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國際金融材料題歐債危機

國際金融材料題歐債危機

發布時間:2020-12-16 23:58:24

① 今年黃金為什麼降價這么厲害啊是什麼原因

黃金的供求失衡
影響黃金價格的最大因素是世界各地中央銀行龐大的黃金儲備量。這是金本位時代的遺產之一,從1821到1971年間金本位制度以多種形式存在著。在這期間,美國和歐洲中央銀行囤積著大量黃金(見下圖)。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在2003年,美國和歐洲央行的黃金儲備量為33000噸,占所有已開採的黃金的四分之一。同一年間,市場上流通的黃金總量只有3200噸,這些黃金主要是黃金廢料,以及通過挖掘得到的黃金。而這意味著如果央行將儲備的33000噸黃金出售的話,可以憑借絕對優勢控制市場。換句話說,即使未來十年沒有任何新的黃金被挖掘出來,央行金庫的黃金儲備也足以滿足這十年間的市場需求。這種供需失衡對金價的影響非常關鍵。
另一方面,在金本位制度缺失的情況下,黃金對於中央銀行的戰略性使用價值已經大打折扣。因為黃金儲備不會帶來任何利息,一些中央銀行,比如加拿大央行,從1980年開始已經不再儲備黃金。供給明顯大於需求的顯著趨勢,是阻礙黃金實現未來潛在收益的一大阻礙。
上面是網上找的 http://www.touzi101.cn/articles/20130503/200111462

當然你說的是目前中國的黃金價格下跌,其實最近跌的不只是黃金,股票已經跌到解放前了,因為資金流動性緊縮,出現錢荒,所以金融類投資項目都會撤出資金就會跌了,這種大形勢的問題一般都是因為貨幣政策或者國際金融危機。

② 材料一:2012年,歐債危機依舊加深,全球經濟低迷,當全球金融危機來臨時,許多企業訂單減少、產品價格下

(1)①價格變動調節生產規模,當商品供過於求,價格下降時,生產者獲利減少,因而會縮減生產。(2分)②企業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其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才能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保持不虧本,在市場中獲得生存和發展。(2分)
(2)①實現核能全面和平利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2分)②嚴格履行核安全國際義務,積極對外提供核安全援助,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2分)③強化核安全能力建設,承擔核安全國家責任,符合我國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2分)④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消除核恐怖主義根源,有利於建立國際新秩序。(2分)

③ 請簡述當前經濟背景下,歐洲國家金融問題對世界經濟影響自己當前地區沖突對世界經濟恢復的影響

2011年下半年的世界依然面臨美歐債務危機持續、國際地區局勢不穩定、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增大等嚴峻而復雜經濟形勢。近一段時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美國經濟放緩明顯,都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本刊整理了相關資料對下半年世界經濟走勢做出了一定的判斷,供領導參閱。

一、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

(一)原油

今年年初以來,特別是2月中旬利比亞沖突爆發後,油價漲幅明顯。3月日本發生的自然災害引發市場恐慌,油價出現重挫。4月,油價震盪上行,4月29日紐約油價收於每桶113.93美元,倫敦布倫特原油收於每桶125.89美元,均創下兩年多來高位。受高盛看空言論以及本?拉登被擊斃的消息影響,油價在5月5日重挫8%以上。紐約油價一舉跌破每桶100美元關口,倫敦油價跌至每桶110美元附近。進入6月,希臘債務危機不斷升級導致歐元下挫,進而推動以美元計價的油價下跌。7、8月稍稍穩定,如今又再次下挫。地緣政治、日本大地震、希臘債務危機、世界經濟復甦放緩以及投機資金等成為主因。國際能源機構公布的《原油市場報告》稱,下半年原油需求將因駕車高峰以及取暖需要而有所增加,日本重建也會拉動原油需求,油價有望反彈。

