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2浙江高考 自選模塊
《生活中的法律常識》這本書很簡單的,相信我吧。看看就能答一點了
《坐標系回與參數方程》個人認為這答本書的題比簡單
語文只能在全不會答時做一做的,不會沒分,也不會高分,還讓你寫多少字,浪費時間
其實物理會有一道很簡單的題,不過你是文科生,不太合適。 你可以試試啦。
《坐標系與參數方程》
《人教版選修7》《人教版選修8》《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自然災害與防治》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加一本《不等式選講》也可以,不過我不喜歡這本。《經濟學常識》也可以。
具體選什麼,其實到時候你做的不一定是那幾道。我們總要挑簡單的做的。
② 結婚有什麼好處
年輕的時候一直覺得婚姻是愛情的保證,拿到那個紅本本就是給愛情上了一道保險,再舉辦個婚禮,那就是雙保險,就像給防盜門上了雙道杠。然後滿心的以為有了保險就是有了依靠,你們的這個門永遠不會打開。
其實只要你願意的話,牢籠也能變成伊甸園,只是你沒有想過改變,只會一意孤行的逃避和逃離。
③ 簡述自然災害經濟學的基本規律
災害將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史,那麼自然災害經濟學必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下去。災害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是消極的,但追求的目標是積極的。自然災害經濟學提供防範和控制各種災害問題的經濟方法和手段,為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理論上的依據。更重要的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災害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對政府的政策取向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並使自然災害管理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長期 經濟制度。
結構性減緩措施
結構性減緩措施是減輕災難的傳統方法。Cohen和Noll(1981年)第一次解釋了政府參與設立減緩措施標準的基本原理,說明利用 長期資本投資成本最小化的框架,可以設計一個最佳的建築法規。基於這個模型,他們指出了所需信息的類型,這些信息可用來測算不同規模的地震發生的頻率以及不同地方法規引致的損失。Authony Fish、David Fullerton、Nile Hatch和Peter Reinet(1995年)利用東海灣市政設施區(EBMUD) 舊金山水利系統的模擬模型得出一個大型的城市儲水區如何應對乾旱。他們發現將連續使用和水的市場定價結合起來,遠比增加存儲能力的標准結構性方法優越。Cornell和Tagaras(1986年)開發了聯合可能性模型,在 風險收益分析的框架下,分析大壩修建失敗的相互依賴性。在將自己的方法運用到三個研究案例時,他們發現事先同意項目的決定可能會在考慮了人的安全和上下游大壩之間斷流的兩個問題後而被否決。Lester Lave和Tunde Valvanyos(1998年)認為 風險收益分析可以有效地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加以運用。因為水紋專家可以利用數據和方法精確地預測到洪水流勢的分布。因此,與其抵禦極端罕見的大洪水,不如運用更多的可用基金來設計或重新修建大壩,減少中小型洪水應起的損失。這樣利用有限的可利用資源,社會也可以得到改善。Kleindorfer,和Kunreuther(1999年)對完善建築法規以及相應的風險基礎保險政策的經濟影響做了經驗分析。他們構建了兩個模型城市Oakland(地震區)和佛羅里達州Miami/Dade郡(颶風區),評估預期最糟糕的損失。對此,他們的建議之一是與長期 貸款相聯系的減少 保險費,這些貸款可作為鼓勵財產所有人採用損失抵禦措施的一種方法。
④ 微觀經濟學里 商品受自然災害減產了 價格上升 這個價格的變化 是需求曲線還是供給曲線造成得
供給曲線左移,均衡產量減少,均衡價格提高
⑤ 英國經濟學家約翰。H,鄧寧認為:除非有天災人禍,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不可逆轉。這么說對嗎為什麼
每當一個國家發生了毀滅性的經濟災難,這個國家都是採取自保性的經濟政策。專所以,這句話屬就是說明每個國家都是狹義的民族主義的代表者,如果不是他們自己的災難,他們不會自顧自己,在經濟環境很好的階段里,全球化是經濟深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⑥ 自然災害經濟學的概述
災害保險與金融工具的選擇
