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博士學科是否屬於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前3名或《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A+』是什麼意思
這說明優等還要好。
『貳』 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的專家解讀
導向性強
全國高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的特色之一,就是對學科質量的特別強調。如果總量指標和規模指標比重較大,容易引導學校注重數量和規模,並容易使高校辦學產生同質化的問題。本輪全國高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採用多項代表性指標代替總量指標,並對規模指標設置數量上限,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改革,有利於抑制高校單純追求規模擴張,可以使學校更好地將工作重心放在充實學科內涵、提高學科水平上,同時也更有利於高校突出特色,形成多元化學科形態共同發展的局面。
人才培養
全國高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改革人才評價方式,強調學生為本,注重在學培養質量與畢業後發展質量相結合的評價理念。引導研究生培養單位對「培養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人」這一基本教育命題的進一步深思。我們所培養的學生能否實現個人價值,取得期望的成就?能否為社會所需,得到社會的認可?可信的答案應來自受教育者自身以及社會的反饋。我們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密切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中,不斷踐行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的教育理念。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本次全國高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的四個一級指標之一,最令人欣慰的是這個一級指標的重心放到學生身上了。
評價指標優化
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撼動了以往『SCI論文數』獨霸鰲頭的地位。通過定量計算代表性論文的被引次數,而對於引用低的最近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則邀請專家進行定性評價等,多視角、多方位地評價代表性論文質量,這更能全面反映出論文的學術價值、文獻價值和學術影響力。科學合理地設置學術論文的評價指標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導向具有極強的牽引作用。同時,這也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養的科研導向提出了一個明確信號:必須在科學評價模式的指導下,加強學術論文的質量建設。從多個維度給予引導,更注重發表論文的質量,讓本次評估更加客觀公正。改革充分體現了質量重於數量的指導思想,也是貫徹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方針的體現。
評估將成果形式(專利)、質量與內涵(轉化和應用)、影響力和意義(社會綜合評價)有效結合的評估模式創新,不僅有效提升了評估的准確性、客觀性,同時也將發揮極大的導向作用,對未來各學科科研中注重內涵、注重社會貢獻、遏制學術浮躁風氣、嚴肅學術道德等等都將產生持續和深遠的影響。
一流學科建設
學科是大學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的基本單元,學科水平是一所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學科特色也是一所大學的辦學特色體現。從一定意義上講,一所大學綜合實力的競爭,實質上是學科的競爭。我們常提到的世界一流大學,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有一批高水平的學科。開展全國高校學科評估工作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通過這種形式,進一步推動學科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質量,並讓學生、社會了解我們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教育能力、水平和質量。
全國高校學科評估力圖構建全新的「學科評價質量文化」。一是強調質量,淡化規模。二是創新學生質量評價模式,開創學生質量評價的新視角。三是創新學術論文評價模式,首次採用「定量與定性、質量與數量、國內與國外」相結合的「多維度學術論文評價」方法。同時,在主觀評價部分增加了社會服務和學術道德等內涵。全國高校學科評估工作清晰透視出的「質量意識」,勢必會深刻影響高校學科建設的理念和思路,引導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步入質量優先、更加科學的發展道路。
『叄』 教育部的一級學科評估有什麼參考或者研究的價值
這是有關高校學科評估的聲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學位中心)組織開展的學科評估,是按照學位委員會和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的學科劃分,對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的一級學科進行的整體水平評估。
此次學科評估歷時一年,按照自願申請參評的原則,採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所需數據由相關部門、社會組織公布的公共數據和參評
單位報送的材料構成。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公示、核查,同時還邀請了學科專家、部門及界人士進行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形成最終評價結果。公布評估結果旨在為參評單位了解學科現狀、促進學科內涵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質量提供客觀信息;為學生選報學科、專業提供參考;同時,也便於社會各界了解有關學校和科研學科建設狀況。
