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當年蘇聯可以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們為什麼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應望江
2012年12月12日16:16 手機看新聞
有學者預測,未來中國經濟學家最有可能在發展經濟學、福利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轉型經濟學等領域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零突破
1969-2012年,全世界共有71位傑出學者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些獲獎者有著怎樣的教育經歷和工作背景?獲獎成果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對這些問題的梳理,不僅有助於了解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偏好和獲獎者特徵,也有助於認識我國經濟學者能否摘取這項桂冠的熱點問題,更重要的,或許能為我國社會科學領域拔尖創新人才乃至傑出人才的培養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在世界名校接受優質教育
教育對人的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厚經濟學底蘊的世界名校,擁有自由寬松的學術環境,有國際前沿的研究課題,有強大的師資隊伍和豐富的育人經驗,尤其適合傑出人才的成長。從表1可看出,71名獲獎者分別從28所著名院校取得最高學位。其中,美國大學有15所,佔了半壁江山(53%)。
71位獲獎者中有68位獲獎者具有博士學位,所佔比例為95.8%。其中,1974年獲獎者哈耶克、1985年獲獎者莫迪里v阿尼和1994年獲獎者豪爾紹爾等還擁有雙博士學位。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需要受過世界名校的高等教育。
獲得經濟學大師的悉心指導
不僅高學歷教育不可或缺,名師指點對經濟學家的成長更為重要。71位獲獎者當中,之少有四十多人受過經濟學大師的指點。有的獲獎者之間甚至是師生關系,如1970年獲獎者薩繆爾遜和2001年獲獎者斯蒂格利茨;1969年獲獎者丁博根和1975年獲獎者庫普斯曼等。正如薩繆爾遜在1970年頒獎儀式上所說的,獲獎的「首要條件是要有優秀的導師」,載譽而歸時他重申:「我可以告訴你們怎麼樣才能得到諾貝爾獎金,訣竅之一就是要有名師的指點。」
有雄厚的國家科研實力為堅強後盾
從古至今,經濟發達,政治穩定的地區一般也是人才輩出的地區。作為一個世界性的科學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國籍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世界各國經濟學科研實力。71位獲獎者分屬於11個國家,大部分獲獎者出自美國、英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其中,美國共有51人獲獎,佔71.83%,說明美國經濟學研究在世界上具有絕對優勢。英國共有8人獲獎,其次是挪威(3人)和瑞典(2人),法國、荷蘭、前蘇聯、德國、以色列、印度、塞普勒斯各1人。
擁有世界名校提供的良好工作環境
從獲獎者隸屬院校看,71名獲獎者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的32所著名大學,其中,美國高校有22所,佔68.75%。排名前四位的均為美國高校,(見表2)。
可以看出,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始終位於前三位,說明這兩所學校不僅培養出了最傑出的經濟學人才,而且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前往那裡工作。獲獎者取得最高學位的院校中歐洲院校為11所21人次,佔29.6%,而獲獎者獲獎時所屬院校中歐洲院校只有9所14人次,佔19.7%。且除劍橋大學以外,其餘歐洲大學排名靠後,這反映了歐洲優秀經濟學研究和教育人才有所流失。
擁有廣泛的學術交流經歷和多學科知識
大多數獲獎者得益於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學科交叉合作。71名獲獎者中,絕大部分擁有多樣化學術交流經歷,在不同學校接受教育和從事科學研究。從學科背景看,在71位獲獎者當中,有49位具有除了經濟學以外的學科學位,所佔比例為69.1%,其中有數學背景的獲獎者最多,達22人,佔31.0%。這些獲獎者基本上是低年級修習數學,高年級改攻經濟學,最後為經濟學研究作出巨大貢獻。
