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治經濟學裡面庸俗等於什麼

政治經濟學裡面庸俗等於什麼

發布時間:2020-12-25 18:59:31

1.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圖書《通俗政治經濟學》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形態:457 頁 - 211 章節 通俗政治經濟學
寫在前面的話 一不要把自己排斥在政治經濟學大門之外——什麼是政治經濟學?
從人類的物質資料生產說起
人們進行物質資料生產,必然要同自然界發生聯系,形成生產力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之中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生產關系的學問
二閃耀的明燈——學習政治經濟學的意義
政治經濟學向我們揭示了社會發展規律
工人階級的思想武器
政治經濟學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有著密切聯系
本章挈領 一姍姍來遲——什麼是商品生產?
為出賣而生產的勞動產品叫做商品
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
社會分工是商品生產的基礎
商品生產孕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二商品交換的秘密——商品的兩因素
商品要能交換,首先要有使用價值
交換價值是商品的又一種屬性
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都是人類勞動的產品,都具有價值
三追根尋源——勞動的兩重性、價值量
具體勞動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
抽象勞動形成了商品的價值
商品的價值量是同勞動量成正比的
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點
四入門的鑰匙——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必須從商品開始
商品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占統治地位
商品關系是資本主義社會中最基本的關系
商品關系掩蓋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
商品關系包含著資本主義一切矛盾的胚芽
五還有強大的生命力——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
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商品生產
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商品生產的原因
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必須發展商品生產
本章挈領 一天生的「平等派」——價值規律的內容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商品按照價值量進行等價交換
價格圍繞價值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二無形的指揮棒和催化劑——價值規律在私有制商品經濟中的作用
社會生產的自發調節者
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促使小商品生產者向兩極分化
三「一個偉大的學校」——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作用
社會主義條件下價值規律的特點和作用
在物價穩定的前提下調整不合理的物價
忽視價值規律必然要受到懲罰
本章挈領 一「十月懷胎」——價值形式及其發展
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直接的物物交換構成簡單的價值形式
商品交換的發展,出現了擴大的價值形式
由擴大的價值形式發展為一般的價值形式
二瓜熟蒂落——貨幣的誕生及其本質和發展
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從貴金屬到紙幣
貨幣成為財富的象徵
三肩負重任——貨幣的五種職能
表現和衡量一切商品的價值
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充當貯藏手段,自發調節貨幣流通量
賒帳交易的信用工具
用於國際間的經濟往來
四嶄新的姿態——我國的人民幣
人民幣的產生
人民幣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工具
人民幣是穩定的社會主義貨幣
人民幣的特點
本章挈領 一「羊吃人」——資本的原始積累
資本主義產生的兩個基本條件
「羊吃人」
二走上剝削道路——貨幣轉化為資本
貨幣用於剝削時才成為資本
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
三資本家發財的秘密——剩餘價值生產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
勞動力創造的價值大於勞動力的價值是價值增殖的全部秘密
對剩餘價值的貪得無厭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動力
資本體現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
四去偽存真——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區別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在價值增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剩餘價值率才能正確反映出工人受剝削的程度
五欲壑難填——榨取剩餘價值的種種方法
用絕對延長勞動日的方法榨取絕對剩餘價值
用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的方法榨取相對剩餘價值
榨取相對剩餘價值的三個階段
資本家同時使用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兩種剝削方法
六天下烏鴉一般黑——舊中國的資本主義剝削及其特點
舊中國工人階級身受三重壓迫和剝削
舊中國工人階級受剝削的程度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少見的
本章挈領 一廬山真面目——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
工資掩蓋資本主義的剝削
工資實質上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工資常常被壓到勞動力價值以下
二萬變不離其宗——資本主義的工資形式
以工作時間多少計算的計時工資
以產品多少計算的計件工資
「泰羅制」和「福特製」
三名與實之間——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
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的區別
工資水平因時因地而異
實際工資具有下降的趨勢
相對工資理論的意義
四治標與治本——工人階級的兩種斗爭
工人階級為提高工資而斗爭
工人階級必須為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而斗爭
五換了人間——社會主義工資
社會主義工資是按勞分配的一種形式
社會主義工資的形式
社會主義工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本章挈領 一平分秋色——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
利潤無非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
不同產業資本家之間的競爭使利潤轉化成平均利潤
利潤的平均化使價值轉為生產價格
平均利潤率具有下降的趨勢
二雁過拔毛——商業資本和利潤
商業資本是從事商品買賣的資本
商業利潤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
商業流通費用是商業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三一本萬利——借貸資本和利息
借貸資本產生的客觀必然性
借貸資本的利息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
銀行是經營借貸資本的企業
四坐地分贓——大土地所有者和地租
資本主義在農業中的發展造成了資本主義的土地所有制
資本主義地租是農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
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產生了級差地租
土地私有權的壟斷產生了絕對地租
本章挈領 一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再生產
再生產就是生產過程的不斷更新和重復
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從再生產過程看資本主義的剝削
二階級間的鴻溝日益加深——資本積累
資本積累就是不斷地把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
無止境的發財欲是迫使資本家積累的強制力量
資本的積聚和集中
三機器排斥工人——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和相對人口過剩
資本積累帶來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
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引起相對人口過剩
相對人口過剩的三種形式
四為自己造就掘墓人——資本積累的最終結果和歷史趨勢
財富和貧困的同時積累是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無產階級的貧困化
資本積累促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日益尖銳
剝奪剝奪者是資本積累的必然趨勢
五人民利益之所系——社會主義的再生產和積累
社會主義再生產的特點是持續的擴大再生產
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社會主義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
社會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
本章挈領 一資本的生命——資本循環
資本循環要經過三個階段
產業資本循環是三種形式資本的同時循環
二資本生命的不斷更新——資本周轉
資本周轉就是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
資本的周轉速度由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決定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構成對資本周轉速度的影響
資本的周轉速度與剩餘價值量的關系
三唇齒相依——社會資本的再生產
社會資本是個別資本的總和
社會資本的再生產要以總產品的實現為條件
簡單再生產的基本條件
擴大再生產的基本條件
兩大生產部類之間的辯證關系
本章挈領 一我行我素——經濟危機的原因
買賣脫節和貨幣被用作支付手段,隱藏著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的根源
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
二不治之症——經濟危機的周期性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周期性地發生的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益頻繁
經濟危機的每一個周期要經歷四個階段
農業危機和工業危機相互助長
三走向深淵——經濟危機的意義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深化
國內的階級矛盾在激化
帝國主義和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本章挈領 一登上頂峰——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
壟斷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
壟斷組織的各種形式
壟斷加劇了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
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的溶合形成金融資本
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的溶合形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二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帝國主義就是侵略和戰爭
帝國主義的資本輸出
國際壟斷同盟的形成及其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斗爭
帝國主義分割和重新分割世界領土必然導致戰爭
三曙光在前——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
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帝國主義激化著國內國際間的各種矛盾
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使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國或幾國取得勝利
本章挈領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庸俗政治經濟

