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1年11月國際重大財經事件
11月29日國際財經大事匯總年11月29日 13:41鳳凰網財經【大 中 小】 【列印】 共有評論0條鳳凰網財經訊 今日全球財經要聞包括:歐盟850億歐元援助愛爾蘭;德經濟部長稱歐元幣值穩定無貶值風險;亞馬遜擬升級平台向更多國家擴張等。詳細內容,請見以下具體報道。
歐盟850億歐元援助愛爾蘭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各國財長昨晚同意向愛爾蘭提供價值850億歐元(合1130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他們也計劃批准一項旨在應對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新的永久機制的框架,以期防止危機蔓延影響葡萄牙和西班牙借債。
令人意外的是,建立永久機制的提議從12月份的最終期限大幅提前。這一計劃將以一個永久性的「歐洲穩定機制」取代目前4400億歐元的歐元區救援基金,該基金將於2013年到期。此外,2013年後的歐元區國債將附帶集體行動條款,規定私人債權人將參與未來任何債務重新安排或債務重組。
德經濟部長:歐元幣值穩定無貶值風險
外媒周日報導,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指出,歐元兌美元匯率遠高於1.30美元表明歐元仍然穩定,且歐元目前沒有任何貶值跡象。他還認為,繼希臘和愛爾蘭之後,不會再有歐元區成員國申請財政援助。
消息:歐洲央行敦促葡萄牙申請援助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英國《金融時報》德國版周五援引德國財政部一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歐洲央行及歐元區大部分成員國目前正敦促葡萄牙申請財政援助,以防止該國債務問題波及西班牙。
上述報導稱,葡萄牙銀行業狀況要好於愛爾蘭,但銀行業運轉仍須依賴歐洲央行的流動資金。該消息人士表示,如果葡萄牙接受援助,西班牙將從中收益,因西班牙對葡萄牙的風險敞口非常嚴重。歐洲央行拒絕就上述報導向道瓊斯通訊社置評。
英國石油將70億美元出售泛美能源
據報道,英國石油公司(BP)將以70.6億美元出售其在阿根廷石油生產商泛美能源公司(Pan AmericanEnergy)所持的60%股權,以套現資金用於償還墨西哥灣漏油事故損失。
英國石油上周日公布,這些股權的買家是已持有泛美能源40%股權的阿根廷Bridas 公司,並預計將於2011年上半年完成該樁交易。
為應對漏油事故不斷攀升的清理費用及相關損失,英國石油早在今年夏天宣布計劃變賣300億美元資產。該公司預計處理漏油事故的成本將接近400億美元。
巴斯夫計劃投資10億歐元在華增設工廠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巴斯夫(BASF)著眼於擴張在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的業務,計劃在未來幾年投資逾10億歐元(合13億美元)在華增設工廠。這家全球銷量最大的化學品公司在中國的工廠目前正全力運轉。
在巴斯夫今年前9個月396億歐元的化工品銷售額中,亞洲佔到23%。該集團預計,到2020年,其銷售收入將達到920億歐元,其中200億將來自亞洲。該公司在亞洲的銷售額,約有一半來自中國。
英國綠能洽購道達爾的英國加油站零售網
據報道,英國加油站燃料供應商——綠能公司(Greenerg)向法國道達爾公司發起10億英鎊(合16億美元)收購旗下英國加油站零售網的要約。
綠能公司CEO萊斯特(Paul Lester)向英國《星期日郵報》表示,他已與法國道達爾公司就收購其在英國的780座加油站進行了初步談判。
據悉,全球第三大零售商特易購(Tesco)持有綠能的35.6%股權。綠能公司還有意收購美國Murco石油公司的460座加油站。
澳航A380客機復飛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澳洲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80超大型飛機上周六從悉尼起飛,經停新加坡,飛往英國首都倫敦。這是自澳航A380自11月4日因發動機故障在新加坡緊急迫降導致此機隊停飛後,澳航首次恢復A380客機運營。
亞馬遜擬升級平台向更多國家擴張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亞馬遜(Amazon)稱計劃升級其國際電子商務平台,從而使該公司更容易接觸新市場中的顧客。
此舉印證了在線零售業的全球化。美國服飾零售商Gap和全球銷售額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也在試圖通過電子商務網站和跨境發貨來接觸更多消費者。
作為亞馬遜在美國的主要在線競爭對手之一,沃爾瑪過去兩年在全球電子商務平台上做出了巨大投資,沃爾瑪表示,計劃依靠其平台接觸現有市場以及尚無實體店的國家中的顧客。
Ⅱ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海爾電器2008年利潤較2007年下降約11. 6%。2009年,海爾集團迎難而上、危中轉機
(1)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要求我們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積極應對,克服困難。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海爾集團迎難而上,積極應對,實現了經營業績的持續上升。 (2)辯證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海爾的三大創新和戰略的調整,立足於經濟發展實際,實現了企業新的突破與發展。 (3)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注重研究新情況,敢於尋找新思路,開拓新境界。海爾集團適時地制定了、中國市場要深入,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