(二)有色金屬

今年年初以來金屬市場呈現先揚後抑局面,2月份延續過去兩年來快速增長勢頭,銅、錫、鉛等金屬價格不但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甚至一度觸及歷史最高價位。但之後主要金屬價格沖高回落後一路下行,其中鎳和鋅跌幅更是超過10%。下半年總體來說利多因素正在增加,雖然歐美經濟復甦持續性有待觀察,但總需求已經基本恢復。未來幾年有色金屬持續上漲的基礎仍未見牢固,宏觀面和供需面潛在的疲態難以改觀,金屬市場還將劇烈震盪波動。

(三)農產品

今年年初全球糧價屢創新高。3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麥的漲幅是3.8%、玉米的漲幅是9.9%,稻穀3.5%,紐約期貨交易所棉花的漲幅是36.96%。4-7月由於世界各地發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對糧食作物,如:玉米、水稻打擊很大,全球糧價因此一路飆升。8月中旬以來,國際農產品價格繼續上漲,以8月10日收盤價格為基準,其後的10個交易日內,美豆、美豆粉和美豆油分別上漲6.91%、8.14%和5.07%,美小麥和美玉米分別上漲8.36%和7.97%,美棉上漲6.92%。從價格的漲幅來看,豆粉、小麥和玉米的漲幅要大於大豆、油脂和棉花,間接體現出現階段飼料用量出現階段性增長的態勢。從影響農產品價格走勢的外圍因素來看,美國國債評級被下調後引起的恐慌從8月中旬開始逐步得到釋放,美元繼續呈現弱勢,貨幣價格走跌也是造成商品價格上漲的關鍵因素。在貨幣環境繼續疲弱的背景下,由於消費增加、期末庫存普遍偏緊以及全球流動性較為充裕,國際農產品價格依然存在繼續上漲的動力和需求。

二、美債、歐債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一)美歐債務危機持續惡化

今年8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法案。隨後8月3日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3日宣布將美國的本、外幣國家信用等級從A+下調至A,展望為負面。8月5日 標准普爾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

從2009年12月開始以惠譽將希臘信貸評級由A-下調至BBB+,前景展望為負面為發端。隨後標准普爾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下調為「BBB+」。穆迪宣布將希臘主權評級從A1下調到A2,評級展望為負面。

2010年4月23日 希臘正式向歐盟與IMF申請援助。2010年5月3日 德內閣批224億歐元援希計劃。2010年5月10日

歐盟批准7500億歐元希臘援助計劃今年1月惠譽下調希臘主權信貸評級由BBB-級下調至BB+級,評級展望為負面。今年,3月7日

穆迪將希臘國債評級從「BA1」下調至「B1」,評級前景為負面。3月29日 標普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BB+」下調至「BB-」。7月4日

標普將希臘長期評級從「B」下調至「CCC」,指出以新債換舊債計劃或令希臘處於選擇性違約境地。伴隨對希臘評級的下調,歐元區其他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也被捲入債務信用危機。9月19日標普將義大利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從A+降至A,前景展望為負面。由於義大利債務總額超過了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愛爾蘭四國之和,因此被視為「大到救不了」的國家。

(二)美歐債務可能的影響

美債違約問題之所以令世人矚目,主要在於全球金融體系會因此遭遇重大沖擊,甚至引發世界經濟衰退。雖然目前美債違約風險暫時解除,各國金融機構鬆了一口氣,但巨額債務問題並未消失,反而因為「借債天花板」提高而規模更加龐大。

除了美國債務以外,歐元區債務問題將是另外一個抑制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雷區」,甚至是更大的「雷區」。盡管前不久對於希臘進行了救助。但歐債危機也沒有被止住,並且向義大利(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及西班牙(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蔓延,並有可能成為「新的雷曼兄弟」,引發對於全球經濟更嚴重沖擊,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因此發出警告:其影響范圍甚至可能超越歐元區經濟體。

全球經濟衰退的陰影從公布的最近月份各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略見一斑。陸續公布數據顯示,7月美國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6月份的55.3降至50.9,遠低於預期水平54.9;歐元區7月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為50.4;英國7月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更是降至榮枯線下方的49.1。中國7月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降至29個月低位50.7%,距離衰退僅一步之遙。

