權就被縮水20%,等於老百姓說的錢不值錢了,或者說票子毛了。比較麻煩的地方是,個別場合的物價上升也可能是別的原因引起的,譬如天旱影響當地稻米的產量,或者僅僅因為一時的市場競爭格局,買家相爭的激烈程度超過了賣家競爭,米價都可能上升。非到物價總水平普遍、持續上揚,央行超發貨幣的代價是難以觀察到的。在這個意義上,央行不會得罪個別的持幣債權人,超發貨幣得罪的是天下所有持幣人。

正因為如此,央行發行貨幣的大權就不能不受到特別的約束。上引《人民銀行法》在授權央行發行貨幣之前,規定了央行全部活動的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第三條)。央行當然有權用發行人民幣的法定地位籌得購匯的支付能力,但也要受法定責任的約束,即不能以損害人民幣幣值的穩定為代價。

除了增發人民幣,央行還有別的購匯手段嗎?有的。這就是同樣由法律規定的 「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權力。這里又有諸多政策工具可用。擇其要者,第一項工具是「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備金」,也就是有權規定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總額中,究竟有多大一個比例不得貸放出去,而要交存到央行。這就給央行帶來「花錢」的機會:在給付准備金利息的條件下,央行就可以用此准備金購買外匯。由於央行既可依法規定準備金率,又可根據需要花費這筆准備金,所以看來,這是能夠為央行大手購匯籌資的一個有效手段。與增發貨幣不同,央行通過抽准備金的辦法所獲得的購匯能力,不需要加大貨幣發行總量。一般的看法,央行提高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率,還減少了貨幣供給呢。問題在於,當央行自己動用這些准備金購匯時,已關入准備金籠子的貨幣又被放回到商業銀行,成為進一步向市場放貸的基礎。

央行另外一項政策工具,是「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這就是說,無論貨幣發行過多,還是把准備金收攏了再放回去,央行還可以通過基準利率調節市場里貨幣的「動」與「靜」。簡單說,央行加息等於誘使貨幣老虎趴在籠子里趴著別動。在理論上,只要加息的力度夠勁,總可以達到這樣一點,以至於外面的老虎也爭相要求入籠靜卧。這就是商業銀行高於法定準備標準的「超額准備金」的由來。超額准備金也是存入央行的,所以也構成央行購匯的支付手段。不過當央行動用超額准備金購買外匯時,趴下了的老虎又跑到市場上去了。

這樣忙來忙去,增發貨幣養老虎,提高准備金率和加息收老虎,央行大手購匯又放虎歸山。循環往復,中國經濟里的貨幣存量就越滾越大。當然央行還有一道殺手鐧,這就是2002年以後才越用越多的 「發央票回收流動性」。央票是個新工具,也於法有據。不過從經濟性質來看,無論長期短期,央票總還是央行對持票金融機構的負債。還是老規矩,央行出售央票的現金性負債,又可以拿去入外匯市場購匯。這就使「捉放虎」的游戲,升到一個新的台階。
央行負債的經濟性質
[淘股吧]
——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之四

周其仁
經濟觀察報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從上文知道,央行在中國外匯市場大手用人民幣購買外匯,靠的是以下諸種手段:增加貨幣發行、動用商業銀行存於央行的法定準備金和超額准備金以及發出「央票」即央行對金融機構的短期債券。我們也了解,所有這些央行購匯的支付手段,無一例外都來自央行的負債。這么說吧,當下令全世界肅然起敬的中國擁有的2.5萬億美元的 「國家外匯儲備」,每一元每一分都對應著央行的人民幣負債。

負債之意,無非就是債務人欠了債權人的錢。但是,央行的負債,與我們平常家庭、企業抑或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負債,有很大的不同。比較明顯的區別,央行是中央政府開的,所以,央行的負債講到底都是政府的負債,靠政府的信用借,也靠政府的收入還。可是,我發現,央行的債務與政府的財政性債務還有一點重要區別,那就是央行欠債的時候,不但不需要得到債權人的同意,甚至也不需要債權人知道。

