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1.前提條件:工業革命的深入推動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准備了社會經濟的前提條件。
2.社會階級條件: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階級條件。
3.理論條件:自然科學取得的許多新成果與社會科學領域里的重大發現,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了理論條件。
4.思想條件: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誕生的思想條件。
拓展資料:
誕生歷程
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40年代產生於西歐,當時西歐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發展。英、法、德3國是其發源地。因為當時英、法,德,等國已經或正在實現產業革命,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無產階級已經由自在階級開始向自為階級轉變。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和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以《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為標志 。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18世紀中葉和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此外,法國啟蒙學者的思想和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階級斗爭學說,它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資料。
19世紀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特別是細胞學說的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規律的發現、進化論的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 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 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他們吸取G.W.F.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擯棄其唯心主義,吸取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而擯棄其形而上學和社會歷史問題上的唯心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哲學觀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其前身是德國古典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
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引出來的,實質上可以歸結為以下 3個規律:
從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辯證法是關於一切運動最普遍的規律的科學。運動的根源在於矛盾。矛盾雙方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之中。人們要認識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必須通過實踐,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個別人的認識又是有限的,這個矛盾要在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
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兩者的結合構成生產力。人們在發展生產力時也發展著一定的相互關系,即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為社會關系。
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性質隨著生產力的改變而改變。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等;
所以每一個歷史時代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礎。從原始公社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是在現實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個人在歷史上有一定作用,每個時代都需要而且能夠創造出自己時代的偉大人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毛澤東同志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待解決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中國化呢?首先,這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創立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工人沒有祖國」,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1頁)這就揭示了無產階級的世界性、國際性和民族性的辨證統一性,由此我們就可以自然地推導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說,「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48頁)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一旦走出書齋,落腳現實世界,成為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的理論思想和行動綱領,就必須回答和解決當時當地的實際問題。反過來說,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及其政治上的先鋒隊——共產黨,要想成功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將這一原理和本國的實際相結合,用新的實踐、新的內容、新的語言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互為依託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力量源泉。
其次,這也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後得出的鄭重結論。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在怎樣學習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上,大體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一種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教條主義態度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當做語錄,當作《聖經》,開口閉口「拿本本來」。只注意他們的具體結論,而忽視了引出結論的具體的歷史背景和過程。沒有看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許多觀點,是根據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而來的,生搬硬套地將它用到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社會,一定會犯「水土不服」的毛病。
這樣做,看起來取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經」,但實際上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話的靈魂;看起來思想無比革命,實際上思維十分保守。一旦採用這種思想來指導實踐,很容易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帶來嚴重的損失。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用毛澤東的話講就是用馬列主義這根「矢」,去射中國革命實踐這個「的」,理論科學,目標明確,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國化以後的馬克思主義去指導中國的實踐,就會做到無往而不勝。
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回顧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本國化的原則,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就一帆風順;
反之,什麼時候我們違背了這一原則,形而上學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遭到嚴重的挫敗。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馬克思主義最大的存在意義就是告訴我們,觀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從實踐開始,實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縛,哪怕是曾經認為是正確的,後來被證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時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們的目標不變,採取何種形式都不重要。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是一種對社會的預測或規范,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時不應當先入為主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某種社會制度的代言人。馬克思主義觀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用好了它,則無往而不勝。
Ⅱ 上層建築的定義
上層建築也是一個具有多層次結構的系統。總的來說,它由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兩大部分構成。政治上層建築是指特定社會形態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軍隊、警察、法庭、監獄、政府機關等設施,也包括政黨、社會團體等組織。思想上層建築,通常也稱為觀念上層建築或社會意識形態,是指特定社會形態中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大部分社會科學。不論是政治上層建築還是思想上層建築,都是由經濟基礎決定並為經濟基礎服務的。
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同屬於社會意識范疇,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因為它們都是人們根據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和發展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思想和觀念建立起來的。但政治上層建築與思想上層建築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恩格斯把政治上層建築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稱為思想的「物質附屬物」,這種「物質附屬物」自然與純意識形態是有區別的.
