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個關於宏觀經濟學的問題
你說的情況叫凱恩斯極端。LM水平IS垂直。此時貨幣政策完全無效財政政策完全有效。所以凡是貨幣政策的都是錯的。然後擴大需求必須採取擴張性政策,即擴大財政支出。
調整利率是屬於貨幣政策。在此時是完全無效的
B. 過去三年以內發生了哪些宏觀經濟學事件和微觀經濟學事件。越多越好。
08年 美國次債事件 資本大量流出美國 進入新興國家
09年 4萬億財政刺激計劃 美國也搞了量化內寬松
央行維持低利率 人民容幣重啟升值 資本流入中國樓市
11年 通脹面臨失控
C. 關於宏觀經濟學的幾個問題
1.乘數
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支出的初始變化之間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k=y/J ,其中Y 表示國民收入的變化,J 表示支出的變化。例如,k=2,那麼,每年的支出流量比如說投資持續增加,將導致每年國民收入的流量增量為投資增量的一倍。支出乘數包括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等。
乘數作用可通過初始支出後的一系列事件來說明。以投資為例,投資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將有一部分花費在其他商品和勞務上,這意味著生產這些商品和勞務的人的收入增加,隨後他們也將花費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繼續下去,每一輪的收入總量越來越小。顯然,最終引起的收入增量的大小取決於每一階段有多少收入用於消費,即取決於這一系列事件中有關人員的邊際消費傾向。投資乘數之值等於1 /(1-邊際消費傾向);或者,由於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等於1,所以乘數之值等於l / 邊際儲蓄傾向。所以邊際儲蓄傾向越大,乘數之值越小。乘數是簡單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的一個基本特徵。
2.結構性失業是由經濟變化導致的,這些經濟變化引起特定市場和區域中的特定類型勞動力的需求相對低於其供給。在特定市場中,勞動力的需求相對較低也許由於幾個因素:技術變化,雖然技術變化大多能減少成本,擴大社會生產能力,但對特定市場具有極大的影響;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勞動的不流動性,延長了由於技術變化或消費者嗜好改變而造成的失業時間;工作機會的減少本應會引起失業者的流動,但不流動性卻沒有使這種情況發生。
D. 關於宏觀經濟學的一個問題
首先凈出復口和出口還有進制口的關系在這里理一下。
TB=X-M*S。 1式。S使名義匯率。TB是貿易收支。X是出口,M*S是換算成本幣的進口。馬歇爾勒納條件的話
先對該式用S進行微分,之後貿易收支平衡的條件是X=M*S。 2式,把1式兩邊乘上X分之一後把2式代入1式之後再把兩邊同時乘以S最終可以得到
(TB'\S')*(1\M)=(X'\S')*(1\M)-(M'\S')*(S\M)-1
為了使貿易收支增加(TB'\S')*(1\M)必須要大於零所以右邊也必須大於零,也就是X'\S'由於S的增加帶來的X出口增加*(1\M)。 和(M'\S')也就是由於S的增加帶來的M的變化量*(S\M)
的差 也就是(X'\S')*(1\M)-(M'\S')*(S\M) 這一部分必須大於1才可以使凈出口增加
E. 關於宏觀經濟學
很基礎的問題,回答如下:
實際上想論證的是:通貨膨脹 會破壞 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結合小吃店的例子,可以這樣理解。
1. 小吃店每年1月才能重新印一次菜單。也就是說每年1月才能重新定一次價。這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很多經濟行為中,供應商是不能隨意更改價格的。大部分的成品供應商,往往以年或者季度為單位來重新制定價格。這個定價假設是必須的,因為如果供應商可以隨時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價格,就不存在資源配置扭曲了。比如石油行業的資源配置就不收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因為原油價格時刻在變。
2. 因為小吃店每年定一次價。假設1月份,可樂1元,奶昔3元。他們之間的價值差了2元。很多消費者就會因為這2元的差價,去選擇可樂,而不是奶昔。但是等到12月份的時候,假設通貨膨脹率高達100%。可樂的實際價格只有0.5元,奶昔的實際價值只有1.5元。之間的價格差,只有1元。很多消費者就不會在意這1元的差價。而去選擇了奶昔。
3. 為什麼這樣扭曲了資源配置?奶昔之所以昂貴,是因為它的成本高,產量少。通過市場的正常配置,會有少了顧客選擇奶昔,多數顧客選擇便宜的可樂。可是因為通貨膨脹的影響,過多的顧客選擇了奶昔。會造成奶昔的過分稀缺,可樂的過分剩餘,最終的結果是奶昔的價格會飛漲,可樂的價格會驟降。最終達到另外一個新平衡。如果僅僅是奶昔可樂這些無關痛癢的產品,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很小的。但如果我們把其擴展到涉及國計民生的產業,比如鋼鐵和木材。從一個平衡達到另一個平衡,於市場無恙,但對國家的戰略調整以及資源最有效率的配置一定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干擾。
終上,通貨膨脹 ==》 扭曲相對價格 ==》 扭曲消費者決策 ==》 改變市場的均衡點 ==》 干擾一國的正常戰略資源配置。
望採納。
F. 關於宏觀經濟學的三個問題
第一:當某一工作的均衡工資低於最低工資時,企業對於這項工作的勞動需求量會由於支付更回高的工資答而減少(簡單的供求原理),由於此時同樣多的工人來競爭減少了的工作崗位,因而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加劇,最終登上崗位的工人往往具有更好的技能,因此這時工人的平均生產率提高;
第二:新技術的到來通常讓工人的生產率提高,此時工人的邊際產量也就會隨之提高,這時工人的邊際產量值的利潤高於均衡工資,因而企業趨向於僱傭更多的工人來增加利潤。
第三個問題,由於英語水平的局限,看不明白,拜託解釋一下。。。。
G. 關於宏觀經濟學十大原理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對的。上面回答的是第二個第三個嘛 現在如果有通貨膨脹的確話。問題還不是很回大的時答候政府會提前增加利率和存款保證金的的。因為他是預防。失業率都只是暫時的。
第四個嘛。貨幣流通量少了。錢當然就值錢了。總支出的減少撒。不過總支出率沒少。
第五個因為他們不想再次壓下價格了。你說的這些都是經濟學的一個緩沖期。當過了之後經濟就會變成正常。商家當然不會自毀長城了
H. 關於宏觀經濟學的問題
宏觀經濟中的投資是GDP的一部分,而GDP是當期生產值,反應的是當期生產能力。
消費定版義,當期權生產出來並在當期用於消耗,如蛋糕
投資定義,當期生產出來並未被當期消耗,可在下期消費或者參與生產,如存貨。
住宅,由於其本身特性,當期生產出來後,約定俗成的認為其並不會立即被消耗,而是到本期之後才會被人使用。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樓盤叫賣後,通常得多長時間才能賣出去。
小汽車,生產出來後會立即被人買走,所以約定俗成的歸類於消費。例如你想買某一車型的時候,得先去4S店預訂,廠商接到訂單後把車生產出來送到經銷處,你給錢拿車。跟麵包一樣,剛一做出來,就有一張大嘴等著吃它了
I. 關於宏觀經濟學問題
1.計劃投資來支出的減少,將導致源GDP水平的下降,而儲蓄是收入的正向函數,所以計劃投資支出減少導致GDP水平下降再導致出息減少。答案為C
2.當GDP處於均衡水平時,計劃投資總額應與計劃消費總額相等。即所得收入總額必須正好等於全體消費者從收入中來的計劃支出加上計劃投資總額。即選D
J. 有關宏觀經濟學的問題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版型。
1)宏觀經權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