讓我們一起來讀央行負債的信息。在中國人民銀行網頁的 「統計資料」欄目里,很容易調出1999年以來歷年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選2009年12月為例:央行的總資產為22.7530萬億人民幣,而央行的 「自有資金」僅為219.75億人民幣。這就是說,每1000元央行的資產,有999元以上來自負債!老天爺,倘若哪一個國家的財政負債也達到這個水平,怕早就無人敢買該國國債啦。至於一般工商金融企業,不要說1元自有資本對1000元負債,就是1元自有資本對10元負債,也足以嚇跑天下債權人。

為什麼央行有如此之高的負債率,卻依然安然無恙?查閱1999年央行的自由資金占總資產之比,還超過了1%,10年時間負債率升了一個數量級,為什麼央行還可以不斷從高負債走向更高負債,舉債從沒遇到實質性的障礙?近年人民幣匯率之爭此起彼伏,熱鬧非常,可是實際形成人民幣匯率的基礎——央行大手負債購匯——卻基本不入輿論與公眾的法眼,很少有人關注,也沒有構成熱點問題,這又是為什麼?

顯見的答案上文提到了:央行是政府開的,只要財政可靠,央行的資產負債就無需大家操心。不需要羅列數據,最近10年,當然是中國國家財政實力飛速增強的10年,而財政稅收之外的國有資本,更是大進特進的10年(雖然是否由此就引起「民退」,需要另外專門討論)。政府財力的基礎雄厚,是不是債權人不看僧面也看佛面,央行負債就沒有問題了?

細讀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卻沒有看到政府財力支持央行負債的直接證據。還以2009年12月為例,「政府 (在央行的)存款」2.1萬億,只不過比「(央行)對政府債權」(1.6萬億)多了5000億人民幣而已。這說明,政府借給央行的財力,對央行持有天文數目的資產,實際的貢獻了了。央行的自有資金就算全部來自財政撥款,也不過區區200多億人民幣。我們的問題還在:為什麼央行並沒有從法律上的後台老闆——國家財政——那裡獲得實際的財力支援,卻依然還有能力超高額負債,還可以持續大手購買並持有總數越來越多的外匯資產?

答案要到央行負債的經濟性質里去尋找。我的心得,央行負債區別於財政和任何公私企業負債的特別之處,是在一個相當寬的限度內,央行的負債根本就無需歸還!既然無須歸還,「債多不愁」就是很正常的:不但舉債人不愁,連債權人也不愁。誰也不愁的事情,負債率高企,有什麼奇怪的嗎?

各位讀者,此說對理解人民幣匯率機制關系重大,容我闡釋一下吧。先看央行負債的最大頭——「儲備貨幣」。2009年12月此項數為14.3985萬億,占央行總資產的63.3%。大家知道,「儲備貨幣(reservemoney)」也就是「基礎貨幣 (basemoney)」,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1)貨幣發行,(2)金融機構存款。第一部分來自法定的央行特權,因為在國家信用貨幣的制度之下,惟有央行才可合法發行貨幣。央行發出來的貨幣進入市場流通,除非央行覺得有必要回收,是不需要向誰歸還的。把這些並沒有歸還義務的貨幣也記作負債,源於國家信用貨幣的前生——在可兌換的金銀本位的貨幣制度下,央行以自己儲備的金銀為本,發出的票子滿足流通的需要,而使用票子的債權人,有權到拿了票子到央行來兌金銀。「儲備貨幣」者,就擺明央行發鈔具有負債的性質,要儲備貨幣(reservemoney),以備債權人上門索債之需。像美聯儲和德國央行,至今還儲備著全球為數可觀的黃金,其實就是為他們貨幣的國家信用作保。沒有多少黃金儲備的央行,直接以國家權力作為發鈔的抵押之物。竅門在於,「在一個相當寬的限度內」,持票債權人上門要兌國家權力的事,一般是不會發生的。在這個限度內,儲備貨幣就是央行可花的錢。

