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金融專業保險方面社會調查報告

金融專業保險方面社會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16 15:43:00

㈠ 求電大金融專業社會調查報告一份2000字。

電大金融專業社會調查
有的

㈡ 有誰知道一個關於保險的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怎麼寫需要做那些准備工作/

你學的什麼專業?關於保險的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應該就是一些調查數據吧,包括保險業發展的歷史,現狀,現在的保險公司都有哪些?老百姓對保險的認可度,包括基本的保險理念啊,投保的人口密度或深度啊等等等等,建議到中國保監會去找專家咨詢
如果在金融類的報紙雜志有熟人,那就方便多啦

㈢ 急~~~~關於企業與保險的社會調查報告

我來接分了~

我來接分了~

中國私營企業調查報告
由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組織的「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在2004年對全國的私營企業進行了第六次抽樣調查(此前在1993、1995、1997、2000、2002年已進行了五次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共發出問卷3670份,回收有效問卷3012份,有效回收率為82.1%,有效問卷數約佔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總數的1.0‰。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參加了本次調查,並分擔了一半的抽樣任務。
現將調查數據分析的主要意見簡報如下。
關於私營企業的情況分析

(一)兩年來私營企業總量上持續快速增長

本次調查顯示,2001年以來,私營企業數量有了明顯增長。2003年底,私營企業達到300.55萬戶,比2001年增加97.7萬戶,增長48.16%。

私營企業發展的地區差異很大,10萬戶以上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數超過10萬戶的地區有八個,分別為:江蘇(343680戶)、廣東(323077戶)、浙江(302136戶)、上海(291711戶)、山東(228554戶)、北京(186805戶)、遼寧(114415戶)和四川(110359戶)。以上八個地區私營企業共有1900737戶,占私營企業總戶數的63.24%。

私營企業經營規模繼續擴大,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到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均僱工11.73人,戶均從業人員為14.3人,分別比2001年增長5.68%和6.88%。僱工人數100-500人的有34617戶,僱工500-1000人的有3334戶,僱工1000人以上的有1130戶;2003年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達117.47萬元,比2001年增長24.16%,注冊資本500萬-1000萬元的有84620戶,1000萬元以上的51830戶。注冊資本億元以上的有1156戶,比2002年同期增加498戶。

(二)兩年來私營企業規模穩步擴大

一是資本規模穩步擴大,銷售額有所增長。本次調查發現,企業資本規模中位數比2002年調查時上升了20%,銷售額的中位數上升了近10%。本次調查收回的問卷分兩部分顯示:工商局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為92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為50萬元,資本增值了0.84倍。工商聯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為300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為100萬元,資本增值了2倍。這說明,無論是一般性私營企業(工商局調查的對象)還是代表性私營企業(工商聯調查的對象),它們在開辦企業後,資本都有增值,區別僅僅在於增值快慢而已。在2003年底,在工商局調查企業中,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15.2%;超過5000萬元的佔3.6%;超過1億元的佔1.2%。也就是說,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約佔2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相應的比例更大,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26.0%;超過5000萬元的佔6.9%;超過1億元的佔3.5%。也就是說,工商聯系統的私營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超過千萬元的戶數佔到36.4%。
企業的銷售額也有增長。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為200萬元。工商聯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為640萬元。

至2003年底,企業的開業年數為5年及以下的佔32.9%;6至10年的佔42.3%;10年以上的佔24.8%。也就是說,被調查企業開業6年以上的佔了67.1%。開業年數的中位值為7年。2002年調查時,這個數值是7.04年。考慮到這次調查有一半是通過工商局向一般私企問卷的,不同於上次僅僅調查代表性企業,所以不能得出私營企業存活年數下降的結論。

根據企業的開業年數、企業開業時的實收資本、企業2003年底所有者權益三個數據得出企業的資本年增長率,其中位值為8.8%。

二是企業利潤略有回升,銷售利潤率趨於平穩。上次調查發現,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私營企業的銷售利潤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此次調查發現,銷售利潤率已經逐漸趨於平穩。

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稅後凈利潤的中位數為7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為3.5%。工商聯調查企業的稅後凈利潤的中位數為25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為3.9%。兩者數據相差不大。

與前幾次工商聯調查數據相比,企業利潤略有回升(1997年銷售利潤率為7.9%,2000年為5%,2002年為3.6%),被調查企業的稅後凈利潤(中位數)從2002年調查時的21萬元上升到25萬元,但銷售利潤率只回升了0.3個百分點。

行業利潤差距拉大。此次調查發現,房地產業的利潤大大高於其他行業,稅後凈利潤的中位值比處於第二位的「電力煤氣業?的利潤高一倍多。其他利潤較高的行業還有電力煤氣、衛生體育、建築業、採掘業、科研技術業,而利潤較低的行業為交通運輸業、社會服務業、商業餐飲業。可以看出,科研技術業雖然資本規模處於平均水平之下,但其利潤中位數卻是高於平均水平的,這與其技術含量高有直接關系。商業餐飲業資本規模不大,技術含量較低,而且行業競爭激烈,行業利潤低。

三是僱工人數基本穩定。工商局調查企業2003年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值為24人,而工商聯調查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值為60人。從縱向來看,私營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基本穩定。本次調查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數與2002年調查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數持平,都是60人。

除了全年僱工之外,企業還僱用一些季節性工人。工商局調查企業僱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工人數的中位值為5人,工商聯調查企業中這類僱工人數的中位值為8人。

(三)近兩年來私營企業行業和地區分布呈擴張之勢

一是主營行業出現多元化趨勢。被調查企業的主營行業有兩項的比例為16.73%;主營行業有三項的比例為6.42%。也就是說,在調查企業中有近1/4的企業主營行業已經多元化了


