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貿大大一經濟學掛科怎麼辦後有影響嗎
你好1.生產力:是指人們改造和征服自然,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它包括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體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2.生產關系:是指生產過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關系。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3.生產方式: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即社會生活必需的物質資料的謀得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4.經濟規律:是批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考試大自考站,你的自考專家!5.商品: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而生產的勞動產品。它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6.價值:是指凝結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它是商品的確良內在的、特有的、本質的、社會屬性。它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7.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8.勞動生產率:是指具體勞動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產品效率。它通常以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9.貨幣:是指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10.貨幣流通規律:是指決定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11.通貨膨脹:是指由於貨幣供應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引起紙幣貶值、物價普遍上漲的現象。二、填空題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方式及其規律。2.廣義的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3.生產力的基本構成要素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4.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所有制。5.生產力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6.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兩部分。7.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辨證統一,構成生產方式。8.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任務是揭示經濟規律。9.人類社會迄今為止存在的兩種類型的經濟形式是: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10.商品經濟的產生有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是社會分工;第二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所有者。1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價值和價值。12.商品的使用價值體現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的關系。13.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14.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來源:考試大15.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16.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例。17.商品價值的實體是抽象勞動。18.交換價值和價值的關系是: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或基礎,交換價值則是價值的表現形式。19.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20.商品價格與商品的價值成正比,與貨幣的價值成反比。21.貨幣的本質就在於它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22.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文來源:考試大網23.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就是價格。24.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25.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是價值規律。26.從歷史上看,分工有三種:自然分工、社會分工、個別分工。27.在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總勞動按比例分配於各部門,是依靠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作用來實現的。28.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規律是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必須保持一定比例。29.決定社會總勞動在各部門分配的兩個主要因素是:(1)社會的需求結構;[2)物質財富的生產條件。三、單項選擇題(從下列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B)A.物質資料生產B.生產方式及其運動規律C.生產資料D.生產力2.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D)A.生產力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C.生產關系D.物質資料生產考試大自考站,你的自考專家!3.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相互關系中,起決定作用的是(A)A.生產B.分配C.交換D.消費4.生產關系的基礎是(D)A.產品歸誰所有B.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C.生產力D.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5.經濟規律的客觀性是指(D)A.人們不能認識它本文來源:考試大網B.人們不能利用它C.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無能為力D.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6.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任務是揭示(D)A.社會運動的規律B.生產力運動的規律C.自然規律來源:考試大D.生產方式運動的規律7.商品是(A)A.直接以交換為目的而生產的勞動產品B.直接滿足生產者需要的勞動產品C.不進入商品流通而滿足人們需要的勞動產品D.直接以稅收形式上繳的勞動產品8.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基本條件是(B)A.社會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私有制B.社會分工和生產資料及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C.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主義公有制D.自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來源:9.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B)A.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B.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D.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10.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是(B)A.生產同一商品時的兩次勞動B.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來源:C.生產商品的兩種勞動D.生產兩種商品的勞動1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B)A.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C.