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國際金融之我見論文

國際金融之我見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17 21:49:43

1. 求一篇國際金融3000字左右的論文

,大綱,YOU

2. 誰提供一篇關於國際金融的論文,

國際金融業的電子化與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在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創新浪潮推動下,西方商業銀行出現全面改革。他們長期實施的是以提高盈利為宗旨的服務競爭機制,隨著銀行間競爭日趨激化,金融風險增大,銀行現代化改革出現重大變化,即國際金融業的電子化勢在必行。我國商業銀行在不斷開放的環境中,與國際接軌,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競爭、求生存,勢必要熔入國際金融業的電子化時代,為客戶提供不斷創新的電子金融服務。 在西方,金融業與工商業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注重市場營銷,將市場營銷觀念作為指導銀行業務經營的基本思想。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顧客才是最重要的財富。早期銀行的市場營銷,基本上以聯系與爭奪客戶、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隨著銀行之間兼並加劇,競爭激化,單純用禮貌、周到的服務,已較難進一步拓寬顧客渠道。銀行為了在信息技術時代求生存首先也是要爭取顧客,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客戶對銀行服務的需求,促使銀行服務手段現代化。銀行致力於採用新技術,為銀行與銀行間以及銀行與客戶間的聯系增加了新的內容,同時也促進了銀行內部管理的電子化。 一、建立客戶綜合服務網路 客戶綜合服務網路是針對金融行業這種特定行業的相關服務而設計建設的,客戶通過一定的通訊手段(電話、傳真、計算機通訊等)與服務網路中心取得聯系並得到身份確認後,即可享受系統所提供的相應金融行業信息服務及有限定范圍的賬戶操作服務,如獲取金融行業政策、法規、業務辦理通知信息,查詢新業務開辦方法,客戶賬戶往來查詢,查對用戶相關社會服務行業收費賬單,用戶進行限定范圍的賬戶轉賬和指定收費單位的簡單付費,以及其它某些相關行業特別業務操作,等等,也有人把它稱之為銀行服務呼叫中心(BANK SERVICE CALL CENTER)。 http://www.17net.net/Article/501/6368.html

3. 國際金融方面的畢業論文寫些東西好

國際金融一直屬於宏觀經濟領域的重要研究范圍。它的話題一直是時政新聞關注的焦點。寫國際金融方面的論文可以從匯率的角度入手,結合當前的時政熱點,譬如人民幣升值,進行闡述。可以從升值的緣由,升值的作用機制,升值的影響等方面出發,並運用一些分析工具,不僅可以使用IS-LM、蒙代爾斯旺模型等進行論述,可以寫一些關於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均衡問題,這都是和當下的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的,其中,可以用一些更加數理的模型,比如量經濟學中涉及到的各種模型,借鑒一些相關的論文,以彰顯出本篇論文的特色。也可以把問題微觀化,把其他學科的知識理論引進來,如果你是學金融學的,你可以把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理論,引進國際金融里頭,可以擬一個關於「商業銀行拓展國際業務」的論文,其中可以涉及到匯率、資本可兌換的具體問題;亦可以對關於證券投資的問題引入國際金融里,比如「國際證券投資的風險情況調查」,可以結合當下我國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論述,因為我國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並未實現,所以面臨的匯率風險變化程度,並無國外那麼大,可以用VAR風險評估方法,評估國際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問題;寫論文的方向是很多的,關鍵是要把課本讀熟讀透,才會思如泉湧。所以,我建議,你要寫一篇較好的國際金融論文,最好先把大方向確立下來,去多讀課本,再結合當下國際實情,寫出一篇規范得體,抑或能夠針砭時弊的論文,也不是沒有可能。加油吧!

4. 國際金融論文3000字左右

你好,匯率和貨幣政策方面的可以嗎

5. 論文中國經濟之我見怎麼寫~

相關範文:

