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經濟學知識解釋成語
用經濟學知識解釋成語:
物以稀為貴
稀有的物品
即是供給量少的物品
根據價格均衡理論
供給量少的物品價格就高
所以導致了:物以稀為貴
2. 《成語經濟學》之讀後感
[《成語經濟學》之讀後感]
在看了成語經濟學之後,我對原本枯燥的經濟學理論產生了一點興趣,《成語經濟學》之讀後感。這本書將成語聯系經濟學理論,講得很生動形象,更有利於我們理解那些原本難懂的經濟學理論。
舉個例子吧,書中關於和氏璧的經濟學解釋是這樣的。
和氏璧誕生的這一部分用經濟學來解釋,有幾點值得玩味。首先,可以從投資與收益的觀點出發考慮一下,對於這塊未經加工的石頭,楚王會怎樣去想。也就是說,楚王是在不知這塊石頭是不是寶石的前提下,來決定是否對這塊石頭進行雕琢。如果雕琢並成功了,這個雕琢的過程就算是一種投資。
從收益的角度來考慮,假設打磨雕琢之後,發現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投資就算失敗。當然,也不能去否定雕琢的過程,因為投資也不一定總能獲得成功,重要的是要看期望收益,即成功投資與失敗投資的平均數。也就是說,要明白雕琢一塊石頭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失敗,即磨成後發現石頭只是一塊沒有用處的普通石頭;另外一種就是成功,即石頭變成了寶石。將這兩種情況出現的概率綜合考慮得出一個平均數,這就是期望收益,通過這個期望收益,就能看出自己從投資中究竟能獲得多大滿足感。
接下來,看看投資成本又是一個怎樣的情況。投資的成本可以是打磨、雕琢石頭所花費的成本,當然也應該包括勞力與打磨工具。但這些成本在當時究竟是多少我們不得而知。反過來想,如果打磨的成本足夠低的話,那麼秦王就不需要對石頭進行鑒定,直接打磨所有的石頭就行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如果首先需要對這些石頭進行鑒定,才決定打不打磨,就說明對石頭鑒定的精確度是非常高的,或者是說明石頭數量巨大,但能打磨成寶石的數量卻非常少,所以才需要通過鑒定的方式來進行篩選。
卞和獻上的石頭經過兩次鑒定都出現錯誤,可能是因為當時不具備科學的鑒定方法,鑒定過程中有很多困難,鑒定的結果也不夠准確。我們還可以這樣考慮,如果古代帝王追求美玉寶石的慾望要比現代人對品牌所持有的信仰高得多,那麼即使是雕琢成寶石的概率相當低,這些帝王也會對這些石頭進行打磨。既然帝王們沒有這樣去做,而是通過鑒定來篩選石頭,那就說明當時打磨的成本肯定是非常高的,讀後感《《成語經濟學》之讀後感》。
打磨的成本很高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打磨寶石的工具器材非常昂貴。但是作為帝王,一般不會在乎金錢。況且,只要想做,即使不給工匠們支付費用,強制性地讓他們打磨也是可能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石頭的數量很多,而相比較之下技藝高超的工匠卻很少,所以也不可能做到對所有的石頭進行打磨。
在人力資源部招聘的例子當中,如果每個員工的錄用都關乎到一個大企業內部業績評估的問題時,情況就更復雜了。比如人力資源管理者分別對分配在各崗位的人員進行評估。如果某個人在某個崗位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出好的業績,人力資源部門就會考慮將其調配到其他部門,或許還有可能發揮作用。這種對在原來崗位上無法取得業績的人進行崗位調換的做法,從經濟學上來講是合理的。
但是注意,如果這個人被調到其他崗位後業績得到提升,那麼就存在兩種情況:第一,可能是原來的崗位不合適;第二,原來的崗位可能也合適,但人力資源管理者沒有人對該員工的業績做出正確的評估。像棒球這類職業,選手錶現好不好,用眼睛就能直接觀測出來,所以第二種情況出現的幾率不大。但是在企業內部進行業績評估時,第二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在涉及到經濟的、策略性的利害關系時,對事物的評價工作會產生一個策略性效果。用尺子去測量物體雖然有誤差,但這種誤差是很偶然、很客觀的誤差。但如果要去測量、評估某個人的話,就非常的復雜,因為這種評估包含著人因感情所產生的偏差。如果不明白這一點,也就無法用正確的方法去評價事物,評價結果也就不夠客觀。
這就是我對《成語經濟學》這本書具體的體會,它能創新地將經濟學原理與成語相結合,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去接受經濟學理論,既能引起人們對經濟學的興趣,又使得經濟學理論更易懂,更容易給人們所接受。
〔《成語經濟學》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成語經濟學
成語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它教人如何為人處世;經濟學是現代人對社會不斷探索的結果,能讓人更好地去理解這個社會,從而做出更合理的選擇。成語故事的智慧與經濟學中的科學理論其實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本書試圖讓曲高和寡的經濟學與言簡意賅的成語聯系起來、並讓普通人更好地去認識它、理解它。
我認為其中包含的答案太多太多,比如這個:
呂尚,又稱姜子牙,年少家貧,卻是一位才俊之士。服侍他多年的妻子見他不慕名利,便與他解除夫妻關系。呂尚依舊每天只是讀書釣魚,獨身又過了很多年。一天,西伯侯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與釣魚時的呂尚相遇,驚訝於他的才華,立即拜之為軍師。
當年的妻子精心打扮後,直奔呂尚家,要求恢復夫妻關系。呂尚突然把身邊的一盆水潑灑在地上,說兩人的關系就像這潑出的水一樣,無法收回,並把她趕了出去。「覆水難收」,指潑灑到地面的水就再也難以使其重新回到盆中。比喻一旦失敗便無法挽回。
這篇講的是 何謂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
從「覆水難收」典故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何看待成本,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掌握經濟學基礎的重要標准。我們以呂尚的故事為例,整理一下經濟學中關於成本的思考方法。
經濟學中,因某些活動而消耗的價值稱之為成本。花錢買東西,對買方來說,花費的金錢就是成本。當然,消耗的價值不一定僅局限於金錢。某一行為產生的疲勞以及挫折所帶來的不愉快等,都屬於消耗的價值,我們都稱為成本。
要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必須懂得如何去正確地計算成本。經濟學中所講的成本,指的就是用於將來經濟活動的開展所消耗的物品、服務資源。或者也可以指一種機會,可以將這種機會稱之為「機會成本」。在此,關鍵的是「用於將來」這部分。
對於已經花費的不可能回收的東西,或者說不管採取什麼手段都無法節省的費用,我們將其稱之為沉沒成本,也稱為沉澱成本或埋沒成本。在經濟學當中,並不把沉沒成本看作一種成本。簡單來說,經濟學中所講的成本,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感覺到的費用減去沉沒成本所得到的差額部分。
樓主你要我幫你講那篇?
什麼都有啊!,這部書講得很廣泛,有許多分支都包含在書里,推薦你讀
4. 與經濟系有關的四字成語
【經濟之才來】指治國自安民的才能。
【仕途經濟】仕途:做官的途徑,也指官場;經濟:經世濟民,治理國家。做官治理國家。
【文章經濟】文章和經世濟民之才。
【小本經濟】小本:資金不多。指小商販或小手工業者所經營的買賣。也指買賣做得小。
5. 經濟學兩字成語怎麼講呢
Economics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