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D.剩餘勞動時間決定的12.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B)A.成正比B.成反比來源:考試大B.沒有關系C.在一定條件下按相同方向變化13.整個部門的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內生產的(A)A.使用價值量越多B.商品價值總量越小C.商品價值總量越大D.使用價值量越少14.貨幣的本質是(D)A.紙幣B.鑄幣C.特殊商品D.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15.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B)A.價格等於價值B.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C.價格高於價值D.價格低於價值16.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總勞動按比例分配於各部門,是依靠(C)A.人們的自覺調節來實現的B.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規律的調節來實現的C.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來實現的D.剩餘價值規律的調節來實現的17.社會化大生產基本規律的內容是(B)A.商品按價值量進行交換來源:考試大B.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必須保持一定比例C.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D.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18.社會分工是指(A)A.不同部門之間和各部門內部的勞動分工B.同一部門內部的勞動分工C.按性別和年齡自然形成的分工D.企業內部的分工四、多項選擇題(從下列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1.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之間的關系是(BC)A.分配決定生產、消費、交換B.生產決定分配、交換、消費C.分配、交換、消費反作用於生產考試大自考站,你的自考專家!D.生產對分配、消費、交換具有反作用E.四個環節互起決定作用2.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中(AD)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B.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C.生產力對生產關系具有反作用D.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E.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決定3.生產力的基本構成要素是(AB)A.生產資料B.勞動力C.經濟基礎D.生產關系E.生產方式4.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C)A.使用價值B.生產價格C.價值D.交換價值E.價格5.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是(AC)A.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和基礎B.交換價值是價值的內容和基礎C.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D.價值是交換價值的表現形式E.價值與交換價值互為內容和形式6.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是指(BD)A.個別勞動B.具體勞動C.復雜勞動D.抽象勞動E.社會勞動7.商品的價值量與(BC)A.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反比B.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正比C.勞動生產率成反比D.勞動生產率成正比E.勞動生產率無關8.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BC)A.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正比B.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C.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正比D.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反比E.商品價格始終成反比9.價值形式的發展階段有(ABDE)A.簡單的價值形式B.擴大的價值形式C.等價形式D.一般價值形式E.貨幣形式10.一定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ADE)A.待售商品總量成正比B.商品的價格水平成反比C.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正比D.商品的價格水平成正比E.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11.貨幣的職能有(ABCDE)A.價值尺度B.流通手段C.貯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貨幣12.決定社會總勞動在各部門分配的兩個主要因素是(AD)A.社會的需求結構B.社會的產業結構C.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D.物質財富的生產條件E.物質財富的分配方式13.生產的社會化,包括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即(ABC)A.生產資料使用的社會化B.生產過程本身的社會化採集者退散C.產品的社會化D.生產資料佔用的社會化E.消費資料使用的社會化14.從歷史上看,分工有三種,即(ABC)A.自然分工B.社會分工C.個別分工D.家庭分工E.集體分工五、判斷題(在正確命題後打「√」,在錯誤命題後打「×」)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方式及其規律。(×)2.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3.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4.廣義的生產,是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統一體。(√)5.生產力是指人的勞動力。(×)6.生產力體現生產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7.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手段兩方面。(×)考試大自考站,你的自考專家!8.生產關系的性質,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的。(√)9.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10.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構成生產方式。(√)11.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任務,是揭示生產方式運動的規律。(√)12.人們可以發現、認識、利用經濟規律,也能完善、改造經濟規律。(×)13.自然經濟是以自給自足為特徵的經濟形式。(√)本文來源:考試大網14.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是社會分工和社會化大生產。(×)15.商品的使用價值體現的是人與人的關系。(×)16.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價值和價值。(√)17.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必定是商品。(×)18.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正比,與這一勞動的生產率成反比。(√)19.無論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還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生產商品的勞動都具有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兩個方面。(×)20.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採集者退散2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22.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差異對於商品生產者沒有什麼影響。(×)23.不管勞動生產率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相同的時間內生產的全部產品,其總價值量相等。(√)2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於待售商品的總量、商品的價格水平和貨幣的流通速度。(√)25.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26.