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倍在日本執政這么多年,到底給日本帶來了什麼
相信大家聽到安倍晉三的名字並不陌生,安倍晉三可是日本如今的首相,安倍晉三從上台到現在擔任首相的時間,可以說在日本已經創下了日本歷史紀錄。日本安倍晉三在他們的政權中也是有著舉足重輕重的地位。當時的安倍晉三其實早在06年的時候就已經擔任過首相,但是由於自己的經驗不足,在上任一年之後就自己辭去了首相的職務,但是過了幾年之後,安倍晉三重返日本政壇,又一次登上了首相的寶座。這可是安倍晉三第二次成為首相。然而,安倍晉三的上任將日本的經濟帶上了世界的巔峰。
安倍晉三在擔任首相的這幾年將日本的經濟發展有了新的提升,也要日本人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並且給日本帶來了不少的變化,讓日本重新撿回了自己的信心,還是堅持著自己和平發展的路子。
⑵ 安倍經濟學亮起黃燈具體是什麼原因
日本央行日前發布的企業短期經濟形勢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企業景氣狀況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特別是製造業的大、中、小型企業5年半以來業績悉數下滑,給日本經濟亮起了黃燈。安倍經濟學實施將近6年,日本經濟始終保持著低速爬坡狀態。日本最新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對「安倍經濟學」持續下去「不期待」或「不太期待」的受訪者佔比高達56%。
企業景氣狀況指數被稱為預測經濟形勢的晴雨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至2013年中旬日本企業景氣指數一直是負數,之後雖然一直處於正數區域,但時有浮動。日本央行日前發布的企業短期經濟形勢調查結果顯示,連續兩個季度企業景氣指數下滑,製造業大中型企業景氣指數為21點,環比下降3點;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為14點,環比下降1點;全規模企業平均景氣指數為17點,環比下降1點。根據這項調查,在日本16個行業中,指數惡化的行業達到10個,其中石油、煤炭行業下降13點,汽車製造業下降7點,機械製造業下降5點,化工、電機行業下降4點。企業景氣狀況指數連續兩個季度惡化是2012年四季度以來的首次,特別是汽車、機械製造等出口企業指數下降更讓日本政府擔憂。
對經濟持悲觀看法的原因,首先是受原油等工業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其次是對國際貿易摩擦形勢加劇的擔憂,同時也受國內勞動力不足導致的工資等成本增加影響。東京一家機械加工廠富士精機社長藤野雅之說,貿易摩擦是最大的不利因素,該公司生產的零部件組裝成工業用機器人後出口到美國,如果美國增加關稅,其成本勢必轉嫁到公司身上。日興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丸山正義認為,國際貿易摩擦對日本經濟的心理影響已經顯現。此次調查對日本政府的經濟政策和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在結構改革方面,這本來是拉動日本經濟回升的主戰場,但幾年來雷聲大雨點小,口號多政策少,雖然建立了多個放鬆行政限制的經濟特區,但結果是安倍夫婦的關系戶近水樓台,「森友」「加計」等丑聞反而招致國民對政策的不信任。工作方式改革、促進就業等雖然增加了老年人、婦女的就業願望,但多數崗位是合同工、臨時工、派遣工等不穩定工種,低端就業的增加不僅無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拉低了平均工資水平,成為消費乏力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日本國內市場嚴重飽和的情況下,大企業利潤紛紛轉為庫存現金或到海外建廠。
近年來,日本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大企業的業績提升,企業數量占日本99%、僱工數佔全國70%的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經營吃緊。最新版的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7年來日本大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32%,但廣大中小企業生產率提高不足10%。
日本經濟再次面臨發展拐點,且國內挑戰與國外風險並存,堪稱史無前例。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日本勞動力人口下降。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15歲至64歲的勞動力人口開始下降,特別是從2012年的8055萬人降至目前的7604萬人,5年內減少450萬人。雖然老齡人口和婦女就業人數增加,但大多是效率較低的服務性行業。男性60歲至64歲就業率為82%,65歲至69歲為56%,70歲至74歲仍有35%在崗。