二是行業分布隨著市場准入的放寬而延伸。被調查企業中以製造業和商業餐飲業所佔比重最大:製造業比重達到38.2%;商業餐飲業達到24%,這兩項合計超過了60%。與上一次調查相比,這兩項所佔比例基本未變,商業餐飲業的比例略有提高。

與上一次調查時相比,農林牧漁業和交通運輸業都略有上升,採掘業比重基本未變。值得注意的是,社會服務、科研技術等新興行業的比重增長迅速。如社會服務業從5.6%增長到了11.1%,幾乎增長了一倍;科研技術業從2.1%增長到了5.5%,幾乎增長了一倍半。建築業雖然算不上是新行業,但增長率也較高,從5.9%增長到了9.1%,增長了近一半。房地產業的比例不小,達到了8.5%。把教育文化與衛生體育作為主營行業的企業也佔了4%;還有1.6%的企業將電力煤氣等公用事業作為主營行業。這些變化說明,近兩年,民間資本的進入領域有明顯的拓展和延伸。
三是企業的總部和生產經營場地逐步從農村和集鎮向大城市轉移。這是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涉足行業的不斷調整以及企業的發展戰略相關的,也是同大城市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者的努力分不開的。

四是有相當比重的企業開始注重技術開發。調查顯示,16.7%的企業有自己的技術專利。30.8%的企業有自己設計的產品。另外,有35.2%的企業產品經過了質量認證。42.3%的被調查企業進行了新產品、新技術、新項目的研發投資,研發投資金額的中位數為30萬元。這表明,私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加註重產品質量和品牌。

五是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逐步增強。企業的產品銷售范圍(或提供服務范圍)逐步擴大。2003年,產品銷售縣外的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佔60.0%;產品銷售省外的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佔到了30.3%;產品銷售國外的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佔到了8.1%。

六是外向型企業數量增加。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品銷售到國外,另一個是向海外投資。在2003年,被調查企業中有21.4%的企業的產品銷售范圍(或提供服務范圍)涉及到了國外;有2.0%的企業已經向海外投資;有0.3%的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額超過了100萬美元。

大多數企業對我國加入W TO後的市場競爭環境做出了積極反應。被調查企業應對加入W TO的措施依次為:與國內其他企業聯合做強做大(25.1%)、引進技術(21.9%)、申請自營進出口權(19.0%)。但是,仍有30.7%的企業根本沒有想過如何應對加入W TO以後的國際競爭環境,還有17.2%的企業認為這個問題與本企業沒有什麼直接關系。

七是相當一部分企業有上市打算。被調查企業中,有近1.0%的企業已經上市或買殼上市;有0.7%的企業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有26.5%的企業有上市的打算。

(四)近兩年來私營企業的治理結構與內部管理正在發生變化

綜合工商局與工商聯的問卷可以看出,無論是開辦私營企業時實收資本,還是2003年底所有者權益,企業主所佔份額比例都是70%(中位數)。這個比例數字,同2002年調查時所得的數據相比,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其治理結構和內部管理卻發生了明顯改變,正在由以獨資企業為主的形式迅速轉變為以有限責任公司為主的形式。從1993年到2004年的10餘年間,獨資企業比例由

63.8%下降為22.5%,而有限責任公司比例由16.5%上升至62.9%。1993年,私營企業中董事會比例為26%,股東大會與監事會無相關記錄,黨組織、工會和職代會的比例也不高;而到2004年時,六種組織形式比例都在30%以上,其中最高的前三位是:董事會(74.3%)、股東大會(56.7%)、工會(50.5%)。這些內部組織的發育對於完善企業治理結構起到有力的支撐。

本次調查還發現,絕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企業文化?的作用,特別是其「提高員工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作用,得到八成以上企業的贊同。但是,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實用階段,是從「加強管理層建設」(73.8%)、「著重加強培訓」(70.8%)、「建立表彰激勵機制」(68.3%)著想的。

(五)私營企業的貢獻逐漸被社會認可

一是納稅增加。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私營企業的納稅額也在同步增加。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繳稅金額的中位數為8萬元,與銷售額中位數(200萬元)的比率約為4.0%。工商聯調查企業的繳稅金額中位數為25萬元,與銷售額中位數(640萬元)的比率約為3.9%。納稅大戶的比例也在提高。2003年底,在工商局調查企業中,繳稅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佔15.0%;在200萬元以上的佔9.1%;在500萬元以上的佔3.7%。也就是說,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佔了27.8%。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的相應比例更高,繳稅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佔23.9%;在200萬元以上的佔14.9%;在500萬元以上的佔7.3%。在工商聯調查的企業中,納稅在100萬元以上的佔了46.1%。
與前幾次調查相比,企業繳稅金額不斷上升。本次調查比2002年調查時的中位數上升了13.6個百分點。稅金與銷售額的比率基本穩定,保持在4.0%以下。

二是交費未減。企業除了需要交納國家徵收的各種稅以外,還要交納各管理部門、各種組織收的費用。與上次調查相比,企業的交費金額基本保持不變,這表明了企業的交費負擔沒有減輕。

三是就業貢獻大。私營企業僱用的工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工商局調查企業中僱用的下崗職工的中位數為6人,佔到了總員工數的中位值(24人)的25.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僱用的下崗職工的中位值為14人,佔到了總員工數的中位值(60人)的23.3%。工商局調查企業中僱用的農民工的中位數為12人,佔到了總員工數的中位值(24人)的50.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僱用的農民工人數的中位數為30人,佔到了總員工的中位數(60人)的50.0%。