危機後的全球再平衡與中國經濟增長之路

失衡的本質就是發展的不平衡,發展的不平衡是世界經濟的運行常態和基本規律之一,不同時期的失衡有著不同的表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不平衡積累到十分嚴重化的程度時,就會以危機的形式釋放出來。因此近20多年來,全球失衡就與金融危機如影隨形。例如,上世紀80年代日美的貿易失衡,導致的日元升值、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就觸發了日本經濟危機和日本10多年的經濟停滯,當然那一次失衡是發達國家之間的失衡。而此次全球范圍內的失衡與上次失衡相比最大的特徵,就是日益廣泛的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分工和全球價值體系的不斷深化。
在全球化浪潮中,分工將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分裂成三類國家:以美國、歐盟和日本為代表的資本和消費型國家,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生產型國家,以中東、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資源型國家,也有人將這三類國家形象的比喻成「知識生產的頭腦國家、物資生產的軀干國家、資源供應的手腳國家」 。因此,在這個日益密切的全球分工體系中,一方面使全球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升,促進了全球持續20多年的經濟繁榮;另一方面,這也使全球化的 「盈餘」分配結果更為懸殊。比方說,美國和亞洲的消費-儲蓄失衡,美國雙赤字、凈負債,以及亞洲主要新興國家和中東、俄羅斯等石油輸出國貿易盈餘所產生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等等,但是我認為這些都是表象,表象的背後是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由於貿易分工和金融分工不斷深化下的全球的經濟金融結構失衡。這樣美國、亞洲新興國家、石油國家就成為全球經濟失衡的三極,後兩類國家靠輸出廉價商品、勞務和資源,創造了大量的「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形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的三角關系,使全球供需和分工體系維系在「脆弱的均衡」上。

可以說,十多年來全球都在用這種高成本的「透支經濟」(美國是金融擴張、中國等新興市場是產能擴張)來熨平全球經濟增長的周期,但是膨脹不是無限度的,當美國「金融泡沫」和「債務泡沫」膨脹破裂導致其實體經濟劇減,消費收縮和資本流失的時候,全球這個「脆弱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次危機的爆發是就是對全球分工體系中的貿易分工和金融分工嚴重失衡的一次總調整。

現在一種常見的觀點認為是 「以美國為代表的資產膨脹型過度消費模式」和「以中國為代表的過剩生產型增長模式」導致的全球經濟失衡。但是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產生這兩種模式?這就需要我們從更深層面,全球分工體系的結構上去考察了。事實上,在過去的20多年中,全球產業分工深化,金融的大發展,要素和資本的全球化流動,以及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霸權地位的鞏固,使得全球分工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世界經濟進入金融資本主義時代,這是當今全球經濟金融失衡的核心問題和根源。

從失衡到再平衡的過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每次危機都是對失衡的一次糾正,所有的危機都是這樣的。未來全球經濟將進入艱難結構調整期,因此只有有效緩和乃至改善全球經濟失衡的痛苦局面,全球經濟金融才能真正從危機中走出。然而全球經濟格局和全球貨幣體系的更迭註定是緩慢和漸進的,中國必須做好長期准備。美國金融泡沫的破裂,全球通縮將是必然。經濟數據顯示,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從6月份的16%回落到11.4%,為2002年4月份以來最低。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個百分點,對中國經濟拉動作用下降了1.2個百分點。經濟加速下滑的趨勢明顯。根據我的判斷,由於考慮到金融危機傳導的時滯和周期,未來6個月是我們必須關注的重要時間窗口。現在珠三角、長三角的許多代工企業出現停產、半定產狀態,鋁業、鋼鐵、銅冶煉行業的產能相對過剩,一旦12月份進入大幅減產的浪潮,那麼明年3、4月份將是中國實體經濟比較艱難的時期,因此保增長是眼下十萬火急的事情。近日國家及時出台了更加有力的刺激國內需求十項措施,主要是通過國家投資,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重拳出擊,啟動內需。

從中長期看,保增長,還要促轉型,必須將反周期的政策和結構性調整結合起來,將內部失衡與外部失衡問題的解決統一起來,實現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雙平衡的發展戰略。

首先,促進實體經濟的調整:依靠國家統籌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幾點思路。

從經濟周期的動力機制與發展規律看,真正決定經濟周期的是新興技術、產業結構、需求結構特徵、資源結構特徵以及區域經濟模式等根本性因素。如果說過去幾十年中國的高速成長得益於全球分工背景下的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那麼未來必須樹立中國經濟的主體意識,依靠中國本土戰略性產業或資源性大產業的內生經濟成長,才是中國實現強國崛起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區域輪動和產業輪動可能是啟動中國新一輪增長的兩條路徑。

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重點是工業化、城市化釋放出巨大的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生產力能量。由於我國幅員遼闊、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區位優勢各異,各地在經濟規模、發展水平上的互補性發展是其它國家所不具備的比較優勢。那麼在中、東、西、北各區域的整合和區域輪動的過程中,資源配置、產業分工、基礎設施建設、原材料供應、勞動力轉移的規模、范圍都將越來越大,從而形成一系列需求擴大、結構升級、經濟增長的經濟循環,就會真正從區域「發展紅利」中獲取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