雖然美國提高了債務上限,暫時避免了債務違約,但歐美國家債務龐大問題依然存在,住房和就業疲軟問題依然存在。投資者與生產者信心不足、消費者「捂緊錢袋」以及政府被迫削減開支,幾大效應疊加,將使得全球需求形勢惡化,世界經濟復甦也因此更為乏力,甚至出現最糟糕的情況,即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

三、國際地區局勢近況

(一)9月以來全球熱點地區情況

9月份以來,中東北非地區的緊張局勢並沒有隨著利比亞戰事出現重大轉折而得到緩和,各方敏感神經進一步綳緊。9月1日,利比亞國際聯絡小組會議在巴黎召開,會議將對利比亞戰後安排問題進行磋商。這表明,半年多來一直牽動著世界神經的利比亞局勢開始轉向戰後重建。預計美歐在利比亞戰事壓力減輕後,加大對「中東心臟」敘利亞施壓,9月16日美國要求在敘利亞的公民立即撤離。分析人認為這一決定預示著西方對敘利亞要採取新的行動;埃以、土以外交危機以及巴勒斯坦「入聯」外交戰接踵而至,美國的「中東鋼釘」以色列面臨著全面外交危機的壓力。

9月9日晚,埃及抗議民眾沖擊並闖進了以色列駐埃及大使館,以色列大使及其他高級外交官連夜乘坐以方緊急派遣的專機回國。沖擊使館事件使埃以兩國關系驟然緊張。對中東地區有著重要影響的這一雙邊關系是否會繼續惡化令人關注。沖擊事件實際上是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2月下台後,埃及民眾反以情緒與日俱增的反映。穆巴拉克執政時與以色列一直保持著雙邊關系,但埃及民間許多人反對這種關系。穆氏政權垮台後,埃及民眾積聚已久的反以情緒浮出水面,而埃及士兵遇襲事件則激發了這一情緒。

(二)全球熱點地區局勢分析

利比亞問題:美國在利比亞問題上採取的是想管也不想管的辦法,因為美國想控制歐洲的貨幣,所以在打利比亞問題上猶豫不絕,歐洲各國當然是想速戰速決,從而穩定油價。

敘利亞問題:敘利亞問題其實就是美國和俄羅斯掰手腕,最近看來難分勝負。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一個很重要的控制點,最近美國在敘利亞的滲透相當厲害,國內遊行不斷,而且還出現失控的局面,對於俄羅斯在中東的利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伊朗問題:伊朗問題是美國、歐盟、俄羅斯和中國四個經濟體的博弈關系,基本可以看出歐盟表面中立(實質傾向於中俄),中俄立場基本一致,美國是另外一種立場,未來在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下,伊朗還是比較安全的,伊朗是中國在中東利益的前哨站。

四、專家觀點

警惕美債歐債危機「共振」

余翔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研究所

在當前歐債持續發酵的特殊時期,如果美債再出現問題,美債、歐債「共振」,必然會產生全球性系統風險。

歐債危機發生後,歐洲走的是「緊財政,寬貨幣」的政策之路。為提振美國經濟,美國也推出了兩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過於寬松的貨幣環境產生的惡果是世界范圍的通脹高企。此刻,若美債出現問題,美聯儲勢必會重拾寬松的政策,繼續開動印鈔機。這無疑會動搖大西洋另一端歐洲收緊貨幣政策的決心。直到近期歐洲央行才在通脹的壓力之下被迫兩次提高基準利率,透露出收緊貨幣政策的動向。美歐再次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將令世界通脹壓力繼續增大,廣大發展中國家繼續承受通脹痛苦。