根據上述數據推斷,全國私營企業所僱用的員工中,有一半以上是農民工,有四分之一是下崗職工。私營企業對就業的貢獻由此可見。

四是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私營經濟的發展也有效地推進了國有企業改革。本次調查發現,有6.3%的企業已經兼並或收購了國有企業;還有10.2%的企業正在准備兼並或收購國有企業。有18.3%的被調查企業是由國營、集體改制為私營企業的。據此推斷,300.55萬私企中約有55萬是改制而來的。私營企業在解決國有企業資本金不足、下崗職工再就業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企業-市場-政府的關系尚須進一步調整

此次調查從若干方面探討了現階段我國企業-市場-政府之間的關系。調查表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以來,企業、市場與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是,不協調的方面仍然不少。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調整三者之間的關系。

第一,透過企業的三項支出看企業與政府部門的關系。政府部門與企業的關系不夠協調,集中表現在企業的各種交費、企業應付來自政府部門的各種攤派,以及為了搞好與政府部門官員的關系而不得不付出的各種並非合理合法的公關、招待費用等方面。為了簡便起見,這些支出簡稱為「三項支出」。此次調查所獲得的有關企業的三項支出的費用是十分驚人的。根據1382位業主提供的信息,2003年他們總計納稅112808.4萬元,交費55044.5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48.8%;據819位被訪業主的信息,

2003年他們總計納稅78301.6萬元,應付攤派支出7207.4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9.2%;據1554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總計納稅145064.5萬元,用於公關、招待的支出26465.9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18.2%。

據1351位被訪業主提供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的稅後凈利潤總計116273.5萬元,交費總計79009.6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68.0%;據779位被訪者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的稅後凈利潤總計86905.8萬元,應付各種攤派支出6812.5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7.8%;據1478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稅後凈利潤為168022.3萬元,用於公關、招待的支出為25573.6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15.2%。

根據1002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出資人分紅總計25123.9萬元,交費總計29394.1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116.6%;據754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出資人分紅總計22652.9萬元,應付攤派支出6646.1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29.3%;據1257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出資人分紅總計36655.3萬元,用於公關、招待的支出總計16240.3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44
顯而易見,與被調查企業的納稅、稅後凈利潤和分紅相比較,三項支出所造成的負擔確實不輕。這就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私營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
大多數被訪業主把他們的企業所面臨的貸款困難歸咎於手續繁雜、貸款抵押和擔保條件太嚴以及貸款成本太高這三個因素。手續繁雜表明銀行的貸款程序不適應金融市場的要求;貸款的抵押和擔保條件太嚴意味著銀行的相關條款帶有霸王條款性質,不容談判協商;而貸款成本太高則暗含著銀行經營管理人員可能存在尋租行為,迫使企業除了支付貸款利息外還要付出其他「公關?成本。

第二,透過企業之間嚴重的「三角債?看企業與市場的關系。本次調查發現,企業之間的拖欠日益嚴重。被調查企業應收貨款和被其他企業拖欠的借款,最高的達30億元;被調查企業拖欠其他企業的貨款和借款,最高的達4億元。「三角債」所表現的市場信用危機,影響著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透過企業糾紛解決機制看企業與政府、社會的關系。本次調查發現,在發生一般經濟糾紛時,私下協商成為較多企業運用的糾紛解決途徑。訴諸仲裁或向法院起訴的很少,尋求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行政介入的較多;請求工商聯或私營企業協會出面協調的較少,默默忍受的人卻佔一定比例,更少有人通過組織起來的商會調解糾紛或者訴諸媒體評判是非。

在與管理部門發生糾紛時,請求上級政府行政介入、請求工商聯或私營企業協會出面協調,則是最重要的途徑,不然,只能默默忍受。因為在現實條件下,這種糾紛多數不是可以通過訴諸法律就能有效解決的,私下協商的辦法也不容易奏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糾紛解決機制幾乎不存在地區差別。東部地區並不因為經濟發展較快、市場化程度較高而能夠形成與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不同的糾紛解決機制。這說明,無論東部還是西部,依法解決糾紛所需要的法律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都未真正形成。

第四,私營企業對完善立法和政府轉變職能的期盼很高。此次調查表明,盡管還存在上述種種問題,但被訪業主普遍認為,黨的十六大以來,私營企業的發展環境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對於調查表格中所列舉的與私營企業發展環境相關的問題,認為有改善的被訪業主所佔比例,絕大多數在70%以上,只有在私營企業信用制度的建設上面,認為有改善的人所佔比例略低於70%。

如何進一步改善私營企業的發展環境呢?此次調查的被訪業主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見表一所示。

表一中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最關心和關心的方面,是對稅收制度的改革(87.4%)、貫徹落實憲法中明確保護私有財產的規定(83.1%)、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81.7%)和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規范市場秩序(80.7%),這幾項都是直接關繫到私營企業的經濟利益。