「儲備貨幣」的第二部分,似乎是必不可少的真儲備。因為這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而商業銀行的存款又來自他們的儲戶,有清楚的債權債務鏈條的約束,即使貴為央行,也要准備這些債權人上門,沒有儲備怎麼過日子?但是,央行擁有規定商業銀行存央行准備金比率的法定權力。譬如前兩天央行的一道聲明: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率就上調0.5個百分點,全國總共3000億以上的資金就要被「凍」入央行。在理論上,央行只要不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這部分「債」就可以鎖定而無須歸還。央行當然要為這部分准備金付點利息,但也是講過的,倘若央行付出的利息高過商業銀行放貸的機會成本,商業銀行還會把更多的准備金「超額」存入央行。央行對後者當然負有償還的義務,不過只要付息足夠高,那麼在一個限度內,債權人就寧願央行永不歸還。要知道,夠高的利息對央行不是難事,因為在理論上,央行可以增發貨幣來付息! 於是乎,「在一個相當寬的限度內」,央行也可規避儲備貨幣的償債壓力,痛痛快快把儲備金花出去就是了。

在儲備貨幣之外,央行還可以發行債券。如2009年12月央行的發債余額就達4.2萬億人民幣之譜。央行發出的債券當然到期要還,不過如我們近年觀察到的,用於對沖流動性的 「央票」,是可以到期再發,而且可以到期再增加發行的。如是,央行總可以積淀下相當一筆無需歸還的負債。再說了,實在到了非還不可的時候,央行反正還有增發貨幣的殺手鐧。

正因為「在一個相當寬的限度內」,央行負債無須歸還,所以央行的負債率就可以高到財政、企業、家庭的資產負債率根本不可能企及的高度。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甚至連「自有資金」都記在了 「總負債」的名下——央行可以100%通過負債來形成自己的總資產。既然負債率可以幾近100%,央行的負債量就幾近無限,而央行的總資產包括持有的外匯資產也就可以幾近無限。各位注意了,這才是實際形成人民幣匯率的基礎,也是人們廣泛地以為——在我想稱之為 「央行負債幻覺」的作用之下——人民幣匯率不是買賣行為的結果,而是各國政要、專家、輿論大打口水戰的結晶

是不是這些?

❻ 有沒有適合金融投資的初學者的書或者MP3之類的錄音講座的資料

GJM自verycd
因該很符合lz要求,裡面的資料都很實用,用電驢下載就好

把我多年的收藏拿出來跟大家分享,這次發布的是股票期貨等投資相關的書籍。

這次沒有發布單獨的文件,而是直接以打包形式出現,嗬嗬,看看大家的意見!!