Shogren 和Crocker(1991年)對自我保護下了一個定義,它是一種既能減少潛在損失可能性,又能影響損失嚴重性的投資行為。各然保護措施包括進行必要的保護手段,如在地震多發區,人們對房屋建築材料會有特別的要求。典型的個人保護措施的經濟手段有災害保險和不同種類的金融工具,如災害債券。關於災害保險的研究都集中在為什麼保險人和再保險人不對巨災提供保險,以及用以補充傳統保險手段的金融工具如何賠付災害損失等。Cummins,Doherty和A Lo(2002年)指出盡管看起來保險業有足夠的能力為大型災害提供賠付,但以保險行業目前的格局來看,這會引起大量的破產。對保險人而言,獲得更大償付能力的一個辦法就是購買再保險。Kenneth Froot(2001年)提出再保險人面臨融資的不完美性,擁有強大的市場能力,這能使他們向災難保險索取超過精算基礎價值的高額保險費。鑒於此,在貧窮落後的經濟中,個人的災害保險更加難以形成,政府必須發揮重要的作用,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社會保險體系。這一保險體系不僅包括了災害來臨時的飢荒救濟,還應包括應急的公共就業以及失業保險、收入補貼等社會福利計劃。資本市場通過災難債券、遠期和期權,對災害風險提供保護的作用。Jerry Skees(2000年)認為:發展中國家在遭遇旱災是面臨食物不足的挑戰時,應設計一種降水合同,合同規定如果缺乏降水,就對當地的農民給予償付,償付的數額應該是缺少的降水量的函數,而這可以由可靠的降水指數測定。然而國內關於自然災害金融工具的研究和實踐尚處於萌芽階段,學術界的探討也主要集中於保險和國家財政補貼上,關於金融工具的引入問題較少有人提及。Paul Freeman(2001年)把金融工具應用於發展中國家國有資產、政府在轉移風險中期重要作用以及政府作為窮人的保護人這些情況下,並檢驗其應用效果。Freeman總結出風險套期保值工具在前兩種情況下很有效,而對於第三種情況則不容樂觀,這主要是由於逆向選擇問題和道德風險問題。 自然災害經濟學的發展方興未艾,學術的研究沒有止境。前述的研究成果是自然災害經濟學縱深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部分經濟學家開始探討發展中國家的災害經濟問題。發展中國家本身經濟政治文化等發展存在許多問題,其經濟活動的致災性和社會經濟系統的易損性,使其面臨巨大自然災害時表現出天然的脆弱性。一個國家的災難往往對周邊國家甚至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而國際間的合作機制將有助於受災國迅速從災難中恢復。因此,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災害防治問題,以及如何實施對發展中國家災害的外部援助,將是災害經濟學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
⑦ 保險學包含哪些專業
你好,作為輔修過保險學的我,雖說不是非常非常地了解它,但是最起碼的我還是知道的,所以,很榮幸為你回答問題。
「保險學是一門研究保險及保險相關事物運動規律的經濟學科」,這一點你概括地很到位,看來,你很適合學這個專業!
所以,保險合同是保險經濟關系的實現形式。而保險合同作為經濟合同的一種,受法律的保護和約束。因此,保險之所以能夠存在於經濟生活中,並對社會經濟運行起到重要作用,是因為有其法律基礎做保證。
正如生活一樣,離開了法律基礎,保險關系就沒有保障,保險業的發展也沒有保障,同樣,保險的法律基礎包括民法,經濟法,合同法,保險法等。
制度基礎
在具備了自然基礎,經濟基礎,技術基礎和法律基礎後,保險的存在和發展是不是會成為必然呢答案是否定的。保險的存在還決定於一定的制度基礎,即保險的存在與發展受制於一定的制度安排,如果在制度安排上排斥保險機制,則無論保險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多麼重要,保險都不可能得到發展。
對於你想了解保險,也可以從保險的基本原則入手: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保險學原理的核心內容,這些原則不僅是保險學最重要的內容,也是保險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相信只要你肯下功夫,鐵杵也能磨成針!加油吧,少年!前方的風景在等你。
⑧ 災害經濟學的《災害經濟學》清華版
作者:唐彥東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255727
上架時間:2011-7-8
出版日期:2011 年7月
開本:16開
頁碼:343
版次:1-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世界及我國災害概述... 1
一、世界災害概述... 1
二、我國的災害... 6
三、災害信息資料庫... 10
第二節 災害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1
一、災害經濟學的產生... 11
二、災害經濟學的發展... 12第三節 災害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15
一、災害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5
二、本書的主要內容... 16
第二章 致災因子與災害... 17
第一節 致災因子與災害的概念... 17