關於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情況分析

㈣ 保險專業實踐調查報告,以及參考文獻

保險市場現狀
1問題據有關媒體介紹,國外各大保險公司均看好中國保險市場,一致認為這是本世紀最後一塊未被開發的處女地。朱總理訪問英國期間,對方把中國開放保險市場當作一個主要議題來談,一些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甚至把在本世紀末拿到一張中國保險業的准入證視為頭等大事。但是,當各國都在注視中國時,我們國內的保險現狀卻不容樂觀,不少人對保險業的現狀持否定態度。民族保險業,面臨生存考驗。
第一、中國的保險市場,尤其是人壽險市場應盡快渡過嬰兒期.嬰兒期,是一個不成熟、易死亡的時期。眾所周知,中國的保險業僅有百年的歷史,但在這百年中,中國人自己規范地運作時間卻很短。建國前,是外國人占據保險市場,建國後,是一家天下,在計劃經濟及缺乏競爭的情況下,中國的民族保險業在起步階段就存在著各種不足,尤其是文革期間又停辦保險,所以,從嚴格的角度看,中國的保險業還處在嬰兒期。中國的民族保險業處在一種少專家、缺經驗的狀態下,這種看似悲觀的觀點可以從各家保險公司的人員結構中看出。在一些老公司里,人員結構遠未達到專業化、年輕化和知識化;而在一些新公司里,雖然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相對較高,但專業知識並不高。也就是說:一個數學博士並不一定是一個跨行業的人才、一個優秀的保險人才。如果不能快速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中國保險業就難以渡過嬰兒期,就有夭折的可能。
第二、中國保險市場現狀需盡快改變
保險業的一些人士有這樣一個看法,中國的保險事業很難干,不少人是過一天算一天,其中部分人把保險業所遇到的難題歸於大眾,認為中國大眾的投保意識差,只知存錢,不知買保險,只看到營養品的重要卻看不到保險的重要。筆者認為,責任不能由大眾來承擔。應當看到這樣的事實:中國的不少人都有自己管自己錢的習慣,當年辦銀行的人是上門找人存錢,而今天,老百姓不用誰去提醒,自己就把錢存在銀行;當年辦女子學堂的人是挨門挨戶地做工作,有時還要被罵,但他們卻沒有退步,才有了那麼多的女子走入學堂。今天,保險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應允許國人對其有各種各樣的看法,關鍵是我們如何做,用什麼樣的方法使大眾認識到保險能給其帶來的好處。換句話說,老百姓對保險有看法,其中主要原因還來自保險業。
各家保險公司大多存在著人員培訓期短,專業知識少的問題。 保險是一個新興行業,需要有專業知識的人去從事,但是,在一些保險公司里,學員經過幾天,有的只是類似於工廠里師傅帶徒弟那樣教一下就開始上崗。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保戶在你這里買保險,一保就是終身,而任何商品都不是萬能的,各險種所適應的人也不相同,都需要專業人士去為保戶精心設計。一個對保險知之甚少的人,他去「拉保險」,保單雖然到手了,可對保戶的保障,對維護其利益,是否有人去過問呢?也正因此,一些保戶在買了保險後不久,就認為保險不怎麼好,這類保戶很可能向這樣兩個方面發展:其一,第二年不再續保,認吃虧;其二,到處宣傳保險不怎麼樣。不管其採取何種方法,對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業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從業人員的道德水平與保險業的發展不適應
保險,是一項積德行善的事,但是,在各家保險公司激烈競爭之時,一些公司忽視了對其員工的道德教育,致使保險從業人員泥沙混雜,有的公司盲目擴容,不管什麼人都要,使大眾對保險從業人員有了一種懼怕感,嚴重影響了民族保險業的發展。從目前保險市場上看,有兩大問題顯得非常突出,其一,不能堅持最大誠信原則。有的從業人員在向保戶推銷保險時,有意誇大保險的功能和范圍,誘騙對方投保,使很多不了解保險的人,把保險和非法傳銷和行騙等同看待;其二,返佣現象嚴重。有的公司的業務代表單純追求業績,公開違反法規,以向保戶返佣為條件拉保險,返佣比例越來越高,使保險市場變得比較混亂,破壞了保險市場的正常運行,使正常開展業務的公司難以做到業務。
第四、從業人員流動過快,使保戶缺少安全感
由於保險業內競爭激烈,一些公司把業績看得非常重要,而忽視了員工隊伍的穩定性,使保險成了「自己給自己當老闆,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算」的迅速致富的行業。據了解,有的公司在一年裡人員流動高達3 0 %以上。這種不穩定性至少帶來兩大不利:其一,保戶沒有安全感,使其不明白自己的利益誰來管;其二,這些從保險業流出的人員在社會上又會攻擊保險,給人一種「專業人士觀點」的印象,這對保險業的發展具有相當大的破壞性。
第五、小舢板難以打贏海戰
中國的保險公司還不多,壽險公司就更少,到目前全國性的壽險公司只有中保、太保、平保、泰康和新華五家,而這五家整體規模都不大,難以和國際上的一些知名公司相比。這種現狀其實是對保險業的一種巨大威脅。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難以抵禦較大的風險;其二,難以和國外保險公司抗衡。即使國外保險公司暫不進入,而國內的改革發展也需要保險業能以新的姿態出現,靠幾條小船就能養家糊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從全球角度看,一旦國外保險公司進入中國,以我們目前的小公司去和對方比高低,其結果不言自明。如果各家保險公司不能迅速擴大規模,那麼,「第三世界」就將永遠是第三世界。
在世紀之交,在中國已逐步融入國際大社會的今天,我們應當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可以這樣說,民族保險業成敗就在當前。目前,我們還是國內幾家公司的競爭,很快,我們將面臨眾多公司,包括外國公司在內的競爭,以目前這種方式、這種素質去參與競爭,我們只能是失敗。
針對國內保險市場的現狀,我們的觀點是:全力抓好兩個提高,促進兩個轉變。所謂兩個提高,是指通過政府的適當干預提高各保險公司決策者的經營意識、理念,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使中國保險有一個質的飛躍;通過提高,帶來服務質量的轉變,逐步促進大眾投保意識的轉變。
之所以提到政府的適當干預,是因為各家保險公司的決策者的觀念非常重要,沒有一定的政府行為,這種轉變可能會多用一些時間,只有他們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提高其服務保險市場的意識,才能下大力氣提高員工的素質,從而帶來服務水平的轉變,再通過服務水平的轉變去影響大眾,使其對保險有新的認識,從而真正促進民族保險業的發展。
2特點
從中國保險市場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5個大的特點。
第一,少數國有保險公司佔有市場的典型壟斷市場。在除了再保險以外的人身和財產保險市場上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平安保險有限公司佔90%以上。根據2002年的人身保險市場和保險收入來看,中國3大人身保險公司約佔91%。2003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甚至占人身保險市場的50%以上。
第二,中國的保險市場從1980年開始,以年平均30%以上增長速度很快地發展。
第三,國有保險公司轉換為有限公司帶來了所有體制的改革。而且,中國再保險被分為3個公司,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國人壽等公司在海外股票市場上成功地上市了。
第四,保險的社會性技能強化。由傳統的經濟報酬技能轉換為資金流通,社會管理技能。而且,從保險法和各種法規被規定之後,市場逐漸規范起來。
第五,管理體制規范化。從1998年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由中國人民銀行分出來以後,以在地方主要城市設立分局等的方法來把體系調整起來。此外,對外開放擴大和中國國內保險公司的海外進出增加也是一種特徵。
2辦法第一,促進保險市場調整結構。首先,要分析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阻礙因素,消除這些阻礙因素,用債卷公司制度的優點支持保險公司的發展。為引導對保險公司的私人資產的投資,要積極支持國內外的股票市場。
第二,使保險市場主體多樣化。要培養具有國際性競爭力的一些大型公司的同時,還需開展中使小保險公司專門企業化。先把保險市場的進入條件調整之後,以使保險市場主體多樣化和增加動力的方法來完成具有中國特色保險市場體系。
第三,擴大中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誠實的履行WTO的條例,逐漸地撤出對外資保險公司的地域/勞務范圍限制項目。中國保險分為引進外國資本並接受外國的先進經營觀念、管理經驗、經營方式的方法來進行中國化。
第四,保險市場監督技能的進一步完整化。改善管理監督方式,強化保險公司的支付能力的監督,緩和信用風險。調整關於保險法律,強化保險統計業務。根據合法程序揭發關於保險市場的違法事項,保護保險市場從事者的全體利益,引導保險市場的公平/公正競爭。
除了以上的4個方針以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中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是比和WTO的協約提前履行,世界保險系統都關注到今年年末中國保險市場。
尤其是,據2004年1月在國務院公布的文件,有「其實,現在已經過了爭論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范圍的擴大/縮小的階段,而要注意如何順利地運用資金。因此可以說,保險公司的資金直接投入資本市場的原理下,需要研究對資金的安全性,流通性、有效性等方案的重視點」。從這句話可知,關於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政府態度有很重要的進展。