早期貢獻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於19世紀中葉.這時,資本主義經濟已發展到機器大工業時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先進國家和美國佔了統治地位,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所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暴露,經濟危機周期地發生.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工業無產階級日益壯大,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的發展,需要有自己的經濟理論作為思想武器,這就決定了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產生.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古典的、庸俗的、小資產階級的、空想社會主義的絕大部分經濟學著作,批判地繼承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的研究成果中的科學因素,收集和研究了關於資本主義發展歷史的大量文獻和資料,深入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揭示了它的真實運動過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問題上廓清了貫穿於資產階級經濟學中的迷亂.恩格斯在概括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歷史和成果時,提出了狹義政治經濟學和廣義政治經濟學的區別.只限於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生和發展的政治經濟學,恩格斯稱之為狹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人類各種生產方式,闡明人類各個社會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和消費的規律的政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學,恩格斯稱之為廣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和恩格斯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擴展到資本主義以外的社會經濟形態.在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占統治地位,發展到壟斷占統治地位的時期──帝國主義時期,列寧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列寧對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徵和深刻矛盾作了精闢的分析,揭示了帝國主義最深厚的經濟基礎是壟斷,並依據20世紀初期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的激化,闡述了在壟斷基礎上產生的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指出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列寧闡明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把壟斷組織和國家的力量結合起來,但它並不能挽救資本主義制度,正好相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完備的物質准備,它的出現只是表明社會主義革命快要實現.列寧在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以後,特別是在提出用新經濟政策代替軍事共產主義以後,依據蘇聯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提出並分析了有關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系列原則問題.列寧科學地分析了俄國的多種經濟成份和階級關系,創立了新的過渡時期的學說.他指明了生產資料國有化和社會化的聯系和區別,論證了建成社會主義社會的合作制道路,提出了經過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國家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計劃,闡明了無產階級專政下建設社會主義物質基礎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大意義和主要途徑;在重視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同時,強調了經濟建設中的經濟核算和物質利益原則,提出了社會主義階段利用商品貨幣關系以及有關計劃、管理、分配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論原則.列寧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認識是在實踐中發展的,他提出的新經濟政策是與軍事共產主義不同的社會主義經濟的新的模式.列寧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奠定了基礎.與列寧所處的時代大致相同,歐洲一些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政治經濟學方面也作出了不同的貢獻.如K.考茨基、R.希法亭、R.盧森堡等,都提出過一些有益的理論成果,但也包含著一些錯誤的論點.在列寧以後的發展,斯大林進一步論述了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理論和社會主義在一國或幾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提出了蘇聯能在資本主義包圍下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過程中,論證了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根據、速度和方法,探討了推進農業集體化的道路.斯大林還論證了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客觀性及其特點,研究了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實現目的的手段、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了向共產主義過渡的一系列理論問題.斯大林的這些研究和探索推進了人們對於社會主義經濟的認識.