一、致災因子和災害的區別與聯系... 17
二、災害與應對能力... 20
三、災害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22
第二節 災害的分類... 23
一、常見的分類方法... 23
二、本書劃分方法... 25
第三節 脆弱性... 31
一、脆弱性的概念... 31
二、脆弱性影響因素... 34
三、脆弱性的變化... 36
第三章 災害損失評估理論基礎... 38
第一節 支付意願和受償意願... 39
一、偏好... 39
二、無差異曲線... 40
三、馬歇爾需求函數... 41
四、支付意願和受償意願... 43
第二節 間接效用函數... 45
一、消費者均衡... 45
二、消費者均衡的變動和間接效用函數... 47
第三節 希克斯需求函數... 50
一、支出函數... 50
二、希克斯需求函數... 52
三、謝潑特(Shephard)引理... 55
第四節 福利衡量的基礎與指標... 55
一、價格變化的福利衡量... 55
二、收入變化的福利衡量... 74
三、數量變化的福利衡量... 75
第四章 市場影響災害損失評估... 81
第一節災害損失劃分... 82
一、按照災害影響對象的不同... 83
二、市場影響和非市場影響... 90
第二節災害損失評估基本問題... 91
一、影子價格與市場價格... 91二、公共物品與自然壟斷... 92
三、前後比較法與有無比較法... 94
四、重復計算... 96
第三節直接損失評估... 97
一、重置成本法... 97
二、現行市價法... 98
三、收益現值法... 99第四節直接損失評估實踐... 100
一、災害損失評估基本步驟... 100
二、部門直接損失評估... 101
第五節間接損失預測與評估... 106
一、間接損失評估方法... 107
二、間接損失預測與評估模型... 111
第六節HAZUS評估系統簡介... 124
一、HAZUS-MH組成模塊... 125
二、HZAZUS評估的三個層次... 127
第五章 非市場影響損失評估... 128
第一節:市場評價法... 130
一、生產率變化法... 130
二、恢復成本法... 132
三、疾病成本法... 133第二節:顯示性偏好方法... 134
一、防護費用法... 134
二、特徵價格法... 135
三、特徵資產定價法... 142
三、旅行成本法... 145
四、方法的選擇... 148
第三節 敘述性偏好方法... 148
一、條件價值評價法起源與發展... 149
二、條件價值評價法理論基礎... 152
三、CVM的總體框架和適用范圍... 153
第四節 環境影響評估... 154
一、環境的價值... 154二、環境影響分類和評估方法... 155
第六章 災害短期經濟影響... 159
第一節 供求分析... 159
一、災害對商品需求的影響... 159
二、災害條件下供求變化分析... 161
第二節 彈性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164
一、需求價格彈性... 164
二、供給價格彈性... 166
三、彈性對價格變化的影響... 167
第七章 災害與長期經濟增長... 169
第一節 災害與宏觀經濟變數... 169
第二節 災害對長期經濟增長的影響... 172
一、對增長路徑存在有利影響... 172
二、災害阻礙長期經濟增長... 174
三、災害對長期經濟增長的可能情形... 174
第八章生命價值評估... 177
第一節 人力資本法... 178
第二節 支付意願法... 180
一、生命價值概念... 180
二、降低死亡概率的邊際支付意願... 183
三、存在多種風險的邊際支付意願... 188
第三節 多期選擇模型... 190
一、個人偏好與時段選擇... 191
二、動態模型... 191
第四節 意外死亡的賠償... 192
一、生命價值與死亡賠償標準的關系... 193
二、我國死亡賠償金設定標准... 193
第五節 生命價值評估實踐... 195
一、內涵工資法... 195
二、價格-風險法... 208
第九章災害風險管理概述... 209
第一節 風險... 210
一、風險的概念... 210
二、風險的分類... 211
三、災害風險... 212
四、風險的變化... 214
五、風險與災害、人類行為的關系... 216
第二節 風險管理概述... 217
一、風險管理概念... 217
二、風險管理的目標... 218
第三節 風險管理流程... 221
一、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 221
二、國際標准化組織風險管理原則與流程... 223
三、國際管理理事會風險管理流程... 231
第十章災害風險評估方法... 244
第一節 概率論和統計學基本概念... 244
一、隨機變數和概率分布... 245
二、概率分布的數字特徵... 248
三、樣本均值和樣本標准差... 252
四、偏度... 253
第二節 常用的損失分布及性質... 254
一、二項分布... 254
二、泊松分布... 255
三、正態分布... 256
第三節 風險的度量... 260
一、損失頻率... 260
一、損失程度... 263
三、風險矩陣... 265