Ⅲ 本案例文本節選自《金融時報》中文版2010年11月15日的文章。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1.金本位制的特徵是黃金是國際儲備貨幣,國家通過法律規定金鑄幣的形狀、重量和成色,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輸送點成為匯率波動的界限。同時,國際金本位制度下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可
通過物價的漲落和黃金的輸出輸入自動恢復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嚴重地沖擊了「金本位制」。歐洲參戰各國為了應付財政赤字,紛紛脫離金本位制,開始通過印刷鈔票來彌補巨額的戰爭開支,停止紙幣與黃金的自由兌換,限制黃金的流動。一戰結束後的初期,各國政府試圖通過大量的公共開支來恢復經濟,使大多數歐洲國家陷入了惡性通貨膨脹之中,對穩定的金融環境的渴望又促使各國紛紛嘗試恢復金本位制。1919年美國首先恢復金本位制。1925 年英國也恢復了金本位制度。各國恢復金本位制的直接結果是對黃金的過度需求和黃金供給的相對短缺,不得不盯住一個更低的黃金標准,通貨緊縮應運而生,成為誘發20 世紀30 年代的大蕭條的重要因素。1930 年從美國開始的銀行倒閉風潮加速了世界經濟的滑坡,而金本位制在這時又扮演了火上澆油的角色,因為許多國家為了保證金本位制而努力保護自己的黃金儲備,使得它們不願為銀行提供流動資金(因為政府向其本國銀行提供的任何貸款都會增長私人對政府寶貴的黃金儲備的潛在要求權),加速了銀行的倒閉。在1933 年的倫敦會議上,各國未能就穩定法、英和美之間的匯率達成一致,標志著國際金本位制度的終結。隨著二戰的爆發,各國關注的焦點集中在軍備上,無暇再顧及金本位制的重建。
2.1944 年7 月 1 日,在美國新罕布希爾洲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有 44 國代表參加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簡稱布雷頓森林會議)。會議簽訂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以下稱《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A、成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其主要任務是對各成員國的匯率政策進行監督,並為成員國提供資金融通。B、實行以美元-黃金為本位的可調整固定匯率制度。C、各國貨幣的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D、國際儲備資產的確立。外匯與黃金共同構成國際儲備資產。E、國際收支的調節。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轉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美元對外價值穩定。二是美國的黃金儲備充足。三是黃金價格維持在官價水平。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天生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金匯兌制本身的缺陷。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享有特殊地位,這就極大地加強了美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一方面,美國可以通過發行紙幣而不動用黃金進行對外支付和資本輸出,取得鑄幣稅;但另一方面美國也背上了維持金匯兌平價的包袱。當人們對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對短缺時,這種金匯兌平價可以維持。當人們對美元產生信任危機,美元擁有太多,要求兌換黃金時,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平價就難以維持。也就是說,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完全依賴於美元和美國經濟的穩定,這無疑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和脆弱性。
第二,儲備制度不穩定的缺陷。這種制度無法提供一種既數量充足,又幣值堅挺、可以為各國接受的儲備貨幣,以使國際儲備的增長能夠適應國際貿易與世界經發展的需要。戰後黃金生產增長緩慢,與國際貿易增長相適應的國際儲備的增長只能是美元的增加。1960 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黃金與美元危機》中指出:布雷頓森林制度以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在黃金生產停滯的情況下,國際儲備的供應完全取決於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美國的國際收支保持順差,國際儲備資產不敷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美國的國際收支保持逆差,國際儲備資產過剩,美元發生危機,並危及國際貨幣制度。美國只能以逆差的方式為全球提供儲備貨幣,而同時又使這一貨幣的幣值難以維持。這種難以解決的內在矛盾,國際經濟學界稱之為「特里芬難
