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收入減免經濟法

收入減免經濟法

發布時間:2020-12-26 10:01:07

❶ 國際經濟法律師的收入高嗎

實事求是的說,掙錢,因為現在能夠打國際官司的中國律師不多。原因在專於:
1、現在國屬外對中國的反傾銷制裁特別多,而能夠熟練掌握外國法律的律師很少,能吧鳥語說好的就更少了。
2、價錢上來說,有一點先要說清楚:律師掙錢可不是靠工資,而是靠律師費,打的官司越大,掙的越多。舉個例子來說:你一年打一個溫州在歐洲被反傾銷的案子,贏了,就夠多少年的了。
3、進行你考國家司法考試就行了,考上了整不好還能進檢法,還不用當律師了。不用考研。
4、不過要想做國際經濟法律師,還是考研究生比較好,畢竟那樣就可以打入這個關系網,最次也考個法律碩士呀。
5、沒有律師證,肯定是不能上崗的。

❷ 經濟法中免稅科目與不征稅科目有什麼區別

《企業所得稅法》的頒布,首次在我國法律上確立了「不征稅收入」概念,這是新企業所得稅法的一大制度創新。新《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規定,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財政撥款是指政府在履行社會公共管理職能時,按照年度預算安排的資金撥款,比如對農業、教育、醫療、環保、科技等領域的資金投入,具體可表現為財政補助、專項財政補貼等,企業、事業單位等主體如果獲得相應的財政撥款,不管是從獲取目的,還是從資金性質等角度分析,該項收入都具有突出的公益性,雖然財政撥款也是一種收益,但按照可稅性原理,如果一項收益具有非盈利性或公益性,就不應該對其征稅,因此不應對財政撥款征稅。

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有關規定,依照國務院規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務的過程中,按照成本補償和非營利原則向特定服務對象收取的費用。

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規定決定,為支持某項公共事業發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無償徵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資金。一方面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或具有非營利性,或具有公益性及公平性,從而不具有可稅性;另一方面,兩者多屬於財政性資金,都是國家的財政收入,基於「征稅者不對自己征稅的原理」,兩者也具有不可稅性。

雖然免稅收入如國債利息收入,也不具有可稅性,但它在性質上屬於稅收優惠,是國家基於經濟效率、社會公平、政治穩定等政策性的考慮,運用稅收政策在稅收法律、行政法規中規定對特定納稅人和課稅對象給予減除或減輕稅收負擔的一種措施,進一步說,它是一種稅式支出,即國家為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在稅法中對正常的稅制結構有目的地規定一些背離條款,造成對特定納稅人和課稅對象的稅收優惠,並導致國家財政收入的減少,以起到稅收激勵或照顧的作用。

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的區別可簡要歸納為:不征稅收入本身不構成應稅收入,而免稅收入本身已構成應稅收入,但基於稅收優惠政策而予以免除,這可以說是新企業所得稅法區分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的理論意義所在。

❸ 接受捐贈收入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收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算不算銷售(營業)收入,東奧經濟法基礎輕松過關1

企業在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費用扣除限額時,其銷售(營業)收入額應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確認的視同銷售收入,但不包括營業外收入。而接受捐贈收入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收入屬營業外收入,因此接受捐贈收入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收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算銷售(營業)收入。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8]1081號)附件《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附表填報說明》附表一《收入明細表》中,填報說明規定,「銷售(營業)收入合計」填報納稅人根據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確認的視同銷售收入,該行數據作為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扣除限額的計算基數。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執行中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202號)第一條關於銷售(營業)收入基數的確定問題也明確規定,企業在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費用扣除限額時,其銷售(營業)收入額應包括《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視同銷售(營業)收入額。因此,業務招待費稅前扣除限額的計算基數,應以稅法要求的收入為准,即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確認的視同銷售收入,但不包括營業外收入。

❹ 初級會計經濟法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這題怎麼算

初級會計經濟法和初級會計實務,判斷題打錯了,要倒扣分的,一題倒扣0.5分,最高扣分是該判斷題大題的總分數。

❺ 經濟法哪些個人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相關規定。
個人所得稅(Indivial Income tax),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徵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有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外籍個人等。
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徵收管理
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並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
計算方法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❻ 在經濟法中,勞務報酬所得稅率為什麼20%,請問它是按超額累進稅率還是按比例稅率」。

是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勞務報酬的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每次勞務報酬不超過4000元的,可減除800元的費用;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減除20%的費用,以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但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要實行加成徵收:
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
具體如下:
對於勞務收入小於4000元/次的,扣除800元;
對於勞務收入大於4000元/次的,扣除20%;
扣除後金額在2萬元以下的,以「扣除後金額*20%」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扣除後金額在2萬至5萬元之間的,以「扣除後金額*30%再減去2000」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扣除後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以「扣除後金額*40%再減去7000」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比如:
某作家一次取得收入6萬元:
1.超過4000元,所以減除20%費用,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60000*(1-20%)=48000元。
2.應納稅所得額48000元在2萬元至5萬元的按30%的稅率繳納。計算時扣除2000元的速算扣除數。
所以應納稅額為60000*(1-20%)*30%-2000=12400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❼ 麻煩經濟法的朋友看下這個題,稿酬收入沒超過4000不是要減掉一個800嗎

這個問題是綜合所得。
你所謂的800和20%是預交
綜合所得統一扣除20%

❽ 經濟法基礎

計算土地增值稅的公式為:應納土地增值稅=增值額×稅率。公式中的「增值額」內為納稅人轉讓房地容產所取得的收入減除扣除項目金額後的余額。

一、收入:4000萬
二、扣除項目:
1地價:800萬
2開發成本:1500萬
3銀行借款:
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夠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並提供金融機構證明的,允許據實扣除,但最高不能超過按商業銀行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金額。其他房地產開發費用,按第(1)、(2)項規定計算的金額之和的5%以內計算扣除。凡不能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機構證明的,房地產開發費用按第(1)、(2)項規定計算的金額之和的10%以內計算扣除。
本題 向金i融機構不能分攤且不能提供證明:(800+1500)*10%=230萬
5.營業稅:4000*5%=200萬

城建及教育費附加 200 *(7%+3%)=20萬
6.房地產企業加計扣除:(800+1500)*20%=460萬

扣除項目合計:800+1500+230+200+20+460=3210萬元

望採納、·

❾ 經濟法中對未及時確認的營業收入有什麼處罰

不包括。收入總額是指納稅人當期發生的,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包括會計核算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❿ 初會經濟法題干給出不含稅收入和價外收入算銷項稅,答案是(不含稅收入+價外收入)÷(1+稅率)x稅率

運費收入屬於混合銷售行為,也就是增值稅條例中說的「價外費用」,應與貨物一並作為銷售收入並計算銷項稅額:
借:銀行存款245.7
貸:主要業務收入210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5.7

閱讀全文

與收入減免經濟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