馬克思曾經說過,一門學科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才算是成熟的。數學在經濟學研究中正得到越來越廣泛和深入的運用。尤其是數理統計工具和模型運用已經成為包括經濟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一種必然趨勢。自1969年設立獎項以來,評選委員會就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特點和趨勢,並在頒獎時有意識地加以引導。71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有相當一部分早年就受過專門的數學訓練,他們幾乎既是經濟學家,同時又是統計學家或數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三分之二是美國經濟學家,他們大多是計量經濟學會的會員,其獲獎成果中,幾乎都運用了大量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有的獲獎者的獲獎成果本身就是對數理統計作出了貢獻。如西蒙「在科學理論、應用數學、統計學、運籌學、經濟學和企業管理方面作出了貢獻」,施蒂格勒「在廣泛的經驗數據基礎上一一其收集是經濟統計中的開拓性工作」,霍韋爾莫「指出用統計方法能解決相互依存問題」。經濟學和數學的結合趨勢還在不斷發展。這給中國經濟學界提出了一個要求:應充分重視數學功底,要吸引年輕的數學工作者參與經濟學研究。
在相對優裕的家庭中成長
追溯獲獎者少年時期成長的家庭環境,則可以發現:幼年時家境富裕和中等的獲獎者人數最多,佔比達80%以上。有研究者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富裕
⑵ 對於經濟學家左派和右派 同時獲取諾貝爾經濟學獎,你有什麼看法
左派來與右派是政治源概念,左派經濟學主要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傳統經濟學都是右派經濟學,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分析的都是經濟現象,差別在於選擇的方法,背景和角度,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證明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一些經濟理論同樣適合社會主義制度,而羅斯福政府根據「凱恩斯經濟學」的觀點,採取的對抗「大蕭條」的「國家干預」措施也含有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控制經濟活動的涵義,左派與右派的本質上都是經濟學。經濟決定政治,早期的經濟學家都有階級背景,服務於自己所處的階級,必然會產生「左派」「右派」等區別。
『』
⑶ 跪求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理論
得獎的主要是一個演算法,這個演算法的確與找對象有關,所以有非誠勿擾之類的。
下面是老端的文章,應該是很通俗的解釋了這個演算法:
演算法是為了解決「穩定匹配難題(Stable Matching Problem)」而提出的,所謂穩定匹配難題,是指:有n個男人,還有n個女人,男人心目中有自己的心上人列表,從最喜歡的女神,一直到最不心儀的恐龍,而女人心中也有相同的列表,從最喜歡的高富帥,到最不喜歡的猥瑣男。
很明顯的,某男喜歡的女人,她可能根本看不上他。而多個女人喜歡的男人,也不可能同時娶這些女人。所以要找出一個讓所有人都能結婚,且大家都滿意的方案是很難的。
為了解決以上這個難題,數學家Shapley和Gale兩人在1962年提出了一種特殊的演算法,後來被稱為Gale & Shapley演算法,他們證明了,按照這套演算法,他們能夠找到一個讓大家都滿意,且穩定的組合,前提是男女數量相等。
⑷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主要貢獻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得者的主要貢獻如下:
1、199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籍教授羅伯特·芒德爾。他通過對「不同匯率體制下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佳貨幣區域」進行分析,發展了開放型經濟的宏觀經濟理。
2、芒德爾沒有止步於穩定政策短期效果的研究。貨幣動力學是他的許多文章的主題。芒德爾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國際收支的情況下,調節經濟至非平衡狀態。在戰後時期,對非平衡狀態的研究強調對外貿易中的現金流量,但這些研究基於靜態的經濟學模型。休謨(David Humes)關於國際價格調節的經典理論(金幣流)強調貨幣因素和庫存變數。
3、芒德爾的理論對中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特別是在中國即將加入WTO的時刻,我們更應該未雨綢繆。例如:我們可以研究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否滿足構成員優貨幣區的必要條件。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助於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制訂正確的金融政策。
⑸ 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將,但觀點相反的兩個經濟學家是誰
觀點相反倒有,好像不是同獲得,薩繆爾森和弗里德曼是典型的例子。
⑹ 有人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不是諾貝爾獎,為什麼
他們可能覺得經濟發展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無用吧。
⑺ 在歷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中,有哪些獲得者的研究讓人大跌眼鏡
在諾貝爾的獲獎過程之中,有一種理論叫做全球貧困理論,而這種理論的提出者的獲獎卻是讓光大群眾大跌眼鏡!