歐債危機已嚴重影響到外界對歐元的信譽,引發了外界對歐元可能崩潰的擔憂。美債如果出現危機,世界將出現一輪美債和美元資產拋售潮,美國的信譽和美元的地位將加速下降。短期內,國際金銀價格將會繼續走強,由於一時難以找到更好的替代貨幣,投資者增持歐元的意願將會上升,歐元兌美元匯率可能會再度走強。但在當前亟需通過價格競爭力來帶動出口的背景下,歐元升值對歐洲出口不利,更不利於歐債問題的解決。

美債和歐債一樣,危機爆發將造成巨大的市場波動。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說,美元、歐元資產縮水將是短期內最直接和巨大的損失。但長期來看,機遇則可能大於挑戰。著眼長遠,美債、歐債的不穩定性將令投資者對美元和歐元的信心受損,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一批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將會受到外界青睞,新興市場國家作為出口市場的地位將會被歐美更加看重,隨之而來的亦將是新興市場國家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歐美債務風險震盪中的大宗商品價格走勢

馬忠普 中華商務網副總經理首席分析師

一、由通脹風險爆發而引發的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從根源上看不是周期性過剩型經濟危機,而是連續幾年積累的金融風險和通脹泡沫破滅。

連續幾年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引發大宗商品需求增加。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必然產生資源性大宗產品的全球化市場和供貨模式。也必然形成全球性流動基金的市場炒作。虛擬經濟炒作價格不斷走高,推升世界通脹。終於引發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爆發,重創了世界經濟。

經濟低迷,需求減弱,基金虧損,銀行破產。大宗商品價格也跌入低谷。發展中國國家潛在需求仍是經濟發展的動力。這就決定了過剩性危機底部是較長期的經濟一片蕭條,而在金融經濟危機的底部,經濟卻不會是一片蕭條。潛藏著低成本發展商機。由於21世紀發展中國家的潛在需求依然存在,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跌入低谷,發展成本低和各國的拉動經濟政策的實施,特別是中國經濟的牽引作用,世界很快步入經濟恢復期。

二、金融經濟危機爆發期間,由於價格回落到低谷,需求和經濟拉動的活力明顯。

各國的投資拉動經濟政策效果使世界經濟在2009年2季度開始走上恢復性發展,大宗商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但是也積累了流動性過剩。在世界經濟恢復性增長的2009和2010兩年期間,虛擬經濟炒作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瘋狂程度遠遠超過2008年的前幾年。在世界經濟還處在恢復期間,就有許多大宗商品價格甚至接近了2008年中期的價格水平。這兩年經濟恢復,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價格都進入價格上漲階段,也是通脹經濟周期中的通脹風險加速積累的階段。

世界經濟恢復期,推升通脹已經成為世界經濟運行中的重要內容和形態。而且這種流動性過剩炒作大宗商品價格的通脹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已經相當程度上主導了當前世界經濟運行態勢。在兩年的經濟恢復期中,由於引發通脹的根源沒有解決,世界再次步入價格不斷攀升的通脹壓力上漲期。這期間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有著很大的相似。盡管其間震盪不斷,但基本趨勢都遵循通脹上升期價格上漲的大趨勢。它們的差異僅僅反映各自在通脹形勢下的供需平衡關系。例如金屬銅和鋁;鋼鐵和鐵礦石;中國和國際鋼材價格走勢差異。很顯然通脹經濟形勢下,影響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走勢的不僅僅是供需平衡關系,也有通脹經濟的階段性演變趨勢。

鐵礦石、銅、石油等資源性大宗商品價格的居高不下,必然引發新一輪價格結構性攀升的通脹壓力有增無減。全球已經再次陷入高通脹壓力之中。許多政府為控制通脹不得不緊縮財政開支,控制流動性,進一步放緩經濟增速。政府控制通脹的努力,實質上是世界經濟以犧牲發展速度為代價與通脹博弈。中國經濟增速都出現了放緩,許多發展中國家和西方國家經濟已經陷入困境。

三、經歷了高通脹風險積累,放緩了經濟增長,出現了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位震盪,世界經濟在通脹與經濟疲軟之間的博弈已經進入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