社會分工是指不同部門之間和各部門內部的勞動分工。(√)六、簡答題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如何?答:(1)生產力是指人們改造和征服自然,生產社會財富的能力。生產關系是指生產過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構成生產方式。在這個統一體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表現在:第一,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狀況;第二,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決定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表現在:第一,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和發展要求時,它推動生產力發展;第二,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和發展要求時,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2.如何認識經濟規律的客觀性?經濟規律有何特點?來源:考試大(1)經濟規律是指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2)經濟規律的客觀性是指它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人們不能任意創造規律,也不能任意消滅或改造規律。(3)盡管經濟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發現、掌握、利用規律,即人們可以在認識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利用經濟規律為社會謀福利。在經濟活動中,如果人們不按經濟規律的要求事,就會遭到規律的懲罰,最終導致經濟活動失敗。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4)經濟規律的特點:第一,經濟規律是隨經濟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第二,經濟規律發生作用不能離開人的社會經濟活動;第三,在階級社會里,人們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帶有階級性。4.什麼是貨幣流通規律?決定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因素有哪些?答:(1)貨幣流通規律,是決定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2)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總量,二是商品的價格水平,三是貨幣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總量和商品的價格水平和乘積等於商品的價格總額,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也可以說是由商品的價格總額與貨幣流通速度兩因素決定的。用公式表示為:待售的商品價格水平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一貨幣單位流通的平均速度這一公式表明: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5.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答:(1)通貨膨脹是指由於貨幣供應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引起紙幣貶值、物價普遍上漲的現象。(2)根據貨幣流通規律,商品的價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成正比。因此,通貨膨脹發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貨幣的供應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膨脹發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現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貨幣供應量的因素。6.價值規律的內容和作用是什麼?答:(1)價值規律的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商品的價值量為基礎。(2)影響商品經濟運動的規律有:競爭規律、供求規律、貨幣流通規律等。而支配這些規律及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全過程的是價值規律。只要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因此說,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3)價值規律的作用有:第一,價值規律作用於各生產部門內部的關系,刺激生產者通過改進技術、節約生產資料、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二,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激烈的競爭,促使商品生產者發生分化,形成優勝劣汰的局面。第三,價值規律作用於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部門的分配。七、論述題1.既然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那麼,單個企業為什麼還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呢?答:(1)商品的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當勞動生產率高時,在同樣的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就會增多,由於總價值量不變,從而耗費在單個商品上的勞動時間就會減少,商品的價值量就會變小。因此,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2)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面反比,是就整個行業來說的。(3)個別企業極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原因在於,在同一個行業內,個別企業首先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可以使他生產單個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時,仍然是按照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商品價值去出售,從而使他可以獲得一個額外的收入。(4)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獲得額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產者極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2.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差異對商品生產者有何影響?3.運用貨幣流通規律的基本原理,說明如何防止通貨膨脹。4.決定社會總勞動在各部門分配的因素和社會化大生產基本規律在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實現形式。考試大收集整理
2. 政治經濟學考什麼啊感覺會掛科
政治經濟學特別散,問老師要一些老師自己出的題目,然後把老師上課的ppt拿出來看
3. 大學馬上就要考政治經濟學了,可是我是一個理科生,怎樣在一周的時間內學習,才能保證不掛科呢
政治經濟學分為兩部分,馬克思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馬克思部分主要搞清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生產關系,是聯系生產力和上層建築來研究的。這一部分的重點有,勞動二重性導致了商品二因素,價值規律及其作用形式,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剩餘價值是怎麼來的(在生產領域產生並在流通領域中實現,前提是勞動力成為商品),資本積累的過程及其方法。產業資本的循環公式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及其公式,剩餘價值在社會范圍內是如何分配的。社會主義部分的重點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注意經濟制度,市場經濟微觀基礎,宏觀調控等。我的建議是,首先把書花三天時間看一遍。搞清楚其中的概念。然後找個懂政治經濟學的,或者是老師,或者是經濟專業的學生,花一天時間給你理一遍頭緒,再花三天時間背誦。其實政治經濟學中的馬克思主義部分是很有邏輯的,學起來很輕松。比如他是勞動二重性決定商品二因素,勞動二重性決定了剩餘價值的來源,然後由勞動二重性和剩餘價值區分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有了資本有機構成學說,然後有了資本積累,再生產理論,之後的一系列都是建立在勞動二重性上的,所以先搞懂勞動二重性,這是整個政治經濟學的關鍵。這是正統的復習方法。
另外老師考前一般都會講重點。你把那幾趟課認真聽,那些就是考試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