大跌眼鏡的背後。
但是其實我們如果仔細考慮一下,在大跌眼鏡的輿論背後,其實隱藏的是一種對物質方面的重視而相反,理論在理論層面來講是沒有任何物質意義的,但是並不能否認理論能夠再給物質一些反作用,比如說一種好的理論很有可能會讓以後的物質發展有所進步,同樣的沒有理論支撐,經濟發展也不可能達到飛速的發展,因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在我看來還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至少在當今領域,諾貝爾經濟學獎還有他存在的現實意義!
⑻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一個心理學家叫什麼他有哪些著作
丹尼爾·卡尼曼 。
主要學術著作有《預測的心理學》(與特維斯基合著,1973年)、《注意回與意志》(答1973年)、《前景理論:風險條件下的決策分析》(與特維斯基合著,1979年)、《不確定條件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見》等。
截止到2002年他有5篇文章被引用超過1000次。另外,卡尼曼與戴爾·米勒(DaleMiller)在逆向思維理論(athe-oryofcounterfactualthinking)研究中的合作、與安妮·特利斯曼在可視注意和客體知覺(visualatten-tionandobjectperception)方面的合作也都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⑼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994]約翰·納什(JOHN F.NASH)相關信息
Non-Cooperative Games
John Nash
The Annals of Mathematics, 2nd Ser., Vol. 54, No. 2. (Sep., 1951), pp. 286-295.
Two-Person Cooperative Games
John Nash
Econometrica, Vol. 21, No. 1. (Jan., 1953), pp. 128-140.
Real Algebraic Manifolds
John Nash
The Annals of Mathematics, 2nd Ser., Vol. 56, No. 3. (Nov., 1952), pp. 405-421.
The Bargaining Problem
John F. Nash, Jr.
Econometrica, Vol. 18, No. 2. (Apr., 1950), pp. 155-162.
The True Relevance of Relevant Costs
Ray D. Dillon; John F. Nash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53, No. 1. (Jan., 1978), pp. 11-17.
Ideal Money
John F. Nash, Jr.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Vol. 69, No. 1. (Jul., 2002), pp. 4-11.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John F. Nash, Jr.
《美麗心靈》的主人公----約翰納什
1951年,納什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講師,因為年輕英俊的面孔,他被學生們戲稱為「娃娃教授」,這位年輕學者在二十多歲時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納什的博弈論在美國經濟學界的影響力不斷加深。
約翰·納什是博弈論的奠基人之一。他青年時代提出的「納什均衡」及其後續理論影響了數學界,也正改變著經濟學乃至整個社會科學的面貌。在納什30歲上下,正當事業和生活春風得意時,卻開始遭受精神病的長期折磨,事業停頓、家庭解體。他與妻子艾利西亞離婚後,艾利西亞沒有再嫁,而是以自己微薄的收入和親友的接濟照料納什和他們唯一的兒子。納什的朋友和同事也盡其所能地幫助他。二三十年後,在愛心的呵護下,納什病情好轉,重新回到工作中。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他。
⑽ 諾貝爾獎還有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何諾貝爾家族並不承認
因為諾貝爾家族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並不是諾貝爾本人當初的遺囑,而且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
諾貝爾經濟學獎一直以來都在遭受質疑,從它誕生開始就一直受到許多的質疑,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不符合諾貝爾本人的遺囑、意願,為什麼還要成立這種獎項?為什麼要叫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並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貢獻,例如預測到經濟危機或者解決了重要的經濟問題。諾貝爾成立諾貝爾獎最初是為了獎勵為人類做出貢獻的那些人,而很多經濟學獎獲得者並沒有作出該方面的成就,所以諾貝爾家族也一直不承認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