以下是打包文件的書目列表,其中,書名後面的數字代表文件的大小:
/ 股票作手回憶錄.doc 162
/ 《白銀資本》.chm 318198
/ 《兵書戰策現代版》.pdf 39434220
/ 《波浪原理》.pdf 1826005
/ 《操盤建議——全球頂尖交易員的成功實踐和心路歷程》.txt 262246
/ 《匯市聖經》.pdf 4193811
/ 《極限投機——投機巨人喬治.索羅斯和他的投機理念風暴》.pdf 6250016
/ 《寂寞高手續-實戰手筋16條》.chm 129372
/ 《金融怪傑》.exe 543285
/ 《金融煉金術》[美]喬治·索羅斯.chm 1666250
/ 《金融心理學——掌握市場波動的真諦(修訂版)》.pdf 7114452
/ 《洛克菲勒的忠告》.doc 178176
/ 《思維策略》.pdf 3738477
/ 《投資心理學》.pdf 7133004
/ 《亞當理論》.pdf 2765942
/ 《賊巢》.exe 914713
/ 《證券交易新空間》.rar 31776571
/ 【「羊群效應」與股票收益分布的厚尾特性】.pdf 176177
/ 【K線理論研究】.exe 616350
/ 【波浪理論精典教學課程】.doc 440832
/ 【炒股看圖才是真功夫】.pdf 5733754
/ 【炒股奇招】作者:常秉義.pdf 3368853
/ 【短線交易秘訣】作者:拉瑞 威廉姆斯.pdf 10358607
/ 【股票螺旋歷法預測】.pdf 1666408
/ 【江恩《空中隧道》揭秘版】.chm 36927
/ 【江恩理論—金融走勢分析】(文字版)作者:黃柏中.doc 457728
/ 【江恩論述六邊形的手稿】(中英對照).doc 38400
/ 【精確短線交易技術—Gartley「222」】.doc 70656
/ 【市場理性與非理性的理論撞擊】.pdf 138104
/ 【四維K線譜—股票買賣秘訣】[羅鐵鷹].pdf 2580548
/ 【投資大師的成功因素】.doc 26112
/ 【新金融大師—當代最成功的投資大師們的投資理念】.pdf 417624
/ 【羊群效應理論及其對中國股市的現實意義】.pdf 111820
/ 【也論中國股市的羊群效應】.pdf 1039651
/ 【證券投資的不確定性】.pdf 6057626
/ 【只鐵尋寶圖】.DOC 59392
/ 【周K線圖測市應用】[夏日風].pdf 5515176
/ 【莊家論】.pdf 89470
/ 艾略特波浪理論 市場行為的關鍵.rar 3618085
/ 艾略特名著集.pdf 6335758
/ 巴菲特的真實故事.doc 463872
/ 巴菲特怎樣選擇成長股.pdf 15248663
/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pdf 18245821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pdf 15480143
/ 別跟著我坐莊.chm 336105
/ 操盤華爾街[美]譚健飛.chm 256347
/ 操盤謀略.rar 4522642
/ 炒股的智慧(全文).doc 317952
/ 炒股的智慧完整(含圖)版.exe 2690614
/ 炒股絕招.chm 361754
/ 炒金炒匯--黃榮粲.pdf 1072385
/ 炒金炒匯100擊.pdf 5752462
/ 成功的投資經理—培養投資經理人個性化投資.rar 3817849
/ 聰明的投資人[美]格雷厄姆著.rar 6760433
/ 大道至簡二.exe 833965
/ 大道至簡一 .exe 759309
/ 大商圈·資本巨鱷.exe 508534
/ 大眾心理與走勢預測.pdf 4120376
/ 道氏理論.doc 412160
/ 第二沖擊波.chm 499509
/ 短線暴漲教材.rar 708037
/ 短線必殺.exe 819440
/ 短線必勝之「葵花寶典」.doc 45056
/ 短線交易大師.pdf 49372150
/ 感悟巴菲特.pdf 30078346
/ 格雷厄姆論價值投資.pdf 372702
/ 格林斯潘效應.PDF 3920298
/ 個人實盤外匯買賣百問百答.exe 511589
/ 個人外匯交易技巧教程.exe 635870
/ 個人外匯買賣.pdf 5765903
/ 跟隨彼得.林奇學投資.doc 75264
/ 跟庄高手談選股絕招.chm 85904
/ 公司理財(原書第5版).PDF 11977516
/ 股林秘籍.chm 615184
/ 股民必讀.exe 612869
/ 股票K線戰法.rar 2967559
/ 股票操作高級教程.doc 212992
/ 股票大作手操盤術.chm 137259
/ 股票基本知識.exe 533361
/ 股票技術分析新思維來自大師的交易模式.pdf 22386752
/ 股票作手回憶錄.doc 346624
/ 股票作手回憶錄PDF版愛德溫 李費佛.pdf 12556032
/ 股權風險益價:股票市場的遠期前景.PDF 1674172
/ 股市博弈論.rar 417628
/ 股市操盤手.rar 191646
/ 股市大眾心理解析.pdf 6462568
/ 股市技術分析.exe 535122
/ 股市晴雨表威廉·彼待·漢密爾頓 著.chm 136898
/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pdf 16647483
/ 股市無敵.pdf 3752494
/ 股市心理戰·股市心理戰:預期思想制勝論.rar 5920621
/ 國際風險與保險:環境---管理分析(上冊).rar 6508012
/ 國際風險與保險:環境---管理分析(下冊).rar 6508012
/ 國泰金融投資叢書-國際投資.pdf 2443942
/ 國泰金融投資叢書-投資風險.pdf 1457058
/ 國泰金融投資叢書-投資技巧.pdf 1024197
/ 國泰金融投資叢書-投資技術.pdf 15159061
/ 國泰金融投資叢書-投資監管.pdf 1343556
/ 國泰金融投資叢書-投資理財.pdf 2867270
/ 國泰金融投資叢書-投資通論.pdf 1655751
/ 狐狸夢.doc 180224
/ 華爾街操盤高手.chm 207305
/ 華爾街傳奇.chm 152888
/ 華爾街點金人—華爾街精英訪談錄.傑克.斯沃吉爾.pdf 9947015
/ 華爾街黑幕—所羅門兄弟公司及證券市場中的腐敗.pdf 427352
/ 華爾街教父.pdf 555203
/ 華爾街理財實踐記作者:唐慶華.pdf 9162616
/ 華爾街內幕.rar 10783839
/ 華爾街寫真.exe 466906
/ 華爾街英雄譜.chm 608152