第四章 結論

我們組調查的主要部分是加入WTO之後中國保險市場的結構變化以及現在已經進中國保險市場的外國保險公司的狀況。目前,已經進來或者打算進入中國市場的西方大部分外國大型保險公司認為中國市場是在亞洲整個地區里最重要的市場、很有前途的市場。
中國保險市場的全面開放意味著外國保險公司不難地進入中國市場,還意味著國際資本對中國投資的力量更靈活。而且,隨著外國資本的投資規模會大大增加,其投資方式也會有比較大的變化。
未來的保險公司可能會變成獨資公司。因為,法律上的問題、中國市場的信息不足,所以,目前的保險公司大部分只能合資保險公司。但是,如果在中國保險市場上的信息足夠充分的話,以後不用跟中國公司合作經營,所以現在的合資經營方式會變成為獨資經營方式。
最後,在保險公司的資金直接被投資到資本市場的原則下,一定要提出能解決安全性,流動性與有效性問題的研究和能解除人才不足問題的教育系統等等的方案。
王燕等,「中國養老金隱性債務、轉軌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響」,《經濟研究》2001(5)
2、袁志剛,「中國養老保險體系選擇的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2001(5)
3、孫祁祥,「空賬與轉軌成本」,《經濟研究》2001(5)
4、王延中,「中國社會保險基金模式的偏差及其矯正」,《經濟研究》2001(2)
5、袁志剛、宋錚,「人口年齡結構、養老保險制度與最優儲蓄率」,《經濟研究》2000(11)
6、李紹光,「養老金:現收現付制和基金制的比較」,《經濟研究》1999(1)
7、趙曼,「社會醫療保險費用約束機制與道德風險規避」,《財貿經濟》2003(2)
8、陳工、謝貞發,「論我國實現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科學版)2003(6)
9、李紹光,「社會保障稅與社會保障制度優化」,《經濟研究》2004(8)
10、封進,「中國養老保險體系改革的福利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2004(2)
11、朱玲,「從建立傳染病社會醫療保險起步」,《金融研究》2003(7)
12、張亞東,「發展商業醫療保險的縱向一體化研究」 《金融研究》2003(7)
13、李珍、楊玲,「養老基金制度安排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金融研究》2001(2)
14、唐旭等,「中國養老基金的投資選擇」,《金融研究》2001(11)
15、北京大學課題組,「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選擇:激勵與增長」,《金融研究》2000(5)
16、鄭偉、孫祁祥,「中國養老保險制度變遷的經濟效應」,《經濟研究》2003(10)
17、封進,「公平與效率的交替和協調——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再分配效應」,《世界經濟文匯》2004(1)
18、封進,「人口結構變動的福利效應——一個包含社會保險的模型及解釋」,《經濟科學》,2004(1)
19、封進,「中國養老保險體系改革的福利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2004(2)
20、《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分析與運作分析》朱青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1、《養老保險基金——形成機制、管理模式、投資運用》李曜著 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22、《中國醫療保險發展模式論》施建祥著 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年版
23、《養老保險》董克用、王燕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24、《醫療保險》仇雨臨 孫樹菡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25、經濟研究、金融研究、保險研究等雜志上的相關文章
26、有關網站上的文章。
http://cache..com/c?word=%B1%A3%CF%D5%3B%B2%CE%BF%BC%3B%CE%C4%CF%D7&url=http%3A//www%2Esubheap%2Ecom/html/18/2007/0330/22544%2Ehtml&p=&user=