因此,總的來說,是有用的,對於科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由於不同學校的學科建設有不同的側重。在此給問者提供一點參考意見:1、對於211和985院校來說並不是所有專業都很好,要理性對待;2、應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對高校排名進行一個理性的認識,比如有的學校雖然專業排名靠前,但是並不代表整個專業所有老師的研究學術水平和成果,應該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專業,仔細查找一下院校不同老師的研究成果,以此為參照進行選擇,以達到自己對學院專業排名的預期;3、對於現在不同院校為了爭名次的情況,不避免有為了湊指標的情況,因此最好是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長遠規劃,對於想從事科學研究為國家科學做出貢獻來說,排名這一點可以做為參考,參考不同院校的國際水平或排名,畢竟第三方更客觀公正一些;4、對於畢業了想找一個好工作,可以參才該院校的整體師資力量,在結合專業的基礎上,考慮學校的整體師資力量。
由於受限於自身經歷,難免有些偏頗,僅作參考。
『肆』 學科評估是什麼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簡稱學科目錄)對全國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開展整體水平評估。學科評估是學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2002年首次開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輪。
第四輪學科評估於2016年4月啟動,按照「自願申請、免費參評」原則,採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體系在前三輪的基礎上進行諸多創新;評估數據以「公共數據和單位填報相結合」的方式獲取;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布: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公布評估結果旨在為參評單位了解學科優勢與不足、促進學科內涵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客觀信息;為學生選報學科、專業提供參考;同時也便於社會各界了解我國高校和科研單位學科內涵建設的狀況和成效。
『伍』 經濟學為什麼沒有參加學科評估
的確如此,從國內來學科評估看,經自濟學類專業優勢高校多為財經類大學或綜合性大學,目前看理工類大學經濟學相對出色的不多。從上一輪國內理論經濟學的學科評估看,理工類高校最突出的是偏重於往綜合性發展的華中科技大學,國內排在18位;其次就是純粹的理工大學北京理工,不過評估得分也只有67分,排在國內31位。應用經濟學方面,理工類院校的評估排位情況也大體如此。
『陸』 學科評估的內容
評估所在廣泛調研和徵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本著為學位授予單位的學科發展和社會服務的目的,於2002年啟動了全國范圍的學科評估,並在《中國研究生》雜志、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網站、《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發布了消息或公布了部分排名。這是中國首次由權威教育評估中介機構開展的研究生教育學科排名,結果公布後在社會上特別是高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並被新浪、搜狐等多家著名門戶網站轉載。
『柒』 請問金融學和金融工程專業前十名國內大學排名
在教育部2012學科評估中,應用經濟學(金融學屬於此一級學科)排名前十一名的大學是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央財大復旦、廈大、清華、南開、上財、西南財大、東北財大、暨南大學。以上所言,僅供參考。
『捌』 如何評價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國內學科評估,是目前唯一的一個官方大學評價。從好的方面,其一,在學科評估設計初衷方面,應該說是注重客觀的。其二,在評估組構成方面,應該說是比較廣泛和權威的,每個學科的評估組,都是由眾多高校的權威教授或專家組成的。其三,在指標口徑內評價上,相比較很多大學排行榜,應該說學科評估允許高校充分提供各類資料,其評價所取得的信息更為充分。而不是像眾多大學排行榜那樣,從網上或取樣有限的第三方斷章取義的獲取數據去評價。
但任何排名,都有其不精確或者說不科學的地方,學科排名也有其許可權。其一說先天不足。大學的一級學科設立不能不說是有問題的。從學科之間比較看,一些一級學科下設專業(二級學科)可能只有1-2個,但有的一級學科如應用經濟學包括10個基本本科專業,如果加上專業方向,其數量懸殊更大;其二,評價一級學科,更容易和各類大學排行榜一樣,誤入1+1=2>1的歧途。仍然以應用經濟學為例,某校的保險精算方面可能國內第一,但學科累加的結果,應用經濟學整體學科排名會下滑到相對落後的名次,這樣的評估結果並不能反映一高校在某一領域突出的成就,其導向也會是大學向大而全方向發展。其三,學科設置並沒有反映國家重點發展的需要。如目前的智能製造、中國芯、大飛機、發動機、精工、農業機械等,並沒有突出出來。
『玖』 第四輪學科評估C類學科很次嗎
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西北工業大學有3個學科進入A類,分別是:航空宇航科回學與答技術A+、材料科學與工程A、計算機科學與技術A-。這個成績雖然也在意料之中,不過並不是特別理想。畢竟西北工業大學是副部級985,只有三個A類,的確少了點。同樣是工科院校的華南理工大學有八個A類,大連理工大學也有七個
『拾』 第四輪高校學科評估結果對 大學本科 專業 選擇有參考價值嗎
有一定價值。
但同時應明白的是學科評估即便獲得A+也不代表該校該學科下所有的專業都強回。
所以答要先搞清楚學科和專業的關系。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說專業就像班級,有一班二班三班的分別,那麼學科就像年級,所有學校都有高三,但有的學校有三個班,有的學校只有一個班,也可能有的學校有七八個班。因此學科是包含專業的,是很多專業共同組成的。
而學科評估,就是評選的學校的高三質量,那麼就可能出現二班非常強,但一班較弱,綜合下來該校排名第一,但一班甚至比不了第三名的最好的班級。如果能理解這樣一個相對概念就能夠明白為什麼學科評估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了。
因此進行專業選擇的時候最好再看看學信網上的口碑評價,以及該校該專業的就業率等指標,這樣會更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