經濟學的英語Economics是由希臘文οἶκος [oikos]而來,意思是家庭、家族、財產權(family, household, estate)以及νόμος [nomos], 或法律(custom, law)組成,從逐字上來看是指家族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或是政府的管理。
6. 《 成語中的經濟學 》
包含經濟學原理的諺語如下: 薄利多銷——需求富有彈性 谷賤傷農——需求缺乏彈性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邊際效用遞減 有得必有失——機會成本(失者為得者之機會成本)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機會成本(魚與熊掌互為機會成本) 三人成虎——規模經濟 三個和尚沒水喝——搭便車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抵押 花盆裡種不出全世界糧食——邊際產量下降 手忙腳亂——效率增加成本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風險成本 美名勝過美貌-----無形資產 棋錯一著,滿盤皆輸----機會成本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藍籌股 十年栽樹,百年歇涼----長期投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准備金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規模經濟 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呆賬 畫蛇添足:邊際效用為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經濟周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成本概念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共用品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管理能力,企業家才能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圍魏救趙——外部效應 三人行必有我師——相對比較優勢 有花堪折直須折----時間偏好理論 天有不測風雲:不確定性關於經濟誠信的諺語清·顧圖河: 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清·同仁堂: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宋·蘇軾: 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宋·周敦頤: 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英國: 誠實不需假於筆墨,美麗不需假於粉黛。資治通鑒: 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中國諺語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誠招天下客,譽從信中來關於誠信的成語抱誠守真 誠至金開 赤誠相待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閑邪存誠 修辭立誠 抱柱之信 達誠申信 表裡如一 誠心誠意 襟懷坦白 光明磊落 開誠布公一諾千金 拾金不昧 推心置腹 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光明正大 海枯石爛 講信修睦 推誠不飾 物微志信 竭誠相待 開誠相見 開心見誠 傳守不渝披肝瀝膽 披心相什 剖心析肝 歃血為盟 推誠相見 心虔志誠 信誓旦旦 信以為本 言而有信言行一致 一言之信 以誠相見 忠信樂易關於誠信的名人名言警句: 1、民無信不立。——孔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子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 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6、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7、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子 8、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9、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10、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11、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薛瑄 12、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13、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程頤 14、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15、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16、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 17、內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師 18、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楊筒 19、一言之美,貴於千金。——葛洪 20、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21、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 22、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23、不須犯一口說,不須著一意念,只憑真真誠誠行將去,久則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呂坤 24、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蔡鍔。 