四、損失金額的概率分布... 265
第四節 超概率曲線... 267
一、超概率曲線概念... 267
二、繪制超概率曲線... 268
三、超概率曲線應用... 270
第十一章 災害風險管理措施. 272
第一節 風險管理措施概述... 272
一、風險控制... 273
二、風險融資... 274
三、不同風險管理措施對發展水平的影響... 275
四、風險管理措施的選擇... 276
第二節 風險融資... 277
一、保險... 277
二、再保險... 281
三、巨災風險證券化... 283
第十二章 減災理論... 288
第一節 概述... 288
一、應急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論... 288
二、減災工具... 290
第二節 最優減災投入... 291
一、減災的作用... 291
二、總量分析... 292
三、邊際分析... 294
第三節 減災的成本收益分析... 296
一、成本收益法理論基礎... 296
二、資金等值計算... 297
三、評價經濟指標概述... 304
四、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驟... 305
第十三章 恢復重建理論... 312
第一節 災後恢復重建概述... 312
一、恢復的概念... 312
二、恢復的類別... 313
第二節 最小補償投資... 313
一、影響上限... 314
二、影響下限... 315
三、最小補償投資... 318
四、具有時間參數的最小補償投資... 319
五、總補償支出... 321
第三節 災後恢復重建索洛模型... 322
一、索洛模型簡介... 322
二、災害經濟索洛模型... 326 人類的歷史就是與一部與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不斷交鋒的歷史。不同的歷史階段,人們對災害的認識不同。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天意難違」或「天人感應」是人們對「天災」最基本的理解,現代社會早已拋棄了這種觀念,但在現實生活中,用「天災」不可避免的說辭來推卸責任的事情卻時有發生。到了近代和現代,又出現了與「天意難違」幾乎完全相反的觀念,即「人定勝天」。這樣的觀念對於鼓舞人們改造自然增添了無盡的動力,於是荒山變良田,戈壁成綠洲,但此後的退耕還林和退耕還草的尷尬似乎說明了「人定勝天」觀念的破產。那麼,應該如何認識災害?災害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災害是危險的自然和社會現象與人類社會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天意難違」過多地強調了危險的自然和社會現象,忽視了人類社會是可以對災害做好防禦措施的,而人定勝天的觀念則誇大了人類社會的作用,二者都是不可取的。
經濟學是解決兩難問題的科學。如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要想穿得好一些,那麼在吃的方面就不要太挑剔,我們沒有辦法做到穿的好一些而又不減少食物的消費。這在經濟學中被稱為均衡,隱含著此消彼長的意思,也就是你要得到某種東西必須要放棄一些東西,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上面的問題其實就是經濟學中的資源是稀缺的,人們是如何權衡並最終做出決策的。在災害背景下,資源同樣是稀缺的,人們又是如何做決策的?我們當然可以聽天由命,不採取任何的防範措施,任憑災害損毀我們的財產、破壞我們的環境甚至奪走我們的生命。很顯然,這種做法並不可取,我們當然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防範措施,花費也許不多,但卻可以大大減少災害對我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也許會有人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既然災害給我們帶來如此巨大的損失和影響,我們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做好防災減災,把災害風險或災害損失降為最低。這聽起來也許很美好,但這僅僅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而已,有哪一個個人、組織或政府不計成本不切實際地把大量的資源用於防災減災呢?我們這里的全部意思是,當我們把一些資源用於防災減災時,應該投入多少呢?這同樣需要權衡,需要我們用經濟學的思想來解決這些問題。
本書是對災害經濟學理論進行初步探索的結果,是在我國和世界災害頻發的背景下,對眾多有識之士呼喚災害經濟學的響應。本書對災害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進行了初步的闡述,把一些不是完全成熟的理論或想法講出來,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引起大家討論,供大家批評,沒有什麼比爭論和批評更能促進思考。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盡管災害經濟學還剛剛起步,離建立起完善的學科體系還任重而道遠,但筆者堅信,隨著災害經濟問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研究內容將不斷深化,學科體系也將從不完善走向完善。