3. 政治經濟學是

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經濟學概述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以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

政治經濟學產生和發展

政治經濟學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詞,源於希臘文的politikos,含有「社會的」、「國家的」、「城市的」等多種意思;政治經濟學中的「經濟」(economy)一詞,來源於希臘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一詞是法國重商主義者A.蒙克萊田在1615年出版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盧梭為法國《網路全書》撰寫了「政治經濟學」條目,把政治經濟學和家庭經濟區分開來。可知,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經濟活動的理論科學的名稱自17世紀就開始得到應用了。

當重商主義者蒙克萊田最先使用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時,政治經濟學還只限於研究流通領域的個別經濟現象,因而還沒有形成為獨立的真正的經濟科學。17世紀中葉以後,首先在英國,然後在法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逐漸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資產階級為了同封建勢力作斗爭,必然要求從理論上說明資本主義生產、分配的規律,論證資本主義生產的優越性。這就產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圖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使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點開始轉向生產領域和包括流通領域在內的社會再生產過程。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逐漸形成,並發展成為專門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規律的理論科學。所以,馬克思說:「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產生的。」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庸俗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上半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
在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應用政治經濟學剖析資本主義方面作了最初的嘗試。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尖銳和無情的批判,否定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恆性,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於他們在理論分析上還不能擺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限制,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只能陷於空想。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

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

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使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例如,斯密的《國富論》就是把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作為研究對象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口和財富的比例問題是人們的物質福利問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由於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使得它們總是撇開財富的社會形式去研究財富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研究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在結構,即社會生產關系運動中生產和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關系,不是並列的,也不是互不相關的,而是辯證地運動著的。「生產既支配著與其他要素相對而言的生產自身,也支配著其他要素。」「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面形式來說也決定於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經濟學對社會生產關系的研究,必須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研究。