/ 匯率的不穩定性.pdf 2237758
/ 混沌操作法.pdf 5704991
/ 混沌操作法——大趨勢.rar 24326553
/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英文版.第六版).PDF 6664020
/ 寂寞高手.chm 144350
/ 價值再發現—走近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pdf 1559035
/ 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rar 3563143
/ 江恩理論(精典版).doc 353792
/ 交易場.chm 312073
/ 交易高手的思維流程.jpg 49352
/ 交易冠軍全文.doc 1594880
/ 交易規則II.rar 5311716
/ 揭示股市深層的秘密.rar 403511
/ 金融教父——格蘭姆全傳(葉童).rar 6966411
/ 金融煉金術.pdf 8621072
/ 金融魔方—個人從事股票投資與交易的要訣.pdf 8696677
/ 金融市場.rar 469502
/ 金融心理學研究.rar 15100583
/ 經理人員財務管理:創造價值的過程.PDF 4232158
/ 酒田戰法.exe 531873
/ 看透華爾街.pdf 17586749
/ 克羅談投資策略.pdf 146773
/ 葵花寶典.doc 45056
/ 利用經濟指標優化投資分析(第二版).PDF 4955694
/ 獵庄絕技.chm 185994
/ 臨界.rar 3809777
/ 螺旋的規律—股市與匯市的預測[香港]黃柏中.pdf 8806974
/ 漫步華爾街.rar 8253367
/ 漫畫期貨.chm 7445599
/ 美國期貨專家經驗談.chm 142881
/ 秘密規則.chm 124656
/ 摩根信札.pdf 8984605
/ 逆向思考的藝術.pdf 3567357
/ 盤口內經.chm 1776403
/ 破解專業操盤手核心機密破解專業操盤手核心機密.chm 42026
/ 期貨操盤高手.chm 89855
/ 期貨故事----從一萬到二億的傳奇.chm 149925
/ 期貨交易技術分析.rar 10976602
/ 期貨交易實戰必備經典.exe 1308602
/ 期貨決勝108篇.chm 302709
/ 期貨人生--真實的神話故事.chm 72215
/ 期貨知識普及.doc 325632
/ 切線理論.doc 28160
/ 邱一平:K線六種形態.chm 22577
/ 全球金融市場的固定收益分析.PDF 4293827
/ 人生歷程.chm 1003023
/ 日本蠟燭圖技術作者:史蒂夫.尼森.pdf 9027247
/ 傻錢—一個股市當沖交易員的冒險經歷.pdf 4466748
/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pdf 353168
/ 世界商品與世界貨幣:儲備與穩定.pdf 14028813
/ 市場投資分析——如何評估您的商機.PDF 1613189
/ 書籍-大贏家.chm 323610
/ 索羅斯.chm 257510
/ 索羅斯—走在股市曲線前面的人.pdf 6310627
/ 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doc 654336
/ 投機智慧.chm 113525
/ 投資的心理游戲——股票投資心理探微.rar 2824027
/ 投資評價.PDF 1522994
/ 投資全明星.PDF 9726060
/ 投資新渠道:個人外匯買賣基本操作與技巧.pdf 4588574
/ 投資心理規則:錘煉贏者心態.pdf 6650424
/ 投資學(第4版).PDF 31375957
/ 投資學題庫與題解(原書第四版).PDF 3319672
/ 投資正途—大勢·選股·買賣.rar 9288842
/ 投資組合管理理論及應用(第二版).PDF 5386812
/ 外匯基礎資料匯編-冷靜投機之路.exe 4127780
/ 外匯交易原理與實務.pdf 5602055
/ 外匯投資指南.pdf 7328254
/ 外匯知識.chm 243014
/ 沃倫·巴菲特投資聖經.pdf 12045850
/ 沃倫巴菲特之路.pdf 11492205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法]古斯塔夫·勒龐.exe 483387
/ 五萬元一粒米.pdf 9182974
/ 系統交易方法.rar 2859893
/ 相對紅利收益-普通股投資收益及增值(第二版).rar 2326365
/ 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美]克尼厄姆著 王慶等譯.rar 7990553
/ 笑傲股市——大師們的投資之道.exe 1396015
/ 心理分析.EXE 492395
/ 性格解析.pdf 3919994
/ 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 .pdf 5438549
/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exe 324869
/ 一目瞭然預測趨勢.doc 20480
/ 應用公司理財.PDF 9948988
/ 迎戰華爾街.pdf 3174506
/ 永不絕望.exe 582760
/ 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pdf 6922096
/ 在華爾街的崛起.pdf 12593716
/ 怎樣捕捉黑馬.chm 45944
/ 怎樣選擇成長股.pdf 5813459
/ 戰勝華爾街-審慎投資者指南.pdf 5099819
/ 戰勝華爾街—全美頭號職業炒手的股票經.pdf 6751551
/ 戰勝華爾街:成功投資的心理學與哲學.rar 7102154
/ 招商銀行《金葵花炒匯寶典》.doc 417792
/ 證券分析.pdf 15627230
/ 證券混沌操作法——低風險獲利指南.pdf 5337519
/ 證券期貨投資計算機化技術分析原理.rar 4304153
/ 直覺交易商—開發你內在的交易智慧.pdf 4392514
/ 中國股市機構主力操盤思維--市場分析篇.pdf 111963
/ 專業交易人士技術分析.chm 32669220
/ 專業投機原理[美]維克多·斯波朗迪.pdf 26520777
/ 專業投機智慧.exe 779702
/ 庄場現形記第二部.exe 2750024
/ 褻瀆莊家秘笈.txt 14898

