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用風險成互聯網金融最大風險點是怎麼回事
分析人士認為,風險防範將是今年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治理的重中之重
「在金融監管體制與金融市場秩序不斷完善的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歷經整治和規范的互金行業風險系數將大幅降低,互金風險防火牆機制將為廣大金融消費者提供更為安全穩健的投融資環境。」唐學慶表示。
Ⅱ 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哪個更有前途
互聯網行業
大數據時代讓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在互聯網行業最為熱門的有手機軟體、手機游戲、視頻、搜索等。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像php、java、UI設計等,尤其是移動端軟體的開發需求巨大,如大數據開發、雲計算、搜索、移動互聯網等。
就業前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各種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各種APP等層出不窮,對軟體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可以說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
二、金融行業
金融業在我國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受過比較好的金融專業的學生,將來會有好的發展機會。
就業前景:馬雲在預言未來十大行業時提到,金融行業在未來將是一個黃金的發展時期,金融行業中的資深金融分析師將迎來職業的黃金期,被稱為「金領」,需求量大且薪資水平高。
就業方向:①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現在非常需要能做基金績效評估、風險控制、資產配置的人才。
②證券公司:證券公司現在正處在一個艱難的時期,同時也在通過集合理財產品設計等尋求生存的機會。
③銀行:最傳統的銀行也在起著微妙的變化。現在各大銀行的總行正在著手建立內部風險管理模型,急需這方面的人才。
可是,由於銀行用人制度比較僵化,真正有水平的人未必能進去做這個事情。銀行內部的另外一個重要部門——資金部,也需要金融專業的人才。
他們一方面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操作,是未來固定收益證券這一塊的主力,同時也是未來大有發展空間的公司債券市場、抵押支持債券這些金融專業產品的設計主力。
Ⅲ FRM和CFA分別是什麼,哪個含金量更高,對工作更有幫助。
金融界有很多證書,有很多人說CFA、FRM一家親,兩者之間可以相輔相成,那CFA與FRM證書有什麼區別呢?
CFA(特許注冊金融分析師),是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學院發起成立,自1963年考試以來,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CFA是全球投資業里嚴格與高含金量資格認證,CFA為全球投資業在道德操守、專業標准及知識體系等方面制定的規范和標准,也得到業內的認可。CFA作為金融領域高含金量證書,其證書持有人具備完備的專業知識和高標準的道德操守,這讓他們能夠從容應對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完善的金融知識儲備,熟知金融業務,將有助於他們更准確的預見到金融風險,並及時給予應對建議。
金融證書領域,常有句戲稱:CFA+FRM=天下無敵!這也並非誇張。CFA更注重投資知識的全面性,FRM更注重風險管理的專業性,二者可以實現領域互補。
擁有完善投資知識的CFA,如果再在風險管理上更為精進,則更能成為金融領域的搶手人才。而在風險管理上比較專的FRM,如果投資分析能力更進一層,亦是十分難得,將更加受到各大金融機構的青睞。
此外,二者在所考知識內容上可以融匯貫通。就考試內容來說,CFA和FRM有相當大比例的內容是重疊的,CFA的知識覆蓋面廣,如果考過了CFA二級,再去參加FRM考試,所需要的增量復習時間是較少的。二者兼得,也未嘗不可。
今後,由於二者的專業性,CFA人才和FRM人才都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CFA內容推薦閱讀
Ⅳ 如何描述我國互聯網證券的發展現狀
隨著監管的趨嚴,金融機構不管是產品設計還是風險控制、資本資金規模都比互聯網金融要強上不少,這讓人們意識到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回歸工具屬性,或許也讓雙方的分工更加明確。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證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分析,當下我國金融信息化產業的投資規模如今已經超過500億元,而且從目前金融行業的信息化滲透率來看,這一趨勢仍將會延續。金融信息化領域依舊存在大量的投資機會。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專業化與綜合化將會是未來的兩大發展方向,要麼在專業能力上建立優勢,要麼打造完善的綜合布局。
Ⅳ 銀行和證券哪個單位工作好
都是金融機構,談不上哪個更好。因為銀行和證券公司都有很多不同的部門,這些版部門的責任分工權各不相同。相對的這兩個企業的業務部門都是有非常大業績壓力的,比如銀行要存貸款任務,證券公司要開戶和交易的任務,高壓力高任務必定對應的是高工資,年薪百萬的客戶經理也不是沒有,平均下來這兩個企業的業務部門只要做的好收入都是不錯的。而像銀行的授信審查部門、合規部門、風控部門;證券公司的投資部門、行業研究部門等都屬於高學歷、高收入、高層次的三高人群,能在種部門任職的人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相對的收入也是很好的。
Ⅵ 未來十年中國的十大熱門行業是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未來十年中國十大熱門行業有哪些?哪個行業最吃香?