政治經濟學的影響

經濟科學門類眾多,除政治經濟學外,還存在著經濟史、經濟思想史、應用經濟學、經濟數量分析和計量方法科學、邊緣經濟學等。在經濟科學中,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交換、分配、消費規律的科學,為其他各學科提供了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所揭示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對經濟學科中的其他各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政治經濟學所闡明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商品、價值、貨幣、工資的運動等基本原理,對經濟科學中的其他學科的研究也是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其他學科也只有在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取得應有的研究成果,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也為政治經濟學提供了豐富的科學材料,從而對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也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4. 什麼是庸俗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定義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簡稱「庸俗政治經濟學」或「庸俗經濟學」。它是只描述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表面現象的資產階級經濟理論體系。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是法國的薩伊和英國的馬爾薩斯。這種經濟學流派有很多,其實質是將古典經濟學理論庸俗化,否定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由於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在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為適應這種需要,便產生了庸俗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庸俗政治經濟學拋棄「注釋」和「通俗化」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形式,尋求了為資本主義辯護的新方法。代表為英國西尼爾的理論。1848-1849年的歐洲革命後,一方面,出現了以法國巴師夏和美國凱里為代表的企圖證明資產階級社會各個階級利益一致的調和論;另一方面,出現了以英國約翰·穆勒為代表的折衷主義經濟理論。在德國,則產生了所謂政治經濟學的歷史學派。
1844 年恩格斯發表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馬克思分別於1859 年和1867 年發表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第一卷,而後者的副標題仍是「政治經濟學批判」,並宣布「庸俗經濟學的喪鍾已經響了」。這樣,一方面「 庸俗化」了的資產階級經濟學開始了「邊際革命」,進而「數理化」、「計量化」、「均衡化」、「邊際化」,更重視對經濟現象的實證分析,不再側重對國家政策的分析;另一方面,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科學因素,將經濟學更加「政治化」、「革命化」,從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分析中,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能是推翻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內容
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去研究經濟現象的內在聯系,放棄了斯密和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描述從經濟表面現象所見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聯系,賦以學究氣味,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作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然的生產方式,從而把它宣布為永恆的真理。
從一方面來說,庸俗政治經濟學的產生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反叛和批判。古典政治經濟學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代表社會進步的,庸俗政治經濟學是反對工人階級,為資本主義辯護的;前者透過表面現象分析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律,後者以現象掩蓋本質,美化剝削。
西尼爾的「節欲論」(效用是能直接或間接產生快樂或避免痛苦的能力,價值由三因素構成,供給受三種手段制約,「勞動」是工人放棄自己的安樂和休息所作的犧牲,資本是資本家的犧牲。工資是勞動的報酬,利潤是節制的報酬。最後一小時論,評論,辯護性)。約翰·穆勒的經濟學說(折衷主義,反對經濟規律永恆不變的觀點,財富的分配取決於社會的法律和習慣,評價,把分配規律與生產規律割裂起來,把商品分為三類),巴師夏的經濟學說主要是經濟和諧論(社會就是交換,價值就是交換著的兩種服務的關系,價值即服務的尺度就是服務提供者所作的努力和服務接受者所節省的努力,勞動就是努力緊張,社會上的一切收入都只是歷史的別名。否認工資和利潤的對立,把資本和勞動的關系說成是相互交換的兩種服務的關系,是和諧的。)
歷史學派是庸俗政治經濟學的一個流派,但同英法庸俗政治經濟學比較起來具有自己的特點:第一,英法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對於國家的態度基本上是站在自由放任的立場上,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則極力宣揚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除了為資產階級辯護外,還力圖把封建制度及其殘余理想化。第三,德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帶有極為明顯的沙文主義色彩。德國歷史學派借口各個民族經濟都有自己的特點,否認科學政治經濟學揭示的經濟規律具有普遍的意義。
歷史學派的內容包括先驅者李斯特及著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李斯特認為不存在政治經濟學,而只存在國民經濟學,力圖證明政治經濟學應當探討的是本民族經濟發展的條件,而不是普遍的理論概括。李斯特提出了生產力理論,為了培育德國的生產力,應當忍受暫時的犧牲,「財富的生產力比之財富本身,不曉得要重要多少倍」。提出了生產發展階段學說(原始未開化時期,畜牧時期,農業時期,農工業時期,農工商業時期),德國處於第四階段,應保護關稅,過度到第五階段,同英國爭霸,向世界擴張。後來歷史學派採納了李斯特的一系列「理論」,第一,關於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各個民族經濟發展的特殊道路的科學;第二,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缺點是所謂「世界主義」;第三,在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政策時,必須根據經濟發展的公式。方法論,主張摒棄抽象演繹法,提出歷史研究。羅雪爾:「我們的課題可以說是社會經濟或國民經濟的解剖學和生理學」,評價(馬克思:教授式的折衷主義空談)。希爾德布蘭德把經濟發展劃分為三階段(自然經濟,貨幣經濟,信用經濟),評價(不是根據生產方式的變化而是根據交換形式來劃分社會經濟形態)。
美國的資產階級和德國的資產階級一樣,在整個十九世紀時期不斷進行斗爭,來反對英國所奉行的和來自英國資產階級所宣揚的自由貿易原則。凱里是美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中的階級利益調和論的創始人,代表作《社會科學原理》,認為商品的價值不是由生產費用,而是由再生產費用決定的。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工人的工資不僅絕對的而且相對的增加了。

