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為什麼商業保險的銷售量越來越多
近年來購買商業養老險的人從數據統計來看確實越來越多,但至於為什麼越來越多?
理性/正向的答案,自然是源於人們自身養老需求
從政府來養老、政府幫養老,到養老不能靠政府,甚至還不斷爆出養老防兒
養老需要神馬?
至少需要錢,還可能需要人力。但某種意義上講,所需人力也可以靠錢轉換來。
養老所需開銷從何而來?
靠政府嗎?單單一份社保嗎?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想法,就去算下,退休時每月能拿多少?
了解下本市職工上年月平均工資,網上很多相關的計算公式
插播個概念,養老金替代率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
如果只靠一份退休金,分分鍾就回到解放前,甚至無法維系基本生活所需,更別提就醫、護工、養老社區的開支。
30歲左右開始規劃未來養老的年輕人明顯增多,這個焦慮的時代,如果依舊選擇月光的生活及時行樂的態度,無非是在透支自己的中年甚至老年生活。
社保只能作為基礎,但真正想做到晚年生活不被改變,恐怕還要有更好的儲備。
本文來自保險經紀人:甄妮
② 經濟學 論述題 用經濟學理論分析 養老金「雙軌制」制度有哪些弊端如果長期不改變會產生怎樣的社會後果
首先呢,經濟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這個問題顯然是紙上談,存在就是合理。如果一定用供給和需求理論來說,就是1 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供給超出需要的額度,而對於企業的優秀人才供給缺乏,長期以往會導致企業缺乏必要的人才影響發展。但是我告訴你香港也是給公務員高薪,還給公務員子女免費留學補貼,也沒見人家企業轉不下去了。人家的理論是需要用高薪來招到最優秀的人管理社會,新加坡也是這個理念。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高了,而是企業編制的退休金少的可憐,他們被無情的剝削了。
2 所謂邊際效用無非也就是想說當你供給的勞動力超過需求很多的時候,公務員群體新增一個有組織勞動力產生的效果比企業新增一個優質勞動力產生的效果差一些。但這個又是計劃經濟思維的毒瘤,表面上看容不得一點浪費,實際上造成的浪費比誰都大。人又不是機器,他想做啥未必是完全理性的,你作為政策制定者就應該考慮到每個人的差異性,不能夠強求一種效率上的完全均衡。而是應該有市場定價,市場決定公務員和企業的薪資待遇,但是這種情況的結果肯定是兩者的工資和退休金都上漲。是執政者不能接受的,所以這種雙軌制本身就是一種和稀泥,無法按照科班分析得出簡單的結果。
③ 工程經濟學中「年金」的含義什麼
企業年金即由企業提供的養老金。正規的企業年金計劃已經具有一百多年歷史,其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完全僱主行為、政府調控階段和與社會保障整合發展。在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企業年金屬於第二支柱;在政府不提供養老金的國家,企業年金則屬於第一支柱;在具有發達的養老金市場的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荷蘭、瑞士、英國和美國),企業年金是職工退休收入的主要部分(指養老金替代率而言)。<BR><BR> 中國政府在總結世界各國各種類型的僱主養老金、補充養老保險和職業養老金的經驗之後,在十五規劃中寫入「企業年金」作為中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二支柱。中國企業年金的公共政策選擇可能具有如下特徵:(1)參與人,即依法履行了基本養老保險義務,具有健全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的企業,可以建立企業年金計劃;並由企業和職工共同協商制定《企業年金章程》。(2)資金來源,即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基於工資總額和個人工資,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協議向企業年金計劃繳費;在合格的企業年金計劃中用人單位繳費應當享有免稅待遇,職工享有免稅或延稅的待遇。(3)管理模式,即建立完全積累的個人賬戶,以實行長期積累和市場化運營,賬戶資產歸受益人(包括既定受益權)所有,投資風險也由受益人承擔。(4)經辦機構,包括企業年金理事會、賬戶託管機構、投資管理機構等;經辦機構依法或依據合同對賬戶資產的投資風險分擔責任。(5)政府角色,即不直接管理年金計劃,通過法律和政策的手段推行企業年金制度,並對其實施嚴格的監督管理,以確保繳費人和受益人的利益。(6)養老金支付,即一次性支付或購買年金,由《企業年金計劃章程》規定或由受益人選擇。
④ 買社保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年輕人買新農保自己一次交多少
新農保個人繳費:標准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好處:
1、有利於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農保」按照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原則,實施以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的繳費方法,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對基礎養老金給予全額補貼,在農民60歲的時候可以領取至少55元的基礎養老金,並按照漸進原則,逐步提高其待遇水平。
2、有利於破解城鄉二元的經濟和社會結構。通過對農村居民推行普惠制的養老保險和之前的「新農合」雙管齊下,有助於減輕農民的生活負擔,縮小城鄉之間的社會保障水平,也有助於將來實現城鄉統一保障體系的鏈接,從而有益於加快農村勞動力的正常流動,擴大農民的就業渠道,增加非農收入,減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剪刀差,加快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進而實現城鄉統一發展的社會經濟目標。
3、有利於擴大內需和國民經濟發展。通過新農保的這一民生政策的實施,實際上就是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水平,無疑會有助於降低他們對未來養老的擔憂,增加消費,進而通過經濟學中的乘數效應,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富民強國。
(4)養老金經濟學擴展閱讀:
為使「新農保」更加人性化,特製訂5種特殊人群保險銜接規定:
一是轉居人員,參加「新農保」後轉居又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其參加農保的繳費,可按相應年度「城保」的繳費基數和比例折算繳費年限;
二是進城務工人員,參加「城保」的進城務工人員達到退休年齡時不符合領取條件的,按「城保」一次性待遇規定將資金劃轉到本人所在區縣農保經辦機構,按「新農保」規定享受養老待遇,參加「城保」滿1年的繳費,視同為「新農保」繳費1年的年限;
三是按「農保」待遇領取養老金的城鎮戶籍人員,如不享受其他的社會保險待遇,可繼續享受「農保」待遇;
四是已按「農保」待遇領取養老金人員,如條件發生變化,又享受超轉人員生活補貼、公亡人員供養直系親屬撫恤金等待遇的,將不再享受基礎養老金;
五是《試行辦法》施行之日前,已參加「農保」年滿55周歲以上的女性,從《試行辦法》施行之日按月享受「新農保」待遇,個人賬戶養老金按60周歲相應的計發系數確定個人賬戶養老金標准。「新農保」個人賬戶可繼承。
⑤ 養老問題是一個什麼問題它在經濟學中涉及到了什麼意思
1,退休後的退休金是來和繳納源養老保險的年限有關,而且關系很大。退休後的退休金和實施養老保險政策前的工齡有關,和實施養老保險政策後的工齡無關。2,個人繳納的保險和單位為你繳納的保險,在計算養老金時沒有區別,區別在於繳費基數。3,工齡在單位解僱你的時候,可以以工齡要求單位進行補償。4,工齡工資是單位內部的勞動報酬或獎勵的制度,和其他無關。但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應該包括工齡工資。5,退休時計算養老金只要看你的繳費年限和歷年的繳費基數,用不著證明什麼工齡。6,1985年參加工作到你地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期間的工齡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算養老金時會加上去,但要有檔案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