2011年以來,脆弱平衡階段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實踐特徵是已經出現連續幾個月的價格高位漲跌震盪。在這種時期炒作大宗商品價格期貨風險是很大的。這也是近期一些大基金虧損,國際金融、債務風險增加,國際社會動盪加劇的經濟根源。

由於世界經濟的增速放緩,歐美經濟的疲軟,需求減弱,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些行業陷入產能過剩,許多原料成本高的行業陷入微利和虧損險境。

四、經濟疲軟的基本態勢決定了價格高位震盪期的利好,價格居高不下和價格高位反復震盪是價格走勢的較長期基本特徵。

連續兩年的通脹形勢下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去年11月到今年初是美國量化寬松金融政策再次推升全球通脹和鐵礦石成本上升,刺激國內外鋼材價格走高,當前形勢就是世界在持續的高通脹壓力下,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處在相對高位時期,繼續拉漲的風險重重。盡管國際通脹壓力有增無減,但是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陷入高位頻繁漲跌震盪的階段。這期間工業、貿易企業如果陷入虧損險境將很難自拔。

高通脹時期價格高位震盪階段的每一輪價格攀升都會產生新的通脹壓力,進而帶來經濟的進一步疲軟。從而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震盪下行。這也是價格高位反復漲跌震盪的根源。特別是價格泡沫比較多的資源類產品出現價格震盪頻繁,甚至出現價格階段性下行趨勢。例如前一個時期的鐵礦石和銅市場價格顯示的回落趨勢。前三個月,國際期銅出現5個單日跌幅200美元的回落。這種通脹風險震盪經濟走勢加劇了歐洲的債務危機。特別是近日傳出義大利和歐洲債務頻臨危機,除了黃金價格反彈外,美股、石油價格均下挫。反映的就是這種通脹經濟周期處在價格高位震盪階段的風險演變趨勢。而目前這種通脹經濟形勢和價格高位震盪看不到希望的走勢特點實際上是通脹泡沫經濟形勢問題嚴重化的又一個重要實踐表現形式。

五、世界主要經濟體展望

(一)美國可能繼續維持低水平增長

美國下半年經濟增長的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高失業率可能導致居民消費能力的減弱。在此次復甦當中,居民消費一直是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消費能力的下降必然會影響到整體復甦態勢。二是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擴張力度將會逐步收縮,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已於6月底如期結束,而美國政府和國會都在設法削減財政支出以平衡預算。此外,政府和國會關於國債上限的斗爭也會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信心帶來影響。目前唯一比較有利的因素就是油價從前期高點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回落,減輕了通脹壓力並提升了居民消費能力,這對美國下半年的增長是有利的。預計2011年美國增長率大約在2%-2.5%左右的水平,明顯低於2010年。

按照美國目前新增就業增長的速度,預計到年底之前美國的失業率仍將保持在8.5%以上,到2012年底前仍可能保持在7.5%以上,遠高於正常水平。為了維持經濟增長,美國有可能繼續保持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

(二)歐盟受債務危機影響短期難以走出困境

歐盟仍然保持緩慢增長勢頭。其中德國經濟的表現一枝獨秀,其失業率屢創統一以來的新低,繼續成為拉動整個歐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國家僅能勉強維持正增長,導致金融市場對其償債能力產生質疑,其債務違約風險再度上升。歐洲主權債務問題會是一個長期困擾歐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復甦的問題,但應該不會演變成類似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那樣的金融危機。預計2011年歐盟增長率仍可以達到1.5%左右的水平。

(三)日本經濟逐漸恢復

2011年初,外界曾普遍預計日本經濟2011年會有較好表現。但地震和海嘯使得受災地區的工業生產暫時停頓,核泄漏事件進一步影響了日本國內的消費和投資信心。日本經濟自2010年4季度起已經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嚴格來說已再次陷入衰退。但隨著地震海嘯影響的逐漸消退,以及日本政府實行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維持經濟增長,預計下半年反彈力度會比較強勁,全年有可能實現正增長。日本地震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應鏈上,特別是汽車、鋼鐵、電子等行業。例如,由於日本生產的零部件供應減少或中斷,美國和中國的部分汽車企業的生產已經受到影響。總體而言,日本地震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比原來預期的要略低一點,但不會影響到世界經濟復甦的大趨勢。

