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幫忙寫一篇《金融危機與高職學生就業問題》的論文
摘要:本文分析、定義了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組成,並對其綜合運用「卓越績效評價准則」和「SWOT」進行分析,指出了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各組成因素中的優勢、劣勢、改進以及存在的威脅。
關鍵詞:就業競爭力;硬體資本;軟體資本;優勢;劣勢
隨著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日益凸顯,預計到201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700萬左右。因此,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然而,盡管目前勞動力供過於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壓力大, 但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0年世界競爭力年度報告分析[1],中國國民素質競爭力處於較低水平。目前,我國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僅為7.2%,明顯低於2000年12.6%的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每千名從業人員中研究人員僅1.1人,為日本的1/9, 韓國的1/6,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明顯不足。這些都說明我國仍然是一個人才奇缺的國家。因此,競爭者數量巨大並不能成為影響就業水平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就業學生綜合素質,加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才是影響學生就業水平的根本因素。
高職畢業生更應認清形勢,正確分析自身實力,准確定位,不斷加強就業競爭力,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取得先機,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邁出充滿自信的第一步。
一、就業競爭力的組成
所謂就業競爭力就是選擇和從事職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的總和。大量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楊少春[1]認為就業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外語和計算機運用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班正昌認為影響就業的因素包括:敬業精神、事業心和責任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技能、吃苦耐勞和工作實乾的精神、能說會做,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2];還有專家認為就業素質包括合理的知識結構、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擇業技巧及交往能力、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
筆者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根據高職畢業生自身特點分析認為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的組成應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劃分。從廣義上可定義為:職前的專業技能、非智力綜合素質和職中個人整體規劃、管理綜合能力等三個方面。狹義上可定義為畢業生求職的硬體、軟體資本。
所謂硬體資本是指畢業生提供的證明自己知識水平、專業技術程度、外語、計算機等文件性資料。它是畢業生獲得就業競爭力的基本條件,也是必要條件,是敲開企業大門的「敲門磚」。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高職院校畢業生在獲得土木工程類學歷證書、學院要求的外語及計算機等級證的同時,還會取得大量的建築專業技能證書,如:施工員證、質量員證、安全員證、資料員證、測量證、CAD證、物業管理員證書等等專業技術證書。由於市場激烈的競爭,建築工程的周期性限制很強,企業用人大多是擇才而用,許多建築企業不能也不願意拿出時間來培訓員工。所以,高職學生如果有效地掌握和利用技術能力,擁有大量的相關技術資格證書,就為自己在職場上立足找到了一塊堅實穩固的基石。
軟體資本是一種隱性的競爭力,它的實質與廣義定義中的非智力綜合素質息息相關,它主要表現在與招聘人員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中。軟體資本表面上反映了個人的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工作能力、適應能力和求職能力等,實質上則反映了畢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精神面貌、心理素質、自我規劃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和挖掘培養的潛力。畢業生在硬體資本滿足用人單位要求的前提下,軟體資本則成為是否被用人單位青睞的關鍵因素。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相關因素分析
廣義與狹義競爭力之間,硬體資本和軟體資本之間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織、互相影響的。任何一個方面出現「短板」,都會使畢業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降低甚至失去「戰鬥力」。因此,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畢業生,在明確了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組成的基礎上,還應理清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把握高職畢業生在就業競爭力當中的優勢方面,通過教育改革、就業指導、加強自身素質培養等多種手段提高、彌補競爭力中的缺欠,真正做到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從而達到培養或成為適應市場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不斷提高就業競爭力的目標。