㈤ 急求一份金融學專科(專科)社會調查報告。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專的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經過兩年多專業知識的學習,這個學期我們終於要進行畢業實習了。

2009年6月27日,我被學校安排到XXX區稅務局征管科實習。到征管科實習,是我踏出校門步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征管科是稅務檔案的管理部門,裡面的檔案資料征是各部門在稅收征管過程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等的歷史記錄。檔案管理,聽起來讓人覺得很輕松,因為當今社會電腦相當普及,任何資料都智能系統化。我來之前也是這樣想的,可當我來到這里真正接觸這項工作時才知道,事實並不是那麼回事,因為有些東西電腦根本就做不到。

我剛來實習,正好遇到征管科資料倒庫。資料倒庫這個工作不僅工作量大(因為這個科的資料特別多——有兩個資料室,每個資料室都放滿了資料),而且很復雜——首先要把資料裝箱,然後進行交換,交換完後就要把它們上架,上完架後還要給資料編新位置碼。特別重要的是:因為保存的都是納稅人的檔案,是絕對不可以泄漏出去的。因此,這項工作除了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要有專心致志的工作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很高的警惕性。

長期以來,資料的分類、裝訂、歸檔、查閱、變更、移外區、管理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管理人員。 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市國稅系統在征管方面進行了改革,很多方面都已躍上了新了台階,走在時代的前沿。去年全市國稅系統征管數據大集中和稅庫聯網,今年的辦公自動化的推廣等等,標志著我市國稅系統信息化建設的進步。然而稅收征管資料管理模式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存在各種問題,處於落後的局面。所以,我認為有許多地方都要迫切進行改進:

一、資料管理要科學

資料管理如果不規范、不科學,就會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給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動。比如說稅收征管資料轉送到經辦人那裡後,按要求經辦人應及時進行整理、分類、歸檔、上夾的,但由於現在各管理分局特別是小規模管理分局普遍存在:

(一)管理戶多,失綜戶多,催報、催繳及看失蹤戶場地以及各種專項工作又異常繁重,造成工作中顧此失彼的狀況;

(二)部分經辦人不能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由於這兩個原因,導致無暇顧及各類應整理歸檔的征管資料,造成這些資料很容易遺失。如我所在的征管科就嚴重存在這種情況:一是資料沒有及時整理、歸檔,有些資料一放就一兩個月,二是資料堆放隨意性,從桌面到桌底到處都是。

二、資料管理要規范

(一)資料一定要齊全,而且歸檔一定要符合標准。

資料不齊全或歸檔不符合標准,就會給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動。如我所在的征管科的資料就有「張冠李戴」的現象,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工作的難度,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單位的形象。

(二)要有專用、足夠的場地。

沒有專用的場地或場地不足的話,資料就很難整齊堆放,這樣一來,就一定會出現資料查找不方便、檢找速度慢等現象,造成既費時,又費勁。如我所在的征管科,征管資料由於受存放場地及其它因素的限制,需查找資料時,則要翻箱倒櫃,不僅容易造成資料破損,而且還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

(三)納稅人資格發生變更的,征管資料要及時轉移。

我所在的征管科就存在這種情況:在接收一般納稅人資料時,發現有10多戶納稅人資格發生變化(有個別業戶變更時間在半年以上的),而稅收征管資料尚未移送到接管的小規模管理分局。

(四)資料保管要安全。

目前,我市有些管理分局的征管資料是放在辦公室的資料櫃里的。要知道,辦公室這種地方,前來

辦事的納稅人是可以進進出出的,部分兩個管理分局共用的資料庫,除了上面這些人可以進出外,各分局的經辦人也可自由出入,這對資料的防盜、防火等都非常不利。

去年,我市國稅系統征管數據集中後,電腦已聯網,日常稅收征管資料大部分都可以在電腦上查閱,因此,要使資料保管既妥善又安全,完全可以採用以下的做法:①設立專用的庫房。②電腦查閱為主。

三、資料管理要面向現代化。

當今社會,信息發展一日千里,電子數據、圖像化、辦公無紙化、各相關行業資料共享,將是今後發展的趨勢。我們稅務行業,假如能從稅務登記到申報徵收再到各類待批文書、稅務稽查系列等所有協稅事項都電子數據化的話,那麼只作為行政復議及相關法律案件的原始稅收征管資料取證,是否也因此而改變方式呢?

總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紙質稅收征管資料將逐漸被電子數據化、圖像化所替代。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依靠廣大稅務幹部群策群力,發揮所長,才能共創輝煌的明天。

四、工作體會

在稅務局實習的這段時間里,讓我體會到做事的艱難。以前什麼事都沒做過,在家只知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經過這次實習,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一)做任何工作都要積極、認真負責;

(二)要不怕辛苦、不怕困難。

最後,非常感謝學校和XXX稅務局給了我這次難得的實習機會。這次實習, 給了我一個鍛煉的機會,讓我從中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可以講是受益良多啊!所以,今後,我會繼續努力,不斷豐富知識,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不斷提高工作能力,爭取做一個對社會在貢獻的人。
====================================
你自己再加點你自己的內容吧。以上換成任何部門都可以

㈥ 誰能幫我找到一篇關於金融方面的社會調查報告,我是本科生,為了這個都愁死了.大家幫幫忙吧.

