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史和經濟學、經濟思想史有何區別和聯系
經濟思想史通常指的就是經濟史,經濟史和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均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
經濟史(即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學的特點:
一、兩者的意義不同:
1、經濟史(即經濟思想史)的意義:有助於為經濟分析增添歷史視野,從而加深對現實問題的理解。有助於為經濟分析提供有效數據,從而為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運用創造條件。
2、經濟學的意義: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二、兩者的概述不同:
1、經濟史的概述:經濟史是指經濟領域的發展歷史和經濟狀態的變遷史。從廣義上講,經濟史是指人類以往從事經濟活動過程的總稱,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事件,從狹義上說,經濟史是指經濟史學家通過文字以及符號等對上述經濟活動活動發展規律的描述解釋。
2、經濟學的概述: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三、兩者的研究對象不同:
1、經濟史的研究對象:是對於過去的經濟和經濟現象的研究。
2、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經濟學的對象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2. 經濟學考研有哪些專業
企業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等。
1、企業經濟學
企業經濟學(德語:Betriebswirtschaftslehre,縮寫:BWL),研究企業內部的管理相關問題和金融、市場營銷、貿易、會計、審計、物流、人力資源、生產等在企業層面的問題。在教學學科設置上相當於美國的商學院、中國的管理學院。
2、可持續發展經濟學
人類認識世界的哲學思想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生態哲學和生態倫理哲學思想的出現),人類對於自古以來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評價同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集中體現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理念的形成與實踐)。
現代經濟學理論適應現實的能力是有局限的,只適應描述經濟規模尚不能對自然承載力構成威脅的經濟活動。
因此,經濟學必然需要隨著經濟活動規模擴展到了自然承載力的邊界而改造,要用一個適應范圍更廣的邏輯系統來適應現實。
3、財政學
財政學專業屬於應用經濟學科,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門在資金籌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論、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時也研究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稅收問題。該專業培養具備財政、稅務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
4、金融學
金融決策分析主要研究金融主體投融資決策行為及其規律,服務於決策的金融理論「由一系列概念和定量模型組成」。這樣的金融決策理論是個人理財、公司理財乃至一切有理財要求的部門所共同需要的。
該領域的分支學科包括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公司財務學、金融工程學、金融風險管理、金融資產定價等。
5、產業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應用經濟學科,目前仍在發展之中。雖然其完整學科體系的基本確立距離現在的時間尚短,但其思想的形成則是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迫溯到我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代。
3. 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思想
微觀經濟學理論的核心理論框架,思想: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最顯著的不同在於各自關注的對象、視野不同。微觀,顧名思義,為小為微,在研究對象上主要為個體、單個的經濟行為者,比如單個消費者、生產者,單個商品、生產要素市場。沒有一個市場只存在唯一的經濟行為者。如果一個國家、城鎮擁有生產者、消費者,但不同身份背後卻是同一個自然人,那麼這個國家、城鎮沒有必要存在市場,因為所有權不同的物品交換不可能出現。小農自給自足的小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一種,但如其名所昭示那樣,它的交換范圍是「小」的,即不充分的商品交換。微觀經濟學的「微」並不是指交換范圍和交易成熟程度。當然,微觀經濟學的「微」不能小到市場上只存在唯一的經濟行為者。 微觀經濟學曾經有兩個最主要的假設,一是「經濟人」,二是「完全信息」。現在人們已經充分意識到完全信息在目前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因此局部修正了「完全信息」這個假設,「局部信息」取而代之。並由此催生出信息經濟學。經濟人內涵是指在特定條件下,人會追求最低的經濟代價獲取最大經濟利益,古語「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較取其重」是也。 微觀經濟學通過對個體經濟行為者的研究來說明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構成市場的基本要素是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奠定這個論調的可以追溯到馬歇爾,他創造地將需求、供給曲線放入同一個坐標中,二者的交點即為均衡價格——一個可以使供需雙方於某時點都達到滿足的平衡價格。這個簡易的靜態模型是所有經濟學人入門的第一個敲門磚,含義簡單明了且實用。根據這三個基本要素,衍生出消費者需求論、生產者的生產論、成本論和市場論和為達到最終均衡的福利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最終要證明完全競爭下的市場機制能夠實現帕累托最優,市場失靈是市場環境摩擦的結果,要糾正失靈必須建設一個完全競爭的交易機制。這也是微觀經濟學索要闡述的核心思想。 但我們看到,微觀經濟學中暗含的「人同此心」假設使得很多微觀政策在實踐上效果不佳甚至南轅北轍。 重點定理:布雷利-邁爾斯第二定理,第三定理
4.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要素供給理論、市場競爭理論和政府規制理論五大部分。
核心思想:在自由市場體制下,人們的自利決策能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場失靈的一些特殊場合,則可以通過政府規制改善公平與效率。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4)經濟學培養思想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
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
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
5. 經濟學的核心思想內容
供需關系
6. 我是學經濟學的,思想匯報怎麼寫
網路一下,寫思想匯報的網站多的是,挑幾個相對適合自己的稍微改下就行了。
其實思想匯報這種東西只要不太離譜,一般都不會嚴格檢查的~~
7. 經濟學包括哪些專業
不少的考生特別是文科生在進行高考志願填報,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選擇了經濟學專業,其實跟經濟學類相關的專業有很多,就業前景也很可觀,具體包括經濟學專業、金融學專業、保險學專業、投資學專業、財政學專業、稅收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及經濟統計學專業等。下面小匠老師就跟各位考生和家長推薦3門就業發展前景較好的經濟學專業。
第三門:金融學專業
對於未來想要進入金融領域發展的學子,可以選擇學習金融學專業,這門專業主要培養具備金融基本理論和知識,以及金融實務專業技能的創新型金融人才,學習金融學專業,畢業之後就業發展前景也很客觀,畢業生可以進入證券部門或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從事相關的工作。
在小匠老師看來,數學基礎好,對於數字較為敏感的考生,其實選擇學習經濟類專業是有很大優勢的,因為跟經濟學類相關的專業,一般都會要求學子們掌握有關於數學運算以及數據分析的能力。
上面所介紹到的這三門經濟類專業就業發展前景很不錯,感興趣的考生可以選擇報考。
8. 西方古典經濟學到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古典經濟學。從17世紀中期開始到19世紀7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斯密、李嘉圖專、西尼爾、穆勒、馬爾屬薩斯,法國經濟學家薩伊。以斯密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被稱為經濟學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為中心的經濟學體系,他標志著經濟學的誕生。代表性的教科書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應用》流行了20年。
2.新古典經濟學。從 19 世紀的「邊際革命」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傑文史、馬歇爾,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提出被說成是經濟學上的第二次革命,他標志著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始,馬歇爾在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書。
3.現代經濟學 。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的產生。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瓊·羅賓遜、斯拉伐,以及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和盧卡斯。其中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標志著當代經濟學的產生,該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被人們稱著改變世界歷史的四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