題」,它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不穩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第三,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的缺陷。該制度規定匯率浮動幅度需保持在l%以內,匯率缺乏彈性,限制了匯率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理論上成員國暫時的不平衡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融通資金,根本性的不平衡則靠調整匯率來糾正,但這兩者的規模都是有限的,實際的調整效力也是有限的。實際上更偏重於國內政策的單方面調節。第四,內外平衡難統一。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各國不能充分利用匯率杠桿來調節國際收支,而只能採取有損於國內經濟目標實現的經濟政策或採取管制措施,以犧牲內部平衡來換取外部平衡。當美國國際收支逆差、美元匯率下跌時,根據固定匯率原則,其他國家應干預外匯市場,但這往往會導致和加劇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若這些國家不加干預,則美元貶值就會加劇,就會遭受美元儲備資產貶值的損失。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逐步暴露出
來,並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了這一體系的崩潰。其發展過程從美元荒到美元災,再到美元危機,最後整個體系崩潰。
3.小川行長的所說的缺陷主要指: 對於儲備貨幣發行國而言,國內貨幣政策目標與各國對儲備貨幣的要求經常產生矛盾。貨幣當局既不能忽視本國貨幣的國際職能而單純考慮國內目標,又無法同時兼顧國內外的不同目標。既可能因抑制本國通脹的需要而無法充分滿足全球經濟不斷增長的需求,也可能因過分刺激國內需求而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理論上特里芬難題仍然存在,即儲備貨幣發行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確保幣值的穩定。 當一國貨幣成為全世界初級產品定價貨幣、貿易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後,該國對經濟失衡的匯率調整是無效的,因為多數國家貨幣都以該國貨幣為參照。
4.從構建一個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出發,我方認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必須依靠兩大支柱,一是儲備貨幣體系的改革,二是國際政策監督機制的改革。
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一)改革SDR 籃子,推動儲備貨幣多元化。(二)大力倡導SDR 的貨幣化使用,逐步推動其成為全球性儲備貨幣。在完善國際政策監督機制方面,仍以基金組織為監督的核心機構,推進基金組織加強監督能力,調整監督重點,提高監督效力。
本人為你精心准備了答案,請你兌付獎勵呀!
Ⅳ 國際金融協會:11月外資765億美元流入新興市場,這有什麼意義
通過國際金融協會所發布的數據,在10月份總共外資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達到了765億美元,其中流向中國的資金達到了79億美元,那麼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新興市場的作用,並願意對新興市場進行投資。
那麼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大多的資金最終都進入了股票市場,是由於新興市場本來就是指的那些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或者能源市場。不管怎麼說,隨著資金的投入,新興市場的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畢竟所有東西的推廣上市研發都需要經濟作為支撐。
Ⅳ 美國2008年11月份以來實施了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請結合《國際金融》課本的知識,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根據經濟學原理,GDP的增長是受到貨幣供應量的影響的,但只是影響GDP的名義增長。美國的量化寬松是經濟刺激政策,旨在將美國經濟從次貸危機的泥潭中解放出來,通過擴大貨幣供應,增加投資,降低利率,刺激閑散資金流入股市債市,推動經濟發展。效果並不顯著,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但股票增長較為迅速。
貨幣供應量增加通常會帶來貨幣的貶值,通常情況下,與美元掛鉤的原油價格會上漲。黃金價格理論上也會上漲,但由於量化寬松帶來了更好的投資機會(股票),黃金由於其不能帶來收益而受到冷落,被華爾街打壓價格。
美國的量化寬松必然導致熱錢流入中國,而每流入一美元都會引起六元人民幣的增發,其必然導致中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三輪量化寬松可以說是中國日益上漲的房價和物價的元兇。同時由於熱錢流入,加大了國際對人民幣的需求引發了人民幣的升值,阻礙了出口,從而影響了出口型企業的利潤,並使得生產成本上升。從而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手打,供你參考。
Ⅵ 自考國際商務金融(11750)2011年4月的教材,誰知道哪裡有復習教程啊
現在有試卷了內容http://www.boee.cn/shopNew/ViewGoods___GoodsId_d58f06fa-93ea-43b0-addd-9098126ab335.aspx
Ⅶ 我是大外11屆的英語(國際金融)新生但我不了解這個專業,查也查不到。幫忙解決一下問題啊
如果你想深入金融這來門學科的話,數自學是很重要的,很多的模型都要用到建模分析,考研不難,這就要看你的興趣了,國際金融挺有意思的,我學過這門課,如果你對外匯方面感興趣的話可以考慮以後去做外匯管理或者外匯期貨,英語是和數學同等重要的工具,你想進國企的話就嘗試考個金融英語,中國人出的卷子,想進外企或者提高自己能力的話就考BEC,我今年考的BEC高級,感覺還好,你是英語專業的,可以試試,其他的要看你的發展,我就不好多說了
Ⅷ 東財11秋學期《國際金融》在線作業1
一。B,A,C,B,D,C,A,C,D,A,B,D.A,C,C
二。1.ACE,2.BCD3.CD4.ADE5.BCD6.CDE7.ACDE8.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