在此筆者借鑒並綜合運用 「卓越績效評價准則」[3]和「SWOT」分析方法[4],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組成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和評價。「卓越績效評價准則內容和方法源於美國波多里奇質量獎,主要用於測評組織經營管理成熟度。他的主要方法為:第一,選擇同行業領先水平企業作為評價標桿。第二,將管理過程分解成為各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三,選擇各組成部分的關鍵因素。第四,採用規定「過程」對各關鍵因素進行評價,該「過程」分為方法、展開、學習、整合[5]四個步驟。「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SWOT」中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本文充分利用兩種方法的優點,將其有效的綜合運用,從而達到分析到位、評價准確的最終目標。
以下以高職院校土木大類中的建築工程專業畢業生為例,進行具體分析和評價。
(1) 與同專業本科畢業生相比,高職專科文憑明顯屬於「弱勢文憑」。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教授丁曉浩對這種形勢分析認為:什麼層次和類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的信號作用在人才、勞動力市場上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突出。對此,高職高專學生首先就處於了被動地位。有學生一言蔽之:「就業市場遵循的法則永遠是爭奪重點牌大學、熱門專業的本科、研究生人才,出身寒微的高職高專學生只能遭受使他們倍感寒心的冷遇。」
(2) 專業技能方面,高職畢業生具有明顯的優勢。高職建築工程專業普遍擁有鋼筋砼實訓、砌體工程實訓、裝飾工程實訓等設備先進的大型實訓場地,中建、省建等大型建築施工企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學校還會定期組織學生到施工一線進行長期的現場實踐實習,參加施工員、測量員等相關職業資格考試報名。這使學生在職前即已受到了大量的職業技能訓練,在校期間獲得了大量的例如五大員、測量員等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些均成為建築工程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中的有力優勢。然而,這些方面的優勢正逐漸進入部分高校的視線,得到了以土木工程為重點專業高校的高度重視,這些院校通過與高職院校的合作辦學等等途徑正逐步加強畢業生專業技術方面的欠缺,對高職畢業生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3)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課基礎普遍低於高校學生,另外高職院校對學生英語、計算機等級要求不高,造成高職畢業生在畢業求職過程無法提供英語、計算機等級證書或證書等級明顯低於高校本科畢業生,使得該方面處於劣勢地位。然而這種劣勢並不是不可挽回,通過學生和高職院校的共同努力,這種劣勢是完全可以得到改進、扭轉的。
(4) 高職高專畢業生初出茅廬,一到工作崗位後會有不適應。同樣,在與企業其他人員相比,高校畢業生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比較強,肯吃苦,肯上進。
(5) 溝通應變能力屬於畢業生個人綜合素質的一部分,在與標桿的對比中不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6) 處理非專業性問題方面同(5),與標桿的對比不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而對於建築工程類畢業生而言,高職畢業生現場工作的經驗更為豐富,處理現場問題的能力相對更強,具有一定的優勢。
(7)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學生准確定位、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實現學業與社會職業的良好對接,有利於實現大學生個體與社會需求的合理匹配,進而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6]。而大多數高職畢業生對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較低,認為自己屬於技術型人才,只要懂技術、會操作就可以了,普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缺乏科學的規劃,安於現狀,不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設立遠大的奮斗目標,缺乏進取心和工作動力,這樣的畢業生往往在工作崗位上沒有突出表現,很難發揮自身閃光點,在職業生涯的後續階段往往缺乏有力的競爭力。高職院校應該對畢業生在校學習階段開設相關的職業規劃課程,對其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並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注意對學生傳授相關概念和信息。
(8) 可挖掘潛力方面高職畢業生存在一定的弱勢。在建築專業中,專業技術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想取得更高層次的發展,必須具有深厚、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創新能力,高職畢業生在入校前的起點不高,學習過程中理論方面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因此可提升的空間不大。
綜上所述,與同專業本科畢業生相比較,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著許多劣勢和威脅,畢業生只有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認清自身的不足,積極彌補和完善,化被動為主動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 論文屬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高職實訓基地建設與提升就業競爭力關系研究》 編號 XJK06CZC047
參考文獻:
[1] 楊少春.高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探討.職業指導.2006,4:52-53
[2] 班正昌.影響高職學生就業的因素分析.高職教育.2006(6):46-48
[3] 卓越績效評價准則GB/T19580-2004
[4] 朱琳.關於高職高專學生就業競爭力的SWOT分析.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2005,17(4):67-69
[5] 卓越績效評價准則實施指南GB/Z19579-2004
[6] 馮菊香,高延春.基於就業競爭力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⑵ 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畢業就業情況SWOT分析
優勢:物流是新興產業,人才缺乏,就業前景廣泛
劣勢:物流行業不規范,面臨洗牌,版傳統物流要向現代物流過權度,高精尖人才受歡迎
機會:剛畢業的學生剛進入工作崗位正好可以了解傳統物流的缺點,吸納現代物流管理的優點
威脅:市場的不成熟有可能造成人才在某一個時期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