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法弱勢群體

經濟法弱勢群體

發布時間:2020-12-27 08:54:18

⑴ 簡述影響行政組織運行的外部環境影響

環境因素。國內外各種環境的變化,不僅會影響到各種政策和決策的調整,也會影響到原決策的執行活動。尤其是國內外環境發生突變,如社會動盪、自然災害、戰爭、貿易戰等都會直接影響執行活動的進行。

行政組織外部環境

1、國際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國際自然環境是指宇宙環境和全球環境。國際社會環境指國與國之間關系以及全球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影響一國政府組織狀況的各種復雜因素的總和。

2、國內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國內自然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所面臨的自然地理狀況,主要是自然資源狀況和生態系統的狀況。它對行政組織生存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國內社會環境是指一國內所有社會因素的總和,包括經濟環境、政治法律環境、文化環境、人口環境和民族宗教環境。

(1)經濟法弱勢群體擴展閱讀

在行政組織過程中,行政組織執行的基本原則主要有:

(1)忠實原則。

行政組織執行必須忠實於行政組織目標,忠實於行政組織決策的內容安排,忠實於行政組織決策的精神旨意,依據決策指令辦事,而不得「有利就執行,無利就變形」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行政組織執行的范圍、內容、程度等必須基本符合行政組織決策的精神和內在機理。

(2)法治原則。

行政組織執行是一種合法行為,要求行政組織執行的權力設置、人事安排、機構配備等實現法治化,依法行政,防止行政組織執行中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權壓法、以權代法現象。行政組織執行主體的行政作為與不作為的行政裁量權等必須符合法律制度要求,執行程序和標准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3)責任原則。

責任的觀點要求公共行政應該對民選的官員,特別是應該對立法者負責。在法治行政的社會里,必然要求行政組織執行主體根據執行權力的大小承擔相應的責任,要求其行政行為履行相應的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

(4)人本原則。

行政組織執行以人為主體,必然要求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基本需要的滿足和自我價值的合法實現。行政組織執行應充分調動和發揮行政人員及社會公眾參與執行的主觀能動性。

(5)公平原則。

新公共行政理論認為,公共行政組織的核心價值在於維護社會公平。因此,行政組織決策的具體執行必須兼顧各種社會利益需求,盡可能幫助和扶持弱勢群體的利益表達與利益實現,實現社會公平與公正,做到行政組織執行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統一。

(6)效益原則。

行政組織執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行政組織執行的高成本、低效益必然造成行政組織內耗和資源浪費,而低效的公共服務與劣質的公共產品往往給國家和社會生產帶來極大的損害或損失,因而加強成本收益分析、堅持效益原則是行政組織執行的基本要求與重要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組織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組織環境

閱讀全文

與經濟法弱勢群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