大學生對郵政金融業務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

做為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市郵政局在郵電分離後,實行企業化,在全市郵協部職工的努力下,成功地視企業的扭虧「三步曲\該步進入良性循環。做為郵政主要業務收入的郵政金融業務,也在這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較為突出的成功。 一、目前**郵政金融業務現狀 1、電子匯兌:做為傳統的郵政金融業務,匯兌傳遞—直是社會群眾之間傳遞資金的主要方式,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近年來,隨著銀行業間電子通訊技術的運用.加速了資金的傳遞速度,滿足社會和用戶的需要.為加強自身竟爭力,從2002年起,**郵政國家郵政局的統籌安排下,實現了匯兌傳遞式的改進、開辦了電子匯兌業務。此項業務的開展。取代傳遞的匯款傳遞方式、通過現代的電子網路,進行資金的傳遞,從而大大縮短傳遞時間,加強郵政匯兌業務的市場竟爭力。 2、郵政儲蓄。做為郵政金融的主打業務,從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很好地完成收集社會閑散資金的任務,為國家收儲,給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儲蓄選擇。**郵儲蓄,從1995年以來,立志於郵儲的網路建設,通過數年來的精心打造,成功實現全市郵政儲蓄系統之間和全國郵政儲蓄系統的聯網,成為中國最大的金融網路的一員。充分滿足用戶對資金流通的需要、通過全力打造、**郵政儲蓄已經成為**銀行業中屈指可數的重要部分,市場佔有率為7%左右,在老百姓間留下不錯口碑,形成良好群眾基礎。在近年來,**郵政儲蓄還相繼推出郵政綠卡(儲蓄卡)、參加POS消費系統、晝夜服務的ATM服務。通過這些舉措的進行,有力地豐富了郵政儲蓄金融服務的種類,滿足了用戶日趨增長的消費要求。 3,金融中間業務:做為受到銀行業和郵政儲蓄追棒的金融中間業務,受到**郵政局的廣泛關注、西部經濟發展增勢明顯.為西部地區金融中間業務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市場,帶來無限生機。**郵政局積極創新中間業務,不斷推出新的品牌、擴大市場佔有份額、有效地改善**郵政蓄資本結構、降低經營風險、 二、影響**郵政金融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1,思想觀念的制約:**郵政金融經過IO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在管理體制、業務經營上還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表現為思想上的落後。觀念上的保守、認識上的模糊、行動上的遲緩,習慣於上面布置、下面執行,缺乏主動創新精神,規模效應尚未形成,容易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或成本巨大的局面。 2、人才技術的制約: 雖然這幾年,**郵政在金融人才、技術方面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因實力所限,仍然受人才,技術方面的制約。郵政金融在用人機制。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方面,大部分依然沿襲傳統郵政做法,盡管有所改善.但仍不適郵政金融人才隊伍的發展,直接制約金融業務的發展;在技術方面,受資金。設備等條件的制約,往往跟不上發展、程序開發能力弱、抗風險能力弱。 2、管理動作方式的制約:銀行業的金融業務開展往都由總行統一規劃,集中開發全面推廣,體現較強的研發和竟爭實力。由於國家郵政局沒有完整的整體規劃,至使歐郵政金融業務,特別是中間業務的開發依然以省一級部門與商業銀行競爭,開辦業務種類單一,層面較淺,缺少特色。 4。國家政策的制約。受央行政策和體制的影響,郵政金融是一個准銀行性質的金融機構,很多銀行業務不能開展,在與商業銀行的競爭中一.直處於下風。商業銀行間的不規范競爭,也使**郵政金融在發展一直處於弱勢。 三、**郵政金融業務未來發展的建議 **郵政金融業務發展,在外資銀行和國內銀行的夾擊下,要在強手如林的金融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必須大膽走創新的道路,從而擴大自身發展。 1、以理念創新為先導,堅持走創新促發展的道路。中國加入WTO,伴隨著嚴峻挑戰和無限的發展機遇。面對國內外各大專業銀行的摩拳擦掌,**郵政要克服許多困難,從中國郵政發展的整體高度出發,抓住WTO帶來的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結合特點、積極研究對策、大膽實踐、化不利為有力。**郵政通過綜合研究市場、明確自身定位、通過創新,盡快改變靠存款余額獲得增長的經營理念,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加郵政金融服務的增值價值。,利用已經形成的龐大客戶群給企業帶來可觀的規模效益。 2、以業務創新為核心,場育郵政金跳色品牌。**郵政金融要在嚴格成本效益,找準保持傳統業務優勢和拓展新的服務點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有累加效應。有規模效應的業務和有市場的個性化服務。如。增加綠卡支付功能,最大程度方便客戶;整合「185」客戶中心。電話銀行。網點等到資源,使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拓寬業務服務功能。降低運營成本;利用自身的「本土優勢」,加強與外資銀行。股份制銀行。證券業的合用;通過代辦方式,以合法手段涉足個人小額貸款。外幣儲蓄。教育儲蓄等目前郵政金融不能辦理的業務。 3、以機制創新為重點,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郵政呂前應該著手解決金融人才需求問題,加強人才的競爭。**郵政應該設立郵政金融人才培訓基 金、基地,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建立有效的鼓勵人才成長的機制;有重點地面向社會吸路素質人才,增企業創新的技術含量和知識含量;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高級人才予以高工資、高獎勵、高待遇,並確保兌現。 4、以技術創新為依託[本文來源於大秘書-www,damishu.com,找範文請到大秘書網],用科技提升金融品牌。高新技術手段的運用,是銀行業爭奪綜合實力的體現,**郵政要加快金融業務信息處理系統的建設,在現在有金融計算機網路的基礎上,構築高效率的平台,加大業務應用領域中自主研究開發的力度、提升金融計算機網路的附加值。增加業務操作系統處理功能。提高處理速度和能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現資源的最佳作用,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手段來推動郵政金融的發展。 四、多結 **郵政金融業務,從恢復開辦以來,在十幾年的時間里,通過全體郵政職工的努力、取得輝煌的成就。為郵政事業復甦和活躍國家金融市場立下汗馬功能。現在,**郵政面對加入WTO和西部大開展的良機,應結合自身優勢,加強自身的實力,提高郵政金融產品的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范圍,提升郵政金融業務的實力,在強手如林的**金融市場競爭中,取得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
http://moone.com/wmfw/HTML/75204.shtml