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治上層建築是在一定思想、觀點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上層建築總要與思想上層建築相適應。
第二,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也總要建立一定的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保證自己的傳播和貫徹。
第三,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一旦建立,就成為一種既定的現實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思想上層建築。從這一點來看,思想上層建築又要適應政治上層建築,服務於政治上層建築。恩格斯指出:「國家作為第一個支配人的意識形態力量」,它「一旦成了對社會的獨立力量,馬上就產生了新的意識形態」。
第四,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之間,總的來說是相互適應的,它們都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其中,思想上層建築既反映經濟基礎,又反映政治上層建築。
Ⅲ 軍隊文職都考什麼內容啊
軍隊文職考試是按照規定的編制聘用到軍隊,履行現役軍官(文職幹部)同類崗位相應職責的非現役人員的考試。 軍隊文職筆試考試分為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公共科目考試科目一般為公共知識和崗位能力兩部分:
公共知識考什麼:
1、政治
主要測查應試者對政治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意理論體系、公民道德修養的掌握程度。
2、經濟
主要測查應試者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掌握情況,以及理論與現實問題相結合的能力現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法律
主要測查應試者相關法律基礎知識的了解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主要涉及法學理論、憲法、民法、刑法等。
4、人文與社會
主要測查應試者對文化常識、歷史常識、國情社情、國內國際時事等人文常識與社會常識的了解程度。
5、科學技術
主要測查應試者對科學技術基礎知識、科學常識以及現代高新技術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6、國防和軍隊知識
主要測查應試者國防知識、文職人員制度、軍隊安全保密等國防和軍隊基本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情況。
崗位能力考什麼:
1、言語理解與表達
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
2、數量關系
主要是考查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計算、判斷和推理的能力。數量關系主要有兩種題型:數字推理和數字運算。
3、判斷推理
主要測查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常見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
4、資料分析
主要測查應試者對文字、圖表等資料綜合理解與分析處理能力。增長率、倍數、百分點等概念考查頻率較高。
專業科目考什麼
專業科目考試大綱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理工學、農學、醫學、圖書檔案學、藝術學、管理學等13類44個專業。對專業科目考試大綱沒有覆蓋的小語種和少數民族語言專業崗位,專業科目筆試按照相應語種語言本科教育教學大綱命題。
釘題庫建議考生充分利用好軍隊文職上岸工具——下載釘題庫APP備考軍隊文職考試,海量題庫刷題。幫助考生快速提高學習成績,輕松上岸,實現高分突破!
Ⅳ 馬克思剩餘價值論 這本書是什麼出版社出版的
2011年考研大綱剛剛公布,對2011年政治考試大綱進行最全面、最精細、最深度的解析,幫助同學們深入了解大綱修訂變化。2011年考研政治大綱延續2010年的知識點設置,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構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研大綱出來之後,考生最關心的就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部分的變化原因和命題規律,以及在今後的復習中如何根據其特點展開復習。在今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出版發行的權威官方考研用書《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配套強化指導》一書中對考研政治的命題重點進行了詳盡分析,下面我們針對新大綱的變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部分提綱挈領地給出考研政治復習的指導。
一、2011新大綱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的變化綜述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基礎性學科,是所有考研政治學科中靈活性做強的一門,因此,在命題規律上,往往非常注重考生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2011年考研政治大綱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與2010年相比,更改之處有兩處,分別在唯物論和認識論部分。下面我們結合《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配套強化指導》,按照2011考研政治新大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體系的變化作出分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章是馬原理的緒論部分,此章跟2010年大綱相比沒有變化。此章內容是馬原理部分的系統介紹,所涉及考點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考生復習過程中注意用復習選擇題方法進行復習,認真總結,提綱挈領,針對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的特性以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部分進行識記性復習。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二章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及其規律,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論和辯證法結合的一個章節,也是我們要著重復習的重要章節。此章跟2010年大綱相比沒有明顯變化,只是將唯物論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改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通過變化我們可以看到,2010年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這一表述側重從邏輯體繫上闡述問題,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之所以是哲學史上偉大變革的原因,即實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形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
2011年變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簡單的一個字的變化,將「是」變成了「在」,在命題上應該側重於變革過程和階段,側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實踐過程和時間階段。唯物論部分考生必須掌握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唯物主義的歷史發展形態、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以及實踐的含義、特徵和基本形式。命題形式以單項和多項選擇題為主。具體的命題角度可以是將以往哲學家的典型觀點設置為分析材料,將不同性質的哲學派別作為選項等等,形式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關鍵是要抓住上述幾個考點。