本書得到防災科技學院特色教材建設項目資助,在此表示感謝。
⑨ 發生自然災害時,從經濟學分析政府應該怎麼做
能源危機 環境危機 人口危機 糧食危機 核危機 石油危機
火山爆發、人工智慧、恐怖活動……地球未來70年面臨的最大危機將是什麼?是自然方面的,還是人為造成的?為防止這些危害危及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這些危害發生的幾率又有多高?針對上述問題,英國《衛報》的記者近日采訪了10位科學家,這一結論將對現實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 氣候變化
英國廷德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高級學者尼克·布魯克斯稱:「到本世紀結束時,溫室效應氣體可能會倍增,而全球的平均溫度將上升至少2攝氏度。最糟糕的可能就是某些地區的氣候會發生徹底的轉變。而這將對現有的社會體系造成破壞性影響:那些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人們會大規模地遷徙他處,針對糧食和資源的沖突將更加激烈。氣候變化雖不至到威脅人類生命的地步,但其潛在的破壞性卻不可忽視。」
未來七十年發生幾率:高
危險指數:6
2 進化時鍾
維也納大學的醫學專家斯丁德爾說,每種物種都有「進化時鍾」。過了幾千輩後,人類會在較年輕時就出現老化疾病,導致人口大幅減少。
「每種動物都有染色體,隨著細胞分裂和年齡的增加,染色體上的端粒會越來越短。一旦染色體變得極短時,我們就會患上像癌症、老年痴呆症和心臟病等病症。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類直到幾千輩後染色體才會變得極短。」
未來七十年因染色體變化導致人口急劇下滑幾率:低
危險指數:8
3 病毒流行
英國健康保護署負責人贊博恩教授指出:「上個世紀出現了SARS、HIV以及四種流行性感冒,每個世紀都會有重大疫病流行,本世紀至少會有一次。時下人們最關切的就是H5型禽流感病毒,該病毒一旦開始在人際間傳播將會造成非常可怕的後果。當然禽流感並沒有嚴重到終結人類的程度,但卻可以威脅人類生命許多年。」
未來七十年流行性病毒發生幾率:極高
危險指數:3
4 恐怖活動
劍橋聖安德魯學院的恐怖主義研究專家保羅·威爾金森稱:「今天恐怖分子更易接觸到恐怖活動所需的材料和技術,我們的社會也因此更易受到惡意攻擊。目前,最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恐怖活動是生物武器帶來的。我們無法保證終止一項襲擊,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很有可能會遭遇一場重大襲擊。」
未來七十年發生幾率:極高
危險指數:2
5 全球爆發核戰爭
英國自由民主黨國防發言人洛得·嘉頓中將稱:「緊張對立的傳統戰爭軍隊可能意外引發核戰,不過爆發全球性核戰的可能性很低。盡管有些地區和極端分子仍在研製和利用核武器,但全球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不高。
全球限制使用核武器的體系在逐漸形成和發展。」
未來七十年全球爆發核戰爭幾率:低
危險指數:8
6 隕石撞擊
美國加州噴氣推動實驗室的葉爾曼稱:「長久來看,死於隕石撞擊地球的幾率基本上等同死於飛機失事的幾率。約1500公里寬以上的隕石撞擊地球才會對人類文明造成重大打擊。」
未來七十年隕石撞擊地球幾率:中等
危險指數:5
7 人工智慧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漢斯·莫拉維克教授稱:「我預測在2050年之前將出現具有和人類同樣心理功能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會執行目前由人類腦力進行的工作,將成為我們的繼承人。」
未來七十年出現高智能機器人幾率:高
危險指數:8
8 宇宙射線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第二尼爾沙維夫稱:「銀河系每隔幾十年就會有大星球燃料用完後爆炸,宇宙射線(高能量粒子,如伽瑪射線)向四面八方噴出,地球若被射中,可能引起冰凍期。」
未來七十年發生幾率:低
危險指數:4
9 火山爆發
倫敦災害研究中心的麥克蓋爾教授稱:「約每隔五萬年,地球會發生一次超級火山爆發。火山大爆發的幾率比一個大隕石撞擊地球的幾率要大12倍。像國黃石公園這樣發生過火山爆發和一些以前沒有發生過火山爆發的地區,未來發生火山爆發的可能性都很大。」
未來七十年發生幾率:極高
危險指數:7
10 地球被黑洞吞沒
美國哈佛大學的物理學教授理查得威爾森稱:「基於我們以前進行的研究,現在相當肯定,離子對撞時,地球不會被黑洞吞沒。」
未來七十年發生幾率:極低
危險指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