(四)新興經濟體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目前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和勢頭已經回歸危機前的常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動了資源和能源出口國的經濟增長,這些國家獲得的外匯收入通過擴大進口和對外投資又迴流到了其它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再度呈現出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全面增長的態勢。預計2011年全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速度可以達到6%左右,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仍顯著高於發達經濟體。

④ 歐債危機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說的簡單點)

歐洲債務危機即歐洲主權的債務危機。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希臘等歐盟國家所發生的債務危機。誰都知道全球性金融危機不會輕易過去,但誰也沒有想到第二波沖擊是以主權債務危機的形式出現——起源於國家信用,即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出現問題。
實際上,早在2008年10月,北歐小國冰島的主權債務問題就浮出水面,其後是中東歐國家。由於這些國家經濟規模較小,國際金融救助也比較及時,主權債務問題沒有釀成較大的國際金融動盪。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標普、穆迪和惠譽分別下調希臘的主權債務評級。起初,很多人仍然認為希臘只是個例,但是,希臘問題不僅僅是希臘的問題,此後歐洲多個國家也開始陷入危機,「歐洲五國 PIIGS」(Portugal—葡萄牙、Italy—義大利、 Ireland—愛爾蘭、Greece—希臘、Spain—西班牙)的信用評級被調低,經濟下滑,債台高築,赤字和債務像兩座大山壓在這些國家身上。
近期,歐元大幅下跌,國際社會對歐元的信心減弱,德國等歐洲大國也開始感受到危機的影響,整個歐洲面臨嚴峻的考驗,並由此嚴重拖累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增長。
歐債危機起因:
1, 整體經濟實力薄弱:遭受危機的國家大多財政狀況欠佳,政府收支不平衡。
2, 財務造假埋下隱患:希臘因無法達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所規定的標准,即預算赤字佔GDP3%、政府負債佔GDP60%以內的標准,於是聘請高盛集團進行財務造假,以順利 進入歐元區。
3, 歐元體制天生弊端:作為歐洲經濟一體化組織,歐洲央行主導各國貨幣政策大權,歐元具有天生的弊端,經濟動盪時期,無法通過貨幣貶值等政策工具,因而只能通過舉債和擴大赤字來刺激經濟。
4, 歐式社會福利拖累:希臘等國高福利政策沒有建立在可持續的財政政策之上,歷屆政府為討好選民,盲目擴大赤字,造成公共債務激增,償債能力遭到質疑。
5, 國際金融力量博弈:一旦經濟狀況出現問題,巨大的財政赤字和較差的經濟狀況,會使經濟實力、金融實力偏弱的希臘等國成為國際金融力量的狙擊目標。

⑤ 為什麼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下,出入境旅遊需求會增長

美國金融危機的抄根源理論解釋有四襲個:一是:全球經濟失衡。即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儲蓄快速增長,這種高儲蓄傾向導致這些國家近年出現巨額經常項目順差以及飛速增長的官方外匯儲備。這些金融市場尚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的巨額儲備資金流入美國等發達國家,壓低了資金流入國家的利率水平,再加上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和英國)較低的儲蓄率,這必然迫使發達國家為了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而不得不進行金融創新,尤其是創造出非常復雜的金融衍生品。二是:美國施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三是:新自由主義論。新自由主義經濟增長模式的主要缺陷是過於依賴債務和通貨膨脹來推動需求。四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壟斷了國際貨幣體系。美元的霸權地位是國際貨幣體系失衡。歐債危機部分是因為歐元區有些國家的過度消費,過高的福利使政府難以負擔,國家債券的信譽降低。持有者拋售導致難以償還導致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可能也導致了歐債危機的發生。歐債危機屬不屬於國際金融危機演變的一部分這個不是很清楚。