5. 什麼叫政治經濟學

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產生的。」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庸俗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上半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
在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應用政治經濟學剖析資本主義方面作了最初的嘗試。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尖銳和無情的批判,否定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恆性,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於他們在理論分析上還不能擺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限制,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只能陷於空想。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

6. 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中的「政治」(politics)一詞,源於希臘文的politikos,含有「社會的」、「國家的」、「城市的」等多種意思;政治經濟學中的「經濟」(ec
onomy)一詞,來源於希臘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一詞是法國重商主義者A.蒙克萊田在1615年出版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盧梭為法國《網路全書》撰寫了「政治經濟學」條目,把政治經濟學和家庭經濟區分開來。可知,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經濟活動的理論科學的名稱自17世紀就開始得到應用了。 當重商主義者蒙克萊田最先使用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時,政治經濟學還只限於研究流通領域的個別經濟現象,因而還沒有形成為獨立的真正的經濟科學。17世紀中葉以後,首先在英國,然後在法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逐漸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資產階級為了同封建勢力作斗爭,必然要求從理論上說明資本主義生產、分配的規律,論證資本主義生產的優越性。這就產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圖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使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點開始轉向生產領域和包括流通領域在內的社會再生產過程。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逐漸形成,並發展成為專門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規律的理論科學。所以,馬克思說:「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產生的。」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庸俗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上半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 在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應用政治經濟學剖析資本主義方面作了最初的嘗試。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尖銳和無情的批判,否定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恆性,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於他們在理論分析上還不能擺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限制,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只能陷於空想。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最初動因,是為了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捍衛勞動人民的物質利益。同時,也是為了探索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揭示階級斗爭和黨派斗爭的根源。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

7. 政治經濟學問題

政治經濟學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詞,源於希臘文的politikos,含有「社會的」、「國家的」、「城市的」等多種意思;政治經濟學中的「經濟」(economy)一詞,來源於希臘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一詞是法國重商主義者A.蒙克萊田在1615年出版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盧梭為法國《網路全書》撰寫了「政治經濟學」條目,把政治經濟學和家庭經濟區分開來。可知,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經濟活動的理論科學的名稱自17世紀就開始得到應用了。
當重商主義者蒙克萊田最先使用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時,政治經濟學還只限於研究流通領域的個別經濟現象,因而還沒有形成為獨立的真正的經濟科學。17世紀中葉以後,首先在英國,然後在法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逐漸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資產階級為了同封建勢力作斗爭,必然要求從理論上說明資本主義生產、分配的規律,論證資本主義生產的優越性。這就產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圖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使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點開始轉向生產領域和包括流通領域在內的社會再生產過程。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逐漸形成,並發展成為專門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規律的理論科學。所以,馬克思說:「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產生的。」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庸俗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上半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
在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應用政治經濟學剖析資本主義方面作了最初的嘗試。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尖銳和無情的批判,否定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恆性,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於他們在理論分析上還不能擺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限制,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只能陷於空想。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

8. 經濟學的分類標准中的「古典」「庸俗」是什麼意思

1、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該學派相信經濟規律(特別如個人利益。
古典經濟學又稱古典政治經濟學,並且相信價格體系是最好的資源配置辦法,將其看作一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社會經濟活動。一般說來、托馬斯·馬爾薩斯和約翰·穆勒、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競爭)決定著價格和要素報酬:凱恩斯理論出現以前的經濟思想主流學派,認為一切物質生產部門都創造財富,他所著的《國富論》把資本主義經濟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分析了國民財富增長的條件。