在消費方面,雖然近年來隨著工資緩慢增長,社會消費有所增加,但工資增長幅度並未達到安倍政府倡議的3%,加之社保負擔增加及明年增加消費稅、養老金增加無望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消費動力明顯不足。
在設備投資方面,以電子、加工機械、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出口企業發展勢頭較好,今年一季度設備投資額恢復到了2007年一季度水平。但生產效率提高緩慢,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面臨人員、工資等多重壓力。
在建設投資方面,戰後高速增長時期建成的基礎設施進入翻修期,資本、人員向大城市集中帶動了城市建設投資增加。但是,農村地區和眾多小城市趨於凋敝,2020東京奧運會建設工程接近尾聲,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可能減弱。
可以說,金融政策對此輪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央行實施的負利率、收購國債、支持證券市場等大膽金融政策取得了短期效果,綜合物價指數從2016年底以來已轉為正數,保持在1%左右,但物價增幅明顯低於美歐等西方國家,也未達到日本央行希望的2%目標,仍處在通貨緊縮的邊緣。因此,日本政府也不得不承認其主要原因是工資漲幅過低。
⑶ 「安倍經濟學」不奏效,中國真的已經趕超日本現狀了嗎
日本有意將「安倍經濟學」推廣到東盟地區2013年7月26日,到訪新加坡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第33屆「新加坡講座」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日本在振興自身經濟的同時,有意在東盟擴展其經濟空間,將「安倍經濟學」經濟政策的范圍推廣至東盟地區。安倍將日本和東盟的經濟合作比喻成一架飛機上的「雙引擎」,認為東盟和日本任何一方壯大經濟都將符合另一方的最大利益。他在演講中講解了包含「三支箭」的「安倍經濟學」經濟振興政策,即超寬松的貨幣政策、龐大的財政刺激措施和經濟改革,同時表示日本今後將把注意力放在第三支箭,即經濟改革上,而東盟在這方面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表示,日本未來將轉變成為一個更開放的經濟體,除了歡迎海外和海外,也將改變本身的電力、農業和醫療等領域,促使這些領域積極創新並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尋找市場,而東盟就是一個主要的目標市場。安倍認為,東盟是21世紀具代表性的區域,擁有龐大的中產階級消費市場,而區域正在新建各種海陸空基礎設施,東盟成員國之間的聯系勢必變得更加緊密,也會使區域的經濟規模全面擴大。在此背景下,日本希望能夠出口其系統和技術,改善本區域的基礎設施網路。他還表示,新加坡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基礎設施、創意和管理技術團隊,若能和日本的系統技術相結合,即可為世界其他地區打造「夢想城市」。安倍此次訪問行程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三國,這是其自2012年12月重新上任以來第三次走訪東盟成員國,此前他已於2013年1月訪問了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並在5月訪問了緬甸。在一年內安倍相繼訪問了東盟10個成員國中的7個,足以顯示其對東盟地區的高度重視。安倍在與新加坡李顯龍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也表示,他打算在東盟地區推進戰略性外交,著重加強日本和東盟的關系和經濟合作,希望通過這次訪問,在振興日本經濟的同時,擁抱東盟的活力,並進一步促進日本與那些共享法律、人權、自由等基本價值觀的國家的合作。
⑷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安倍三支箭"的理論基礎
安倍三支來箭:第一支箭:貨自幣政策,指量化寬松政策;第二支箭:指財政政策,即經濟刺激政策;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
第一支箭,與弗里德曼貨幣政策有關,即適當保持貨幣發行與供給,這是跟美國學來的。第二支箭,通過政府支出促進宏觀經濟,是經濟學的老套路,有點像凱恩斯主義。第三支箭,有些像產業經濟學提倡的,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來改善經濟狀況。
⑸ 安倍經濟學 三支箭是指的哪三個手段
第一支箭:貨幣政策,量化寬松第二支箭:財政政策,刺激政策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