未來十年中國十大熱門行業:財務規劃師,人力資源經理,電子商務工程師,網路營銷,網路媒體高級編輯,企業高級規劃師,公關經理,游戲,動畫設計工程師,公務員,職業規劃師, 律師 。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第四 職業顧問的職業門檻很高。它需要結合市場信息研究能力,職業規劃,個人職業評價,心理研究等專業知識。它還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相關的專業教育和工作背景以及各種行業。人才需求眾所周知。
目前,國內注冊律師遠沒有中國發展市場經濟和法治的要求。人們的法律意識日益加強。資產重組,兼並重組,以及大量中小企業的涌現,會增加很多法律事務,對律師的需求會迅速增加。
Ⅶ 美國證券行業有哪些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創新
通過對美國互聯網證券觀察可以發現美國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創新,幾乎都與「平等、開放、協作、共享」的互聯網精神有關,主要有以下幾點:
1、社交交易和跟隨交易,即交易的原動力來自網路社區的投資社交行為,以及對社區中記錄良好投資者的交易行為的復制和跟隨。由於互聯網技術的引入,證券投資的社交結構更加扁平化、成本更低,交易領袖的歷史記錄更加完整、清晰且排序便捷,復制和跟隨交易的技術實現極為簡便,這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傳統證券投資的經典模式。
2、眾包模式,即利用大眾的力量來代替專業化生產,後文在分析具體模式時會提到,眾包模式在某些場合和情景下質量足以媲美專業生產。在證券投資者領域,眾包模式的一個可能的重要假設是,無論是否專業,任何投資者的信息、知識和技能都存在不足,通過不特定人群的共同勞動,能夠最大程度地彌補社區、族群的不足。
3、金融民主化,即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機制,形成打通專業生產與非專業生產的評價效應,利用公眾的監督和實踐維護金融市場的公平正義。在此過程中,投資者可以更加清楚自身的信息全景和適當性水平,改善投資行為;上市公司治理可以被更多中小股東積極參與;資管、投研等行業受到除了「用腳投票」之外的更多監督。
互聯網證券的本質並不在於信息流或資金流渠道或載體的變化,而是信息流的形成、傳播過程及其最終主導資金流流向的「化學變化」過程中,是否融入了足夠的互聯網基因或曰互聯網精神,在這一點上,互聯網精神對信息流形成、傳播的影響相對更大,而資金流基本仍像之前一樣,通過互聯網暢通無阻地流動。
Ⅷ 互聯網對證券行業將產生了哪些影響
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應該涵蓋以下方面,或者說這幾大動向將真正改變證券業的商業模式:
一是證券銷售的電商化,這不僅是銷售渠道在形式上的擴展,更是充分發揮互聯網平台的優勢,致力於解決證券公司產品創新能力與社會投融資需求不匹配的問題。
二是互聯網融資,包括近年來興起的「人人貸」和「眾籌」模式。這兩者是對企業融資和證券發行方式的創新,但在當前我國的法律框架內都面臨著制度缺失、法律地位有待明確的問題,存在著極大的法律和金融風險。然而,證券公司和監管機構在發展互聯網融資方面是大有可為並且應該當仁不讓的。證券公司完全有條件也應當借鑒互聯網融資的一些思路,發揮已有的品牌、服務能力、監管環境等多方面的優勢,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挖掘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並匹配個人的投資需求。與此同時繁榮櫃台市場,提升證券公司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監管層則不應當因為互聯網融資存在爭議就斷然否定與扼殺,而應該積極探討其可行性和操作性,規范和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提升資本市場對創新型企業及企業起步階段融資需求的服務水平。
三是互聯網證券交易,這不僅僅是指一般狹義理解的網上股票交易經紀,即券商以互聯網作為工具向客戶提供經紀服務,更多是指不需要藉助經紀商或做市商等中介機構,通過網路直接撮合證券交易,相當於虛擬的證券交易所。這也是當前我國的國情和監管體制所不允許的。但是從技術進步的外在推動和市場發展的內在需求上看,基於互聯網,追求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場外證券交易方式的興起是必然趨勢。面對未來券商乃至互聯網公司可能的競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交易所明智的選擇。從市場長遠發展角度看,監管機構應該鼓勵證券交易方式的技術創新及交易市場的良性競爭,推動市場積極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同時還要加強對新的交易方式下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防範新的技術手段引起的市場系統性風險。
限於篇幅,下文將以當前關注最多的證券銷售電商化為例,就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沖擊和機遇進行剖析,並就市場參與主體和監管機構可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及應對策略進行重點闡述。
Ⅸ 簡述電子商務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互聯網的普及和推廣,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促進了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涵蓋了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電信業、交通業、外貿、海關、流通業、信息服務業、製造業、農業、醫葯業、新聞業、教育業、政府機構等各個方面。隨著電子商務魅力的日漸顯露,網路經濟、信息經濟、『眼球」經濟、虛擬企業、虛擬銀行、網路營銷、網路廣告等一大批新詞彙正在為人們所熟悉和認同,這些詞彙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電子商務對社會和經濟產生的影響。