古典經濟學一般指英國古典經濟學,斯密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拓展到生產領域,提出自由放任原則;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由亞當·斯密在1776年開創。主要追隨者包括大衛·李嘉圖,書中批判了重商主義把對外貿易作為財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觀點,其傑出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創立者是亞當·斯密。
同時亞當·斯密批判了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才創造財富的片面觀點

2、庸俗經濟學其實只是觀點與學派的差異。庸俗翻譯自單詞vulgar,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源於古典經濟學卻又不同於古典經濟學,主要有亞當·斯密。
庸俗經濟學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大約同時代產生(19世紀初中期)古典經濟學是對凱恩斯學派出現以前;

20世紀出現的凱恩斯主義更加強調了國家干預,因此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相對立,主流西方經濟學的稱謂,而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對立最嚴重的庸俗經濟學也被黑得最慘,因為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堅持政治經濟學,對除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以外的幾乎所有西方經濟學各個學派(包括古典經濟學,稱呼這一學派時於是用了帶有強烈主觀色的「庸俗」二字、新古典經濟學等)都持批判和反對態度,統稱之為古典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內容是經濟運行的內在自發規律、凱恩斯主義。因此為了區分,庸俗經濟學的學者主要為資本主義辯護,崇尚不幹涉的自由主義、李嘉圖等人的貢獻,後來把凱恩斯主義之前的西方經濟學(不包括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並為之提供了理論基礎

9. 什麼是政治經濟學

#89
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是一門以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

政治經濟學產生和發展

政治經濟學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詞,源於希臘文的politikos,含有「社會的」、「國家的」、「城市的」等多種意思;政治經濟學中的「經濟」(economy)一詞,來源於希臘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一詞是法國重商主義者A.蒙克萊田在1615年出版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盧梭為法國《網路全書》撰寫了「政治經濟學」條目,把政治經濟學和家庭經濟區分開來。可知,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經濟活動的理論科學的名稱自17世紀就開始得到應用了。
當重商主義者蒙克萊田最先使用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時,政治經濟學還只限於研究流通領域的個別經濟現象,因而還沒有形成為獨立的真正的經濟科學。17世紀中葉以後,首先在英國,然後在法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逐漸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資產階級為了同封建勢力作斗爭,必然要求從理論上說明資本主義生產、分配的規律,論證資本主義生產的優越性。這就產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圖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使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點開始轉向生產領域和包括流通領域在內的社會再生產過程。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逐漸形成,並發展成為專門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規律的理論科學。所以,馬克思說:「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產生的。」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庸俗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上半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
在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應用政治經濟學剖析資本主義方面作了最初的嘗試。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尖銳和無情的批判,否定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恆性,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於他們在理論分析上還不能擺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限制,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只能陷於空想。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

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

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使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例如,斯密的《國富論》就是把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作為研究對象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口和財富的比例問題是人們的物質福利問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由於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使得它們總是撇開財富的社會形式去研究財富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研究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在結構,即社會生產關系運動中生產和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關系,不是並列的,也不是互不相關的,而是辯證地運動著的。「生產既支配著與其他要素相對而言的生產自身,也支配著其他要素。」「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面形式來說也決定於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經濟學對社會生產關系的研究,必須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研究。

政治經濟學的影響

經濟科學門類眾多,除政治經濟學外,還存在著經濟史、經濟思想史、應用經濟學、經濟數量分析和計量方法科學、邊緣經濟學等。在經濟科學中,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交換、分配、消費規律的科學,為其他各學科提供了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所揭示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對經濟學科中的其他各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政治經濟學所闡明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商品、價值、貨幣、工資的運動等基本原理,對經濟科學中的其他學科的研究也是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其他學科也只有在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取得應有的研究成果,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也為政治經濟學提供了豐富的科學材料,從而對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也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政治經濟學裡面庸俗等於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