❼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pdf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一書由陳志武著,於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指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也相對很廉價的勞動力,這種勞動力優勢在經濟增長初期可以彌補、對沖高制度成本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怎樣讓每個人從增加的人力資本中感到「富有」呢?那就得通過金融體制創新來幫助老百姓把人力資本「兌現」、把他們未來的收入流進一步「證券化」。
版權信息
作者: 陳志武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0-1
字數: 229000
版次: 1
頁數: 219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 >> 中國經濟概況
定價:¥36.00

音像教材
產品封面圖片
主講:陳志武
構成:3DVD+1本書
出版:中信出版社
年份:2009
定價:480元

編輯推薦
比較一下各國的貧富懸殊現狀才發現,原來『地大物博』、物資豐富只能給一個國家提供優質的『先天條件』,但這並不是『先決條件』。經驗說明,一個國家更重要的財富是其能促進財富創造的制度機制及與其相配套的自由金融創新體系,這種制度財富是無形的,但它比有形的『地大物博』更重要、更『值錢』。
金融創新之所以對個人消費者很關鍵,是因為這些創新可以幫助解放居民的消費潛力,調動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而同時,產權保護和其他制度機制為創業者以及財富擁有者提供了正面的激勵,為進一步投資增長提供了穩定的預期。足夠的金融證券品種幫助社會大眾規避風險、調配不同時候的收入。

內容簡介
在今天的世界裡,勤勞是否還是財富與收入的決定性因素?是否還『勤勞致富』?如果不是勤勞,那又是什麼呢?因為不管對窮人還是富人,不管對過去人還是現代人,只要進取心是人之本性,財富話題總會令人著迷,也永遠會令人著迷。