一、電子商務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
電子商務的出現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商務活動的運作方式,同時對政府的行為也造成一定的影響,電子商務的出現將人類真正帶入了信息社會。
(一)電子商務對消費者的影響
電子商務對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影響可以說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信息獲取方式和購物方式的改變。
在電子商務方式下,人們可以從一種全新的媒體互聯網獲取所需的信息,互聯網可以比任何一種方式都更快、更直觀、更有效地把一個信息或思想傳播開來。
電子商務的推廣,已經使網路購物成為現實。網上購物的最大特徵是消費者的主導性,購物意願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同時,消費者還能以一種輕松、自由的自我服務的方式來完成交易,消費者主權可以在網路購物中充分體現出來。
2.教育方式和娛樂方式的改變。
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人們接受教育方式的改變。隨著互聯網廣泛應用、電子商務的推廣,網路學校應運而生了。網上教育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覆蓋面大、便於普及高質量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
互聯網的出現使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地在網路上觀看電視、電影,聽歌曲、音樂,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還可以在網路上做現實生活中無法做的事情,如可以喂養喜歡的寵物、可以「種花」「植樹」等,這些都是網路給人們提供的新的休閑方式。可以預見,互聯網娛樂、休閑對人們會有越來越大的吸引力,因而,提供這種新的娛樂、體閑方式是電子商務新興的行業。
(二)電子商務改變了商務活動的方式和政府的行為
1.電子商務改變了商務活動的方式。
傳統的商務活動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推銷員滿天飛」「采購員遍地跑」「說破了嘴、跑斷了腿」,消費者在商場中筋疲力盡地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現在,通過互聯網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了,人們可以進入網上商場瀏覽、采購各類產品,而且還能得到在線服務;商家可以在網上與客戶聯系,利用網路進行貨款結算服務;政府還可以方便地進行電子招標、政府采購等。
2.電子商務正帶來一個全新的金融業。
由於在線電子支付是電子商務的關鍵環節,也是電子商務得以順利發展的基礎條件,隨著電子商務在電子交易環節上的突破,網上銀行、銀行卡支付網路、銀行電子支付系統及電子支票、電子現金等服務,正在將傳統的金融業帶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3.電子商務正在轉變政府的行為。
政府承擔著大量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管理和服務的功能。尤其是作為「看得見的手」,在調節市場經濟運行、防止市場失靈帶來的不足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在電子商務時代,當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進行生產經營,銀行實現金融電子化,以及消費者實現網上消費的同時,將同樣對政府管理行為提出新的要求,電子政府或稱網上政府,將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而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角色。
除了上述影響外,電子商務還將對企業的組織結構、經營管理、勞動就業及法律制度等帶來巨大的影響。總而言之,作為一種商務活動過程,電子商務將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會遠遠超過商務的本身,電子商務會將人類真正帶入信息社會。
二、電子商務對傳統企業的影響
(一)電子商務對企業采購的影響
第一,電子商務模式能通過互聯網快捷地在眾多的供應商中找到適合的合作夥伴,及時了解供應商的產品信息,如價格、交貨期、庫存等,並可以獲得較低的價格。第二,通過電子商務,企業可以加強與主要供應商之間的協作關系,並形成一體化的信息傳遞和信息處理體系,從而降低采購費用,采購人員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在價格談判和改善與供貨商的關繫上。
(二)電子商務對企業生產加工過程的影響
第一,傳統經營模式下的生產方式是大批量、規模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線生產,是產品的全程生產,外部加工工序較少。第二,縮短了生產與研發的周期。第三,減少企業庫存,提高庫存管理水平。
(三)電子商務對企業銷售的影響
第一,電子商務可以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第二,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傳統經營模式通過各種媒體做廣告,是一種銷售方處於主導地位的強勢營銷,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路營銷是一種主動方在客戶的軟營銷。第三,減輕對實物基礎設施的依賴。傳統企業的創建一般需要實物基礎設施的支撐,如倉庫、店鋪、辦公樓、商品展示廳等,而網路的虛擬性可以減輕企業對這些實物基礎設施的依賴。第四,全方位展示產品,促使顧客理性購買。
(四)電子商務對企業客戶服務的影響
第一,電子商務使企業與客戶之間產生一種互動的關系,極大地改善了客戶服務質量。第二,密切用戶關系,加深用戶了解,改善售後服務。第三,促使企業引入更先進的客戶服務系統,從而提升客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