那麼產業輪動的路徑如何選擇?可以說,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從一般製造業到高科技先進製造業將是未來我國產業結構變遷的兩大方向。「中國製造」的戰略重點已非過去的加工貿易/輕工業的低端製造,而是佔領裝備製造業、航空航天等全球戰略產業的高端。因此,產業關聯度高、需求彈性大、資金技術密集的先導產業不僅決定了中國工業拓展的范圍、深度和效率,也必將對啟動新一輪經濟增長,改變世界失衡格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這里涉及兩個著力點。第一,整合壯大戰略性大產業。關注關乎國家經濟安全和經濟命脈的大產業,構建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裝備製造業、航天製造業、物流產業、信息產業、資源產業等現代工業體系,這是國家長久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

第二,發展資源性大產業。中國資源豐富,在礦產、農林、海洋、生態等多個方面具有優勢。發展大產業,要堅持以「資源換產業」、以「資源興產業」的發展理念,積極重組大企業集團,深度開發和利用各地具有優勢的資源,延長產業鏈,培育自主品牌,提高附加值,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轉化。

再談虛擬經濟的應對,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穩步推進與謀劃。

金融危機可能提前催生兩大基礎(理論和估值)體系的構建。要敢於挑戰西方經典理論。「強大的經濟一定要有一個強大而科學的經濟理論的支持。中國在大國崛起中,需要建立自己的經濟學和金融學體系,要符合中國國情,不能盲從。另外就是必須建立中國自己的、科學有效的資本/資產估值定價體系,以及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合理定價機制,這樣不僅能夠避免價值虛高和估值不足,發揮資本/資產價格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更重要地是避免經濟發展過多的受到國際定價體系和價值體系的牽制。

優化金融體系結構,促進金融轉型。應該說,中國要成為金融大國、金融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近年來中國金融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國內金融機構從資本充足率、治理結構、盈利水平等方面看,都較過去有了較大提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金融總體還處於金融潛化階段,金融體系資本利用效率不高,金融機構競爭力弱,缺乏金融資產的科學定價體系和機制等制約中國金融發展的障礙,那麼如何協調金融大國所需要的制度和環境,規避對製造大國和貿易大國的競爭優勢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就要重實體,也要重金融。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充裕,可以因勢利導進而推動金融體系由間接融資主導向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並舉的結構性轉型;投資模式由政府主導向多元化投資並存的結構性轉型;金融類型由一般商業金融向商業金融、能源金融、農業金融、創業金融等政策性金融並舉的三大轉型,這些都是推進中國金融深化的發展方向。

藉助金融危機的契機,加快中國資本的全球化戰略布局。中國資本要在全球失衡中尋求破局,變「危」為「機」,積極展開包括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金融資本在內 「中國資本」的全球化配置,我認為這不僅是破除中國在全球貿易分工體系與金融分工體系中處於劣勢的關鍵抉擇,更是提高資本投入產出效率,推進經濟增長向集約化轉型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中國還沒有歷經全面的產業並購,要通過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進一步融合,推動產業並購和結構升級。對外並購將重構中國產業效益,也能減小外部需求萎縮給經濟增長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積極穩妥地抓住近期國際資源價格下滑的有利時機,為推進工業化進程積累廉價資源的儲備,建立穩定的供給機制和定價機制。

高能貨幣和高能資本相伴而生,要提升人民幣的全球影響力和國際信用。中國資本「走出去」需要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同步跟進。中國資本「走出去」這一全球戰略安排,將大大增加境外對人民幣的資本需求,也是人民幣獲得更多國際金融市場份額的契機。

最後一點就是,在國際層面積極參與構建全球多極化制衡體系。過去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實際上是全球經濟制度的被動接受者,然而金融危機後的重建,恰恰給我們一個積極參與規則制定的重大機遇。現在是中國參與並積極主導全球經濟金融體系改革的最佳時間窗口,必須謀求與我國經濟實力相稱的經濟話語權,11月9號的二十國財長會議,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就一致表達了這種聲音。隨著全球由失衡到再平衡的演進,未來改革的最終目標將是改變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以及單一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結算機制,積極推動儲備貨幣的多元化、國際貿易交易貨幣的多元化、國際大宗商品計價貨幣的多元化,中國加強與歐元區、拉美、東北亞、金磚四國的區域協調,廣泛建立自由貿易區,努力推動建立一個多極化的制衡體系將是可以預期的。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6. 國際金融方面的論文

樓主大大不管什麼寫自己最擅長的

你可以在課本里找啊,找個小標題的小節的就行。

7. 寫一篇關於國際金融有關的論文。只要和國際金融有關就可以。我可以有哪些選題呢大家幫我想想……

國際金融局勢的現狀與發展

8. 求國際金融論文 5000字



9. 國際金融學論文

可聯系我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之我見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