除了唯物論部分,本章辯證法部分更是十分重要,內容和觀點貫穿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其他各個部分(唯物論、認識論和唯物史觀)之中,對於復習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都具有指導性意義。把握辯證法部分的邏輯結構,要注意三點:第一,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辯證法的范疇和基本規律都是對聯系和發展的進一步展開和深化。第二,對立統一規律提示了普遍聯系的本質內容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貫穿辯證法其他規律和范疇的中心線索。第三,注意五對基本范疇的應用性,此點在2009年作為重點分析題考點出現。
從歷年考題情況看,每年都有選擇題、分析題出現,而且題量大。有的部分連續幾年都考到,如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及其辯證關系,矛盾一方面的發展以另一方面的某種發展為條件的原理,比如1999年單項選擇題第2題、2001年多項選擇題第16題,2002年文科多項選擇題第16題、2003年多項選擇題第16題和2004年多項選擇題第17題和辨析題第31題、2009年分析題34題,2010年分析題34題連續以不同形式進行考查過。總之,對立統一規律是這一章的重中之重,每年必然出題,考生要認真復習知識點,提升運用能力。
正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配套強化指導》第三章所指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部分,有一處更改,將「真理與謬誤的對立統一」改成「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更加側重原理和實際應用結合程度,運用真理和謬誤關系說明成功和失敗的對立統一,說明失敗和成功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轉化。
此章相比於2010年沒有明顯變化,考點邏輯順序與2010年吻合,考生在復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清楚認識論部分的理論地位,即與唯物辯證法一樣,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命制分析題的重點,在2010年考研政治試卷中,就作為分析題考點出現。所以考點要提高重視度。
這部分的難點是認識的本質,考生需要區分唯心主義先驗論、唯物主義的兩種反映論,因為涉及到西方哲學部分,所以考生在復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要多多注意系統總結。
本部分命制主觀題的重點有三個,第一個是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第二個是認識的發展過程,第三個是真理和價值,其中第一個考點非常重要,考生一定要認真掌握。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部分相對於2010年沒有考點變化。這部分知識點命題形式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比如在2008年分析題中有一個問考到了唯物史觀,問題考點是人的本質問題。
在復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按照,《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配套強化指導》,考生需要理清邏輯順序,可以按照兩條主線來復習,第一條是社會如何發展,在這部分需要重點掌握社會基本矛盾所屬相關知識點,第二條主線是人如何發展,考點集中在人的本質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部分,考生在復習這部分的時候,需要注意命題設置,即多以名人名言的形式進行選項和題干設置。
另外,在復習唯物史觀部分知識點時,需要格外注意社會意識的三個構成成分,社會存在的三個構成成分和上層建築的兩個分類,從歷年的考試分析中可以看到,這三個考點頻繁以選擇題形式出現,選項多是用事例考查構成成分,需要考生認真辨別和分析。
二、2011年考研政治大綱中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的變化之處
總體來看,今年大綱馬原理的變化很小,沒有實質內容上的大變化,就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這兩部分內容來看,新大綱里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考點共98個。與2010年大綱相比其變化如下:第五章只有一處表述變化:將相對人口過剩表述為相對過剩人口。第七章刪除兩個知識點,有一處表述變化:刪除知識點社會主義的改革;刪除知識點改善黨的領導;將發展的前進行和曲折性表述變為社會主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刪除的這兩處知識點其實仍在考研范圍內,在毛中特這門課程中都有對社會主義改革和改善黨的領導有更詳細的論述。而表述的變化更加精確了。
重點看一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學科線索:
首先介紹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主要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的目的是什麼。這是我們學習任何一門新的學科都必須清楚的問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生產關系,並且是廣義的生產關系。即人們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中所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我們考研范圍內重點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我們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目的或者任務就是要發現並總結出經濟規律。
再看一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主要介紹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以勞動價值論為理論基礎分析介紹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以及資本運動的一般原理。
具體的理論內容包括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貨幣和貨幣流通理論、剩餘價值生產理論、資本主義工資理論,資本積累理論、剩餘價值分配理論、資本運動的一般原理以及壟斷資本主義理論等。其中剩餘價值生產理論、資本主義工資理論、資本積累理論和剩餘價值分配理論合起來也可稱為剩餘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剩餘價值規律,即剩餘價值的產生及其增殖的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
資本運動的一般原理,主要內容包括資本循環理論、資本周轉理論、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理論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資本的運動理論,從單個資本看,表現為資本循環和資本周轉。資本循環理論重點是分析資本連續運動的條件及其矛盾。資本周轉理論重點是分析資本運動的速度,以揭示資本周轉速度對商品生產和價值增殖的影響。而從社會總資本的運動來看,則表現為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理論重點是分析社會總資本再生產所要求的基本比例關系協調問題。在此基礎上,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固有的內在矛盾與經濟危機。
