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最頂級的十大城市是哪十座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也都市比較高的。
提到上海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魔都,時尚之都,城市在全球范圍內佔有重要地位的金融很好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城市每年的GDP都是相當高的。
廣州每年都是不少人務工的首選城市,而在廣州各個行業的發展也確實都是比較迅速的,所以全面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城市GDP和城市人均收入都是蠻高的。
深圳這座作為我國首批經濟改革開放的城市,通過好政策和城市自身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好的促進了經濟全面的發展,所以城市內人均收入和大體的GDP都是相當高的。
重慶作為我國的直轄市,憑借著不錯的政策很好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目前城市在各方面的規劃上也在朝著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著。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中天津這座城市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資源,有著便利的交通,所以每年在經濟的發展上都算得上是富可敵國的。
蘇州這座城市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就地理位置來看的話本身在經濟上的發展就很有優勢,在加各種國際化的投資集中了不少在城市內,所以每年的GDP是極高的。
毫不誇張的說成都這座城市在旅遊業上的發展速度很多城市都無法與之比較的,而且城市早就憑借著獨有的環境聞名於全球,國內外的知名度都是極高的。
南京作為我國古都,濃厚的歷史氛圍是城市最大的競爭優勢,在加上極好的地理交通環境,豐富多樣的資源,每年不僅經濟發展速度快,而且在許多方面都佔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提到青島或許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青島啤酒,而青島的啤酒也確實是遠銷海內外,在加上近年來城市憑借著國家一系列好政策,在經濟的發展上可以說是極其迅速的。
長沙在經濟的發展上是非常迅速穩定的一座城市,城市有著很不一樣的文化,交通上更是屬於全國綜合性非常強的城市,多樣的地貌類型、不錯的氣候環境,還有著國內不少的研究中心。
武漢這座城市位我國的中部,首先是它有著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高鐵網能覆蓋到大半個中國,在商貿物流、科技創新等水平上都屬於是國內領先的城市之一。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幾乎是無人不知,所以在富可敵國的城市中除了蘇州,當然還少不了杭州啦,它自古在我國就是商業的集散中心,經濟的發展速度就別提有多快了。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中無錫首先是屬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內主要以平原為主,所涵蓋的經濟領域很全面,曾也榮獲了國家創新城市,國家最佳旅遊城市等殊榮。
㈡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進展了嗎
自2009年國務院發文《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批復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以來,上海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取得了多項進展:
中遠海運集團總部落滬,超級巨輪上海揚帆啟航。
由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重組而來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2016年初在上海正式揭牌。這家在船隊綜合運力等4個領域名列世界第一的航運巨頭,成立後就開展了馬不停蹄的內部整合。到2016年底,包括航運、金融和物流在內的主要板塊整合基本完成。
12月,中國航運業治理創新的重要機構——中國船東協會正式遷滬。中船保商務管理公司、北英保賠協會中國區管理公司也相繼落戶上海。這些功能性組織的集聚,將為上海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提升凝聚力量。
剛過去的2016年,對全球航運業是驚濤駭浪的一年。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跌至歷史最低的290點,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宣布破產……
但與此同時,危中亦有機。航運業持續低迷,讓航運企業加快了整合步伐。為減少企業運營成本,航運制度創新力度也在加大。這些都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注入了新動力。近期,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等聯合發布了「2016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大事件」。
㈢ 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45個金融中心城市是
新興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的機遇
「變革」一詞,最適合描述當前國際金融中心的新格局。紐約、倫敦等傳統的金融中心雖然依然占據霸主地位,但在金融危機之後,地位已經受到明顯的挑戰,相比歐美老牌金融中心,亞太地區金融市場雖然起步晚,發展時間短,但發展速度上卻很快。
新出爐的報告體現了這種變革和機遇。比如,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亞太地區最多,占據了5個席位。而對新興經濟體的金融中心的信心測試表明,世界對於金磚國家金融中心的發展能力普遍看好。
「生長著」的潛在力量
變革體現成長的力量,成長帶來變革的機遇。與以往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不同,報告更加註重和體現了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和發展能力的強弱。從客觀指標評價看,成長發展能力前十個城市,更是以新興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為主,上海、迪拜、深圳成長發展能力均排在前十,其中成長發展能力最強的3個城市上海、香港、北京均屬於中國。
摩根士丹利全球機構證券業務聯合總裁科姆·凱勒赫也表示,西方經濟已趨於穩定,但經濟弱勢仍將存在,可持續性尚未明朗,而新興市場的增長仍會非常強勁,潛在的成長力量也讓全球的受訪者對新興經濟體的金融中心充滿信心。
「新座次」背後的距離
在金融市場、成長發展、產業支撐、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五個分項指標中,除了在成長發展因素方面,新興金融中心優勢明顯之外,其他幾個因素均比較落後。以權重最重的「金融市場」這一指標來看,其前六名分別為,倫敦、紐約、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無論是在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保險市場、銀行市場的評價,這些城市的金融市場都具有較好的聲譽和較強的實力。在金融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新興經濟體城市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差距更大。以金磚國家的五個金融中心城市為坐標,在金融服務水平方面,僅有上海進入前20名。
「一個城市要成為金融中心,除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法制的完善、人才的積聚、金融機構的布局、金融創新的能力和資本市場的深度等軟環境。」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董事總經理鄭學勤表示,這些正是新興的金融中心所欠缺的。
㈣ 為什麼很多有名的企業都在港股上市
因為香復港的融資環境就比較寬松,制上市較為容易。況且,為了迎接內地互聯網企業,香港特意修改上市規則允許AB股模式。
對於目前的A股來說,其上市規則是有盈利性要求的,而對於大多數互聯網科技公司來說,因為早期發展階段資金投入量大,所以很難在上市之初就獲得足夠的利潤。況且國內的IPO排隊上市的企業眾多,上市過程時間過長,不能盡快獲得市場融資。
(4)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擴展閱讀
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近年來,隨著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提速,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不斷加深。「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舉措相繼出台,既發揮了香港優勢,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也促進了內地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隨著全球貨幣政策加速轉向,全球投資重心轉向實體經濟,優質的新經濟企業成為各國資本市場爭奪的焦點。香港市場通過上市制度改革,主動邁出了融入中國資本市場整體發展的關鍵一步,將在四個層面活化中國金融的「一池春水」。
㈤ 新一線城市的考核標準是什麼
新一線城市的考核標准,首先就是經濟是否達標,因為經濟是一個城市的基礎,直接決定全民的生活質量。還有人均收入水平,只有全民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除此之外,還有人口的多少,人民素質的好壞以及教育程度等一些綜合指標。只有這些都達標了,那麼就一定能夠成為一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