⑥ 歐債危機的概述

歐債危機,全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指自2009年以來在歐洲部分國家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歐債危機是美國次貸危機的延續和深化,其本質原因是政府的債務負擔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范圍,而引起的違約風險。
早在2008年10月華爾街金融風暴初期,北歐的冰島主權債務問題就浮出水面,而後中東債務危機爆發,鑒於這些國家經濟規模小,國際救助比較及時,其主權債務問題未釀成較大全球性金融動盪。
2009年12月,希臘的主權債務問題凸顯,2010年3月進一步發酵,開始向「歐洲五國」(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蔓延。
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則落井下石,連連下調希臘等債務國的信用評級。至此,國際社會開始擔心,債務危機可能蔓延全歐,由此侵蝕脆弱復甦中的世界經濟。 2009年10月20日,希臘政府宣布當年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超過12%,遠高於歐盟設定的3%上限。隨後,全球三大評級公司相繼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率先在希臘爆發。
2010年上半年,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一直致力於為希臘債務危機尋求解決辦法,但分歧不斷。歐元區成員國擔心,無條件救助希臘可能助長歐元區內部「揮霍無度」並引發本國納稅人不滿。
同時,歐元區內部協調機制運作不暢,致使救助希臘的計劃遲遲不能出台,導致危機持續惡化。
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等國接連爆出財政問題,德國與法國等歐元區主要國家也受拖累。
歐洲穩定機制ESM執行董事、歐洲穩定基金CEO克勞斯·雷格林日前表示,歐債危機的發生歸結於三大原因:一是貨幣聯盟設計自身存在很多問題;二是各個歐盟成員國之間的政策協調性還有待提升;三是預防機制不健全。
雷格林說,這三個原因使得歐債危機發生之後的歐盟各國措手不及,歐元區國家經濟更是受到重創。他日前受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方面邀請,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進行了相關學術對話。在活動中,他表達了以上觀點。 1, 整體經濟實力薄弱:遭受危機的國家大多財政狀況欠佳,政府收支不平衡。
2, 財務造假埋下隱患:希臘因無法達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所規定的標准,即預算赤字佔GDP3%、政府負債佔GDP60%以內的標准,於是聘請高盛集團進行財務造假,以順利進入歐元區。
3, 歐元體制天生弊端:作為歐洲經濟一體化組織,歐洲央行主導各國貨幣政策大權,歐元具有天生的弊端,經濟動盪時期,無法通過貨幣貶值等政策工具,因而只能通過舉債和擴大赤字來刺激經濟。
4, 歐式社會福利拖累:希臘等國高福利政策沒有建立在可持續的財政政策之上,歷屆政府為討好選民,盲目為選民增加福利,導致赤字擴大、公共債務激增,償債能力遭到質疑。
5, 國際金融力量博弈:一旦經濟狀況出現問題,巨大的財政赤字和較差的經濟狀況,會使整體實力偏弱的希臘等國成為國際金融力量的狙擊目標。 高盛公司為希臘量身定做的「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掩蓋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以符合歐元區成員國的標准。2004年,歐盟統計局重新計算後發現,希臘國債赤字實際上高達3.7%,超出了標准。2010年3月的消息表明,當時希臘真正的預算赤字佔到其GDP的5.2%,遠遠超過歐盟規定的3%以下。
有分析指出,高盛行為背後是歐美之間的金融主導權之爭。表面上來看,高盛在希臘債務危機中的角色是金融機構和主權國家之間的利益糾葛,但是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阻止歐洲一體化戰略在經濟上的表現。
希臘債務危機中,高盛責無旁貸,但是高盛的行為本身在現有金融監管框架下難以判定違法。很多分析也指出,歐盟在其成員國債務問題監管機制上的漏洞和不足是高盛之流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

與國際金融材料題歐債危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