㈦ 金融社會實踐及調查報告

短短的一個寒假又過去了,四十天的寒假我用一次簡單的實踐來度過,我從中得到了豐富的知識,為我下一步踏入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所實踐的單位是我們縣一所職業教育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我在學校里主要是負責校園網的管理,其涉及到校園網網站的正常登陸和訪問,校園內各系部主機是否正常互聯,有無被病毒感染、傳播。使得校園網內的計算機能夠正常運行,做好校園網的管理和維護工作。 從學生到實踐中的一個小小網路維護,短短幾十天的工作過程使我受益匪淺。不僅是在專業知識方面,最主要是在為人處事方面。社會在加速度地發生變化,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得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完善自己。作為一名計算機從業者,所受的社會壓力將比其他行業更加沉重,要學會創新求變,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在單位里,小到計算機的組裝維修,大到伺服器的維護與測試,都需要一個人獨立完成。可以說,近一個半月的工作使我成長了不少,從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第一是要真誠:你可以偽裝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絕不可以忽略真誠的力量。第一天去網路中心實習,心裡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師怎麼樣,應該去怎麼做啊,要去幹些什麼呢等等吧!踏進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老師早」,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老師同事對朋友的尊重關心,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老師們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們交流溝通學習,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得了老師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願意指導我,願意分配給我任務。 第二是溝通:要想在短暫的實習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學一些東西,這就需要跟老師有很好的溝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剛到網路中心,老師並不了解你的工作學習能力,不清楚你會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識,所以跟老師很好的溝通是很必要的。同時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將來走上社會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鑰匙。通過溝通了解,老師我我有了大體了解,邊有針對性的教我一些知識,我對網路部線,電腦硬體安裝,網路故障排除,工作原理應用比叫感興趣,所以老師就讓我獨立的完成校內大小部門的網路檢修與電腦故障排除工作。如秘書處的辦公室內區域網的組件,中心服務機房的伺服器監測等,直接或間接保證了校園網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在這方面的工作中,真正學到了計算機教科書上所沒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課本上的知識,鞏固了舊知識,掌握了新知識,甚至在實踐中推翻了書本上舊有的不合實際的知識,這才真正體現了知識的真正價值,學以致用。 第三是激情與耐心:激情與耐心,就像火與冰,看似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卻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在中心時,老師就跟我說,想做電腦網路這一塊,激情與耐心必不可少,在產品更新方面,這一行業就像做新聞工作,補斷的更新,這就需要你有激情,耐心的去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在一些具體的工作當中也是這樣的:記得剛來學校實習的時候老師安排我去綜合部安裝winXP操作系統,我本想對我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事,可沒想到出現了很多問題,開始是硬體問題:光碟機不能用使我在一開始安裝系統時就出現了急躁的情緒,然後順利解決後,XP系統的驅動問題又讓我大傷腦筋!從一開始的USB驅動慢慢的安裝,再通過硬體監測軟體查看硬體型號,到最後把系統安裝成功,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間,通過自己的捉摸,調試,自此,我算是真正的搞明白的計算機的硬體安裝,維護和更新,接著我又進行了各種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反復安裝調試,一遍又一遍的調試安裝,自然有些煩,但我用我的熱情耐心克服這些困難,問老師,查資料,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得到了充實。這些在平常的書本上僅僅是獲得感性的認識在這里真的實踐了,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誡自己,不管做什麼,切忌眼高手低,要善於鑽研。還有我感觸比較深的就是查看 log 日誌記錄,因為伺服器的維護是復雜又艱辛的,既要保障物理安全又要保證系統安全,這就需要通過查詢 log 日誌記錄,每一分鍾的伺服器狀況都有 log 日誌記錄,而且它一是數據量大、二是有大量無用信息,所以查看 log 使非常「痛苦」的事情。像這些工作我熬深深地感覺到每有激情與耐心是做不好的。

㈧ 金融社會調查報告

1、在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方面,我們還沒有看到有什麼可以令人滿意的創新出台。至於,這些,我們應該學習一下孟加拉這個國家的金融創新了。 2、我們的國家金融產品創新,就暫時來說吧,還沒有一個比較有突出的表現來說服人的產品出台,頂多就是來個什麼的小金額貸款什麼的。但是,那個也叫金融產品創新嗎? 3、我們的國家加入WTO後,的確有不少的外資銀行進入我們的國家了。其中簡單的來說,銀行改革上市,就是一個為了適應中國加入WTO的一個過程的。中國的銀行大而不強,而大中有帶小。沒有一個國際化的地位和服務能力,主要的市場是國內的發展,沒有什麼國際的眼光。在一些巨大的外資銀行強勢進入後,我們的銀行的確是應付能力低下啊。銀行服務態度差,產品單調。當外資銀行進入後就出現了利潤大幅下滑,市場份額收縮等等 4、這些包括了基金,債券,期貨,以及一些金融衍生物等在現在看來,我們的主要4大國有銀行面臨著外資銀行的雙重壓力,一方面,外資銀行有更優惠的待遇,有更好的服務,有更多的品種,有更專業的人才……,而我們的銀行都是一些簡單的存款貸款什麼的操作,沒有什麼專業的品種等等,這樣我們的銀行就處於一個比較被動的局面了。 金融的創新和社會的體制,經濟的發展水平有很大的聯系的。而現在我們的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不是經濟的問題,也不是發展的問題,而是體制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金融專業保險方面社會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