2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26、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27、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李白 28、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29、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周恩來 30、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31、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32、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 33、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34、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 35、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36、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 —— 劉少奇 37、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38、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39、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4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41、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4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王安石 43、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44、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7. 描述中國當前經濟的成語
愚公移山 無法做到持續性努力的原因,他山之石 分工與專業化的經濟效果,雞鳴狗盜 如何考慮風險中的收益,完璧歸趙 經濟學中的數據,畫蛇添足 考慮追加收益,朝三暮四 框架效應。
深奧晦澀的經濟學理論:沉沒成本、規避風險、追加收益、外部效果、框架效應……妙趣橫生的成語小故事:覆水難收、杞人憂天、畫蛇添足、旁若無人、朝三暮四……中國五千年歷史總結出來的成語故事不僅僅是經驗和教訓,更是包含著在日常生活中發生作用的經濟學的精髓。而這正是一本優秀的經濟學入門書所必備的。成語的形成,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它教人如何去為人處世;經濟學的形成,是近現代人對這個社會不斷探索的結果,它能讓人更好地去理解這個社會,從而做出更合理的選擇。成語故事的智慧與經濟學中的科學理論其實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如何讓曲高和寡的經濟學與言簡意賅的成語聯系起來並讓普通人更好地去認識它、理解它就是本書最大的目的。書中的例子信手拈來,小到個人的日常活動,大到國家的各項政策,所有的一切都即蘊含著古老成語的智慧,也閃爍著現代經濟學的光輝。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作者對書中的成語進行了一個邏輯性很強的深度挖掘,並不僅僅是停留在某一淺層次。而且,章節間的聯系性和邏輯性也很強。書中所涉及的經濟學關鍵詞、理論以及其縝密、理性的邏輯思考方法,將會使讀者終身受益。雖然這是一本簡單的經濟學入門書,也不可否認作者在成語故事的敘述上與我們對中國歷史的記載有些差異,但書中的重點是在經濟學上,其錯落有致的講述足以讓很多閱讀者沉浸其中,流連忘返,並會由此喜歡上經濟學。
1覆水難收 沉沒成本
2畫蛇添足 考慮追加收益
3自相矛盾 沖突與權衡
4他山之石 分工與專業化的經濟效果
5洛陽紙貴 價格原理
6請先自隗始 凱恩斯和乘數效應
7青出於藍 人的動機
8雞鳴狗盜 如何考慮風險中的收益
9漁翁得利 策略性環境中的預測
10 伯牙絕弦 承諾的可信性
11 畫龍不點睛 套牢問題
12 卧薪嘗膽 信號的意義
13 杞人憂天 規避風險
14 朝三暮四 框架效應
15 完璧歸趙 經濟學中的數據
16 刎頸之交 第三方效果
1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轉換成本與市場圈定
18 奇貨可居 充分利用稀有之物
19 旁若無人 外部效果
20 國士無雙 能力和努力
.21 愚公移山 無法做到持續性努力的原因
22 拔苗助長 多此一舉的原因
23 敗軍之將不言兵 結果論為什麼行不通
24 四面楚歌 人為製造信息
25 苦肉計 活用虛假信息
2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信息的連鎖效果
27 三顧茅廬 長期的關系和人的動機
28 揮淚斬馬謖 懷疑為什麼就應該斷罪
8. 用經濟學分析成語典故洛陽紙貴
物以稀為貴
wù yǐ xī wéi guì
【解釋】事物因稀少而覺得珍貴。
【出處】唐·白居易內《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容滿月》詩:「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
【結構】緊縮式成語
【用法】復句式;作賓語、分句;指物品因稀少而珍貴
【近義詞】物以希為貴、物稀為貴
【反義詞】屢見不鮮
【例句】高陽《胡雪岩全傳·燈火樓台》:「物以稀為貴,最難得的自然值錢。」
9. 包含經濟學原理的諺語或者成語都有那些
包含經濟學原理的諺語如下:
薄利多銷——需求富有彈性
谷賤傷農——需求缺乏彈性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邊際效用遞減
有得必有失——機會成本(失者為得者之機會成本)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機會成本(魚與熊掌互為機會成本)
三人成虎——規模經濟
三個和尚沒水喝——搭便車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抵押
花盆裡種不出全世界糧食——邊際產量下降
手忙腳亂——效率增加成本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風險成本
美名勝過美貌-----無形資產
棋錯一著,滿盤皆輸----機會成本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藍籌股
十年栽樹,百年歇涼----長期投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准備金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規模經濟
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呆賬
畫蛇添足:邊際效用為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經濟周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成本概念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共用品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管理能力,企業家才能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圍魏救趙——外部效應
三人行必有我師——相對比較優勢
有花堪折直須折----時間偏好理論
天有不測風雲:不確定性
10. 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經濟學理論
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經濟學理論:
應有盡有
應有盡有 [yīng yǒu jìn yǒu]
[解釋] 該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