科學社會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的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主要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規律,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規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深入剖析資本主義社會及其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基礎上,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被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客觀規律和歷史發展趨勢而得出的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結論。
這一科內容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科社對於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都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與其他學科之間聯系和有機結合。比如我們應當注意正確處理科學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在2010年考研政治試卷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22分中,除了單項選擇題第4題用直接發問的方式考查了「勞動力商品的特點」之外,其他所有題目都要求考生結合具體的實例來解釋和說明問題,有的是格言、名言,有的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的是名人典故,整個試卷給人非常豐滿的感。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不但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真正深入人心,也對考研政治的復習和應試提出了新的要求。試題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顛覆了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復習方法。怎樣才能很好地應對馬克思主義原理命題的這一趨勢?一言以蔽之,重視練習,重視習題課程,重視答題方法,將得分能力而不是記憶能力作為復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本學科的線索圖請詳見《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配套強化指導》一書,此書中有每一門學科每一章節的知識框架圖,讓同學們對繁雜的知識內容一目瞭然。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方法指導
綜上,我們針對2011年新的考研政治大綱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的變化和命題規律進行了分析,下面,根據《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配套強化指導》,針對新大綱的特點,我們談一下2011年考生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門學科的學習方法。
第一,概念清晰,邏輯框架鮮明
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首先要准確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稜兩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們把哲學定義為「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或「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而不是定義為世界觀。因為人人都有世界觀,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識到了,但並非每個人的世界觀都形成了理論體系,都是系統化、理論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論體系的世界觀或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才是哲學,並非一切世界觀都是哲學。在掌握哲學這個概念時,既要注意哲學與世界觀的聯系,又要注意哲學與世界觀的區別,不要把哲學與世界觀相混淆。
再如,我們把經濟基礎定義為「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而不是定義為「生產關系的總和」。因為「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與「生產關系的總和」所包含的內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個社會形態中,都不只存在一種生產關系,而是既有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又有與生產力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如舊生產關系的殘余和新生產關系的萌芽等。「生產關系的總和」包括了所有這些生產關系,內容十分寬泛,而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才叫經濟基礎。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掌握全面,切忌片面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事物的各個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方面相依賴、相聯系的。馬克思主義每一個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各個方面的聯系。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切忌簡單化和片面性。
例如,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上,既要看到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又要看到意識對物質的能動的反作用;在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問題上,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對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對次要方面的支配作用,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對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主要方面的影響作用;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系問題上,既要肯定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又要看到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在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問題上,既要肯定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又要充分重視個人特別是傑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重大作用;在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關系問題上,既要看到二者相互排斥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統一的一面;在對資本主義制度性質的認識上,既要掌握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又要掌握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本質;在關於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和客觀過程的問題上,既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又要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等等。簡言之,要全面地看問題,不要片面地看問題。