作者簡介
陳志武,1962年出生於湖南株洲茶陵縣,1983年獲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前身)學士學位,1986年獲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學位,並進入威斯康辛大學任助理教授,1995年獲聘為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教授,1996年擔任終身教授。1998年創辦Value Engine(價值引擎)公司,2001年與兩個合夥人創辦了Zebra對沖基金公司。
目前為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長江商學院訪問。金融學和金融資產定價領域最具有創造力和最活躍的學者之一,獲得過美國默頓·米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研究獎等多項重大獎勵。
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出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他還是2006年《華爾街電訊》評出的「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市場監管、資本市場、證券投資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財務與組織戰略、股票定價等。

目錄
自序
歷史與財富
資本全球化的奇跡
施正榮為什麼比乾隆皇帝更富有?
「數」說「改革開放」年
從世界變遷談中國的崛起
大國崛起:面向全球的中國
財富、資本與價值觀念
制度與財富
財富是怎樣產生的?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過時的「地大物博」財富觀
什麼妨礙我們創業?
農業發展的極限
太平洋貿易能否帶來長久繁榮?
貿易保護主義會把中國帶回哪裡?
印度比中國強在哪裡?
產權與財富
以楊小凱的思路理解產權保護
國營,還是「還產於民」?
國有制和政府管制真能促進平衡發展嗎?——收入機會的政治經濟學
為什麼產權明晰可減少環境污染?
農村土地所有權明晰後結果不會比現在糟
私人產權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基礎
不能以房產調控名義攝取私人產權
房產市場調控的是與非
開放與財富
跨國產權秩序的歷史變遷
全球化下的中國選擇:「單極」還是「多極「秩序?
中國跨國公司如何」跨國」?
中國企業如何跨國投資?
審視中國的海外利益
致謝

❽ 金融經濟學研究的pdf文件是什麼格式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的簡稱,意為「攜帶型文檔格式」,是由Adobe Systems用於與應用程序、操作系統、硬體無關的方式進行文件交換所發展出的文件格式。

PDF文件以PostScript語言圖象模型為基礎,無論在哪種列印機上都可保證精確的顏色和准確的列印效果,即PDF會忠實地再現原稿的每一個字元、顏色以及圖象

❾ 金融經濟學十講怎麼樣

本書的作者已經過世了,作者也是一個數學家,是研究泛函的,圖書館里有他的一本《凸分析》,所以,作者的代數功底很強。本書的精華就在前面五章關於線性定價法則和apt和capm的描述,作者對於ffie的《動態資產定價》有獨到的見解,是動態資產定價裡面泛函部分的最好先讀教材。 圖書館裡面有好幾本金融經濟學的教材,例如汪昌雲的《金融經濟學》(沒讀過,感覺差不多,加了一點公司財務的東西),還有需要鄭重推薦的是賈羅(Jarrow)的《金融經濟學手冊》,這是一本描述1995年前的金融網路全書,聚集了30多位金融學家,每人寫一章,做參考書就行了,和Mascolell的《微觀經濟理論》一樣巨厚,花個一年讀讀也是一件快事,可惜我沒做到,希望後來者有興趣的話可以讀讀。王江也寫過一本《金融經濟學》,雖然作者名氣很大,感覺寫的一般,是給MBA童鞋寫的講義,從代數角度看資產定價還是史樹中寫的好。Chi-fu Huang(黃奇輔)於1998年和別人寫過一本《金融經濟學基礎》,我下過這本書,從經濟均衡角度,有點難。 順便提下這個黃奇輔,是個台灣人,79年來到美國求學,正好趕上金融量化的浪潮,結果成為米國那個時候的華人學術弄潮兒,九十年代初先到高盛,後來和他的老師myron,shcoles一起到LTCM對沖基金裡面做債券套利,是當時亞太地區的負責人。九十年代,有人說台灣為世界貢獻了兩個金融頂級人才,一個是郎咸平,另一個就是他了。

閱讀全文

與金融經濟學十講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