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忌死記硬背
正如《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配套強化指導》所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和學習其他科學一樣,要記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記住基本概念的定義,要記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點。只有這樣,才能運用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思考問題。如果腦子里是一片空白,沒有記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麼能夠思考問題呢?這與沒有記住數學的公理、公式無法解數學試題一樣。所以要學好馬克思主義不是要不要記憶的問題,而是如何記憶的問題。我們主張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反對機械的死記硬背。
第四,要理論聯系實際,切忌理論脫離實際
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或聯系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一定要以弄清理論為前提,不要離開理論羅列一大堆實際問題。學習理論,把它束之高閣,不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再好的理論也是無用的;但是離開理論,只羅列實際問題,就事論事,不作理論分析,也不算是理論聯系實際。只講理論,不講實際,是理論脫離實際的一種表現;只講實際,不講理論,則是理論脫離實際的另一種表現。這兩種傾向我們都要防止和反對。
四、針對今年考研政治大綱,就馬基原理中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部分復習方法給予建議
1、要學會穿針引線
政治經濟學這門學科如同其他學科一樣,有其重點問題。所謂重點是指在政治經濟學整個理論體系中最基本的關鍵性原理,它們是理解其他問題的樞紐。復習必須有重點,即對整個學科的重點理論,要重點學習和掌握。比如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是重點理論,學好這部分理論,對其他理論的學習和理解有直接的幫助。此外,對學習中的難點和疑點,要盡量弄清楚,一方面可以在聯系性思考中,對難點、疑點逐漸解難釋疑;另一方面可通過助學、輔導來解決自己搞不懂的問題。
2、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是通過採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運用具有內在聯系的經濟范疇建立起來的。學習這門課程,採取死記硬背的辦法是不可能奏效的。必須以對原理的理解為基礎,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凡是理解了的原理,很快就能記住,也不會輕易忘記,並且在考試解題中能運用自如;凡是不理解的原理,通過死記硬背,雖然短期內能夠記住,但時間長了也就忘記了,並且在考試解題中很容易出現丟三落四、張冠李戴的現象。可見,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是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並取得理想考試成績的最好學習方法。
3、理論聯系實際
要注意政治經濟學中基本理論、觀點、規律等在現實中的應用。因為這些都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涉及到的是市場經濟的一些基本問題和一般問題,同時注意這些經濟問題和我國經濟生活的聯系。最後,政治經濟學從整體上講是關於資本主義的,但其中個別章節對現實有借鑒意義,如資本周轉理論、社會再生產理論等。
以上具體的學習方法,請詳見《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配套強化指導》一書,這本書中均設置了典型例題及解題方法,對同學們會有很大的幫助。
針對2011年新大綱,我們做了如下趨勢預測:
1.緊扣大綱,深入理解
在每年政治試卷「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的試題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考查對基本理論、概念、范疇深入理解;甚至某些主觀性試題的回答,也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為基礎,去分析說明現實經濟運行中的現象和問題。為此,對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疇和規律,要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不僅要知道概念、規律本身的含義,還要進一步把握這些概念、規律本身的來龍去脈。
2.注重對考點的綜合性考察
在歷年政治考研試卷中,政治經濟學部分的試題,往往並不是簡單地考查某個概念、范疇和規律,而是把幾個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范疇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分析說明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這一點在不定項選擇題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而不定項選擇題往往又是難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個題型。
在材料分析題中,近年來考研政治試卷命題的一個明顯趨勢,往往給出一個或幾個材料或觀點,要求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分別加以分析和說明,考生要重視這一命題趨勢。政經經常會和哲學等其它學科結合起來出題。比如價值規律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結合命題;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范圍擴展的主要形式和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等。
政治經濟學中如果出分析題,一般不會單獨命題,會與其它學科一起命題,比如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會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及形式政策結合起來命題。
3.注重對運用政治經濟學的有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政治經濟學部分的材料分析題主要考察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即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現象、問題以至黨的有關方針政策。比如運用馬克思貨幣流通理論說明08年以來我國物價持續走高情況下,如何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來保持物價穩定;如運用馬克思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原理說明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相對過剩人口與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失業現象的不同。而社會主義的擴大就業正是貫徹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編輯推薦:
2011年考研大綱下載版匯總
2011年考研政治大綱及解析匯總
2011考研政治大綱變動補充部分時政及考點習題
2011考研政治大綱變動說明及配套文字解析、習題
2011考研大綱政治學科微調:20處小變化
名師蔣中挺指點2011考研政治新大綱變化
名師談2011考研政治大綱公布後如何細致復習
2011考研政治大綱變化微乎其微難度將穩定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大考研模擬考場 考試大考研論壇 考試大考研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